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灵活机动地利用教材内容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kj1gjdgjsj4568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视角及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以201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8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节“动画补间”动画第二小节《旋转的风车》教材内容为范例,提炼出概念形成显性化、操作行为规范化、操作方法精准化三大抓手,深入查证相关资料,融合多种研究手段,探索性提出了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教学处理方案。为初级教师如何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向学习者呈现“精细化”、“易接受”的学习内容,从而使自身更快转型为学习活动的“导演”提供可鉴范本。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材思考处理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73
  《旋转的风车》是第八章动画制作的最后一节内容,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基本了解动画产生原理以及帧、关键帧、空白关键帧、普通帧、图层、元件、库、时间轴、场景等概念的含义,并能制作简单的“帧帧”动画、“形状补间”动画和“动画补间”动画。这些知识的积累为《旋转的风车》这一节的内容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而《旋转的风车》则为学生更深入学习flash打开了一扇门。《旋转的风车》这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是风车的绘制和“动画补间”动画的创建。针对教材“实践学习”给出的操作步骤,笔者提炼出以下几个抓手:
  抓手一:概念形成显性化
  虽然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操作技能,但是笔者认为:对科学概念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更应关注概念是如何获得的,关注学生对科学概念的提炼和梳理过程,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领悟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这是一种反思性的调整和提升。在很多时候,教师以为学生已经掌握了科学概念,实则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还处于迷失或者初级阶段。比如我们创建一个元件,元件类型有图形、按钮和影片剪辑元件,按钮元件学生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影片中响应鼠标单击、滑过或其他动作,然后将相应的事件结果传递给互动程序进行处理。图形元件和影片剪辑元件都可以做成动画,但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仅靠说教的方式来实现概念的构建根本行不通,这需要教师提供实例,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仔细观察,以获取最直接,最准确的第一手信息。最终师生共同得出:影片剪辑动画是为了创建循环播放的动画片段,比如旋转的风车,我们可以做成影片剪辑,而图形动画是为了创建只播放一次,多次,或一次都不到的动画。教材在最后的探究学习中提到了将风车做成影片剪辑动画,给了笔者很大的启示,但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仅依照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来授课,我们的教学组织须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需认真钻研教材,将知识重新进行建构整合,从而给学生呈现一个系统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学得轻松自得。
  抓手二:操作行为规范化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的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习惯养的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叶圣陶先生确信:教育的本旨就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我们软件的学习也要养成良好的软件操作习惯。教师应对学生明确要求,必须建立元件,不要轻易在舞台上创建图形,至于为什么要建立元件,它的好处笔者就不在这里一一强调了,这是我们使用flash软件必须要养成的一种元件思维习惯。而教材中的操作方法是直接在场景中画风车的立杆和转轴,在场景中画叶片,然后再将其转换为元件。这是我们不提倡的,我们一再强调:凡是需要用到的图形,一定要在元件库里建立独立的元件,要用的时候,从元件库里拖到舞台即可。
  抓手三:操作方法精准化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笔者感触颇深,教师要有“求真”精神,才能教学生学“真知”。教材P16“实践学习”第三步是这样描述的:用“选择”工具选定椭圆,复制后粘贴2次。用“任意变形”工具分别对复制的椭圆图形适当旋转。在备课时笔者发现“适当旋转”这个概念很模糊,因为总调整不到自己满意的最佳状态,操作无法精准化。通过深入查阅相关资料,笔者终于找到了更精准、更快捷的方法,就是用任意变形工具选定一个叶片,将叶片的中心点拖动到风车旋转的点,然后打开变形工具,在旋转角度里输入适当的度数,如果风车是三个叶片,我们就输入120度,如果是4个叶片,我们就输入90度,然后点击“复制并应用变形”按钮,这样风车就完美了,学生也非常兴奋,很快地完成了任务!
  以上是筆者对教材本身的一点思考,下面从实际教学角度,紧密联系学习者的体验,尝试性探索对本节内容的处理手法。
  一、创设情景,理解概念
  首先,笔者通过一个示例向学生展示影片剪辑动画和图形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运行结果,自主探究得出上述两个动画的区别。过程是这样的:笔者首先在库里新建一个名为“小球”的图形元件,然后画一个小球;接着在库里建一个名为“小球影片剪辑动画”的影片剪辑元件,将“小球”图形元件拖到“小球影片剪辑动画”中,在该影片剪辑元件里创建小球移动的动画;接下来又建立一个名为“小球动画”的图形元件,将“小球”图形拖到“小球动画”的图形元件中,在该元件里创建小球移动的动画;然后回到场景,建两个图层,分别放置“小球影片剪辑动画”和“小球动画”,并测试影片,让学生认真观察,自主探究,然后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最后笔者总结影片剪辑动画是用来设计动画片段的,它最大的用途就是制作不间断运行的动画,如果场景只有一帧,影片剪辑动画可以全部播放,如果场景只有一帧,那么图形动画只能播放此元件的第一帧,如果图形动画是10帧,那么在场景中也要给予它10帧,才能完全播放,给予的方法就是延续第一帧就可以了。教师紧接着提问学生:不停旋转的风车应该用哪种动画?学生回答使用影片剪辑做动画。然后笔者要求学生直接将风车做成影片剪辑动画,包括后面的教学视频,笔者也是这样规范操作的,这样可以从元件库中多次把风车拖动到场景,并调节其大小和位置。   二、微课穿插,提升效率
  多年的教学,笔者发现学生一直存在不肯下手绘制元件的问题,因为绘制的过程比较繁琐,因此绘制图形元件就成了教学的难点。作为教师,应该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原则,教职员躬亲共守。因此教师应该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明白,风车是可以通过努力绘制出来的,从而消除了学生的心理负担。起初笔者尝试让学生自主学习,按照教材给予的步骤绘制风车叶片。但是,由于教材给出的操作方法不太科学,加之枯燥的文字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结果大半节课过去了,绝大多数学生还无法准确完成。后来笔者又尝试讲解演示法,纠正教材中操作不科学的问题,但因为步骤太多,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容易忘记,如果重复讲解,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率。经过几番尝试,最终笔者选择了“微课”教学,用录屏软件录制了一段关于如何绘制风车的视频,视频的制作是经过精心编排和反复推敲的,讲什么、不讲什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都把分寸拿捏到了最佳状态,这样得到的教学资源一定是最“精细化”的,教学效果一定也是最好的。笔者让学生自行观看,同时学生还可以开启flash窗口,边看边做,看不明白的地方再退回去,再看,再做,这样一来,全班学生基本都能完成。这样的视频对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学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让“老师”停下来,也可以让“老师”再讲一遍或再讲很多遍,一切等他理解了、明白了,再继续进行。这样的一种改变,对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的影响有多大?真是大得不可估量。
  三、合作探究,化难为易
  由于学生之前对动画学习已经具备了充分的基础,尤其是已经学习了第一小节《移动的太阳》,并且笔者在此节学习的最后,也补充了太阳旋转的相关知识。因此本小节内容笔者就放手让学生自行完成,事实证明,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得相当出色。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小意外:在测试后,大家都呆了,风车无法围绕中心点旋转!接下来笔者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先解决问题的小组,奖励一个风车小礼品。对于合作探究仍然毫无进展的班级,笔者给予适当提醒:比如我们可以借助网络来解决。学生们都积极搜索问题,最终得出:叶片没有按中心点旋转,使用任意变形工具(结合放大镜工具拖动更方便),将中心小圆圈移动到“ ”中心点处即可。
  四、上传作业,全面评价
  笔者提醒同学将绿色家园图片导入到背景层上,并注意放到最底层,保存好自己的作品。并将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旋转的“风车.swf”上传到QQ群,同时给予一定的评价指标,采用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进行综合性评价。
  教材对教學者来讲是舞台,这个舞台总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如何结合教学者自身的经验以及与时俱进的各类理论、技术手段呈现出更好的作品则是值得每一位教学者穷尽职业生涯不断追求的一门学问。对教学者来说,快速转型不容易,当一名“导演型”教师更不容易,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只要不拘泥,不畏惧,不断更新自我,更新自我的教学理论与方法,辅之以挑战的勇气,就必定能够呈现给学生优质的、易接受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陶行知. 陶行知教育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皮何总,史弘文主编.初中信息技术8年级[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 要]主要以桂平市第三中学为例,对如何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进行简要论述。首先,对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定义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桂平市第三中学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总体目标,阐述桂平市第三中学在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方面采取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道路;特色教育;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4-0062-0
【项目简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GXZZJG2015B059,系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张好任项目主持人,项目组共有成员12人,研究期限2年。微课具有“短”“快”“精”的特色,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网络移动终端的普及,微课学习成为新的潮流和趋势。在此背景下,微课资源的开发是关键,探索微课资源的应用可以使微课更好地为学习者服务。该项目主要结合高等教育出
“我的爸妈是做电器生意的,他们走南闯北,常年在外联络生意,我一年和他们相处的日子加起来也不到一个月。爸妈把我和弟弟交给了爷爷,奶奶很多年前就去世了,爷爷给我们洗衣做饭讲故事。我在家有时候会和弟弟打架,但在外面谁欺负了弟弟,我就会和谁拼命。十三岁那年来例假的时候我害怕极了,就逃到村里一个同龄女孩家过夜,结果把她家的小床都弄脏了。还是她妈妈教我学会了用卫生巾,并安慰我不要害怕。”十五岁的小叶在向我讲述
[摘 要]教育工作的真谛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承载着诸多学校的期许和家长的期盼。同时,班主任工作琐碎而繁杂,每天面对的是性格各异的学生。如何于细微处见精神,就需要我们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特别是对刚走上德育工作岗位的年轻班主任来说,值得深思。  [关键词]班主任 成长 工作 细节  [中图分类号] G
[摘要]作文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是相对于“命题-指导-批改-讲评”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调、传统、固定不变的训练模式来讲的。我们应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使训练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体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其实,就是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
[摘要]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非常不理解,有必要运用其中的典型史料对学生进行引导。本文认为甘地非暴力思想取得成功的三个条件是:英国已在印度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印度当时独特的社会现实,以及甘地个人高尚的人格力量。  [关键词]甘地非暴力思想成功条件现代民主制度独特社会人格力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摘要]品读经典小说《孔乙己》,遵循从文章的细处入手,探索文章选材构思上的妙处这一教学思路,在追求课堂有效度的同时,也收获课堂的幸福感。  [关键词]孔乙己细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28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选入了鲁迅的经典小说《孔乙己》,在备课之初,我最先的设想是最为常规的步骤,由学习字词到课文分层,再抓住小说三要素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对语文的反思是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反复地独立思考,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让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真正走向改革之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18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摘要]当前浮泛僵化的阅读教学充斥着课堂,这样的课教师越来越不想教,学生越来越不想学。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分析这种浮泛而又僵化的阅读教学套路具有的一些特征和形成原因,从而拒绝阅读教学粗线条、平面化,追求精读、细读,在对精妙文字的具体咂摸中体现“语文味”。  [关键词]阅读教学浮泛僵化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26  一位
[摘要]  在英语新课程背景下, 《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能够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在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呈现形式新颖、话题广泛、功能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材每个单元共由七个板块组成,各个单元板块与板块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这就为教师在立足每个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各板块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主要针对课本模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