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享受“美味又有营养”的数学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121785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教材在我校使用已经近两年了,对教师来说很有挑战意义的教材。她的挑战性主要是由因其特點决定的:特点一:“情境串”。这是一套现实性很强的教材,读了她,就好像是读了一本百科全书,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数学的联系在这套教材中都有所体现。教材一个突出特点是创设问题情境,由情境串引出问题串,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留有了较大的思考空间。因此要求教师能够正确处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特点二: “问题串”。教材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引导着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以此来提示教师要抓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契机。特点三:“板块式”的知识结构。一个信息窗牵引的数学知识往往不只一个,知识的板块式结构特别明显。从而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教材的这些特点都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但同时给教材的使用者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能力要求。对于情境串、问题串、知识结构的把握有“度”的限制,过与不及都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结合着教材的特点及近年来教师使用教材时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再来研究我们的数学课,与大家一起讨论几个教材使用中的普遍问题。
  一、把握好情境引入的“度”
  教材中生动的故事情境、知识呈现时对学生认识基础和学习经验的科学把握,按说学生学起来应该是兴趣盎然。可是,走进部分教师的课堂,不难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索然无味的现象,固然,应该承认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但细细分析,老师们在运用教材教学当中,对教材的处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上还存在着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比较容易为学生所接受。青岛版教材也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大力向生活靠拢,努力体现数学的价值,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大幅的信息窗主题图都与儿童自然生活或社会生活有关,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进步。但是,面对大容量的信息窗主题图,部分教师在运用时,受情景串的影响,往往会照本宣科,把一个丰富的场景教学往往看成了看图学文。
  每一节课的信息窗教学都千篇一律地以这种“观察图片——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出现,教学必然呆板、单一、模式化,使得学生学习新课就如同天天吃一个口味的菜一样,再好吃的菜也会吃腻的。面对这种情况,要避免走入情境使用的误区,教师注意及时的由图上情境引入现实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二、把握好问题意识培养的“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系统性非常强的学科,每一新知识的产生都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前面谈到,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的一大靓点是采用问题解决式编排方式,教材对每一板块的知识内容都安排在一个大的生活情景之中,伴随着问题的解决,使学生逐渐掌握各个板块的系列知识点。
  随着学生提出问题,一次性把所有的问题一一加以解决,往住把刚刚学习的新知识马上投入到下一个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中去,课的容量很大,学生掌握起来也很累,虽然新知识浅显易懂,但不及时巩固,学生学起来势必就会囫囵吞枣。
  三、把握好数学知识教学的“度”
  灵活地选用生活中的事例充当知识载体,是教材的一大特色。应该说,老师们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这样一种意识:那就是教材中选取的素材只是一种载体,承载着知识点的素材很多,可以灵活地选用。可是,在选用的过程中,在运用素材承载知识的过程中,有时也不无遗憾地看到生拉硬拽的现象。
  在教学时,难免出现这样的笑话,抓了知识的一头,忽视了学生数学智慧生成中最重要的要素,那就是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要有一定的生活价值。
  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知识之间的结构和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的调控自己的教学速度,保证知识教学的完整与充分,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数学思考,形成数学意识与习惯,这个尺度的把握方法需要教师自己来摸索。从课程资源建设者的角度来创造地使用教材、从课堂研讨的参与者的角度来动态地把握学情相机引导,才能真正地吸引学生,使学生真正地喜欢数学,善于钻研数学,让数学唤发出内在的魅力。
  首先一个重要前提是,选取的教学素材要合乎生活情理,既是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又能充分体现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而不是人为地创造一个不合乎常理的情境进行教学。
  其次,在教学时,要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与规律,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心理需求,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层层构建。如,小数除法的教学,要加强算理与算法间的沟通与联系,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方法,真正做到“理到法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的能力。为梁惠王解牛的庖丁之所以能够游刃有余,是因其“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合乎生活情理,顺应学生的认知需要,顺应知识呈现的逻辑顺序,才能有效地避免生拉硬拽,做到化刚为柔,使学生的思维发展有如行云流水,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从这个意义上说,“水到渠成”,永远都是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让我们用充满智慧挑战、激情洋溢的课堂来深深地吸引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不忍离去的课堂中享受数学学习的喜悦和满足,品味数学的魅力和人性的灿烂,使课堂成为他们重要的一段生命经历,成为一生的经典回忆。也只有这样,才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师生互动、共同发展”。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训练的现象。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恰当
期刊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而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保证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应该避免乏味、单调的读,灌输式的讲解。我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读书形式,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讓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流露出自己的真情,放飞自己的
期刊
【摘要】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会反映到教学活动中,会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个人知识建构的倾向,而如果教师引导得当,会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知识框架的建构。本文将从建构主义的角度去探讨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建构主义高中语文教学方法    成功的教育,是建立在厚重的理論基础上的,没有严格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就无法发展到今天,也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育之上需要理论,而在理论知
期刊
朗诵既是一种重要的言语才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力活动。经常朗诵能够增强记忆,丰厚词汇。更重要的是,在朗诵过程中要控制言语规律,培育语感,进步口语表达才能。 下面谈谈我多年来从事着朗诵教学方面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观赏名篇,听之感之  初中语文教材可谓名篇荟萃。如何领略到这些经典佳作言语之妙处,我首先让学生观赏艺术家的朗诵录音。学生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悉心倾听着,在音乐的伴奏下,艺术家的朗诵平铺直叙,
期刊
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教师应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因素,是推动学生学习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而学生的兴趣源自于具体情境,课堂教学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是最富有情感的,真情总是激荡在他们纯真的心灵间,但是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对事物的认识不深,对于一些意境优美的课文所蕴含的情感难以深入领会。教师只有把握学
期刊
【摘要】 文章作者从新课标出发,针对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指出教师应注重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把握各种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其进行德育渗透。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方法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一味地注重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教学,完全淡化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期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一路风尘仆仆走到今天,应该有自己的教学重点和目标追求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显然,阅读教学是以”阅读“为基本手段,以培养基本的阅读能力(感受理解
期刊
在今天的教育界,自觉检讨教育研究中的唯科学主义倾向,反思现代教育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的漠视,对人文精神的排斥,逐渐演变为一股清新活泼的教育思想潮流,映现出教育事业原有的生机和活力。探讨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对于加强现代教育的基本理论的建设,深化我们对语文教育人文性的理解,准确把握当代语文教育的历史使命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一、人文精神,在传统语文教育中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  古今中外,凡是以弘
期刊
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转轨?途径是多方面的,但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所以要实现素质教育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那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更新“三种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其突破口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中要体现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做到“三变”。  1、教育对象变“少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