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考经典试题,探索思想品德育人途径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we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与“考”是学科教学的两大常态。不管是“教”还是“考”,都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讲评、拓展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可以为思想品德学科育人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下面以河南省2017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为载体,探究学科育人的有效途径。
  一、深入挖掘育人元素,强化试题育人功能
  1.从无意渗透到有意强化,试题育人气息浓厚。
  高考命题改革,要求全科渗透“一点四面”,这对中考命题有着同样的导向作用。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是通过选拔性考试凸显课程育人的主旨,这也是学科的本来之义。河南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按照“一点四面”的要求,以育人元素为载体,强化试题育人功能,从无意渗透到有意强化,育人气息十分浓厚。
  示例1(河南省2017年中考思想品德第三大题“观察与思考”第10题):2016年9月4日晚,大型水上情景表演《最忆是杭州》精彩呈现。“春江花月夜”清灵淡雅,“采茶舞曲”飘然而至,“高山流水”古风流淌,中国鼓、中国古琴荡气回肠;梁山伯与祝英台、白娘子与许仙,奇幻的故事在水面舒展,演绎中华文化的精粹,抒怀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2017年5月14日晚,主题为《千年之约》的文艺节目在国家大剧院上演。精美的敦煌壁画,灵动的飞天仙女,大唐盛世的百乐齐鸣,茶马古道上翩翩起舞的孔雀,中国戏曲的绝活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厚重的历史文化与时代风采交相辉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现代科技水乳交融。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隆重推出的文艺节目,生动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让世界惊叹,让世人沉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我国为什么要在两大国际峰会期间隆重推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型文艺节目?
  (2)请就如何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本题取材于两大国际峰会中的有关文艺节目,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绝佳范例。试题情境直接对接“一点四面”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紧张的考试中享受唯美的意境,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品味文化意境、塑造文化自信、培育文化自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中享受文化的熏陶。
  2.以育人为重要标尺,精心选择试题情境。
  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往往需要一定的情境作为载体,选择不同的情境,则体现不同的育人导向。近年来,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以育人为标尺,精心选择试题,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范例或者借鉴。
  示例2(河南省2017年中考思想品德单项选择第2题):“爸爸,我一直想对你说:想让你陪我玩一会儿,你却总在玩手机,我真的非常生气,你已经快不是我爸爸了,你快是手机的爸爸了。爸爸,请放下手机!”近日,一篇小学生作文刷爆网络,不少家长看了后直呼“脸红”“惭愧”。这告诉我们
  A.家庭保护很重要,依赖父母最可靠
  B.网络世界乐无穷,沉迷手机好心情
  C.家庭需要正能量,亲情陪伴助成长
  D.兴趣爱好各不同,换位思考互尊重
  如果从知识和技术层面解读,这道试题没有难度。为什么依然会呈现这样的试题?显然在于试题承载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伴随智能手机等移动互联终端的普及,“低头族”问题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对虚拟世界的痴迷往往带来亲情友情的淡漠,这一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这道题引导学生提高媒介素养,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此,既要充分肯定移动媒介带给青少年的积极作用,也要理性认识不合理使用带来的社会问题。
  二、提高试题讲评质量,利用经典试题科学育人
  1.厘清试题选择标准,讲评育人特色鲜明的试题。
  在实践中,学生作答的对与错,往往成为选择讲评试题的唯一标尺,其实这一标准偏单一。除了知识、能力的考量外,更应该有价值的考量。笔者认为,即使试题在知识和技术层面要求不高,但试题本身具有明显的价值引领功能,同样要在讲评中重点呈现。
  示例3(河南省2017年中考思想品德“辨別与分析”第9题):春暖花开,风和日丽,公园绿地上,青青小草焕发勃勃生机,令人心旷神怡。面对如此美景,有人却跳进草坪肆意拍照,完全置“小草青青,脚下留情!”的提示于不顾。无独有偶,城市绿化带中的花坛因被人摘走鲜花而黯然失色,小区里的长椅因被人随意刻画而伤痕累累……诸如此类的现象引发社会热议。
  观点一:“公共设施日益增,快乐享用任我行!”
  观点二:“道德法律记心上,点滴做起树形象!”
  本题要求针对呈现的问题,对两个观点进行辨别和分析,可依据两个观点的四个层面进行逐步解读。通过试题引导学生真诚反思自己和他人的不文明行为,引导他们内化于心并影响身边的人,这样,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程度就会不断提高。如果仅仅因为得分率高而放弃这类试题的讲评和引导,试题的育人功能将大打折扣。
  2.创新试题讲评方式,高效、高质量讲评试题。
  讲评试题,是教与学的常态。在评讲试题时,要突破知识和技术两个层面的局限,提升到以题育人的高度。因此,在讲评试题时,要仔细琢磨,创新讲评方式,彰显课程育人的要求,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示例4(河南省2017年中考思想品德试题“活动与探索”第13题):
  材料一: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来。2017年4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公开发布。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是党和国家青年工作的行动纲领。该规划鲜明提出要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青年工作的决策部署,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材料二:青春不息,奋斗不止。青春,因奉献而厚重;青春,因中国梦而绚丽。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今天,作为当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追求融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历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喜迎十九大,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为什么要引导广大青年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对此,请谈谈你的认识。
  (2)永远跟党走,青春有作为。作为当代青年,你准备如何走好自己的青春之路?
  对于这道题,可以围绕“喜迎十九大,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进行课堂设计创意。(1)围绕主题重温两则材料: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围绕主题分组研讨。(3)共享研讨成果。(4)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笔者认为,应让平实的课堂讲评融入育人元素,激发孩子们的家国情怀。
  三、活用经典试题,拓宽学校育人的新途径
  1.利用经典试题,打造学校特色文化。
  随处可见的是基于应试和分数的励志标语,这与立德树人目标相违背,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背道而驰。在实践中,可以借鉴中考经典试题,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拓宽育人途径,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示例5(河南省2017年中考思想品德第6题):据报载,在一些高校,有偿替课现象悄然成风,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明码标价代人上课,网上转账完成交易,如若加钱还能帮忙完成课堂作业和随堂测试……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学生天职是学习,找人替课学业失
  B.有偿替课实有因,无须指责与过问
  C.弄虚作假令人厌,诚信做人德为先
  D.学生在校需自律,建章立制强管理
  這类试题,为我们打造学校文化提供了活生生的灵感和素材。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活力,多渠道收集诚信文化建设的素材,如有关诚信的名言格言、名人典故,当代诚实守信的经典故事,学生身边的诚信案例。第二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编辑各类素材,制作“中华诚信文化长廊”教育园地。
  2.围绕经典试题,开展主题育人活动。
  中考经典试题,连接课堂内外。利用经典试题开展主题育人活动,是一个创新性的育人途径。依托试题提供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的主题育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示例6(河南省2017年中考思想品德第8题):面对暗流汹涌的滔滔黄河,只要有救援需要,他们就毫不犹豫下水搜救;面对水波漂碧的深潭湖泊,只要有生命求救,他们就不假思索纵身跃入。在郑州乃至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水灾、溺水、户外被困、地震等事件现场,总能看到他们救援抢险的身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义务救援队;他们,是河南人的道德标杆。他们
  A.自觉履行我国公民法定义务,积极促进社会和谐
  B.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生动诠释人间大爱
  C.传承了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D.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河南良好形象
  挖掘试题价值元素,让孩子们在润物无声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成长,是一种有效的育人途径。多年以后,或许孩子们早忘记了曾经做过的一道道试题,但会将一次次富有特色的育人场景、一次次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永远印刻在青春记忆里。
其他文献
传统的供配电与照明系统教学实验存在知识混乱、认知能力弱、可操作性差、沉浸感不强等问题。以某综合楼为蓝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Unity 3D开发引擎特性及HTC vive强大的硬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又由于历史课程中多是理论性的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将历史图片应用于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历史事件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是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本文就历史图片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进行分析。  一、历史图片应用原则  1.真实性原则。  历史具有非常强的客观性,真实是历史的特点,
对于地理这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而言,想要顺利完成新课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获取、解读、讨论、描述、阐述及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需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依据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心理特点,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断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一、注重激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学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内容比较抽象,理论知识较多,导致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一方面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严重影响教学进度。情境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生动、形象、真实的情境中,感受道德与法治学科带来的无限乐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道德与法治课堂机械而单调,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使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高中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知识比较抽象,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有一定的难度。采用思维导图能为学生呈現一个全新的地理世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地理概念转换成图形,以便理解和掌握,还能够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新课改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笔者在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展开了以下研究。  一、加强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培
初中时期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历史也是初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知识,加深对历史的了解,培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作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其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涵义不仅是以员工为本的管理,而且还是以市场中的
思想品德教学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党中央提出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教学当中。所有这些都为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近20年的思想品德教学经验和不断的学习交流,尤其是全国中学德育观摩与展示活动,启迪我构建了“一线四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一线”即“立德树人”这一主线,倡导担起公民教育的重任;“四化”即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
期刊
<正> 应当说,语文教学担负着美育的重要任务。学校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是毫无疑问的,但是,美育却不可缺少,这是因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才智、情操的树立和培养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通常采取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呈现出的课堂尤为枯燥乏味,也缺乏互动环节的渲染。为了缓解这一局面,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到历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才能心无旁骛地汲取历史知识的内在含义,从而提升自己感悟历史的能力。笔者在本文针对历史课堂应融入师生互动的观点进行分析,期望学生能学会自主地思考并透过题面挖掘问题的真谛。  一、课堂上的问答  教师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