用比较法教学《蔚蓝的王国》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aq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蔚蓝的王国》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轻轻吟诵这首文质隽美的散文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美好青春生活的赞美,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岁月易逝的感慨。如果再读细致些,还能体会到一位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一位有担当有责任的知识分子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构建。根据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层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比较法,和学生一起向“王国”的更深处漫溯,进一步揣摩文學大师的精神世界。
  一、形容词有无的比较
  以“梦”贯穿教学过程,通过“聊梦——听梦——寻梦——赏梦——解梦——续梦”的流程将激趣导入、通读全文、赏读文字、主题解读融入其中。“听梦”环节,教师范读来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让学生圈点梦中人与物的过程,为接下来的“寻梦”环节中完成梦中人与物的填空,训练学生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做好准备。见下文:
  我和伙伴坐在一条(小船)上,(风帆)鼓了起来,(帆)的上面挂着几面(小旗)。四周是一片(海),(细浪)闪烁着金鳞,头顶上是同样的(海),(太阳)露着笑脸。我们有时发出笑声,或者有人吟诵诗句。
  我们用心灵驾驶着 (小船) 来到 (仙岛),(璧玉宝石)光艳夺目。岸上飘来(芳香);一些岛上飘洒(白玫瑰花)和(铃兰花);一些岛上飞起一群(鸟儿)。她就在这儿,会拉着你一起进入天堂。
  这两段文字对文中两处梦中场景进行了概括,和原文相比,“王国”的美大大打了折扣,这是为什么呢?显然是由于形容词的缺失。形容词是屠格涅夫充分描绘想象世界的重要手法之一。通过对文中形容词的品读,学生感受到了“王国”快乐、自由、美丽、幸福、温馨的特点,如世外桃源一般惹人向往!
  二、省略号有无的比较
  标点符号是作家的“第二语言”, 阅读文学作品时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在“第二语言”处驻足徜徉,便多了一条走进文本的途径。《蔚蓝的王国》一文中省略号共有8处之多,因此在“赏梦”的第二环节中,可将课文的第6、10和11节做了无省略号的改变,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背后的画面,并注意和已有句子的结构保持一致。当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后,不言自喻,学生体会到了“无言的魅力”,这个王国远不止现有文字所描绘的那般美丽神奇,屠格涅夫用省略号扩展了这种美丽神奇的外延,无字胜有字,言有尽而意无穷。
  在这篇文章中屠格涅夫不仅省略了梦中的画面,更把他真正想说的话也隐藏在了省略号的背后。开头结尾都有一句“蔚蓝的王国呀!我见过你……在梦中”,学生易读,却难解其味。若将这个句子分别改成“蔚蓝的王国呀!我在梦中见过你”和“蔚蓝的王国呀!在梦中,我见过你”,并让学生按照先读改句,再读原句的顺序将三句连起来读,学生的声音不由自主地由最初的激昂转为低沉,有些学生甚至流露出了悲伤的神情。学生虽然还不明所以然,但已隐约感觉到作者的现实状况和梦境有很大的区别。
  三、课文与名画的比较
  隐藏在美丽文字和省略号背后的究竟是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怀呢?想要探明屠格涅夫欲言又止的话,知人论世是一把能开启“王国”大门的关键钥匙。但如何保证钥匙上的牙齿和锁孔中的齿轮相吻合呢?背景资料合理恰当的引用是成功的保障。
  初一学生对19世纪末的俄国社会状况是陌生的,而教师大段的讲解只会破坏教学节奏,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呈现俄国现实主义画家列宾的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烈日酷暑下,漫长荒芜的沙滩上,一群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货船,步履沉重的前行着。这幅画与课文创作于同时期,画中也有船,却不能自由乘坐;也有人却不是快乐幸福的样子。这不是画家的想象,而是列宾亲眼目睹的场景。这11个人本是农民、军人或神父,是沙皇的专制统治将他们沦为纤夫。这不仅是11个人的生活写照,而是19世纪末俄国整个社会的缩影。
  名画给了学生直观的冲击力,他们立刻比较出了与梦中王国的光明、青春、幸福相对应的恰恰是现实状况中的黑暗、衰老、痛苦。再结合1878年屠格涅夫个人状况的资料:远离祖国,旅居法国,已是垂暮之年,疾病缠身,纠缠多年的爱情也毫无结果。学生终于聆听到了文学大师复杂的心声:文中不仅有着对青春、爱情的渴望,还寄托了屠格涅夫这位海外游子对祖国俄罗斯的牵挂,更凝聚了这位有担当有责任的知识分子对理想社会的构建。
  在《蔚蓝的王国》的授课中,教师若能通过多重比较,引导学生去注意易被忽视的形容词和省略号,便会降低了学生对这篇外国文学主旨理解的难度,加深了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印象。也许未必完全解读透了大师的作品,但至少向“王国”的更深处迈进了一步。
  高敏華,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半命题作文作为初中语文作文常见的一种考试形式,在写半命题作文时,不仅要把握作文主题,捕捉关键信息,而且还应选择恰当的写作素材,进而运用较为丰富的语言,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效果。  一、应用半命题作文定向引导学生写作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初中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应促进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应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
期刊
人才是新时代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时代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国家的教育机制也要跟上步伐,全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源源不断为社会输送可造之才。高考语文作为教学体制内的重要考试学科,是传承和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凝聚国人力量,创造新事物的重要科目,同样及时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进行了重要的变革,多省市高考卷开始采用全新的课标卷。为了让学生有效复习,我针对考卷中语言文字应用部分的备考提出以下几点
期刊
不少语文老师害怕作文,怕指导作文,怕修改作文,怕评讲作文,我的感觉相反,我喜欢自己写作文,也喜欢上作文指导课。有人说我是个怪人。其实我一点都不怪,我喜欢上作文课是有前因后果的。   在我的脑海里一直珍藏着一幅美丽的图画:远看,一垄垄茶树连成绿色的丝绦,自下而上地蜿蜒;近听,密密麻麻的茶树下,如荫的草丛间,啁啾的虫鸟,自然界的天籁之音争相演奏,铿铿锵锵,不绝于耳。茶树间有人影晃动,细看,是些孩子,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意思,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反复诵读,并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怀。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介绍作者及背景,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个人:读他的诗文,你会觉得用什么样的赞美之词都不为过。将庐山写得最有意味的是他
期刊
韩麦尔满怀深情地告诉他的学生:“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是都德《最后一课》中的一个片断,从这个特写镜头里,我们看到了这位爱国者对自己民族的无比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眷恋,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震撼。仔细想想,我们的母语又何尝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呢,它积淀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人文价值,在这种语言文化的熏陶下,出现了历史上灿若星河的文学家、思想家,而且产生了诸如孟子、李白、鲁迅等世界级大师,这令我
【设计突破】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而苏教版语文教材的“专题”课程正顺应了新课程的这一理念。基于本单元学习的内容进行专题学习时,一般要综合占有多种资料,综合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感官,实现关于成语诗句的积累,对不同文体作品的鉴赏,提高学生思辨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专题”内容繁多,篇幅又长,而且又是新增设的课程,一直以来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先例可循,所以,“专题
期刊
一.课有课眼   好课当有课眼。课要上得好,上得高效,就要找到、创设出这个“眼”。有人说“课眼就是在把握文脉基础上提炼出来的能够建构有序的课堂教学内容的主题词”。我说,“课眼”,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结点,由之可以辐射出许多条线,分别连结着不同层面、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对话的一个原点,由此生成的对话,范围可以调节,深度可以伸缩,节奏可以变化;是师生情绪的一个兴奋点,它初始如山泉
一、教学目标:  1.以《旅夜书怀》为例,探究总结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规律  2.学以致用,探究课外自读篇目的赏析  二、鉴赏杜甫《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设题讲解】  1.本诗前两联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2.如何理解“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3.本诗最后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诗人心情?结合全诗,简要
期刊
南依石棚山,北枕蔷薇河,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位于有着两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海州。校园内遍布古树名木,四季鲜花盛开、竹树摇曳,是读书治学的好地方。学校是市语文学科研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正处于我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特殊时期,社会转型因素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确定性,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