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对美国诗歌的影响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k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道家文化对美国文化的影响由来已久,无论从文学还是音乐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美国当代诗歌的许多重要流派,就从道家文化中汲取了不少养分。而道家文化对美国诗歌的影响是随着美国的文化进程逐步渗透并显现。
  关键词:道家文化 美国诗歌 新超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识码:A
  
  中国道家文化对美国文化的影响由来已久,无论从文学还是音乐方面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以约翰·凯治为首的先锋音乐家——诗人派别,以易经八卦为结构创作交响乐,引起当代美国文化界的极大关注。麦克娄、弗雷德里克·莫根等取材于中国古典音乐、绘画的诗作也颇引人注目。新诗运动中出现的诗人开始逐步接近道家文化,“垮掉的一代”的不少诗作也折射出道家文化的影子,特别是以罗伯特·勃莱、詹姆士·赖特为代表的新超现实主义(深层意象派)诗歌流派,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诗坛上一枝独秀,使中国的道家元素在美国当代诗歌中大放异彩。本文梳理了道家文化在美国文化变革中逐步进入美国文化思想领域并对诗歌创作产生影响的历程。
  
  一 美国的文化进程与美国诗坛的变革
  
  摆脱了欧洲殖民统治而取得政治经济上独立的美国,在文化上仍然长时间依附欧洲的文化传统,尽管在爱默生时代,美国学者和美国文人已经开始追求美国文化的独立和发展,但他们缺乏的是能孕育出独立文化的深厚的根基和肥沃的土壤。因此他们一次次把目光投向欧洲以外的土地,如东方、如拉美,在那里他们可以找到不同于欧洲的可供他们借鉴的文化传统。超验主义诗歌创作、20世纪初的美国新诗运动,都是美国诗歌从中国诗歌汲取养分以形成美国诗歌风格的尝试。但是,新诗运动在1922年达到高潮之后逐步走向衰落,美国诗坛再一次由传承欧洲传统的保守的学院担任主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宗教信仰和文化优越感被动摇,而战后日益加剧的社会、经济、政治矛盾给他们带来更深的忧虑和恐惧。50年代冷战时期,麦卡锡主义的肆虐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思想禁锢,文化思想停滞不前,社会却动荡不安。到了60年代,老的社会问题没有解决,经济繁荣又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高科技和高度工业化导致的人性的异化、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活问题、人们的反对越战情绪、黑人的民权斗争、女权运动、校园反叛青年、性观念的巨大变化、新左派思潮的产生等等,使60年代成为美国历史上的狂乱年代,而在文学艺术中反映和反思这些问题,成了处在这样时代潮流中的美国文学工作者必要而艰难的任务。
  实践证明,学院派诗歌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越来越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不协调。因此,越来越多的美国诗人转向外国文学以求灵感。50年代末,对主流诗歌的不满最终导致了在美国诗坛掀起了一个接受外国文学的新浪潮。他们试图用新的诗歌形式和内容来确立新的美国诗歌传统,从而彻底摆脱欧洲诗歌传统的束缚。这个时期涌现出几个著名的反学院派——黑山派、垮掉派、嬉皮士的禅道诗派和新超现实主义等诗歌流派,它们成为美国后现代诗歌的主流。
  为了让新的诗歌传统成为美国诗歌的主流,扩大他们的文学视野,以罗伯特·勃莱为代表的很多诗人在六七十年代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一次又一次地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和印度的古典诗歌,甚至那些原来在美国名不见经传的外国诗人的作品也被翻译过来。中国的白居易、王维、寒山子、苏轼、陶渊明等著名诗人,在美国诗坛都有不少崇拜者和模仿者,他们的作品被从各个角度反复研读,也出现了在他们作品翻译基础上的诗歌创作。这个阶段的中国诗之热,使美国文化圈对中国文化的热情高涨。例如斯奈德对中国寒山诗的译介和推广,使寒山子的诗作在美国甚至比在中国国内还要盛行。“垮掉一代之父”、诗人雷克思洛斯曾说过:“今天,对于很大一部分美国诗人来说,远东影响比19或20世纪法国的诗影响远大……可以列举一百名受到远东诗深刻影响的美国诗人,要他们不要中国或日本方式来思考是很困难的……而日本诗不过是中国美学的一个高度集中表现。”这句话并非夸大之辞。中国诗歌在几十年后再一次与美国诗歌结合,成为美国文化中与欧洲传统相对的制衡因素。
  
  二 道家文化在美国的传播和被接受
  
  自1868年《道德经》的第一个英文译本出现后,《道德经》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有近六十种英译本,它的印数之多,在欧美仅次于《圣经》,几乎每年都有一种译本出现。无论哲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还是文人诗客,都试图在《道德经》的译介上一试身手,尽管有的甚至根本不懂中文。
  在新诗运动时期,中国佛禅思想通过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俳句进入美国文化领地,但当时道家思想与中国文学思想的关系在新诗运动时期还鲜为人知。《道德经》一开始就作为中国古典散文来讨论的,人们对其中的玄妙语句深感兴趣,新诗运动中的诗人们也时不时把“道”用在他们的中国诗作中。但是,当时对“道”的了解不外乎“阴阳”和“庄周梦蝶”,在诗歌创作中只有少数诗人,如卡尔·桑德堡、罗宾森·杰弗斯等人,在新诗运动结束后开始有一些对“无为”思想的实践。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大量译作的出现,诗人们对道家哲学的理解更为深刻,再加上欧美各国汉学家的努力,道家思想及其与中国诗学、政治、科技、生态等方面的关系,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研究和认可。美国擅长博采众长,充分吸取了欧洲的道学研究成果并加速了自己的研究进程,以至于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一跃成为世界道学研究中心之一。
  道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到五六十年代才真正体现出来。当时美国社会文化的动荡使青年人普遍迷失了生活的方向,他们通过各种愤世嫉俗的方式对抗社会或者逃避现实,希望得到心灵的自由、摆脱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在这种情况下,老子、庄子的虚无和超脱思想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道德经》和《庄子》成了他们喜爱的著作,许多青年人甚至都入了迷。许多诗人自发宣扬《道德经》和《庄子》,并在自己的诗歌实践中也大量用上了道家词语、玄理,甚至直接取材于《道德经》和《庄子》的内容。在这一时期,《道德经》在美国文化界的影响比之在中国国内有过之而无不及。
  1962年,雷切尔·卡森轰动一时的著作《寂静的春天》揭露了后工业社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保护运动。多数美国当代诗人如加里·斯奈德、詹姆斯·赖特、罗伯特·勃莱、菲力普·霍伦、路易·韦尔奇等都加入到了这次运动之中。他们对西方文明的自然价值观产生怀疑,企图寻求其他路径医治西方的现代文明、拯救人类生存的环境。道家文化讲究人与自然和睦相处,自然引起了他们的特别兴趣。从此,美国生态文学在道家文化的影响下蓬勃发展起来。
  
  三 美国诗人的道家诗歌实践
  
  美国新诗运动后,美国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开始与中国文化有不同程度的接触,中国元素在诗句中时隐时现,为美国诗歌的多样化平添一份精彩。五六十年代后,随着道家文化的推广,不少诗人试图把道家思想作为支持诗歌理论的哲学支柱,因此他们的诗歌从不同角度呼应了道家的思想。20世纪美国的诗坛上,罗宾森·杰弗斯、卡尔·桑德堡、弗雷德里克·莫根、雷克思洛斯、罗伯特·勃莱、詹姆斯·赖特、查尔斯·赖特、加里·斯奈德等的诗歌实践,正是道家文化逐步渗透并显现的具体体现。
  杰弗斯的诗歌创作始于新诗运动,成绩平平,但在他离群索居多年后,在老子的思想中找到了他文明观的精神源头,他一改以往诗风,成为美国诗坛上颇具特色的诗人之一。他非常认可老子的厌世思想,认为与大自然相比,文明可怜,社会更可怜,妄想用文字记录下人类文明是不可能的,因为“石头会碎裂,文字记载会消失……人类将被一笔勾销,欢乐的大地将死亡”。
  弗雷德里克·莫根被称为“易经诗人”,但他对《易经》的理解是道家式的。他出有诗集《变易书》,诗句中充满道家的境界。同莫根一样探讨“齐生死”的诗人还有桑德堡,他曾写过大量格调昂扬的诗作,但最受读者欢迎的却是他融合了道家思想的一些诗歌,如《冰冷的墓》、《草》等。
  雷克思洛斯是美国诗人中翻译、仿写中国诗的佼佼者,他最有名的长诗《心的花园,花园的心》是用道家精神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他的“中国诗”对垮掉的一代影响颇深。
  “垮掉的一代”的朋友、自称为“儒佛道社会主义者”的加里·斯奈德,对道家思想的接受主要在于道家的生态思想上,他于1970年定居于北加州山上的San Juan区,买了海拔1000米地方的一大块山林,建立奇奇地斯家园。而这个家园中的成员尽管职业不同,但同样向往着东方哲学,同样感受到发达的西方文明正在侵蚀着人类的生存空间,因此他们身体力行,用诗歌等文学方式、用习道修禅等生活方式,来挽救即将崩溃的人类文明。
  最能体现道家思想影响的美国诗人当属以罗伯特·勃莱为代表的新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勃莱最初学习写诗走的是传统的学院派路子,但他思想开放,愿意把更多的优秀的诗歌引入美国。他出版了三十多本翻译诗集,在六七十年代对引进拉美诗歌、中国诗歌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勃莱的目的是要让美国诗人接近外国文学并反思自己那刻板的传统,同时他也亲自不懈地实践着他的诗歌主张。他被认为是美国新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领袖,但他更愿意把自己的诗歌看成“深层意象”的反映,而这“深层意象”的源头就是中国的道家美学和诗学天地。他反对把他的诗歌流派称为新超现实主义,而自称为“深层意象派”,是因为他认为,美国当代诗歌应该以“道”为方向,达到“阴阳之平衡”。他批评直抒胸臆的“阳”风,提倡深入潜意识的“阴”风,用“深意象”来反叛传统的意象主义。他强调“意”的作用,“意”在“象”中,且超出“象”外。当诗的文字不能得其全解或真解,不如留下空白,从物象的体验中求一种悟境。他的《无为诗》、《又一首无为诗》这一类诗歌,应和了他对老、庄的理解,而一些反讽性地使用中国题材的诗歌如《道德经奔跑》等运用了荒谬的意象,是超现实主义与道家最绝妙的结合。而新超现实主义另两位代表人物詹姆斯·赖特、查尔斯·赖特的诗歌,对“无言”、“齐物”两方面有所领悟和追求。
  
  四 结语
  
  中国道、禅思想对美国现当代诗歌产生过并继续产生的很大影响,在学术界已是不争的事实。从美国诗歌的几个发展阶段来看,每一次美国诗人想树立自己的诗歌形象,摆脱欧洲的诗歌传统时,他们就想从中国的文化精神中寻求灵感。美国现当代诗歌流派中的许多人都热心学习东方文化,积极译介中国诗歌,因而在其诗歌创作中体现出浓郁的东方色彩。可以说,美国诗歌和中国文化的结合是成功的。道家文化和佛禅文化一样,通过不同的方面影响了不同时代的诗人,这个影响还会继续下去。美国学者也承认这一点:中国丰富了美国文化。
  
   参考文献:
   [1] 赵毅衡:《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2] 董洪川:《文化语境与文学接受——试论当代美国诗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8期。
   [3] 伊甸:《美国新超现实主义诗歌鉴赏》,《名作欣赏》,2005年第8期。
   [4] 张缨:《深度意象和罗伯特·伯莱的冷》,《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8期。
   [5] Citzen,Julian.Floating on Solitude:the Poetry of Robert Bly.Modern Poetry Studies.1976.
   [6] Tom Hansen.A Deep Reaching Desirousness:Bly’s Meditations.The Literary Review, 1994.
  
   作者简介:
   卢睿蓉,女,1969—,浙江衢州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西文化比较,工作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李雪,女,1963—,河南夏邑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化,工作单位:浙江传媒学院。
其他文献
六月,是个节日有些拥挤的月份,儿童节、端午节、父亲节即将接踵而来。你是否需要计划一下,要陪着老爸、带着孩子来个祖孙三代的亲子游呢?扶老携幼出门,尽享天伦之乐,是人生一
《年轻的布朗先生》(Young Good-man Brown,1835)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纳撒尼尔·霍桑的一部力作。小说以17世纪美国马萨诸塞州东北部的萨勒姆镇为背景,主要讲述了一个名
营养专家认为,肿瘤病人在化疗期的饮食营养原则是“三高一多”,即高蛋白、高热量(肥胖者除外)、高维生素,多水分,这样才有利于机体遭受化疗后的修复。鱼、禽、肉、蛋、奶、大
银川至西安高速铁路(银川段)于去年12月30日开工,宁夏、蒙西地区就此告别没有高铁的历史,银川至西安铁路通行的时间有望从14个小时缩短到3小时左右。整个工程计划5年完成。银
在D·H·劳伦斯的作品中,“马”是一个频繁出现的意象。劳伦斯仅对“奔马”作过解释。即在《关于无意识的随想》一书里他认为“奔马”英姿勃勃、奔腾强悍,是男性意识的象征。
一季度,纺织原料行情行走高位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谁敢说高位不是高危?春节前夕,由于各方普遍看好年后行情,国内多数纺织企业备货热情高涨。买盘疯狂涌入,以棉花为首的纺织
摘要大江健三郎早期文学创作受到存在主义的“荒诞悲剧”的影响,使其创作具有怪诞风格。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怪诞意识;二、怪诞人物;三、怪诞情节。  关键词:大江健三郎 存在主义 怪诞 荒诞悲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存在主义认为,现代社会在全面异化,“在这之中,人感到自己是分裂化的。他从自身中离异出来, 他不能体验自身是自身的核心,他不是自己行动的主导者——
科学家最新的研究发现,球形生菜中含有一种原儿茶酸物质,对胰腺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过去已知原儿茶酸对舌癌、胃癌、肝癌、大肠癌、膀胱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现在认为它对
摘要“凝视”在西方文论多次被论及,柏拉图的“洞穴之光”说明了视觉代表着理性,拉康的镜像理论中,“凝视”建构了主体,福柯认为“凝视”是规训社会的有效工具。《恋爱中的女人》通过一幕幕貌似松散的没有连贯的情节的场景,探索了在冷漠的工业社会中建立和谐的生态关系的可能性。在这些场景中,一个反复出现的描写就是“凝视”:人对人的凝视和人对自然的凝视,这些“凝视”的含义是这部现代主义经典作品意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德莱塞的主要作品中,物、欲、幻灭和理想是贯穿其小说的永恒主题,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物的尖锐叫嚣与欲望的急剧扩张,还可以看到作者对人心在物化过程中的困惑、挣扎、幻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