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美学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的解读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本文化里,樱花是一个带有典型意义的美学象征符号。不同的历史时期,樱花所体现出的符号意义都各自不同,它体现出了不同历史时期日本人对于樱花的不同审美认知。本文从“花宴”、“花见”、“散花”等和樱花相关的日语词汇入手,重点探讨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樱花所体现出的日本人的不同审美意识,并追溯了不同历史时期内樱花作为一种美学符号所蕴含的意义的动态流变过程,以期拓展我们对于日本人的美学思想以及日本文化深层次上的理解。
  【关键词】樱花;日本文化;美学形象
  一、从古代到平安时期的樱花美学形象
  从词源学角度来考察,有学者曾指出,“樱花”在古语中的意思是“稻谷神灵所依之花”。我们由此可见,在最早的时期,樱花是被作为农耕文化的一种象征,它是和稻谷的耕作结合在一起出现的。在远古时代,樱花被看做是丰收的象征,一到樱花盛开的时候,日本人便会围绕着樱花树载歌载舞,他们认为繁花似锦的樱花是农耕女神驾临到人间赐予人们丰收的外在表现形式。然而到了平安时代,人们逐渐开始把樱花从野外移植到京城中,樱花开始变成了统治阶级在“花宴”里歌颂和欣赏的对象。在这之前,统治阶级观赏的“花”并不是樱花,而大多是派使者从中国带回的梅花。当时的《万叶集》中对于梅花进行歌颂的和歌多达118首,而歌颂樱花的只有44首,这也体现出了当时日本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对于中国文化的效仿。
  然而到了公元8世纪以后,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日本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民族文化。在这一文化演变的历程中,梅花逐渐被樱花所取代,樱花成为了皇宫中种植最多的树木。以平安时代的皇宫生活为主题的《源氏物语》中就有“花宴”的章节,其中具体描绘到了宫廷在“花宴”中的各种赋诗与歌舞等形式。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字教育只是上层社会的特权,只有他们可以使用文字来写诗,因而由于政治权力的分配也知道了文化与审美活动的垄断性。“花宴”这种审美行为就鲜明的体现出了当时政治权力集中的现象,可以参与到其中的只是一些皇族或者上层官僚的知识分子。这一时期的贵族大都歌颂樱花盛开时的美丽景象,樱花这个审美对象也就成为了京城中少数权贵的垄断对象。在之后的几百年中,奢华的“花宴”就成为了政治权力的一种象征,它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以及无尽的财富。在文禄三年,已经一统日本的丰臣秀吉将军将山城、河内、近江和大和等地的700多个樱花树移植到到了吉野山醍醐寺,并在这里接连五天召开了豪华的“醍醐花宴”,吟诗做舞,场面相当壮观豪华。丰臣秀吉召开的这么盛大的“醍醐花宴”,与其说是喜爱樱花,不如说是要通过这种审美方式来向世人宣告他的政治权力。
  二、公元8世纪时期的樱花美学形象
  我们说,在宫廷中举行“花宴”的时候,普通的大众并没有停止过对樱花的热爱与欣赏。因为政治权力虽然很大,但却无法把自然界据为己有。在日本语中有“花见”一词,这个词是专门表示对樱花的审美活动。随着人们对于野生的樱花树的培育与移植,就出现了许多适合在家庭种植的樱花品种,自从8世纪开始,樱花已经在城市中大量的被种植,尤其是到了江户时期,出现了一种叫做“染井吉野”的樱花品种,在当时日本的全国得到了很快的普及,几乎遍布各地。这一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町人阶层也就是城市的工商业者已经开始成为了当时社会中的“主角”, 町人阶层开始成为了普及与创造文化的主力军。每到初春,他们就在樱花盛开的时候带着美酒佳肴去樱花的名所载歌载舞,尽情畅饮。
  在这种具有浓厚市民情趣的町人文化里,“花见”成为了广大民众的一个重要活动,当时的美术作品“浮世绘”里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场景。比如在《名所江户百景》里,安藤广重就对江户21处的樱花胜地进行了详细的描绘,例如上野清水堂不忍池与玉川堤等地。此外,日本传统艺术“歌舞伎”当中也有很多以樱花味背景的作品,比较著名的像“金阁寺”、 义经千本樱”以及“关之扉”等。民歌《樱花》中对于樱花的歌咏,都充分的传达出了普通的民众对于樱花的喜爱之情。
  在浓厚的市民情趣的町人文化中,“花见”成为民众的重要活动,其场景不断出现在当时的美术作品“浮世绘”中。例如安藤广重在《名所江户百景》中描绘了江户二十一处樱花胜地,如玉川堤、上野清水堂不忍池等。此外,日本的传统艺术“歌舞伎”中表现樱花或者以樱花为背景的作品不胜枚举,其中著名的就有“关之扉”、“金阁寺”、“义经千本樱”等。民歌《樱花》“樱花啊樱花啊,阳春三月晴空下,一望无际樱花哟,花似云朵似彩霞,芳香无比美如画,去看吧去看吧,快去看樱花”充分表达了普通民众对樱花的爱恋之情。
  三、江户时期的樱花美学形象
  随着平安王朝的结束,贵族文化也开始逐渐衰落,人们对于樱花的审美体验已经由樱花盛开时期歌咏它的美丽转变成为了樱花凋落时的哀伤之情。由于当时佛教思想的影响以及自然变换的无常思想,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思想带有了很多生命无常的观点,这种无常观的继续发展,便成为了日本人“物哀”的美学思想。日本人开始认为樱花的凋零要比它盛开时更具有魅力,是“物哀”这种无常美学思想的最好的具体体现。
  然而到了江户时期,樱花的美学意义产生了一种巨大的变化,一种“花中樱花,人中武士”的谚语开始流行。这个谚语原本是歌舞伎《忠臣藏》中的一句台词,意思是说,在百花中樱花是最美丽的,在各种人中武士是最值得称道的。这出歌舞伎描绘了46位赤穗武士为了给主君报仇,忍辱负重,最后终于把仇敌杀死,然后接受幕府的命令全部剖腹自杀的故事。在这出歌舞伎里,不恋尘世,高洁凋零的樱花和武士道密切的结合在了一起,这也成为了歌颂武士不惜舍生忠于主君的武士道美德的一种美学符号。通过这个歌舞伎,“花中樱花,人中武士”这一谚语很快成为了人们传颂的谚语,樱花也从象征“物哀”的阴柔美转向了体现武士“舍生忘死”的阳刚美,也成为了大和民族精神象征的一部分。在《武士道》这本中说,新渡户稻造就指出,武士道和樱花一样,都是日本本土上开出的花朵,它不只是一种古代美德的象征,也是现在人们生活中活生生的审美力量。   从江户时期开始,樱花就被人们称为是“国花”,这是最能表现日本人审美意识的文化符号。樱花之所以可以在普通的大众中具有这么高的美学价值,而且对于日本人的生活文化产生这么重要的影响,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樱花这个“符号意义层”中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人类学家特纳指出的那样,很多符号都具有多义性,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变化,这些符号的意义层也在不断的变化。作为一个非常典型的“多义性象征”,到了江户时期,樱花从展现“物哀”之美转向到了展现武士道视死如归的精神,这种强烈的情感感染力使日本人形成了一种普遍而独特的审美观念,进而渗透到了整个大和民族的各个阶层中。
  四、明治维新时期的樱花美学形象
  到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走上了富国强兵的发展之路,国力的不断强盛,使日本具有了称霸亚洲的物质实力,日本人就开始不断的对外进行扩张,发动对邻国的战争。在这一时期,“散花”被人们大量的使用,它原本是一个佛教的用语,指的是在佛教的法会中边散布花瓣边念经诵佛的法事。然而到了明治时期后,“散花”已经开始脱离佛教的原意,意指为了天皇与国家“像樱花一样的纯洁凋零”。为了鼓动更多的士兵终于天皇,勇于“散花”,江户时期的军部开始普及这种樱花价值观。军队的徽章上出现了很多的樱花图案。在1870年的陆军军服上,少尉以上军服袖口的纽扣上都是樱花的图案,到了1938年,陆军的军刀以及士兵的肩章上都出现了大量的樱花图案。军歌中也出现了很多鼓励士兵像樱花一般高洁“散花”的内容,例如陆军的军歌《步兵之本领》就出现了这样的歌词:“万朵的樱花,是衣襟的颜色。在吉野山中,樱花被狂风吹送。生为大和男子,应如散兵线上的樱花那样凋散。”日本的海军军歌《同期之樱》中也出现了这样的歌词:“你与我是两朵樱花,在积聚的土壤中开放。樱花总是会凋散的,让我们为了皇国好好地凋散吧!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靖国神社在把樱花和“散花”的士兵联系在一起的过程中具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本的神道中,神社中既可以祭拜祖先,也可以祭拜敌人,相比之下,尤其重视对于后者的祭拜。神道思想认为,凡是死在自己手中的敌人,如果不诚心的祭拜,就会变为冤魂。不过,靖国神社却是背离了传统的神道思想,变为了只是祭拜忠于天皇而“散花”的士兵的专用地方。日本的学者小森阳一曾说到,日本帝国的陆海两军中有许多的士兵在帝国主义的战争中死亡,要怎样赋予这些战死的亡灵以“神道”的意义,就成为了当时的统治阶层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靖国神社中的樱花都被解释为是效忠天皇而战死的亡灵的化身,天皇通过对于靖国神社与樱花的祭拜,就让那些战死的亡灵具有了“神格化”的意义,“散花”也被赋予上了美好和正面的涵义,而靖国神社也就变为了军国主义和国家主义神道思想的一种寄托。
  因此,就像《同期之樱》歌词那样,很多的士兵被这样的“美丽谎言”所蒙蔽,相信自己在“散花”以后就能像靖国神社里的樱花一般得到国家的承认与天皇的参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军队呈现节节败退的局面,为了抵挡美国军队向日本进攻,军部组织了约为4000多人的神风敢死队,队伍的编号就是“山樱队”和“若樱队”等,使用自杀式飞机的方式来攻击。由此可见,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这段时期,军国主义者把樱花的美学形象进行了严重的扭曲,将樱花变成了日本动员国民参与战争的民族意识的一种重要装置。
  五、结语
  当然,任何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必须要持有一种共同的审美观念与价值准则。这些准则都是时代与社会情感的一种产物,倘若没有代表这些准则的象征符号,那么这些审美观念与思想就无法流传下来。作为这样的一种符号,不管樱花象征着灿烂的生命和至高的权威,还是象征着武士道勇于献身的美德,又或者被扭曲成军国之花,樱花这种审美符号从来都不是一种个人化的产物,而是日本这个民族的集体产物,它体现出了日本在各个时代中的精神特征,是日本民族在共同意识支配下的一种审美活动。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词汇,这是和当时整个社会群体的审美情趣以及价值标准密切相连的。因此,在日本几千年的历程进程中,尽管樱花自身的物质形式并没有发生较大的变化,然而它作为一种审美符号其中蕴含的意义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正是如此,如何对樱花这个符号意义进行判断的标准就是要看其中展现出来的价值标准是否和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相符合,是否走向了历史演变中人类社会情感正常的发展道路。
  直到今天,樱花依旧开放在日本的大地上。尽管宫廷里的“花宴”早就已经取消了,不过民间的“花见”却一直都没有停止,日本民族对于樱花的热爱之情仍然会保持下去。当然,现在的大多数日本人都是把樱花看作是春天的一种象征,认为它象征着美好的生命,从这点来看,日本民族对于樱花的审美思想已经摆脱了被军国主义所扭曲的局面,走上了正常的方向。然而,从日本政府官员不断的参拜靖国神社来看,明治之后樱花这个审美符号背后所体现出的精神意识形态仍然还有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不断的对其进行批判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紫式部著,丰子恺译.源氏物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176.
  [2]约翰·惠特尼·霍尔著,周一良等译.日本——从史前到现代[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9.
  [3]本洋太郎.园艺植物大事典[M].东京:小学馆,1994.254.
  [4]西川如见.町人囊[M].东京:岩波书店,1975.87.
  [5]新渡户稻造著,张俊彦译.武士道[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3.
  [6]西周.兵家德行[M].东京:岩波书店,1975.176.
  [7]福泽谕吉.福泽谕吉选集(第七卷)[M].东京:岩波书店,1981.191.
  [8]布莱克等著,周师铭等译.日本和俄国的现代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146.
  [9]大贯美惠子.被扭曲的樱花[M].东京:岩波书店,2003.
  作者简介:宋坤(1993-),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日语。
其他文献
【摘 要】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取自“漱石枕流”(《晋书》孙楚语),日本近代作家,生于江户的牛迂马场下横町(今东京都新宿区喜久井町)一个小吏家庭,是家中末子。夏目漱石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在东西方宗教文化背景的语境中考察夏目漱石的作品,可以看到宗教文化对其创作方面的重要影响。夏目漱石作品中多展现出的宗教情结虽然看起来互相矛盾,但实际上是相互统一的。一
期刊
【摘 要】莫里哀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代表作家,同时又是一位身兼编剧、导演、演员于 一身的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喜剧作品触及到了法国社会的各个阶层,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他通过喜剧传达的民主平等思想,俨然已超越了其所属时代。在他的喜剧作品中,小人物常 常独树一帜,这些小人物通常由身份、地位都相对低微的侍者、仆人担当,但他们聪明机智、 灵动活泼,在各种斗智斗勇的过程中尽显市民阶层的智慧。莫里哀竭心
期刊
【摘 要】油画一直以来广受人们喜爱的一种美术作品。在本文中通过阐述油画的源流,油画的特点以及其表现技法,旨在让大家对油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油画;特点;表现技法  油画是人类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以独具的魅力使得人类的视觉和精神世界大大丰富,也使人们的艺术审美与思想境界获得巨大的启迪。油画在再现自然美以及理想美、形式美的探索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境界。  一、油画的源流  十五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民族音乐的日益发展,西洋乐器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演绎也愈加多样化,本论文将通过对小提琴曲《梁祝》的这一代表性作品中民族特征的赏析,来进一步了解和研究西洋器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作品中的使用,以及西洋器乐的演奏方法和民族特点,并希望能够通过了解这些,来更好的发展民乐。  【关键词】小提琴;梁祝;民族风格  《梁祝》创作于1958年,是由一首小提琴为主而演奏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该作品在一定时期
期刊
【摘 要】在幼儿英语的启蒙教育过程中,对大多数普通幼儿园来说,英语的教学标准、难易程度与教学效果是一直困惑幼儿园的问题。作者希望利用TPR教学法的优点,建立幼儿对英语的语言反射和语言思维,为幼儿在更高阶段的英语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这种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能在大多数相似条件的幼儿园中使用。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学,条件反射,TPR  一、 研究背景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英语作为一种世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国内关于中国形象的异域表述的研究呈方兴未艾之势,既有纵向的形象史梳理,也有横向的国别研究。本文以20世纪为时间线索,以法国作家谢阁兰的《勒内·莱斯》进行“中国人形象”的差异性分析和阐释,并探讨其背后的中国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翻人形象;套谗;差异性;中国文化  第一章《勒内·莱斯》:“城一城中人”的空间隐喻  20世纪初最流行的东方“套话”是“黄祸”,这种论调涵盖的范围,除了
期刊
【摘 要】爱情观爱情观是人们对爱情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及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画册的一页》中,男主人公在寻找爱情婚姻的道路上选择了与他在经济与情感各方面都很相似的一位女性,体现了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纯洁却又不乏现实的爱情观。  【关键词】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画册的一页》;爱情观  凯瑟
期刊
【摘 要】创新教育不仅是教育理念的创新,更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教育教学而言,创新教育代表了先进的学校文化,是进行自我改革和创新的过程。创新教育与高职高专教学而言,是对于素质教育的内涵的深化和拓展,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的有效培养,这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下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校教学;创新素质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教学的培养重点是技术型
期刊
【摘 要】随着儒学思想不断地传入日本,儒学因子就一直在影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社会的发展道路已经走向了近现代化的征程。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儒家学说在日本受到了抵制并遭到了批判,然而,儒家学说并没有因此而从日本的历史舞台退出,仍然在不断影响者日本社会的发展和文学的发展,所以,在明治时期的一部分作品中可以找到儒学因子的存在。本文就以夏目漱石为中心来展开讨论,主要论述了
期刊
【摘 要】村上春树是日本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突破纯文学作品难以畅销的尴尬处境几乎部部作品都能再全球畅销。本文将通过村上春树与日本文学的代表关系分析,进一步分析日本文学畅销的原因,同时以其代表作《挪威的森林》为例浅析日本文化内涵在村上春树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日本文学;村上春树;日本文化  一、引言  村上春树,日本现代著名小说家,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亦擅长美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