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教学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提高效率。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学生 教学效率
新课程教学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提高效率。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1.引导学生分析本学科特点,抓住学科特点去学。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学习。
1.1 思想品德课教材,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由材料事例到事理的一般认知规律。先以新颖的事例材料,图文并茂地吸引我们,然后辅以“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相关链接”等栏目引导我们分析事例,提出和启发解决问题。最后课本正文部分总结出上述事例所说明的道理,进行阐释。往往每一段正文的首句、末句或中间一两句揭示要点道理。把握好课本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搞好自学。
1.2 思想品德课主要解决三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无论自学哪一课,都可以有意识地从上述三个角度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做自尊自信的人时,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去思考:“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者有何表现?”、“自尊与虚荣,自信与自卑,自信与自负有何区别?”、“做人为什么既要自尊也要尊重他人?为何说自信是成功之基?”、“怎样才能赢得自尊?”、“怎样才能使自己更自信?(或你打算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如何培养民族自信心?”等等。相信经过锻炼,就会逐渐发现学习这门课的诀窍。
1.3 对课堂教学中讲明的重点问题和理解的要点,要求学生及时地标注到课本上。如把问题记到答案的旁边;划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句,标上序号①②③等。课堂上的笔记要简练,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通过课后复习再加以完善。
2.鼓励学生运用“读”的学习方法。“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政治教学中也尤为重要。政治开卷考试的形式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在新一轮课改以后,新教材的趣味性更强,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故事、名言、案例等,不再枯燥,可读性增强。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节题、框题、目题之间的联系。读政治课本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益处:
2.1 再现、再认知识点。有许多同学在政治课的学习中会出现遗忘的现象,通过阅读来达到对知识点的再识记。
2.2 把握知识结构,增强前后联系。通过阅读能够梳理知识,理清层次,建构知识网络,明确知识点的位置。
2.3 帮助查漏补缺。课本中知识,老师在授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阅读,可使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2.4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会再进一步,越能深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
2.5 提高政治术语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的语感增强,对某问题就能够用政治术语来解释。
3.试卷讲评采取“互评”法。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引导、启发,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地发散和聚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我尝试地使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来分析试卷。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针对对方的错题,进行分析讲解,或者共同探讨,且每道题的评析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给学生以紧迫感,促使其积极思考、提高效率。在学生“互评”之后,再向全班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态度端正,全员参与,思维积极,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4.启发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华罗庚先生有句名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一本书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所谓“由厚变薄”就是把知识形成网络,会总结概括知识。为此,我总是要求学生先看课前的目录,理清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每一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心中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每一知识点的位置,能用简要的几句话甚至几个词来概括所学的整本书。如初二下册就概括为:集体、环保、现代科技、依法治国。所谓“由薄变厚”就是根据纲要填充基本的知识点,再现知识网络。如初二下册的第五单元就可以根据“集体”来再现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如集体的形式、特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怎样处理这一关系,怎样面对大集体——社会,怎样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等等。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能被学生接受,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学生 教学效率
新课程教学提倡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式学习。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即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提高效率。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
1.引导学生分析本学科特点,抓住学科特点去学。思想品德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规律,有针对性地学习。
1.1 思想品德课教材,遵循由形象到抽象,由材料事例到事理的一般认知规律。先以新颖的事例材料,图文并茂地吸引我们,然后辅以“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相关链接”等栏目引导我们分析事例,提出和启发解决问题。最后课本正文部分总结出上述事例所说明的道理,进行阐释。往往每一段正文的首句、末句或中间一两句揭示要点道理。把握好课本的这一特点有助于搞好自学。
1.2 思想品德课主要解决三类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无论自学哪一课,都可以有意识地从上述三个角度尝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学习做自尊自信的人时,可以尝试提出以下问题去思考:“什么是自尊?自信?自尊自信者有何表现?”、“自尊与虚荣,自信与自卑,自信与自负有何区别?”、“做人为什么既要自尊也要尊重他人?为何说自信是成功之基?”、“怎样才能赢得自尊?”、“怎样才能使自己更自信?(或你打算如何唱响自己的自信之歌?)”、“如何培养民族自信心?”等等。相信经过锻炼,就会逐渐发现学习这门课的诀窍。
1.3 对课堂教学中讲明的重点问题和理解的要点,要求学生及时地标注到课本上。如把问题记到答案的旁边;划出段落中的关键词、句,标上序号①②③等。课堂上的笔记要简练,自己能看明白就行,不必面面俱到。完全可以通过课后复习再加以完善。
2.鼓励学生运用“读”的学习方法。“读”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在政治教学中也尤为重要。政治开卷考试的形式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在新一轮课改以后,新教材的趣味性更强,教材中蕴含着许多故事、名言、案例等,不再枯燥,可读性增强。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节题、框题、目题之间的联系。读政治课本可以使我们获得许多益处:
2.1 再现、再认知识点。有许多同学在政治课的学习中会出现遗忘的现象,通过阅读来达到对知识点的再识记。
2.2 把握知识结构,增强前后联系。通过阅读能够梳理知识,理清层次,建构知识网络,明确知识点的位置。
2.3 帮助查漏补缺。课本中知识,老师在授课中不可能面面俱到。通过阅读,可使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2.4 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每读一遍,学生的感性认识就会再进一步,越能深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
2.5 提高政治术语的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学生的语感增强,对某问题就能够用政治术语来解释。
3.试卷讲评采取“互评”法。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引导、启发,课堂应该主要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上应该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效地发散和聚合,让学生的思维得到真正的锻炼,也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我尝试地使用了“学生互评”的方式来分析试卷。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互相针对对方的错题,进行分析讲解,或者共同探讨,且每道题的评析都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从而给学生以紧迫感,促使其积极思考、提高效率。在学生“互评”之后,再向全班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探究。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态度端正,全员参与,思维积极,气氛活跃,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4.启发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华罗庚先生有句名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一本书由厚变薄,再由薄变厚。所谓“由厚变薄”就是把知识形成网络,会总结概括知识。为此,我总是要求学生先看课前的目录,理清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每一目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心中形成知识网络,明确每一知识点的位置,能用简要的几句话甚至几个词来概括所学的整本书。如初二下册就概括为:集体、环保、现代科技、依法治国。所谓“由薄变厚”就是根据纲要填充基本的知识点,再现知识网络。如初二下册的第五单元就可以根据“集体”来再现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如集体的形式、特征,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怎样处理这一关系,怎样面对大集体——社会,怎样为集体、为社会作贡献等等。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能被学生接受,能起到良好作用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