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不做“国学大师”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者往往以学问或智慧立足,但我们不能因此小视职场情商之于学者的重要。学者的情商具有一种超越学问和智慧的价值和力量,具有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是一种具有无形召唤和引领作用的引力,让人心向往之,从而唤起人们发自心底的对于学者的景仰与敬重,对人们产生强大的精神感召和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代表人物:季羡林
  学者的职场情商体现在学识、风度和操守上。已故国学大师季羡林身上就充分体现出对学问虔诚和对门户宽容的清高品德。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季羡林对中国文化、东西方文化体系、东西方文化交流以及21世纪的人类文化等重要问题,在文章和演讲中提出了许多个人见解和论断,在国内外引起普遍关注。季羡林认为,“文化交流是人类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人类必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前进,而人类进步的最终目标必然是某一种形式的大同之域”。他大度而平和地看待和解决学术上而非人事上的不同观点以及不同学派间的分歧、争鸣乃至纷争,不排斥异己、不排挤同流打压后学,而是善于在争论中从对手或朋友身上获得灵感与养分。
  学术界职场情商的另外一个体现就是不为名利。所谓“皓首穷经,孜孜以求”,真正的高情商学者倾尽毕生的心血而乐此不疲无怨无悔,从不心猿意马、轻佻浮躁、好高骛远,决不浑浑噩噩、鱼目混珠、投机取巧,而是表现出一种不逐名利、只求真理、服膺真理、忠于真理的高尚精神与崇高风范。在“学界泰斗” “国宝”“国学大师”的光环之下,季羡林丝毫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他的《病榻杂记》中力辞这三顶桂冠:“我对哪一部古典,哪一个作家都没有下过死工夫,因为我从来没想成为一个国学家。除了尚能背诵几百首诗词和几十篇古文外,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观上谈一些与国学有关的自谓是大而有当的问题比如天人合一外,自己的国学知识并没有增加。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我一直担任行政工作,想要做出什么成绩,岂不戛戛乎难矣哉!我这个‘泰斗’从哪里讲起呢?”“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真正的学者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与坚定的信念,也正是这样淡泊名利、把学者的学术操守看得高于一切的态度,才使得季羡林不但能在学术上登峰造极,更赢得了世人的无限敬仰。
其他文献
农村土地流转的不通畅问题在我国基层农村越来越严重,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众多,但其中村委会的权力膨胀是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点。村委会权力膨胀,使得农民的
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师生关系定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还要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创造性教学,不断探索具有职业教
亲子间赠与并不违反自己代理的法律禁令。对父母出资购买并登记在其未成年子女名下房产的所有权归属进行认定,应当先行判断赠与是否成立。赠与成立,则房产为未成年人个人财产
区域创新活动布局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是区域创新能力与水平的表征。针对我国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的空间结构残缺,严重阻碍创新体系功能发挥的现状,以科技工业园
桦川县不动产登记交易中心窗口服务建设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人手,在规范岗位设置、优化流程运转、提高登记效率的基础上,强调打好便民“持久战”,用做实事、做小事、注重细节的“
2010年以来,山东省烟台市共培训各类人员19.7万人,其中失业职工培训4.2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9.7人,新成长劳动力培训1.7万人,创业培训4.1万人。
现有的《民法总则》第171条第3款解释方案未能填补“隐藏的漏洞”,需通过确定无权代理人责任性质以探寻新的解释路径。非善意无权代理人承担的是侵权责任,善意无权代理人承担
摘 要:本文探析了高职院校二级管理相关理论,认识管理规律,为创建新型的高职院校内部行政管理制度探索理论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二级管理 理论探索  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实施了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定问题,如缺乏体制机制的总体设计、二级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力度把握有偏差、监督机制不完善等等。究其原因,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直接移植本科院校的院系两级管理模式,
本实验主要是以蓝莓和橘皮为主要原料,主要研究的是橘皮汁、黄油、绵白糖的添加量以及烘烤时间对蓝莓橘皮饼干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蓝莓橘皮饼干的最
活动化范式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涵盖有外显和内隐活动,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侧重学生的外显活动。学生的操作活动、言语交流活动和感知活动,通过团体、小组、个别活动展开,在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