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后期两位女王的宗教改革对比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0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都铎王朝处于英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渡时期。自亨利八世至伊丽莎白一世时期都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在伊丽莎白时期最终形成了具有英国特色的英国国教,为英格兰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玛丽一世时期出现了反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经历了停滞、倒退和挫折。本文将具体分析都铎王朝后期,即玛丽女王和伊丽莎白女王时期的宗教改革不同的态度,影响和本质上的差异。
  关键词:宗教改革;玛丽一世;伊丽莎白一世
  在都铎王朝后期(本文指1553-1603年)先后由两位女王--玛丽一世和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两位女王也进行了不同的宗教改革。玛丽女王将个人信仰的宗教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在欧洲宗教改革已成潮流,本国宗教改革大势所趋下,倒行逆施,实行发宗教改革运动,引起各阶层的愤恨。而伊丽莎白女王顺应时代的潮流,调和各阶级的利益,实行温和中庸,从现实出发的宗教改革措施,奉行的是一种政治至上的理性宗教观。完全不同于玛丽那样宗教情结超越政治情结,较好的处理了宗教问题,奠定了英格兰强盛的基础。
  一、两者措施态度方面的对比
  玛丽一世与伊丽莎白一世实行不同的宗教政策。玛丽一世具有强烈的天主教情结,是一位狂热的天主教徒。她在位时期,否定其父其兄的宗教改革,企图从新恢复罗马教廷控制下的英格兰,恢复天主教,回归以教皇为首的“基督教世界”。她的宗教信仰表现的特别明显和激进,没有考虑民族大义,随心所欲,执意与西班牙联姻,将英格兰拉入战争的深渊。没有处理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也损害了英格兰民族的国家和人民利益。
  而宗教问题在伊丽莎白时期已经不仅是一个宗教问题,又与王位继承问题及与处理同大陆上天主教国家的关系问题交织在一起。伊丽莎白一世并没有像玛丽那样有较强的宗教情结,即位初期并没有明确的表明自己的宗教态度,她并不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所面临的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这也决定着她并不能实行激进的宗改措施,首先稳定国家政权。在宗教方面,伊丽莎白采取宽容的宗教政策,将宗教置于国家利益之下,将人民和各种政治力量统一起来,并以王权为保障,推进宗教改革。较好的处理了宗教问题。
  二、两者宗教改革的影響对比
  在都铎王朝的后期,两位女王相继即位并进行了不同的宗教改革,由此产生不同的影响。两位女王都是通过议会立法来推行宗教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和新兴的正在向现代资产阶级发展的阶级发生密切的联系,尽管在不同的政府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王权联系结合程度有所不同[1]。但是不同的是,玛丽女王仍然企图恢复到基督教统治的世界,宗教措施较为严厉,迫害新教徒,在社会上也形成恐怖紧张的气氛,并大量举借外债,债台高筑,军备废弛,宗教问题突出,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反观伊丽莎白女王,就较为理性客观,她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在通过法案时“有效的运用了妥协与高压的手段——既采取一些让步措施安慰新教徒们的心灵,同时又运用恐吓等手段削弱了天主教的统一性”[2],暂时缓解了新教与天主教的矛盾,避免出现国家分裂,外国入侵的危机局面。她并不表露自己的宗教态度,而是把宗教问题当做政治问题来解决,用政治手段处理宗教问题,权衡多方面利益,较为客观公正。并能够根据时局的变化适当的调整宗教政策,维护国家统一。她明白,极端宗教改革措施只会使国家分裂动荡,只有保住宗教这块“万物之基”的稳固,才能保证其他有利于国计民生政策的实施[3]。
  三、两者宗教改革的实质对比
  究其缘由,玛丽女王缺少主权国家的观念意识,将王朝社稷视为家庭私产而非公共权力。宗教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玛丽仅凭自己对宗教的狂热,把自己的宗教观强加于社会,国家,其宗教偏执又远远超过理性的界限。她曾对枢密大臣这样说“我看重我的灵魂得救,胜过十个王国。”以这样的观念为指导,将个人宗教观凌驾于英格兰民族利益之上,恢复罗马教廷在英国的控制,逆转了亨利八世所创立的“王权至尊”而代之以“教皇权至尊”。玛丽倒行逆施,违背了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大多数人的意愿。她所做的迫害异教徒,与西联姻,对法战争等也没能承担起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的责任。
  相比之下,伊丽莎白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和策略引导天主教和新教这两种力量,使两者更好的统一并维护国家安定,符合人民的利益。她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处理宗教问题上也是如此。正如勃纳德所说:“她把世俗的政治的考虑置于纯宗教的和理论的考虑之上”[4]。她用政治的手段解决宗教问题,宗教的思想源于维护政治统治的需要,宗教政策成为构建政治与宗教关系的基础。她在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多元化的手段。确立了英国国教的地位,谋求政治统一手段的多样化和信仰自由,增强民族精神和认同感。伊丽莎白时期运用政治手段解决国家问题,成功完成了由封建国家向近代社会的转型,为日不落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的来说是前进的,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而都铎王朝时期的宗教改革就体现了这样一个原理,它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渐进模式的改革,有不彻底性和两面性,国王试图寻找驾驭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为自己的统治服务,在特定的背景和时期下取得了成功,虽未完全解决宗教问题,但也始终在前进。
  【参考文献】
  [1]徐飞.英国玛丽女王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关系[J].贵州师大学报,1986(12):64-68.
  [2]Susan Doran,Elizabeth and Religion 1558-1603[M],London(1994).10.
  [3]刘莹.浅议伊丽莎白一世宗教宽容政策的历史缘由[J].文史博览,2012(7):51-57.
  [4]Bernard·G·W,Power and Politics in Tudor England[M],Ashgate(2000),1994.
其他文献
“时间观”本该表述为“时空体(chronotope)”.时间与空间不可分割,或者以相对论而言时间是空间的一个维度.这个物理学概念借用于文学来表示形式与内容的艺术时空体.巴赫金说
期刊
注视着一只需要被搬上好几层楼梯的沉重、特大的箱子,CBS电视网的热门电视喜剧 《生活大爆炸》(TheBigBangTheory)里的主角确定了他们作为科学家的基本身份.这一幕出现在整部
期刊
在19世纪末,哈佛大学天文台主任爱德华·皮克林(Edward Pickering)聘请了数十位女性,让她们在玻璃底片上测量拍摄到的恒星的性质,其中一些人的名字耳熟能详.亨利爱塔·勒维特
期刊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之一.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其代表作《千只鹤》从焦虑和儿童性欲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可以读出在菊治背后驱动其所有行为的是对近子
摘 要 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一直是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大难题,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更是非常低。本文对刑诉修正案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 刑诉修正案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5 文献标识码:A  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一直都是困扰我国司法实践的一大难题。刑事案件中证人出庭作证率在各级法院几乎没有超过10%的,有的法院证人出庭作证的比例只有1%。且都是一审案件,二审案件证人出庭
摘要: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流派纷呈,观点不一。俄国形式主義批评、新批评及结构主义批评独据文本阵营,专注于对文学形式的研究,从文本的不同层面对作品进行解读,将作者、读者、社会现实和时代背景等文本之外的东西拒于门外,给19世纪后半期严重受实证主义哲学思潮影响的批评界带来一股新鲜空气,也为文学批评家打开一个新的视界。可以说,这是三个都与“文本”有关且以此为中心的批评流派。  关键词:形式主义;结构主义;
你必须有一条长在脸上的长手,它很敏感,既能击倒一面墙,又能捡起一颗樱桃. 绝对不要小看它! 这手能增进你和其他大象之间的友谊、能嗅到几英里以外的水源和路边的野花.依靠这
期刊
NEW YORK-电视制造业的分析师称,Philips公司最近作出的将北美的电视机品牌Philips和Magnavox的使用权授权给Funai公司的决定对于两家公司来说都是明智之举,因为在目前这个时
Evija是路特斯旗下首款英伦纯电超跑,具有令人惊叹的空气动力学系统和前所未有的强大下压力。其1680千克车身重量配以2000马力的强劲动力使其能够在9秒內完成从静止到300公里/时的加速。
期刊
福柯在《疯癫与文明》中提出,疯癫并不是客观的自然现象或疾病,它是由社会建构起来的,理性正是以此来确立自己的地位.本文运用福柯理论来分析科幻小说《平面国》,书中主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