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4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对高职院校和谐稳定和师生员工平安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安全文化是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关于保护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以及个人和国家财产安全方面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安全文化包含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精神文化、安全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构建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文化对高职院校和谐稳定和师生员工平安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短却发展迅猛,已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高职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文化积淀不够厚实,安全文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安全文化建设体系不够完善
  一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不够完善。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仅停留在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方面,局限于安全校园建设,行业和企业安全文化等内容融入不够,行业、企业安全所需要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念等没有很好地融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中去。二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式比较单一。在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大多采用传统的手段和方式,缺乏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施,与快速变化的安全形势不相适应,特别是跟不上安全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三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许多高职院校没有根据各自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色构建相应的安全文化建设评价机制。
  (二)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不到位
  由于我国教育体系庞大,学校数量众多,政府财政压力大,教育投入有限,许多高校只能通过自筹资金搞建设,改善办学条件。高职院校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一般只能维持正常运行,基本建设资金更加困难,导致许多学校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到不了位。物质条件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物质文化的缺失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也从客观上增加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三)安全制度文化建设不健全
  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其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转变,制度文化建设任务重。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职院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张,导致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落实跟不上安全的需求,安全管理工作未能实现常态化、机制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营造了新的社会安全环境,互联网等新媒体在给人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而与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往往滞后于新的发展形势,许多高职院校安全制度文化出现了短期空白。
  (四)安全精神文化建设不丰富
  首先是对安全文化认识不到位。从表面看,领导对安全工作十分重视,但并非真正出于对“安全发展”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管理者不能站在安全文化的高度看待安全问题,重点在应付一些日常工作上,不够重视高校安全文化本身的内涵,不能有效发挥安全文化的影响力。其次是师生员工缺乏自觉的安全稳定意识,对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缺乏主动性,事到临头才知悔之已晚。再次是安全文化宣传氛围不浓,没有充分利用相关场地和媒体展示和宣传安全文化,有些学校甚至没有道路交通、重点部位、危险区域的安全警示标志。
  (五)安全行为文化建设不规范
  安全行为是安全文化的主体和形式,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表现。从国内外的统计分析资料来看,90% 以上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高职院校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问题普遍存在。从职责和义务看,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认识不清,很多师生认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是学校领导、保卫部门的工作职责,自己是受保护的,对安全稳定和综合治理工作不重视、不配合、不参与。从管理者的工作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来看,管理者和教师不能做到在教学和管理及日常活动中贯穿安全观,学生只侧重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却忽略安全知识教育。
  二、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牢固树立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文化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观和根本宗旨。先进的安全文化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首先,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这是一切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安全工作才有意义。其次,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先”的理念,这是安全工作的基本思路。安全工作的底线就是不出事,不出事就意味着预防在前、教育在前、工作在前,出了事,即使亡羊补牢,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已经存在。再次,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全员参与,全方位布局,全过程管控”的理念,这是安全工作的基本方法论。“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是安全工作的特点和难点,要坚持教育和管理有机结合,时时不放松,处处有防范,人人都参与,人防、物防、技防到位,严防死守,堵塞漏洞,排查隐患。
  (二)科学构建安全文化建设体系
  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的总体发展战略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目标,积极构建安全文化体系。“平安高校”是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安全文化建设既要与“平安高校”建设全方位对接,又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发挥安全文化对“平安高校”建设的领引作用。高职院校安全文化建设还要重视校园安全文化与行业、企业安全文化的有效对接。要将企业安全文化有机融入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让高职学生了解企业安全文化,提高安全文化素质和职业安全素质的现实要求。同时,要建立建立科学的安全文化评价体系,发挥其对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作用,并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调动学校和师生员工的积极性。
  (三)高度重视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既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全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坚持将师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作为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达到自觉以理念指导行为的良好风尚。要保证安全教育实效性,关键要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一方面,要抓好安全教育课堂教学,要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记学分。另一方面,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课外活动,利用网络、报刊、橱窗等媒体广泛开展安全宣传,营造安全教育文化氛围。同时,要高度重视教职工自身的安全教育。从统计数据看,教职工安全事故在学校安全事故中占有较高比例,特别是交通安全和财产安全等事故在教职工中时有发生。
  (四)不断改善安全工作体制机制
  安全制度文化落到实处就是加强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建设。首先是机构是否健全、人员是否充足、分工和职责是否明确,要层层把关,层层落实,特别要注重安全保卫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其次是制度是否完善、程序是否规范、手续是否健全、纪律是否严明、督查是否到位,办事要有理有据、依法依规,特別要强化证据意识,不能出责任事故。再次是建立学校与政府政法、公安、社区等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处理好外围关系,构建政校联手、群防群治的安全防控网络。
  (五)大力加强安全设施建设
  完备的物质安全硬件能为安全工作提供保障,它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卫生防疫设施、视频监控设施、消防设施、交通设施等。高职院校必须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校园物防和技防设施投入。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安全物质文化往往能体现出学校领导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学校安全管理的理念和哲学,折射出安全行为文化的成效。其次,要算清安全工作这本帐,安全设施建设是对师生生命负责,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影响可能远远大于应有的投入。再次,安全设施建设要有系统和长远规划,可以分步实施,但质量和数量都要得到保证,同时,一切与安全相关的场所和设备设施都要及时检查和维护。(作者单位为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17年湖南省高校保卫工作专项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实效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E11)
其他文献
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专业性的技能人才,并取得了不俗的发展。近些年来,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迫使中职学校也做出了相应的变化
文章简述了人体工程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在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配套设施这几个方面分析了现在高职人体工程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
走进巴楚,那一片胡杨林,或郁郁葱葱,或虬结苍劲,或枯干张扬。这里有胡杨的新生,有胡杨的繁盛,有胡杨的挣扎,有胡杨的落幕。这一片300多万亩胡杨林,全球最大的一片胡杨林,承载
经过对■士父鬲和蓼子■盏的分析,认为前者是蓼妃所适之国所作铜器,后者是己姓蓼国(氏)铜器。蓼子盏年代约在公元前600年或稍早,过去将它视为姬姓蓼国或偃姓舒蓼的器物,不确
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正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技工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以培养技能为主的前提下,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改进教学方法,是技工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从传统
翻转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挑战,蓝墨云班课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服务平台。将蓝墨云班课服务平台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运用在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使教师与学生沟通更顺畅,使教学变得轻松、有趣、简单和高效,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提高,但其应用效果也受到来自学生和教师方面的限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思考。  一、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背景  互联网的快速
一、高职院校校园暴力特征近些年,在高职院校中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特点:团伙性。高职院校学生中经常出现拉帮结派的现象,一旦遇到不和现象
云杉具有较强的抵御阴冷、干旱的能力,其生长速度也是比较快的,在我国东北长白山到小兴安岭森林都能够见到,是主要树种,在城市的景观应用中也比较常见。此次对于云杉的培育以
病历摘要患者男 ,36岁。因疲倦、乏力、多尿、体重下降、性欲减退 2个月余 ,于 2 0 0 0年 6月 4日入院。患者于 2个月余前开始自觉疲倦 ,全身乏力。渐出现口渴、多饮 ,夜尿 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中职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的关注度在不断上升。就目前而言,中职公共基础课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及时的解决必然影响中职公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