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f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在历史的不断选择下沉淀的结果。文化对政治的变革起着重要作用,同样政治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导向。本文主要通过历史史实,论证文化与政治密不可分的联系。动乱的年代为思想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回首现在,社会安定祥和,我们应该以史为鉴,加强文化的创新,开创“国家幸,诗家兴”的美好局面。
  【关键字】:循环;创新;变革;诗家兴
  引言
  泱泱中华五千年,这五千年铸就的民族文化,是一部波涛浩瀚的文明史。这段历史,有铁马金戈的沙场,有文人墨客醉翁亭旁的流觞曲水,有英雄义结金兰成大事的冲天豪气,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悲叹。掀开这段历史,你会发现,每一次动乱都会造就一批人物,每一次乱世都会促进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兴盛往往产生在动乱的年代,朝代的更替战祸的发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与思想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文化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历史的发展。
  1. 文化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文化的发展与政治密不可分,在春秋战国时期,战祸不断,疆土你争我夺,将士们马革裹尸,百姓们流离失所。在这种群雄割据,武装冲突不断的背景下,一股思想的春风却悄然吹起。诸子百家,各有各的见解,他们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正是有了当时政局不稳的社会大背景,才为这些有思想的大家提供了宽松的言论环境,就注定了思想家们有充分的空间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国家形势危急,就会有人站出来为自己国家的未来思考,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当时环境的思考,每个国家都会有不同的人根据本国不同的国情而提出不同的思想主张,这就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那个年代是群雄倍出的年代,更是大批思想家不断涌现的年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百家争鸣。如今看来,并不能笼统的说哪个流派优于哪个流派,一个学派的产生,肯定与当时的社会环境,还有创始人的人生经历所决定,春秋战国期间,国家之间的政治形式不一样,人民所接受的教化不同,则他们所需要的指导思想就不完全相同,所以说文化的发展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
  2. 文化与社会变革的循环往复性
  拨开烟尘,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文化的兴盛与战乱是不断循环的。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战乱的年代,人们厌恶战争,向往着和平,当不满越积越多,当思想成熟,这时就可能迸发出一个新的思想。与和平年代不同的是,思想的提出者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去宣扬自己的思想,不会普遍的因为某种思想触犯某个权贵的利益而被灭杀在萌芽中。动乱时期的人口流动也是非常大的,他们是文化传播的载体。那些优秀的,被历史所选择的文化,就在不断的传播中被保留下来。而当动乱结束,国家统一,边疆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时候,人民的享乐思想又开始占据主流,他们满足与当下的生活,文人的思想也变的简单,一心为仕途,学习为功名。没有宽松的社会环境做背景,思想就很难得到创新。当国家不再被硝烟所弥漫,政局稳定,儒学便成为统治者治国的主流思想,统治者也不会允许有人提出新的思想去扰乱他的统治。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就是这种思想的真实写照?明清的文字狱更是大大的将这一思想扩大化,所以高度集中的封建专制集权是不利于新的思想的传播和发展。但人民安于享乐,思想被“垄断”,那么社会必然会出问题,这时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会加重,这就使一部分思想者又提出新的思想去反抗,去跟权贵做斗争,于是乎,文化兴,战乱又起。
  国家不幸,诗家兴,任何事都没有绝对的利或弊。国家的兴盛带来的是人民的幸福安定,而人又会失去创新性,安于当下,循规守旧地服务于统治者。但在国家冲突不断的时候,文化界就会迎来春天,大批的思想家会涌现,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靠着这种符合当时社会环境的思想,会令动荡的社会再次趋于稳定。思想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背景去激发,一旦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就会有新的先进思想去取代旧的不符合当时环境的思想,同时也会带来一定时间的社会动荡。而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以及发展进程中所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就是引燃社会变革的点点火星。
  在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国家飞速发展,虽不可同日而论,但我们也应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吸取历史的教训,即使在和平年代也要保持着忧患意识,提高创新意识,一起与伟大祖国见证那“国家幸,诗家兴”的美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中华书局,1959
  [2]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选注.《清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3]荐蔡东藩.《中国历朝通俗演义》[M].北京: 北京估计出版社,2007
  [4]盛蓉.从中国文化的三個高峰时期看文化与政治的关系[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2)
  [5]杨文.从不同时期文化现象看文化与政治的关系[J].文学界:理论版,2012(6):274-274
  [6]赵学琳.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的关系[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1):3-6
其他文献
【摘要】:舞蹈艺术是容视听价值为一体的独特艺术,舞者在表演过程中是否能够获得足够的艺术表现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在于情感的表达,这种精神层面的影响因素并不同动作那么直观易于控制,观众必然喜欢通过演员的表情来获知角色的情感。舞蹈艺术实现全面展现的重要手段包括了情感表达。本文探讨了舞蹈作品中人物情感表达对于作品的积极影响,通过双人舞《兄弟》中两个主人公深厚情感的着力刻画,完成了受作品情感表达的舞蹈描
期刊
【摘要】:从当代国际性包装设计大赛中来看,中国的设计作品不断在大赛中获奖,获奖作品可以说是引领着当代全球的包装设计风格的潮流,在获奖作品中对视觉流程排版的合理性探究对中国包装设计的发展是很有必要的.研究中总结出色彩和图形的对比与调和对包装设计第一视觉元素、第二视觉元素和其他要素信息的顺序传达起着重要的作用,用4个步骤进行了解说,希望此研究对中国包装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对比
期刊
【摘要】:什么是hip-hop文化?这是一种看似暴力但却拥有历史的内涵的文化,在慢慢的发展中它成为了新时代的一种时尚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多元化的,有精神力的。本文从曲风上,技巧上,背景上,气质上去把握它的风格特点。通过这些才能在众多的乐种中很快很准的找到它--就是hip-hop。这种风靡世界的风格同时也对我们中国的流行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们中国的艺人在这些新颖的风格中开创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天地。
期刊
建筑曾经被看作是物质化了的草图,而现在,这种观点正逐渐被物质化了的数字信息所代替。新世纪以来,参数化设计越来越多的借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例如“遗传算法”“群体智能”“机器智能”等来进行设计方案的生成以及优化。参数化设计真正开始成为一种潮流并被一大批先锋建筑师,理论学家研究、推广、应用。如哈佛大学的Kostas利用“形式语法”来构建基于语言逻辑结构的建筑自生成系统[1],Schoch Odio 和
期刊
【摘要】: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瑰宝,也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中国山水画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存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统筹解决,以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问题;发展  中国山水画艺术, 是与中国传统文史一同发展的, 它所包含的老庄思想为核心而形成的审美思想, 是与传统诗词歌赋中所展现的意境同根同源。“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卧游” 等古人
期刊
【摘要】:“生态别墅运用了绿色设计的理论,并其把该设计的理论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从生态学的立场来看,全面的展示了人与自然相互共生的设计思想,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平衡与协调。所以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1]  生态建筑的本质是为人类提供美好生活,以惬合自然、回归自然、与自然共呼吸为主题的生态建筑观。从而达到自然、建筑和人相互和谐为目标。在设计时,我们要用以人为本的设
期刊
【摘要】:一个完整的空间设计项目不仅仅是空间中硬装的部分,软装家具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当空间被充分强调的同时,学生往往会忽略对空间内容物的设计考量,导致设计成果空泛且不饱满,处于未结束状态却找不到原因。  【关键词】:室内空间;陈设;传统元素  主题空间的演绎需要将主题創意在空间的软硬装贯穿始终。以传统文化传承的主题空间设计为例,传统主题的家具陈设则不可或缺。随着提
期刊
【摘要】:当“文学家族”一词炙手可热时,满清的文学家族却少有人涉猎,就纳兰氏家族来说,大部分学者的目光都注视在文采斐然的纳兰性德身上,而忽略了明珠、揆叙、揆方、纳兰氏、沈宛、永寿等其他家庭成员的文学成就,现从整个纳兰氏家族着眼,分析各个留有作品的家族成员的文学成就。  【关键词】:文学家族;纳兰氏;文学成就  中国封建社会“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决定了“欲研究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必当注意研究中国之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燕赵之河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暑期,作者带领实践小分队深入探究了唐山市公共文化服务视野下以“唐山皮影”和“乐亭大鼓”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的情况
期刊
【摘要】佛教经印度传入中国并流行于中国,同时佛教建筑盛行。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等。众多的佛教建筑的存在,对佛教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中国佛教寺庙建筑在初期受印度影响,但很快便开始了中国化进程。本文便以中国白马寺与印度那烂陀寺为例谈中印佛教寺庙建筑的异同。  【关键词】:佛教寺庙 ;白马寺;那烂陀寺;建筑异同  一、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在各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