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凍頂烏龍茶屬青茶類,為部分發酵茶,發酵程度有20%~40%之間(也有視制茶師個人做法或有不同),烘焙中~中重。
凍頂烏龍茶是台灣早期4大茶區之一,茶區分佈為彰雅、永隆、鳳凰、廣興、和雅、初鄉、瑞田、清水、秀峰、竹林、竹豐等地。但現在鹿谷鄉的行政劃分上屬於「凍頂巷」不是「凍頂村」,嚴格論,永隆、鳳凰、彰雅三個村子所產的凍頂茶是最早發源地,也被視為正統,後來才擴大產區,所以鹿谷鄉生產的茶都稱為凍頂烏龍茶了。
凍頂烏龍茶茶區位於台灣南投縣鹿谷凍頂茶區,海拔600~800公尺。因其南有鳳凰山、北有圓山,鹿谷富士大水堀和凍頂之間有一大湖水——麒麟潭的高海拔茶園(鳳凰山約1600公尺),故也有人說凍頂烏龍海拔高至1000多公尺,亦無不可。
何為頂級凍頂烏龍茶
能夠成為歷久不衰的名茶必有其一定的條件,這就得先談優質的茶葉應具備的條件:
一、茶樹性喜溫潤空氣且排水良好的地方;二、溫差太大,不會下霜,平均溫度13℃以上;三、年降雨量1500mm左右;四、須朝霧繚繞,土地含大量微量元素、營養項目。
綜觀以上條件,鹿谷凍頂烏龍已經十分符合優質茶葉條件了。然而,這樣的條件不乏茶區擁有,事實上凍頂烏龍茶有其奇特優秀的無人能及的條件,那就是品種與茶菁。
凍頂烏龍茶以「軟枝烏龍」為茶菁原料,亦是青心烏龍同種,也有許多茶農稱之「種仔、種子旗」,製作工序採菁——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攪拌、炒菁、揉撚——乾燥——(熱團揉是凍頂烏龍茶獨門絕活,亦是其色、香、味的關鍵)。另外,製作工序採包種茶和烏龍茶的兩者工序長處。
凍頂烏龍茶一向追求「韻」勝過「香」,而其醇厚甘韻就來自於團揉,外觀緊結成半球形(非十分緊結)、色澤墨綠、香氣濃郁。而這喉韻的醇厚、香氣濃郁、口齒生津,在前述採制作包種茶與烏龍茶工序長處外,採摘茶菁約70%開面後一至二日,並且茶菁整齊度要一致,並且是一心三葉,最終以焙火香、發酵香完美搭配,成就頂級凍頂烏龍茶。
頂級凍頂烏龍茶的喉韻的韻是韻王之王,滋味有蘭、桂、梔子花之香悠遊嗅覺、口腔,又有甘潤進駐喉間,令人百轉千回。頂級凍頂烏龍茶外觀帶些許青蛙皮灰灰白白點點(不明顯),其茶湯色澤褐紅明亮,但非絕對,也會金黃亮麗,十分奇特。這就是茶菁棒、手工採功夫,團揉絕活、發酵、炒菁、烘焙的學問面面俱到,才有名聞遐邇的凍頂烏龍茶。
凍頂烏龍茶對比賽茶的貢獻
凍頂烏龍茶對比賽茶的貢獻,不容小覷,亦是今日公認最具公信力的比賽之一。於1948年南投縣首屆優良茶比賽會,奠定日後比賽茶的先驅。在1976年由鹿谷鄉農會主辦首屆凍頂優良茶比賽及展售會,凍頂烏龍茶風光非凡。
凍頂烏龍茶比賽評審十分嚴密:
評審流程:審外觀→取茶樣(3公克)→沖熱開水(100℃沸水)→140cc浸泡六分鐘→開湯→審視茶湯水色→聞香氣(約40℃)→評滋味(約40℃)→審茶底
凍頂烏龍茶審查標準
評分項目:1.外觀(含葉底) 評分占20%→內容須緊結勻整呈半球,金黃褐邊色隱存,鮮豔墨綠有光澤,調和清淨不摻雜。幼枝嫩葉連理生,葉片完整心芽在,開展鮮活質柔軟,綠葉未綠色調勻。
水色 評分占10%→內容須橙黃鮮豔浮麗色,介於琥珀與金黃,杯底澄清無雜物,透明亮麗泛油光。
香氣 評分占30%→內容須清香撲鼻源茶葉,飄而不膩再而三,冷暖茶香依舊在,盡飲猶現杯底香。
滋味 評分占40%→內容須醇厚圓滑味濃郁,不帶菁陳苦澀雜,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潤韻無窮。
當具備上述種種標準的凍頂烏龍茶方可參加比賽,方有可能勝出得名次。
凍頂烏龍茶的由來
至於凍頂烏龍茶的由來,傳說在清朝年間有位鹿谷人林鳳池,祖籍福建。某年福建舉辦科舉,他很想去,但苦於經費,鄉親們仗義相助,林鳳池滿懷感激,果然高中舉人。他深知福建武夷山的茶葉品質非凡,為了報答鄉親,回台灣探親時便由武夷山帶回36株青心烏龍茶苗,種植在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形成一片茶園。後來林鳳池將此茶獻給皇帝品飲,皇帝飲後大加稱讚,就採用其種植的凍頂山為名,從此「凍頂烏龍」便馳名中外,享譽國際。
至於凍頂山的「凍頂」名字的由來,故事性的說法是早期茶農在寒冬赤著腳採茶,因此腳都凍僵了,所以凍頂山名叫「凍頂」。另一種說法較具可靠性,早期山上道路崎嶇很滑,到山上去必須十分小心,必要時用腳尖壓下去走才能爬上山,用腳尖壓下去的動作台灣話叫做「凍」,所以凍頂山就叫「凍頂」了。根據氣候研判,凍頂山並非十分寒冷的氣候,用台灣話「凍」去命名可能性極大。
凍頂烏龍茶是台灣早期4大茶區之一,茶區分佈為彰雅、永隆、鳳凰、廣興、和雅、初鄉、瑞田、清水、秀峰、竹林、竹豐等地。但現在鹿谷鄉的行政劃分上屬於「凍頂巷」不是「凍頂村」,嚴格論,永隆、鳳凰、彰雅三個村子所產的凍頂茶是最早發源地,也被視為正統,後來才擴大產區,所以鹿谷鄉生產的茶都稱為凍頂烏龍茶了。
凍頂烏龍茶茶區位於台灣南投縣鹿谷凍頂茶區,海拔600~800公尺。因其南有鳳凰山、北有圓山,鹿谷富士大水堀和凍頂之間有一大湖水——麒麟潭的高海拔茶園(鳳凰山約1600公尺),故也有人說凍頂烏龍海拔高至1000多公尺,亦無不可。
何為頂級凍頂烏龍茶
能夠成為歷久不衰的名茶必有其一定的條件,這就得先談優質的茶葉應具備的條件:
一、茶樹性喜溫潤空氣且排水良好的地方;二、溫差太大,不會下霜,平均溫度13℃以上;三、年降雨量1500mm左右;四、須朝霧繚繞,土地含大量微量元素、營養項目。
綜觀以上條件,鹿谷凍頂烏龍已經十分符合優質茶葉條件了。然而,這樣的條件不乏茶區擁有,事實上凍頂烏龍茶有其奇特優秀的無人能及的條件,那就是品種與茶菁。
凍頂烏龍茶以「軟枝烏龍」為茶菁原料,亦是青心烏龍同種,也有許多茶農稱之「種仔、種子旗」,製作工序採菁——日光萎凋(室內萎凋)——攪拌、炒菁、揉撚——乾燥——(熱團揉是凍頂烏龍茶獨門絕活,亦是其色、香、味的關鍵)。另外,製作工序採包種茶和烏龍茶的兩者工序長處。
凍頂烏龍茶一向追求「韻」勝過「香」,而其醇厚甘韻就來自於團揉,外觀緊結成半球形(非十分緊結)、色澤墨綠、香氣濃郁。而這喉韻的醇厚、香氣濃郁、口齒生津,在前述採制作包種茶與烏龍茶工序長處外,採摘茶菁約70%開面後一至二日,並且茶菁整齊度要一致,並且是一心三葉,最終以焙火香、發酵香完美搭配,成就頂級凍頂烏龍茶。
頂級凍頂烏龍茶的喉韻的韻是韻王之王,滋味有蘭、桂、梔子花之香悠遊嗅覺、口腔,又有甘潤進駐喉間,令人百轉千回。頂級凍頂烏龍茶外觀帶些許青蛙皮灰灰白白點點(不明顯),其茶湯色澤褐紅明亮,但非絕對,也會金黃亮麗,十分奇特。這就是茶菁棒、手工採功夫,團揉絕活、發酵、炒菁、烘焙的學問面面俱到,才有名聞遐邇的凍頂烏龍茶。
凍頂烏龍茶對比賽茶的貢獻
凍頂烏龍茶對比賽茶的貢獻,不容小覷,亦是今日公認最具公信力的比賽之一。於1948年南投縣首屆優良茶比賽會,奠定日後比賽茶的先驅。在1976年由鹿谷鄉農會主辦首屆凍頂優良茶比賽及展售會,凍頂烏龍茶風光非凡。
凍頂烏龍茶比賽評審十分嚴密:
評審流程:審外觀→取茶樣(3公克)→沖熱開水(100℃沸水)→140cc浸泡六分鐘→開湯→審視茶湯水色→聞香氣(約40℃)→評滋味(約40℃)→審茶底
凍頂烏龍茶審查標準
評分項目:1.外觀(含葉底) 評分占20%→內容須緊結勻整呈半球,金黃褐邊色隱存,鮮豔墨綠有光澤,調和清淨不摻雜。幼枝嫩葉連理生,葉片完整心芽在,開展鮮活質柔軟,綠葉未綠色調勻。
水色 評分占10%→內容須橙黃鮮豔浮麗色,介於琥珀與金黃,杯底澄清無雜物,透明亮麗泛油光。
香氣 評分占30%→內容須清香撲鼻源茶葉,飄而不膩再而三,冷暖茶香依舊在,盡飲猶現杯底香。
滋味 評分占40%→內容須醇厚圓滑味濃郁,不帶菁陳苦澀雜,入口生津富活性,落喉甘潤韻無窮。
當具備上述種種標準的凍頂烏龍茶方可參加比賽,方有可能勝出得名次。
凍頂烏龍茶的由來
至於凍頂烏龍茶的由來,傳說在清朝年間有位鹿谷人林鳳池,祖籍福建。某年福建舉辦科舉,他很想去,但苦於經費,鄉親們仗義相助,林鳳池滿懷感激,果然高中舉人。他深知福建武夷山的茶葉品質非凡,為了報答鄉親,回台灣探親時便由武夷山帶回36株青心烏龍茶苗,種植在南投鹿谷鄉的凍頂山,形成一片茶園。後來林鳳池將此茶獻給皇帝品飲,皇帝飲後大加稱讚,就採用其種植的凍頂山為名,從此「凍頂烏龍」便馳名中外,享譽國際。
至於凍頂山的「凍頂」名字的由來,故事性的說法是早期茶農在寒冬赤著腳採茶,因此腳都凍僵了,所以凍頂山名叫「凍頂」。另一種說法較具可靠性,早期山上道路崎嶇很滑,到山上去必須十分小心,必要時用腳尖壓下去走才能爬上山,用腳尖壓下去的動作台灣話叫做「凍」,所以凍頂山就叫「凍頂」了。根據氣候研判,凍頂山並非十分寒冷的氣候,用台灣話「凍」去命名可能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