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上好一堂初中《科学》课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s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科学》这门课程的特殊性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前,课中及课后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通过备好一堂课,上好一堂课及课后反思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上好初中《科学》,并指出了这三个方面的联系。
  [关键词]教学反思;合作与探究;学习方式
  
  《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学是创造性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营造一种环境,教师和学生一起以科学探究的精神,积极主动地探索,认识自然界。新课程的要求为《科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中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上,构建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教学方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显然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相违背,那么如何上好一堂初中的《科学》课呢?本文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谈谈作者的看法。
  
  一、备好一堂课
  
  俗话说“不打无把握之仗”,备课时,首先要考虑三个方面: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确定教学目标,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其中的新授课一般有三个大的层次:情景创设,新知学习,知识应用。
  例:《科学》第四册第3节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第一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并得出化学反应的规律,从“性”向“量”过渡,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准备,所以本节内容是本单元的基础,在本节之前,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具体学习了空气,水和物质构成的知识,对化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根据以上分析设计本课题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质量守恒,从微观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科学探究化学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分组试验,认识到合作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4)学习重点与难点:以实验探究为依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通过以上分析,本课时采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设置问题,创设情景
  通过设问“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和氧气的质量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之间有无变化”挑起学生思维的冲突,激起学生对化学试验中反应前后的关系有无变化的思考。
  2.猜想与假设
  学生通过思考,可能会提出各种猜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于是根据以上情况,老师提出通过试验探究验证哪种猜想正确。
  3.制定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探究方案,再小组交流,老师要加以指导,最后形成最佳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4.收集数据,分析归纳的结论,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通过各小组的交流讨论,将试验结果与假设对照,做出结论。
  5.指导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结论
  6.迁移应用提出蜡烛燃烧和镁带燃烧前后质量的变化问题,再次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尝试将学习的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只有备课充分,上好课才成为可能,只要教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学生才学有所得,才真正掌握知识,才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上好一堂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但课堂是变化的,教师要有一定的课堂控制能力,特别是在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要给予解释,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因此课堂教学是核心,一切的准备工作都是为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下面举一例说明。
  例:《科学》第二册第二章第5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通过感受性实验引入新课—实验探索—讨论交流一开拓创新—课外延伸。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从观察入手:让学生准备一个乒乓球向上抛,向上抛出的小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有什么变化,升高到一定高度后运动方向如何?并叫学生思考水为什么总是往低处流?往下落的物体为什么越来越快?通过这些例子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能得到什么?
  学生:(讨论结果)地面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此时老师可以提出重力的概念。
  板书: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也叫物重;重力用符号“G”来表示,重力是最常见的一种力。
  思考:重力的单位、施力物体是什么?
  学生:重力的单位是牛(N),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与地球间的相互作用力。因此,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
  老师:那么,重力的三要素即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又是怎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试验来发现。
  
  2.试验探究,发现新知
  探究实验1: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器材:质量为506的钩码、量程为3N的弹簧测力计。
  步骤:用弹簧测计先后量出3个钩码的重力,并填在下表中:
  讨论:重量跟质量的关系。
  师:请做完实验的小组汇报结果。并讨论重力的大小跟质量有什么关系?9.8N/kg的物理意义是什么?然后学生讨论(略)
  板书: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2.重力/质量=9.8N/kg,即G/m=g或G=mg。G:重力,单位是牛(N);m:质量,单位是千克(kg);g表示9.8N/kg,在计算中,常取g=10N/Kg。
  探究实验2.探究重力的方向(探究实验)
  器材:线、钩码、T字架、三角尺等;
  步骤:1.用线挂住钩码,并把线挂在倒T字架的钉子上。2.用三角板找出跟水平方向的夹角。教师先解释什么是竖直方向一用线把物体(钩码爆挂起来,静止时线的方向跟重力方向一致,这个方向叫竖直方向。
  师:竖直方向跟水平的夹角是什么关系?并联系实际说说这一知识有什么应用?
  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重垂线—检查物体(墙)是否跟水平面垂直。
  探究实验3.通过实验,找出物体的重心
  师: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板书: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那么,如何找出物体的重心呢?
  材料:直尺、质量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步骤:1.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2.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学生用悬挂法或平衡法找出物体的重心。
  
  2.迁移应用,巩固提高
  老师:这节可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呢?叫一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略)
  老师:请同学们思考宇航员上太空为什么要穿着厚厚的宇航服?你有过失重的感觉吗?你能解释吗?
  以上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课堂的三个百分之百,即百分之百的参与,百分之百的关注,百分之百的达标,这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得到提高。
  
  三、反思一堂课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教育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活动。没有教学反思,就没有教师专业的提升,最常见的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得与失进行反思,(当然教学反思不仅限于课堂的反思,这里只谈课堂的反思。)一堂课后,教师可以分析自己教学中的以下行为:
  (1)这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例如在第二部分上好一堂课的案例中,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老师叫一位学生起来复述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清晰语言),这样很好。有的课堂看起来很不错,学生也很活跃,但实际不是这样,有的学生会做,但表达不好,因此,可作这个尝试。
  (2)这堂课在哪些方而是成功的,哪些还需要改进?下次上同样的课又该怎样上才更好?例如提问是否有启发性?教师提问最怕的是满堂问,没有核心的问题,提问简单,学生回答容易,这就达不到启发的目的。
  (3)这堂课发生了哪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事情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总之,上好一堂初中《科学》课,需要教师要注意是那个方面的统一,即备好课,上好课及课后反思,只有这三个方面做好了,才叫上好了一堂课,而不仅仅是课堂上的45分钟,这三者是一个整体。
其他文献
左玉达1969年2月生.河北省盐山县人.系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黑尤江省硬笔书法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考试中心·书画等板(硬笔书法)考试黑龙江区域副主任、黑龙江省硬笔书法协
在体育教学中改善环境、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自由环境,是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说明人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教学环境是由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梅成的。课堂自由环境是属社会心理环境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指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目标有意识的双边活动,从必然的束缚、压抑
新课程下在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正初步取代“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而在现代教学研究也已从研究教师“如何教”转向研究学生“如何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否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成了课堂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呢?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充分利用所学的有效沟通策略,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
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的批判性高的表现。正确的质疑往往是成功的开始。例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对此提出质疑,指出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力是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后给牛顿进一步研究,总结出了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基础。又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而,从孩子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
小胶质细胞是脑内的固有免疫细胞,在脑内发挥识别清除废物,诱导炎症及维持脑内微环境稳态等功能,其与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等构成的神经血管单元是中枢神经系
子宫发育畸形在女性生殖系统发育异常中最为常见,系由胚胎时期双侧副中肾管生成,融合和吸收过程异常所致。子宫畸形易合并不孕、反复流产等不良结果,对女性的生育能力和妊娠
北京云蒙山花岗岩为一中生代侵入的花岗岩穹隆,花岗岩穹隆的叶理普遍发育,叶理轨迹基本平行于穹隆的外部边界,并显示出从核部到边部逐渐增强,东南侧明显强于西北侧的特点。变形构
体质是对个体表现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活动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反映。舌诊是中医诊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反映体内病理变化灵敏度高、客观性强、易于操作、所含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组合作已经被学生所接受,很多课堂中都会有小组合作的影子。但仔细的观察,在很多物理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并没有很好体现,说到底,很多教师并没有抓住合作的时机,因此,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要让小组合作卓有成效,必须抓住一定的时机。  【关键词】小组合作;时机;探究;思考;争议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与火山岩—斑岩有关的金银矿矿集区和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火山盆地类型及结构、大地构造背景、基底断裂、火山岩岩相和岩类、基底矿源层、火山机构内部构造、流体系统等对于矿床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上叠式火山盆地能否成矿,关键是基底是否具备初始矿源层,岩浆是否起源于上地幔并同熔了老基底中的矿源层。继承性火山盆地能否形成金银矿,关键在于上下两套建造中火山岩的发育程度和火山—沉积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