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点”提问,问出无限精彩

来源 :语文天地·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质疑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疑促思,帮助学生深入文本阅读,构建高效的阅读课堂。而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问题的指引下主动思考,让课堂教学展现无限精彩。
  一、紧扣文题,提纲挈领
  在文本阅读中,分析文本的题目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或者帮助学生明确文本叙事的主体,这都能够让学生对文本解读产生一定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走近文本。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一篇文章,教师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看一看这篇文章的题目,你能看出什么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一起分析文本题目,提出来这样的问题:“在题目中加了双引号,明显是某人说的一句话,那么,这是谁说的话呢?他是在什么时间对什么人说的这句话?说完这句话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走近文本阅读,通过对叙事思路的整理和文本内容的初步感知,学生认识到在这篇文章中主要讲述的是这样的故事——汤姆听了父亲的话,将自己钓到的大鱼放回湖里,通过这样的故事,作者是让小朋友们明白“不管在什么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要遵守社会上的规则”。
  文本阅读的第一步基本上是在解读文本的题目,让学生在解读文本题目的过程中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以及主旨思想,这样让课堂教学在一开始就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为学生之后的深度阅读做好铺垫。
  二、抓住词句,升华情感
  引导学生咬文嚼字是教师课堂提问的又一关键点。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中的遣词造句值得我们分析品味,而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思考,也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中实现自我素养的提高,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
  例如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通过精心预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读。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之一就是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词句进行感悟:“请同学们将文本中将花和儿童紧密联系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仔细品味一下,体会其中的深厚情感。”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近文本,学生们通读课文,将相关的句子精心品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在文本中作者描绘的明媚春光以及生机勃勃的环境让我们想到儿童的活泼可爱就像是盛开的花朵一样充满朝气和活力。通过品读这些句子,让我们体会到冰心奶奶对于儿童的喜爱之情以及对儿童寄予的殷切希望,而我们少年儿童也要茁壮成长,长大成才。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句子进行提问,然后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提升学生的情趣体验。指导学生领悟文本中蕴含的深厚情感,挖掘文本的深层含义。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延伸课外,拓展视野
  仅仅依靠课内知识是不能满足于小学生的阅读需求的,要想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教师还要注重将自己的课堂提问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这样也能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的时候,在课堂结束部分,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进一步想象,如果作者从内洞顺利出来了,那么,接下来他会做些什么?”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充足的空间展开想象,学生们纷纷猜想作者的行踪,有的说回家了,有的說继续游览其他的景点。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明确:“其实,在上游还有一个冰壶洞,和双龙洞同属于金华的两个岩洞,而作者游览了双龙洞之后就去游览了冰壶洞,同时也写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利用下课的时间阅读这篇文章,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在班会上我们在一起交流。”
  教师在课堂结束部分的提问让学生对课文之外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课下的时间大家纷纷找到相关资料进行阅读,这样就拓展了学生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收获更多,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引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有效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思考的方向,指导学生深度解读文本内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茶蓬小学(211400)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言语积累对于语文学习而言是一项长期工程,语言积累更是语文课堂教学之魂,其目标是认识更多的字,记住更多的词,理应多多益善,然而小学语文课堂积累却不可贪多,要在“微”字上下工夫,让学生精读、精练,在“微积累”活动中丰富知识储备。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能以个人的意志为主,要脚踏实地进行。小学语文的积累,可
在石家庄市果菜技术推广试验场490间温室中,连续3年对多种蔬菜进行微灌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微灌不仅省水、节能,而且能调节和改变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因而试验在省
渠道防渗工程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对此有丰富的经验。据《新疆图志》记载,光绪六年(1880年),哈密县修石城子河时,左宗棠曾用毛毡铺垫渠坡渠底进行防渗,把水从山口引入灌区进行军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明确语文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其实就是六个字:“学语言,用语言”!  《安塞腰鼓》一文为我们描述了安塞腰鼓这一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课文的最大特点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大气磅礴、豪情万丈、气吞山河的阳刚美。因此学习《安塞腰鼓》,绝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安塞腰鼓是怎样一种鼓,这种鼓怎么打的,姿势怎样”等知识,重要的是学习作者如何
语文是离情感滋养和品性纯化最近的学科。于是,不少班主任,把德育和语文学科融为一体,使道德认知像“盐”一样溶进语文课堂的“汤”中,并且在这样的“糅合”中取得了不俗的成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已经相当成熟,但是能否正确运用,让多媒体发挥它最大的积极作用,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对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识字,这是学生打好阅读和写作基础的关键,只有学会基本的识字,才能做到灵活运用文字、灵活组合文字等,单纯传统的教学对小学生的识字学习来说反而会让学生不进反退,而且会失去学习识字的兴趣,这时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来提升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在于“听、说、读、写”,四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然而,由于应试因素及其惯性力量的影响,即使在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普遍存在重“文”轻“语”、重“读写”轻“听说”的不均衡现象。这种“偏颇与失衡”,不仅从根本上割裂了语文能力的“和谐相生”,而且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不爱听说、不会听说”。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通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是根据一定的目的,按一定的标准,以一定的方式对教或学进行分析和判断,必具目的、标准和方式三要素,任何一个有效的评价,都必须是这三点综合作用的结果
“学问学问,有学有问;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令人好奇、长像钩子的问号,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引擎,是打开科学殿堂、走向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在“核心素养观”指引下,善问与善教、善问与善学是一项有利于教学相长的艺术性实践课题。笔者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就如何“借助课堂提问,引领学习思维”方面,试简要阐述之。  一、善于抓住题眼设问,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思维  课题犹如人的眼睛,是照亮心灵的窗户,在“吸引阅读关
学情分析对教师而言并不陌生,但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前、课中进行学情分析,课后就不需要了,笔者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学情分析是一个时时变化、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把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情分析为课堂教学服务。由此可见,在课后进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语文课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情分析,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行复习。  一、应用导学单开展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