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关爱先进典型是一种情怀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te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未来,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信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信仰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具体可感的,可以说,先进典型就是把信仰从精神价值转化为自觉行动和可感现实的桥梁纽带。我们南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江苏省有关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部署,坚持“三先”,激扬尊崇学雷锋先进典型的大爱情怀,先进典型在全校广受敬重和关爱,不断夯实师生员工从人民信仰到国家力量到民族希望良性循环的现实基础。
  典型是同类中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对于一个社会而言,先进典型是整个社会中代表文化方向、顺应时代潮流、引领风气之先、提供价值示范的先进分子,可以是个体或群体。先进典型凝结着跨越时代的恒久价值。55年前,毛澤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作为从千千万万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建设者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雷锋的事迹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雷锋的精神感染和鼓舞了全社会,雷锋的名字及其生成的价值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美德象征,历久弥新而绵延不断,跨越时代而传承光大。我校青年学生坚持学雷锋志愿服务20多年,先后注册学雷锋先进代表“莫文隋”志愿者逾27000人,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400场次,形成的品牌项目获全国志愿服务银奖和铜奖各1项。
  先进典型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提到先进典型,人们往往会从他们身上最直接、最现实、最具体可感的德行获得最先的感受和体验,民族脊梁的英勇气概如此,时代楷模的人格魅力亦然,平民英雄的凡人善举也是这样。
  这些年来,从做好事不留名的“莫文隋”到舍己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张丽莉,分布在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以他们鲜活的伦理形象、生动的丰功伟绩、充盈的人格魅力写成了不朽的道德文章,感动了无数的身边人和后来人,感动了整个中国。南通大学是“莫文隋”的发源地,“莫文隋精神”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了生动的道德资源。我校在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教学名师、师德标兵、三好学生标兵等先进典型不断涌现,连续四年有学生入选“江苏百名好青年”。
  “好人有好报”才会引起社会群体效仿。“好人”“好报”既是一种社会约定,也是一种心理感受。一个“善有善报”“好人有好报”的社会,就会好人辈出,并引起群起效仿的效应,逐渐形成学好人、做好人、回报好人、回馈社会的良性循环和社会氛围。我校历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慰问、看望“莫文隋”的原型,还推荐其担任北京奥运火炬手参与火炬传递,使“莫文隋现象”从南通走向全国。
  先进典型受尊崇才会激发见贤思齐的社会效应。关爱好人就是温暖社会,尊崇先进典型是一种情怀,体现了德行天下的文化自觉,激励人们见贤思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关爱先进、争当先进。我们南通大学研究生支教、“西部计划”成员的身影活跃在青海、西藏等地,在赢得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等荣誉的同时,也传递着义务支教、志愿服务的接力棒。
  对先进典型的尊崇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体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价值导向,体现了社会的和谐向上。关爱尊崇先进典型有多种方式,最直接、最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就是表彰奖励、舆论宣传、看望慰问。要努力营造关爱先进典型的社会氛围,切实增强宣传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和实效性,积极探索学做先进典型的新路径、新举措,不断推动尊崇先进典型的常态化、制度化。为此,就要力求做到:
  让尊崇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先进典型植根于生活、熔铸于实践、来自于人民,可信可敬、可学可行,对他们的尊崇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融入工作、学习、交往,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我校专门设立“莫文隋基金”用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见义勇为基金”用以奖励见义勇为的师生;定期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这些看似平常和普通的做法,在校园、在师生员工身边树立起一道立德树人的亮丽风景线。
  让尊崇成为社会风气。关爱无须理由,心动不如行动。关爱先进典型,要在学习宣传中见行动,在践行效仿中求实效,做到组织带头关爱、社会主动关爱、人人自觉关爱、先进典型相互关爱,努力使尊崇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学校以“和谐校园”创建为抓手,高度重视“新生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等具有仪式感的环节,让校内外一切道德资源充分涌流,一切先进典型的活力竞相迸发,促进了优良校风和学风建设。
  让尊崇形成长效机制。尊崇关爱先进典型,光靠人们的自发行动和行为自律并不够,还需要借助建章立制加以规范,特别是借助立法手段加以强化和保障。多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尊崇先进典型的长效机制,先进典型联系制度、表彰奖励激励机制、先进典型传播机制、看望慰问关爱机制等相继出台并逐步完善,夯实了关爱先进典型的制度基础。
  (作者系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其他文献
就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关系来说,很少有人能像雷锋这样,在一座城市里留下那么深刻的烙印,而且历久弥坚。当雷锋还没有成为“雷锋”时,抚顺就涌起学雷锋的春潮 ;当雷锋成为“雷锋”时,雷锋更成为抚顺人的深刻记忆。每年的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纪念日,抚顺都要举行隆重庆典。人们汇聚在雷锋塑像下宣誓,坚定着传承雷锋精神的信念与使命。坚守与超越,一份历史的约定  抚顺人与雷锋有太多的感情。雷锋短
期刊
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5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雷鋒》杂志组织编撰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解读》《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于3月5日前在全国公开发行。  这两本书的侧重点虽然不同,却都深入浅出,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口味。两本书事理交融,珠联璧合,是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不可多得的好读物、好教材。我作为第一读者,阅读之后,获益良多,以至禁不住想要广而告之,让更多读者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期刊
雷锋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自1965年开馆以来,接待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同胞共计5万多人次,他们专程到抚顺雷锋纪念馆了解雷锋、学习雷锋。  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日本代表团到馆后,认真地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仔细观看了每张照片和每件展品,并就雷锋事迹和学雷锋活动等有关问题同雷锋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座谈。他们说:“雷锋做的事,我们以前听说过,很难理解,
期刊
华东方是辽宁雷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理会副主任,对雷锋走向世界有过专门研究。他曾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雷锋和雷锋精神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傳向世界的,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雷锋的接受和认识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雷锋在世界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如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一些正在争取民族解放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雷锋的
期刊
今年是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5周年。《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的编著者,经过对雷锋当年的战友、工友、乡亲、同事的深入采访,把《雷锋日记》中记下的人和事逐一详察,以原汁原味  原生态的真实面貌,重新展现在读者眼前。这对于在全社会宣传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深入开展,无疑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学习雷锋时指出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他在谈到传承
期刊
仰望苍穹  你的美飄逸若虹  璀璨银河  像细碎流沙斜躺夜空  又像晚秋漫山遍野的枫  沉醉梦中  浩瀚的银河里  看到你忽闪的青瞳  那是天地间最亮的眸  愉悦寻找的脚步  情不自禁  打开尘封的荣光  心潮奔涌
期刊
现在,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坚决捍卫雷锋的光辉形象和崇高荣誉,旗帜鲜明地树新风、扬正气。  要守土有责,打好反击战。应该说这些年,雷锋是网上宣传最多、传播最广的典型,也是网上质疑最多、抹黑最多的英雄之一。我们必须直面斗争、逢敌亮剑,人人争当雷锋精神的捍卫者,绝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雷锋在網上被“不拿枪的敌人”推倒。  要抢先发声,打好主动仗。“谣言动动嘴,真理跑断腿”。只有准确把握亮剑发声的时、度、效,先入为
期刊
冰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时隔数月,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发生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里的那感人一幕:2017年11月1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金色大厅亲切会见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600多名代表。看到93岁的黄旭华和82岁的黄大发两位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年事已高,习近平总书记握住他们的手,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  身教胜言传。习近平总书记用行动为全党全社会上了关爱模范、尊重先进的生动一课。  “核心
期刊
2017年3月,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横行,面对英雄被肆无忌惮地扭曲、丑化、抹黑的境况,出台一部保护英烈的法律迫在眉睫。为此,2017年第三期《雷锋》杂志在发表两封紧急来信,通过雷锋生前的战友亲属之口,还原一个真实的雷锋形象的同时,还专辟“立法建议”篇章,刊登《关于立法保护党和国家领袖人物、革命英烈名誉的建议》一文,呼吁国家立法,打响了立法保护英烈的第一枪。  接下来的两会期间,人大代表牛炳祥郑重呼吁
期刊
日出东方,叩启苍穹。当阳光再次唤醒大地,我们迈进了新时代,踏上了新征程。  推开新时代的大门,泱泱大国、巍巍中华,曙光升腾、万物生长,怎能不让人心潮澎湃?只觉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时间,真是一个伟大的雕刻师,既改造旧物,又焕发新生。当一个新时代来临,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物,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气质,幻化出非比寻常的意象。  比如,那个平凡的年轻人,中国共产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