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无问西东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lo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锋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自1965年开馆以来,接待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同胞共计5万多人次,他们专程到抚顺雷锋纪念馆了解雷锋、学习雷锋。
  一个由40多人组成的日本代表团到馆后,认真地听取了讲解员的讲解,仔细观看了每张照片和每件展品,并就雷锋事迹和学雷锋活动等有关问题同雷锋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3个多小时的座谈。他们说:“雷锋做的事,我们以前听说过,很难理解,通过参观后我们相信了。雷锋很伟大,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
  美联社的4名记者知道了雷锋的事迹后,专程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进行采访。在雷锋事迹陈列馆里,他们指着雷锋给伤病员送苹果、送老大娘回家的照片问:“雷锋做好事是自觉的还是被迫的?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是经过导演的吗?”他们抱着怀疑的态度向馆里的工作人员提出了不少问题。工作人员对此进行耐心的解释:“雷锋助人为乐做好事是不留名的、不宣扬的,他经常把自己做過的事写在日记里。雷锋生前是个先进人物,部队经常表扬他,报纸上也介绍过他的模范事迹,是连里的战友从雷锋日记中发现这些好事的。这些照片有些是当时的摄影记者根据报刊、雷锋日记以及雷锋部队提供的雷锋事迹材料邀请雷锋和当事人事后补拍的。尽管时间上有出入,但人物和事件都是真实的,仍有重要的史料价值。”美国记者还对在场的观众提出了很多关于雷锋的问题,都得到了客观的答复。他们信服地说:“雷锋是真的,雷锋精神是人类的财富。”
  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留言簿上,国际友人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话语。雷锋的事迹已经为很多国家的朋友所熟知,正如西方哲人所说:“凡是人类高尚的精神文化都是不分民族,不受国界限制的,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堀江义人是日本《朝日新闻》上海支局局长。1990年3月12日,他同《朝日新闻》北京支局局长新开弘志、朝日电视台分局记者毛滕光正3人,专程到馆进行采访学习。他们一边参观,一边采访在馆内参观的观众,问道:“你们是自愿来的还是被组织来的?有没有雷锋这个人?学雷锋学什么?参观后是向领导汇报还是自觉学习?”所问都得到了中国观众客观的、自然的、合情合理的答复。于是堀江义人代表他们3位写下了“雷锋属于全世界”。
  安怀世是一名美国留学生,于2000年10月15日来到雷锋纪念馆参观。听到雷锋的感人事迹,看到雷锋的真实照片,他发出了敬佩和赞叹。他写道:如此致力于为别人服务和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毫无疑问,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向雷锋学习,研究他的精神和他的高尚一生。
  2003年3月6日,来自加拿大的大海和凯丽一起来到雷锋纪念馆。他们仔细地听了一遍讲解,又回到展览的开场处重新参观。他们时而静静观看,时而在一张照片或者一件文物前低声交谈,流露出敬佩的目光。参观后,他们在留言簿上写道:雷锋是世界人民学习的榜样。
  2004年7月28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观众,他们是西点军校的6名军人。前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秘田志芳参观美国西点军校时,发现该校招生简章的图片中有雷锋头像。2002年12月11日,他将这份招生简章赠给了抚顺雷锋纪念馆。抚顺市赴美代表团在美国西点军校展览大厅,向西点军校赠送了雷锋的照片。
  2004年7月28日,美国西点军校师生一行参观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向一位普通士兵表达他们的敬意。
  美国人雷夫·罗杰斯刚来到中国就从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口中得知了雷锋的事迹,从此就迷上了这位“中国人民的典范”。为了更好地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罗杰斯多次来到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2012年12月4日,罗杰斯作为《雷锋讲坛》的嘉宾,做了题目为《雷锋精神改变我的人生》的报告。他还把《雷锋日记选》中的22篇日记翻译成中英文对照的小册子,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并把雷锋精神远播海外。
  开馆半个多世纪以来,来馆参观的国际友人络绎不绝,传承雷锋精神可以说是“无问西东”。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为世界人民架起一座交流人类精神文化、探寻人生价值真谛的桥梁。
其他文献
2000年,国防大学。  这是美国来访军官和我军指挥员的一次交流。当对方得知大校学员宋若波曾是“雷锋班”第11任班长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美军拥有世界一流的装备,如果也拥有雷锋精神,那是否就可以认  为将所向无敌?”  宋若波没有正面回答这一问题,但他以无比坚定的口吻说:“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他的精神影响全人类。”  时隔14年,宋若波依然清楚地记得这次提问,他经常在想:我们的对手记住
期刊
伟大民族诞生伟大的人。雷锋,诞生在中国土地上,不是偶然的。  2013年3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辽宁代表团的审议。他强调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这也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善良,始终把善良写在道德旗帜上的民族。《礼记》有云:“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
期刊
在每一座城市的上空都有一颗闪亮的“星”,而抚顺的这颗“星”,就是雷锋。雷锋,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望城,1962年8月15日在抚顺因公殉职。雷锋在抚顺工作、生活了两年零四个月。抚顺记录了雷锋一生中最光辉的篇章。抚顺是全国学雷锋活动的策源地  雷锋牺牲之前,抚顺军民就开展了近两年时间的学雷锋活动。雷锋牺牲后,抚顺各界立即开展各种纪念活动,市委领导集体为雷锋题词,抚顺学雷锋活动情况层层上报到
期刊
“那是1960年的1月19日,当时还是副连长的我,在新兵连第一次听到了雷锋的名字,那时雷锋正作为新兵代表发言。个子矮,但精神饱满, 有 一 张 春 天 般 的 笑 脸,这是雷锋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退休后在上海儿子家养老的雷锋生前所在连连长虞仁昌,虽已年近九旬,但每次讲起雷锋来,总是眼含热泪。  1963年初,虞仁昌转业时,当地人武部门从档案里得知他就是雷锋的连长,就请他为人武干部和全县民兵骨干
期刊
当我们纪念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55周年之际,当学雷锋热潮伴着春风再次澎湃涌来之时,更有一种冲动:对原沈阳军区的《前进报》宣树雷锋典型进行一次历史探寻。这,既是对学雷锋活动有意义的追根溯源,又是对已停刊的这份报纸的深情怀想。独具慧眼率先报道  众人皆知,雷锋是位优秀战士,是那个时代的优秀代表。当时能很快被媒体发现并被原沈阳军区《前进报》最先宣传,既是历史机缘巧合,更是雷锋已有令人瞩目的先进思
期刊
55年来,在雷锋精神的影响下,人民军队涌现出一大批雷锋式的先進典型。雷锋的生命在他们身上延续,雷锋的精神在他们身上延伸。这一列队走来的“雷锋方阵”,使得“人民军队雷锋多”成为我军特有的、别具一格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生动反映着我军的性质和宗旨,紧紧连着我军的历史传统,深刻体现着我军的鲜明形象。  雷锋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和平时期人民军队的形象,使人民群众在对解放军的观察认识中加大了道德的元素,极
期刊
传承着雷锋精神的雷锋文化,是一种深刻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雷锋文化汲取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承接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层的价值追求。以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锐意创新、艰苦奋斗等社会主義核心价值理念为内涵的雷锋文化,与中华民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传统相一致,与中华民族倡导的扶危济困、守望相助、民胞物
期刊
河南省鄭州市,沿着东风路走一段,抬头能看到一个红色的牌匾,不大,四平八稳地挂在钢筋水泥砌成的楼宇上,被一排横七竖八的门店牌匾夹杂于中间。牌匾上写着几个字 :免费爱心粥。中国老百姓爱喝粥,爱喝之余,甚至要做一番“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自我检讨,看看自己是否浪费了粮食,又是否能在艰苦中继续奋斗下去。  以 前 的 粥 店 牌 匾, 大 多 是“ 张 家粥”“李家粥”,从没叫过“爱心粥”,“爱心”不是
期刊
就一个人与一座城市的关系来说,很少有人能像雷锋这样,在一座城市里留下那么深刻的烙印,而且历久弥坚。当雷锋还没有成为“雷锋”时,抚顺就涌起学雷锋的春潮 ;当雷锋成为“雷锋”时,雷锋更成为抚顺人的深刻记忆。每年的3月5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纪念日,抚顺都要举行隆重庆典。人们汇聚在雷锋塑像下宣誓,坚定着传承雷锋精神的信念与使命。坚守与超越,一份历史的约定  抚顺人与雷锋有太多的感情。雷锋短
期刊
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5周年之际,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雷鋒》杂志组织编撰的《新时代雷锋精神解读》《见证人讲述雷锋日记》,于3月5日前在全国公开发行。  这两本书的侧重点虽然不同,却都深入浅出,简明通俗,适合大众阅读口味。两本书事理交融,珠联璧合,是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不可多得的好读物、好教材。我作为第一读者,阅读之后,获益良多,以至禁不住想要广而告之,让更多读者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