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平:以“笃”攻毒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海平,年近古稀,是总参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从1956年他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防化学兵工程系开始,他就与军用化学毒剂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在他这个年纪,本应在家休养,安度晚年。但为了自己钟爱的事业和工作需要,他一次次接受组织延长退休时间的安排,一心一意地为我军的防化事业贡献光和热。他说,作为一名防化战线的老兵,组织的需要就是他最大的选择。他先后20多次参加过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回收作业,2次荣立二等功、荣获过总参“人梯奖”、军队“育才金奖”,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教员。他先后有十多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级和军队级科技进步奖。
  
  笃定 在一次实毒作业中,他戴着防毒面具,牵着一条没有任何防护的狗,冲进了高浓度毒剂云团中,迅速取样分析。”
  
  军用毒剂的毒性非常强,只要在毒剂云团中吸上几口就有致命危险。因此,准确把握戴防毒面具和脱防毒面具的时机,是影响和制约部队战斗力的关键因素。戴晚了,容易造成伤亡;脱迟丁,部队会产生疲劳。当时我军所使用的防护教程主要是定性的叙述,没有定量可靠的数据,教学和训练只能“跟着感觉走”,弄不好,还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旦爆发战争,就会付出血的代价。作为我军防化院校的一名教学和科研工作者,责任感和使命感驱使陈海平下定决心要攻克这个难题。为闯下这道“鬼门关”,他冒着生命危险,不惜以身试毒。在一次实毒作业中,训练用毒剂弹刚一爆炸,他就戴着防毒面具,牵着一条没有任何防护的狗,冲进了高浓度毒剂云团中。不一会,狗就中毒死亡了,他顾不得内心的恐惧,迅速取样,根据毒剂浓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可靠性结论:部队在遭受化学武器袭击后,必须在9秒钟内完成防护,否则就有中毒的危险。接着,他又在毒剂弹爆炸后36分钟地面毒剂蒸发形成的再生云仍然发挥作用时,解除防护,在中心弹坑下风方向10米处,停留了20分钟,并模拟冲击行动来回奔跑,以检测脱下防毒面具的准确时间。试验任务完成后,他感到胸闷无力,视觉发暗,出现轻微中毒症状,但不影响战斗力和生命安全。他带着满意的笑容返回驻地。通过这次亲身体验,他进一步证明我军现有防毒面具性能的可靠性。并大胆提出,作战部队在毒剂云团低浓度蒸气中的脱面具时机,用轻微伤害换取体力和时间,以赢得战斗的主动权。在此后的多次实毒作业中,他又反复作了同样的验证实验,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敦科书作了全面的修订。他以身试毒的壮举在军内广为流传。
  
  笃学 他带领各方面的专家,对日本遗弃化武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日方表示:“今后只要是陈先生得出的结论,我们都认可。”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搞好化学防护,最关键的是要掌握化学武器杀伤作用的空间变化。在战场上,如果能利用简易估算工具,迅速准确地获得相关预测数据,部队防护就能做到及时有效。在这方面,我军过去一直处于空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到北京天文馆参观,一种叫天文星相观测盘的工具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如果能把化学武器杀伤效应的有关数据都集成到一个小小的圆盘上进行计算,用起来不就更加简便快捷了吗。然而,从表面上看似乎只是制作一个估算盘,但实质上是要创建“化学危害评估模式”,它将涉及大气扩散原理、气象学、军事化学等理论。这样实质等于要创立一门新型学科方向,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再难也难不倒陈海平教授,他认为,解决科研难题,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的职责所系。确立研究思路后,他到北大进修了两个月的污染气象学,又到国家827工程参加了大气扩散实验,作好理论上的武装后,就把自己锁进了实验室,开始了夺关斩将的艰苦旅程。设计估算工具的关键是数据,为此,他先后收集了国内外上万个实验数据,对成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建立各种数学模式,并进行了大量计算。当时正逢暑假,他让老伴带孩子回老家,自己索性在实验室里安营扎寨,整整一个月没有迈出门槛。当他完成了最后的演算,拿出设计初稿时,老伴见他蓬头垢面的模样,愣了好半天才说了句:“老陈,你到底还要不要命了!”经过一年的奋战,我军第一个化学估算盘终于诞生了,以后他又完成了化学估算计算机程序设计,形成了化学估算系列软件,装备部队后,大大提高了防化参谋作业的效率。
  近10年来,日本遗弃在我国的化学武器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而日本人在毒剂弹的销毁处理和赔偿问题上总是避重就轻。他想,必须以确凿的科学技术数据,对日本遗弃化武危害进行评估。于是,他带领各方面的专家,对日本遗弃化武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先后20多次参加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回收作业。历时7年,他开发完成了日本遗弃化武危害评估系统,并担任了中日磋商中方的首席谈判专家,与日方代表展开了长达5年的较量。经过有理有节的斗争,日方首席代表既无奈又敬佩地表示:“今后只要是陈先生得出的结论,我们都认可。”
其他文献
不了解应华的人,很难把他与高原联系在一起。一米六几的个头,瘦瘪干巴的身体,硕大的摄影行囊挎在他的肩上,走起路来歪歪斜斜的,总让人为他担心。可是,在他驻守的云贵、西藏高原上,他却能个头不高站得高,双腿不长跑得快,常年碎步如飞,穿梭在那片神奇的土地上。蓝天白云的比衬,雪山圣河的洗礼,使他在不断的追寻中越发显得年轻并充满活力。  这当然有些赞美。主要是,初见他的人,很难相信那一幅幅记录高原军人和边关风采
期刊
2005年8月。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一个大型展览以北京为中心向外辐射,亿万中华儿女被一种精神深深震撼了。由临沂市委、临沂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历时10天,中央各级领导、首都各界的18万名观众参观了展览。  这次展览的“总导演”就是中共临沂市委书记、临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群。  李群走马上任临沂市市委书记,首先确定了“国防建设与
期刊
他叫吴永生,武警福建总队漳州市支队教导大队大队长。他个子很矮,自称1.63米。可别看他个儿矮,经他手下培训的预提班长们却都惧他,因为在考核时,所有军训科目成绩只有超过他或者持平才算过关。他说:“我34岁了,他们才20来岁儿,光达标还不够,我们培养的可是一班之长,军事素质不高人一哥能带出好兵嘛?!’  今年他终于为父母和自己了却了一件心事儿,娶了个城里姑娘。媳妇儿比他个头高,问他有时会不会很尴尬,他
期刊
同志哥 刘同春  最近,中央电视台在做一期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访谈节目时,特别在湖南、江西等早期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地区做了个调查,被调查的30多名中小学生居然都不能完整地回答出长征或长征的来龙去脉。节目组的同志带着疑惑和惊讶,在著名的将军县采访一位90多岁的老红军时,想在他这里找到最权威的忠告,哪知他回答得十分平静:“忘记就忘记吧,当初我们长征就是为了今天的孩子不长征,当初我们打仗就是为了今天的
期刊
9月2日,总参某通信团参加野外驻训的几名官兵在帐篷之间吃得津津有味。虽然是野外训练,但是他们的伙食和住宿条件一点不比营区差。该部在野外驻训中加强后勤保障工作,以保证官兵在驻训中精神抖抖擞,士气高涨。部队通过在严寒酷暑季节摸拟实战环境的野外训练,以锤炼部队,提高部队战斗力    杂志的作用    9月6日,新疆军区某部政治部主任张辉在基层检查工作时要求基层官兵要做好读刊学刊用刊工作。军队媒体在巩固和
期刊
昔日杀声震天的一座座营盘,一夜之间变成了空荡荡的营区……  部队走精兵之路,先后几次精简整编,空闲出大量营区房产,这些“铁打的营盘”作为重要战备资源,随时随地都可能被调整起用。  看管好、利用好、储备好这些闲置军产,将会大大提高战时应急作战保障能力。沈阳军区沈阳房地产管理处几年来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探索管护空闲军产房的新路子,一座座空闲营区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把空闲军产管出战斗力  
期刊
70年前,当红军长征经过贵州这片热土时,为老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建农会,战天灾、除人祸、建家园,使群众有了自己的土地和家园,红军的光辉形象深深地根植在了老百姓的生命中。  70年弹指一挥间。驻守在贵州高原上的武警贵州总队,始终坚持用红军精神建队育人。让驻地群众又看到了当年红军的光彩,被高原人民亲切地赞誉为“红军传人”。    扶贫帮困,武警官兵忠实履行新时期的和平使命    当年红军长征经过贵州,
期刊
那一纸暖情温意的好年华    这是一味需围着香炉品着清茗方可下咽的佳食,这是一首用尽一生也读不完的美妙诗章,后人称它“绝唱”,它便是《红楼梦》。我第一次读它,便深深为那几个水袖云鬓的女子吸引。然而,毕竟彼时才情有限,入眼的只有莺莺燕燕的姓名,除了一个泥做的才子和一个水做的才女,为他们“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记世外仙妹寂寞林”的爱情心伤,别无他得。  稍长一点,我已能将那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
期刊
2006年1月8日8点30分,天山脚下,伊犁河谷深处的那拉提山,寒风劲吹,冰雪漫天。中国武警8662部队特勤连三班长黄旭斌将绒衣、棉衣、皮大衣次第套在身上,又往自己的大头鞋里塞进两层棉鞋垫,头戴皮帽子,手戴皮手套,还带了一个热水袋。黄旭斌穿好后来到保暖帐篷外的哨位上,冰冷的寒风像刀一样割在脸颊上。1分钟,2分钟,10分钟……慢慢感到身上厚重的衣服变薄了、变轻了。40分钟后,大头鞋被冻得翘起来。热水
期刊
我们队住在全学员旅的制高点——学员公寓楼4楼,而4号寝室又收留了我们8位“难兄难弟”,于是寝室就有了“484高地”这个说法。在军校上千个日日夜夜里,来自天南海北的几个兄弟,将感情在打打闹闹、磕磕碰碰中磨炼得超级过硬。虽然校园内外,我们少有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很平凡,但我们绝不平庸,大家都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不久前,我们邀请区队的各路“英雄豪杰·将“梦工厂”搬到了我们寝室,召开“造星”大会,也评出他四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