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9月,山西壶关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仙庙失窃,一对石狮子被盗。事实上,这起案件只是壶关文保危局的冰山一角——因缺乏文保资金,壶关大量古建筑损毁严重。
就在同一个月,壶关县城以西的一座石山上突兀地立起一座仿古阁楼——高望阁。这座高近70米的仿古阁楼被当地官员称为“新文物”,耗资4000余万元,相当于“2014年壶关县财政的十分之一”。
一边,缺少维修资金,文物险象环生;另一边,斥巨资建新文物,壶关缘何如此矛盾?
壶关文保危局
创建于960年的天仙庙位于壶关晋庄镇庄头村,属国保文物,山西文物专家称其为“研究元代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的实物资料”。然而,颇具价值的天仙庙未能躲过贼手——2014年9月26日深夜,天仙庙两尊石狮子被10余名盗贼掳走。
天仙庙石狮子失窃并非孤例——2011年,壶关骞堡村关帝庙的一对清代石狮柱础失窃,至今下落不明。壶关文物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壶关古建筑构件失窃严重,“老房子里刻有精美砖雕的照壁被盗贼连夜整体搬走。”
壶关因拥有788处文物而被誉为山西的“文物大县”,然而,这里文保状况堪忧。
本刊记者现场走访发现,天仙庙一副破败模样,正殿屋顶变形,东西配殿近半数坍塌。文物保护员杨国华说,已对庙宇采取抢救措施“用彩钢给正殿搭一个简易棚”;至今,三嵕庙主体完工半年有余,文物保护员郭宏志说,消防、安防、技防设施尚未安装。
《山西省文物保护员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文物保护员应为55岁以下的男性公民,身体健康,行动方便。而天仙庙3名文物保护员中,一人为59岁,另一人为70岁;三嵕庙文物保护员郝科则现年59岁,且行走艰难。
市、县保文物更是面临险境。14处市保文物中有12处需要抢险,县保及县保以下文保单位大量古建筑坍塌严重。
知情人说,近年来,壶关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对国保、省保文物进行修缮,但这些钱“都是从国家和省里争取来的资金”,县里“投入很少”。
壶关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下称壶关文广局)局长李国祥将险象环生的文物现状归咎于“缺钱”。他说,壶关是国家级贫困县,财政是“吃饭财政”,保工资、保运转已属不易,“文保资金靠县里解决,承受不了。”
壶关文广局干部穆元(化名)对此并不完全赞同,他坚称“不重视”才是文保危机的主因。
“文物保护不易出成绩,投入1000万元(修缮文物),看不到什么。”他说,正因为“漠视”,县财政在安排资金时不会优先考虑文物,“县里领导一提起文物保护就头疼。”
天仙庙失窃案发生后,壶关政府开始尝试破解文保难题。
李国祥告诉本刊记者,2015年,壶关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文保责任书,各乡镇政府再与文物所属行政村签订责任书。责任书中规定:乡镇、村要采取各种形式筹措资金,对存在隐患的古建筑,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或委托专业队伍开展古建筑日常维护工作。
山西文物局一位官员对这种做法心有疑虑,“村干部大多身兼多职,有精力顾及文物?村里自行修缮文物,是否会违背‘修旧如旧’的原则?”
“空壶”的旅游手笔
天仙庙石狮子失窃案发生的同一月,壶关政府投资数千万元建设的“高望阁”主体完工。这座“新文物”突兀地立在县城西边的栲栳山上。
据壶关住建局副局长张建立介绍,高望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上5层,地下2层,高68.3米,总建筑面积8464平方米。
高望阁很快引来非议——山西文物局一位官员说,壶关政府在搞“弃旧文物,造新文物”,这种做法损害了文物的尊严。
对于外界的指摘,张建立一脸无奈,他说修建“高望阁”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他告诉本刊记者,壶关地下缺资源,地上缺水,是个“空壶”。据其回忆,2000年之前,当地居民用水都是问题,“早上毛巾在水里沾一下,全家人都用它抹一把脸,就算洗脸了。”2000年之后,县里打了三眼深800米的水井,居民生活用水勉强够用,但工业、农业用水还是一个难题。张建立说,这些年,曾先后有几家大企业来壶关投资建厂,但一打听水的情况“人家就不来了”。
张建立说,没有产业支撑,当地经济就无法发展。县里领导挖空心思找经济增长点,最后决定发展旅游。
壶关县城以东60公里处有一个旅游区——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下简称大峡谷旅游区),该旅游区占地225平方公里,被誉为“千里太行第一峡”。
据壶关县一位官员回忆:1998年,大峡谷旅游区推出第一个景点十八盘。其后几年,由于缺乏资金,壶关政府一直无力对大峡谷旅游区进行大规模开发。2001年5月27日,壶关政府将旅游区内的10个景点公开拍卖,10位私人老板以数万或数十万元的价格,获得了这些景点的开发经营权。
经历10余年发展,大峡谷旅游区已小有名气,但10多个小景区及10余名私人老板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管理不规范、投入不到位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终结混乱状况,壶关政府决定对大峡谷旅游区动一次大手术——2013年初,“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1亿元,山西常平集团占40%股份,长治市和壶关县政府占60%。2013年3月24日,原有的10家景区经营者及3家宾馆经营单位退出,由太行山大峡谷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出资4.1亿元接管。 旅游资源整合后,大峡谷旅游区有了明显产出——2013年,接待游客162.05万人次,景区收入2500万元;2014年,接待游客220.19万人次,景区收入4300万元。
尝到甜头,壶关政府觉得旅游“有利可图”,县里领导就想在壶关县城再造一个能产出的旅游景点,把高望阁和大峡谷旅游区整合在一起,把游客留住。
新文物“运动”
修建“高望阁”的想法已经孕育多年。
当地一位官员回忆,2003年至今,壶关5任县委书记都曾想在县城附近建一个标志性建筑,“在这个建筑里面布展,让游人了解壶关的历史文化”。
2010年12月9日,壶关政协召开会议对“标志性建筑”进行讨论。
当时参会人员建议:在县城建一个能集中展示壶关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的“缩影”景观。很多人提议,可以在县城以西的栲栳山上建设一座文化阁楼,突出高、大、奇,吸引眼球。
前述官员告诉本刊记者,标志性建筑有了大概的轮廓,但因县里财政紧张,迟迟未能实施。
张建立说,2012年,这座标志性建筑被暂定为“文昌阁”,“预计投资3000万元,在栲栳山顶建文昌阁及农家乐度假村,计划于2012年3月开工,2013年底完工。”
然而,直到2013年,“文昌阁”才开工,建设过程并不顺利。“名义上由县政府出资,其实都是施工方先垫付。”壶关住建局工作人员李志(化名)说,“工程进行中,施工方资金出现了问题,只能时断时续,缓慢推进。”
2014年9月,文昌阁主体才勉强完工,并更名为“高望阁”。壶关住建局一位干部说,当地县志有记载,栲栳山上曾有个高望堡村,村子附近有过一座阁楼,“叫‘高望阁’可以让建筑物与历史融合在一起,就是造一个新文物。”
在山西,“各地都在建新文物,几乎县县都有。”山西文物局一位官员说。据他讲,长治襄垣县曾有一座“文峰塔”,1940年毁于战火。2012年,襄垣政府投资1500万元重建“文峰塔”,塔高51米,钢架结构,内有地下展厅、电梯、楼梯等设施。
现在,高望阁以南300米的山顶上还存有两座古庙遗址,李志说,县里原打算重建这两座古庙,但是由于缺乏资金,这个计划被搁置。
按照规划,壶关以“高望阁”为中心还将打造一个西山文化园区,“占地100亩,园区内还要建美术馆、两座古庙遗址、农家乐、宾馆、游乐项目。”李志说。
但是,同样由于资金问题,西山文化园区建设并不如意——2012年开工的美术馆工程只完工一半;两座古庙遗址还是荒芜一片;农家乐、宾馆、游乐项目也只是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