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为了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中化学实施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本文从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分层教学的运用前提和模式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任何一种编班的形式都会分化出中上、中等、中下三个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特别是近几年学校的扩招,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如不加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侧重于记忆,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教大的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分层教学正是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力。
一、实施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并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就需要探索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正是应运素质教育之要求而产生的。
就高中化学而言,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相比初中都有了较大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些变化很难一下子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分层教学。所以,分层教学:符合人的个别差异;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次教学符合教育最优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化学教学普遍存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说明学生化学学习智能差异明显,应该采取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促进学生个体潜质最大限度地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力求充分释放出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同时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分层教学营造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等和广阔的机会和空间。突破了传统的对待学生之间差异的态度──消除差异,而将视角转向了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利用和开发,根据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分层教学要注意三个前提
(一)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学生之间不仅有化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化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化学知识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都对学生化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
(二)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化学。
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化学认知结构,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
(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在这三个前提下实施化学分层教学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实施分层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力。
(一)分析学生差异,把握学生层次。
高一化学课开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全班同学按基础、能力的差异,分为A(好)B(中)C(差)三个隐性层次。把学生分层次,一定要把握三个原则。
(1)可接受性原则。
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评价,促进各层次学生容易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2)阶段性与反馈性原则。
在实验过程中,要分阶段、分学生层次进行教学及辅导,并根据多种途径得来的反馈信息,及时改革教学策略,调整、完善实验方法与措施,以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循序渐进地增长与提高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的目标。
(3)开放性原则。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了化学分层实验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即要体现人员、时间、空间、信息、教学媒体等诸因素的开放性。
(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思维发展水平制订出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所以,对凡是涉及教学的内容,都可以在备课时按下表要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授课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预习和学习时有的放矢。
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从教学大纲的要求看要完成高中化学的学习是有一部分务必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面向全体同学的目标(基础目标),即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和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部分同学的目标(发展目标),即完成上述的第发展阶段学习过程。在制定目标时,对中上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其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中等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在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下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重视心理因素,多给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取成功快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这部分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分层备课。
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着重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實行动态分层。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化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
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后,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在进行分层备课时尽可能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同步教学(完成基础目标)和分层教学(完成发展目标)的关系。
(四)“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两项工作: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教师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A、B、C层)的教学目标,如在讲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但掌握氯水的成分,而且熟练掌握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体现不同微粒的性质,并且会设计实验验证各微粒的性质。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能够分析在不同的反应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微粒的性质。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理解其性质。
(2)分层把握教学要求,力求人人学有所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问卷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比如,让C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习兴趣;让B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通过实验来归纳总结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使好的不骄,差的不馁。
按照分层备课的教案进行实施,在实施时一般情况下将一堂40分钟的课划分为两个时间段,课堂内前30分钟面对全体学生较扎实地学习教科书上的基础知识并作简单运用,要求全体同学务必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后10分钟告诉学生此教学内容属于较高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继续学好,有困难的同学只要求掌握前面的内容即可,并允许一部分学生可以自由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值得一提的现象是:大部分学生仍兴趣很高的继续跟着学习)。后10分钟的教学适当加快了节奏、加大了容量、增加了思维梯度、拓宽了知识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较复杂的問题中去,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要求,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尽可能通过不同层次的设问、激疑、释疑、分层发散学生思维、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完成分层教学的任务。例如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层次的提问,一般可先让中下学生来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铺垫性问题,使其有较高的正确率以增强其学习信心,稍有难度的问题可先由中等学生来回答,然后由中上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论。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后,再由教师提出扩展深度的问题,使中上学生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也同时让中下学生感到虽然问题复杂了,但在中上学生的回答启发下也可咯知一二,这样也就同时激发了中等及中下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了。
比如:在第四章铝教学时,要求所有学生掌握铝的两性及简单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简单计算,但对小尖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上述内容而且要知道铝的两性原因和较复杂的识图计算。在不同价态铁教学时,要求所有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在学生能接受的前题下简单与高一知识联系,小尖班在教学中将铁与高一知识作较为全面、复杂的联系。
又如:在第五章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要求所有班掌握含5个碳原子或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要求小尖班、英才班学生掌握含7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在学习有机物命名时,要求所有班学生掌握烷烃的基本命名原则,了解烯烃、炔烃、芳烃的命名,要求小尖、英才班的学生掌握上述各类烃的命名原则。就这样对下层次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上层次班学生采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五)“练习设计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
练习设计与批改,是了解分层目标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练习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练习,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练习,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部分是提高练习,在课堂上放一至二个练习,让学生在学了简单的知识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这部分练习要求中上的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后完成。课外作业的布置,采用的是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法把作业层次拉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做哪些作业,教师不做硬性规定。在此各层选用的配套资料也就不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
(1)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设计化学练习,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化学作业时,要因人给予评语。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可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六)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一是进行查漏补缺,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力。课外分层辅导如果采用个别辅导“开小灶”的方法,往往实施下来难度较大,因为牵制教师的精力太大,根本不可能个个兼顾。作者采用的分层辅导是将每一次单元测试下来不及格的学生分为一组单独进行分组讲评与辅导,同时从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牵着过河”从而逐步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部分尖子生也采用集体辅导的方法,如化学竞赛小组、兴趣小组的形式,主要培养其动脑、动口、动手能力,通过学科兴趣小组和竞赛小组并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以丰富其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对这些分层辅导,特别要强调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除和矫正心理障碍,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令其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七)分层测试。
如果在同一教学班内,把学生的单元测试完全分成不同的试卷,一方面造成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难以比较,另一方面也会挫伤一部分中下学习水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加重了出卷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分层测试的试卷可以采用同一试卷的必做题和附加题的形式加以分层,比如在学期初期的第一次月考中就应采用这种形式。在半学期后,我们就可以采用了各层次使用不同的试卷,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八)分层课外活动。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多接触化学,使课外活动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又使化学课堂教学服务于生活和社会。所以,教师主要应注意做好两点。
(1)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与辅导中的着力点。对化学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外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化学特长,可以适当进行调查研究;对中、差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主要应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与爱好。
(2)要分层抓好课外活动与辅导。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外活动一定要突出学生是主体,要灵活多样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参加不同类型的化学兴趣小组。在较高要求的化学兴趣小组中,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向化学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在较低要求的化学兴趣小组中,教师应多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实施面对面的辅导,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以调动和保持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利用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调查研究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总之,化学分层教学能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固有特性;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师生关系等等。分层教学虽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但确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跟得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信心,在主动接受新知识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都有所进步,真正做到提优补差。
参考文献
[1] 石新宁.《高中化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3.1.
[2] 文海山.《浅谈高中化学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04.2.
关键词:高中化学;分层教学;教学方法;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智能差异,对不同智能特点的学生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环境,协调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把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置于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相互适应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任何一种编班的形式都会分化出中上、中等、中下三个不同层次学习水平的学生,特别是近几年学校的扩招,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如不加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势必会造成严重的两极分化问题,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
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由于初中教材难度不大,侧重于记忆,学生易于接受,而高中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都有了教大的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方法新、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从而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特别是刚升入高中对这些变化往往不能很快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极为必要。分层教学正是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力。
一、实施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要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并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就需要探索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正是应运素质教育之要求而产生的。
就高中化学而言,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能力要求相比初中都有了较大变化,许多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大,这对于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这些变化很难一下子适应。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分层教学。所以,分层教学:符合人的个别差异;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次教学符合教育最优化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化学教学普遍存在“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说明学生化学学习智能差异明显,应该采取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把促进学生个体潜质最大限度地发展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力求充分释放出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同时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提高自主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分层教学营造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平等和广阔的机会和空间。突破了传统的对待学生之间差异的态度──消除差异,而将视角转向了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利用和开发,根据学生差异特点和发展要求,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层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确定教学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分层教学要注意三个前提
(一)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
学生之间不仅有化学认知结构上的差异,也有在对新的化学知识进行同化或顺应而建构新的化学知识结构上能力的差异,还有思维方式、兴趣、爱好等个性品质的差异,这些都对学生化学学习产生大小不一的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
(二)每个学生都可以学好化学。
只要提供给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环境,采取不同的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矫正策略,每个学生都可以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称的新的化学认知结构,达到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结果。
(三)从新的教学观看,高中化学教学要求教师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在这三个前提下实施化学分层教学可以解决教学中的“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课堂教学问题。
三、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实施分层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因素,通过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成功后的喜悦感,心理上获得较大的满足感和平衡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开发学习潜力。
(一)分析学生差异,把握学生层次。
高一化学课开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将全班同学按基础、能力的差异,分为A(好)B(中)C(差)三个隐性层次。把学生分层次,一定要把握三个原则。
(1)可接受性原则。
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评价,促进各层次学生容易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
(2)阶段性与反馈性原则。
在实验过程中,要分阶段、分学生层次进行教学及辅导,并根据多种途径得来的反馈信息,及时改革教学策略,调整、完善实验方法与措施,以实现学生的知识、技能循序渐进地增长与提高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面向全体与全面发展”的目标。
(3)开放性原则。
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了化学分层实验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即要体现人员、时间、空间、信息、教学媒体等诸因素的开放性。
(二)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思维发展水平制订出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充分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跳起来摘果子”。所以,对凡是涉及教学的内容,都可以在备课时按下表要求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且在授课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在预习和学习时有的放矢。
中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从教学大纲的要求看要完成高中化学的学习是有一部分务必要掌握的知识和内容的。因此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面向全体同学的目标(基础目标),即完成学习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和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部分同学的目标(发展目标),即完成上述的第发展阶段学习过程。在制定目标时,对中上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其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思维、实验、观察、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中等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在思想上使其树立奋斗目标以增强学习的动力,在学习上使其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拓展其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中下学生提出的目标要注意重视心理因素,多给他们从回答问题中获取成功快感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奋斗目标,恢复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使这部分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基本上能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一定分析、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分层备课。
备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起始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重点着重做好两件事:
(1)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實行动态分层。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化学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可分别找学生谈心,引导他们冷静地面对差异,明确自己的定位层次,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
(2)要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对教材进行分层处理。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要求,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
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后,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在进行分层备课时尽可能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同步教学(完成基础目标)和分层教学(完成发展目标)的关系。
(四)“上课”,要自觉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
上课,是运用分层目标教学法的关键环节,教师主要应做好两项工作:
(1)适时明确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个个努力达标。教师应在每节课的开头,向学生展示各个层次(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要将学生直接分为好、中、差层,而应称作为A、B、C层)的教学目标,如在讲解“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时,教师应明确告诉A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不但掌握氯水的成分,而且熟练掌握氯水与不同物质反应时体现不同微粒的性质,并且会设计实验验证各微粒的性质。B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能够分析在不同的反应中所体现出的不同微粒的性质。C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氯水的成分,理解其性质。
(2)分层把握教学要求,力求人人学有所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提问、问卷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达标情况,采取因人提问、分层设题的办法。比如,让C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学习兴趣;让B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认真思索的提问,通过实验来归纳总结问题;让A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特别是中、差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让学习较差的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使好的不骄,差的不馁。
按照分层备课的教案进行实施,在实施时一般情况下将一堂40分钟的课划分为两个时间段,课堂内前30分钟面对全体学生较扎实地学习教科书上的基础知识并作简单运用,要求全体同学务必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后10分钟告诉学生此教学内容属于较高要求,学有余力的同学要求继续学好,有困难的同学只要求掌握前面的内容即可,并允许一部分学生可以自由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值得一提的现象是:大部分学生仍兴趣很高的继续跟着学习)。后10分钟的教学适当加快了节奏、加大了容量、增加了思维梯度、拓宽了知识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较复杂的問题中去,以满足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较高层次的学习要求,从而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尽可能通过不同层次的设问、激疑、释疑、分层发散学生思维、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不同的教学目标,从而完成分层教学的任务。例如在适当的时候进行有层次的提问,一般可先让中下学生来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铺垫性问题,使其有较高的正确率以增强其学习信心,稍有难度的问题可先由中等学生来回答,然后由中上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论。在完成基础教学目标后,再由教师提出扩展深度的问题,使中上学生保持不断进取的心态,也同时让中下学生感到虽然问题复杂了,但在中上学生的回答启发下也可咯知一二,这样也就同时激发了中等及中下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了。
比如:在第四章铝教学时,要求所有学生掌握铝的两性及简单方程式、简述实验现象、简单计算,但对小尖班的一部分学生不仅要掌握上述内容而且要知道铝的两性原因和较复杂的识图计算。在不同价态铁教学时,要求所有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在学生能接受的前题下简单与高一知识联系,小尖班在教学中将铁与高一知识作较为全面、复杂的联系。
又如:在第五章烃的同分异构体的教学时,要求所有班掌握含5个碳原子或5个碳原子以下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异构,了解位置异构和不同类烃的异构。要求小尖班、英才班学生掌握含7个碳原子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掌握碳链、位置、不同类三种异构现象。在学习有机物命名时,要求所有班学生掌握烷烃的基本命名原则,了解烯烃、炔烃、芳烃的命名,要求小尖、英才班的学生掌握上述各类烃的命名原则。就这样对下层次班采取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对上层次班学生采取以纲为纲,适当拔高,弹性调节。让每层学生都觉得学有所获,学得有味。
(五)“练习设计与批改”,应体现分层目标教学法。
练习设计与批改,是了解分层目标教学法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练习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练习,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统一标准、统一练习,面向全体学生,第二部分是提高练习,在课堂上放一至二个练习,让学生在学了简单的知识后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这部分练习要求中上的学生能够通过思考后完成。课外作业的布置,采用的是必做题和选做题的方法把作业层次拉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做哪些作业,教师不做硬性规定。在此各层选用的配套资料也就不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注意:
(1)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设计化学练习,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2)批改作业要因人制宜。教师在批改化学作业时,要因人给予评语。比如,有些学习较差的学生,有的习题未做对,但作业书写工整,且作业准确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师可在其作业本上写些表扬鼓励性批语,同时,还要客观具体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使他们能倍感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二是要做好批改记录和认真发现问题。教师应通过作业批改记录所收集的素材与资料,去发现各个层次学生存在的一些带普遍性、典型性、趋向性的问题,为“对症下药”搞好作业讲评作好准备。
(六)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分层教学的重要辅助环节,其目的:一是进行查漏补缺,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造力。课外分层辅导如果采用个别辅导“开小灶”的方法,往往实施下来难度较大,因为牵制教师的精力太大,根本不可能个个兼顾。作者采用的分层辅导是将每一次单元测试下来不及格的学生分为一组单独进行分组讲评与辅导,同时从非智力因素上下功夫,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牵着过河”从而逐步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水平。另一部分尖子生也采用集体辅导的方法,如化学竞赛小组、兴趣小组的形式,主要培养其动脑、动口、动手能力,通过学科兴趣小组和竞赛小组并参加各类竞赛活动以丰富其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对这些分层辅导,特别要强调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除和矫正心理障碍,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令其个性得到充分健康的发展。
(七)分层测试。
如果在同一教学班内,把学生的单元测试完全分成不同的试卷,一方面造成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难以比较,另一方面也会挫伤一部分中下学习水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加重了出卷教师的工作量。所以分层测试的试卷可以采用同一试卷的必做题和附加题的形式加以分层,比如在学期初期的第一次月考中就应采用这种形式。在半学期后,我们就可以采用了各层次使用不同的试卷,这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八)分层课外活动。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多接触化学,使课外活动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又使化学课堂教学服务于生活和社会。所以,教师主要应注意做好两点。
(1)要明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外活动与辅导中的着力点。对化学成绩较好层次的学生来说,要尽可能通过课外活动,鼓励并促使其形成化学特长,可以适当进行调查研究;对中、差层次尤其是较差层次的学生来说,主要应通过课外活动,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与爱好。
(2)要分层抓好课外活动与辅导。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外活动一定要突出学生是主体,要灵活多样地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参加不同类型的化学兴趣小组。在较高要求的化学兴趣小组中,教师既要立足教材又要跳出教材,引导学生向化学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在较低要求的化学兴趣小组中,教师应多给中、下层次的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实施面对面的辅导,培养其非智力因素,以调动和保持他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教师还应适当利用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比如,可以引导学生调查研究当地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总之,化学分层教学能弥补班级授课制不足的固有特性;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师生关系等等。分层教学虽然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但确实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能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跟得上”,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信心,在主动接受新知识和探索新问题的过程中都有所进步,真正做到提优补差。
参考文献
[1] 石新宁.《高中化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策略》《当代教育理论研究》,2003.1.
[2] 文海山.《浅谈高中化学实施分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