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转录因子GmWIN1-1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来源 :山西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jiangfa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挖掘参与大豆胁迫应答的调控基因,研究聚焦大豆转录因子WAX INDUCER1(WIN1/SHN1)家族成员的鉴定和功能分析,以拟南芥AtWIN1编码序列为索引,在大豆转录组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鉴定获得1条编码大豆GmWIN1-1转录因子的c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qRT-PCR技术分析GmWIN1-1转录因子的序列特征及其在大豆各组织中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该序列全长570 bp,编码18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21.2 ku,理论等电点为8.45,为亲水性蛋白.GmWIN1-1蛋白二级结构主要元件为无规则卷曲,三级结构建模与模板5wx9.1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45%,为单体蛋白.多序列比对揭示GmWIN1-1与AtWIN1相似性最高.保守基序分析表明,WIN1蛋白具有3个基序,即AP2保守基序、中间基序、C端基序.系统发育分析显示,GmWIN1-1与MtWIN1亲缘关系较近.PlantCARE软件预测,GmWIN1-1启动子含有多个响应逆境胁迫的核心顺式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GmWIN1-1在大豆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显著,在花器官中表达量最高.干旱胁迫条件下,GmWIN1-1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小幅度下降而后快速上调再下降的趋势.大豆GmWIN1-1转录因子在大豆各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时空特异性,并且可能介导大豆干旱胁迫应答的调控.
其他文献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量明显增多,从内需上极大地推动了畜牧行业的生产建设,其中鸡肉和鸡蛋作为居民菜篮子必需品,其需求量尤为突出.随着近年居民对食品的品质不断重视,逐渐出现农户利用果园、林地等资源进行鸡生态放养的养殖模式,以满足消费者对鸡肉营养与口感的需求,还能够实现生态平衡,成为现代养殖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期刊
无量山乌骨鸡是居住在无量山系的先民将当地红色原鸡经饲养驯化、长期选育形成的地方鸡品种.2009年无量山乌骨鸡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遗传名录,2011年被评选为云南省“六大名鸡”之一,2013年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2021年无量山乌骨鸡被列为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无量山乌骨鸡在养殖过程中,虽然其本身具有较强的生存、适应能力,但为了提高无量山乌骨鸡的养殖品质,确保养殖经济效益,应注重对养殖技术的把控,尤其是要做好疫病防控工作.因此,本文对乌骨鸡的养殖及疫病防控分别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乌
期刊
当前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干旱严重制约牧草的产量和品质.偏关苜蓿(Medicago sativa\'Pianguan\')是山西地方品种,具有抗寒、抗旱性强以及营养价值高等特点.研究采用20%PEG对偏关苜蓿苗期进行干旱胁迫处理0(对照组)、72 h(干旱组),测定叶片SOD、POD、CAT和APX活性,利用高通量Illumina Hiseq测序技术对对照组和干旱组的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偏关苜蓿干旱组的SOD、POD、CAT及APX的活性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结果共得到79794个Unigen
鸡痘是一种急性、高接触性传染病,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可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主要病症为皮肤出现痘疹,喉咙、口腔及食道黏膜发生病变.该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致死率,严重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近些年,随着养鸡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饲养规模和密度的加大,鸡痘的发病率逐年增长.鸡群一旦感染该病,便会造成其生长缓慢或停滞,体型消瘦,蛋鸡产蛋率下降,若处理不及时,易发生继发性感染,造成大量的死亡,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养殖人员需提高重视,防止该疫病的发生.笔者结合近些年对本地鸡痘的
期刊
为探讨山西省羊肚菌不同菌基对土壤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摸索适合山西地区的羊肚菌栽培方式和食用菌生产肥料的循环利用途径,为山西地区羊肚菌生产及生态农业发展提供参考,试验以羊肚菌种植大棚土壤为对照,选取草炭、香菇菌糠和有机肥作为添加材料,对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进行检测,并采用PCR-DGGE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同时检测羊肚菌子囊果的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添加香菇菌糠和有机肥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分别达到26.83、36.01 g/kg,碱解氮含量分别达82.29、8
小麦是一种喜凉作物,但也容易受到寒害的威胁,利用近缘物种进行抗寒性改良是拓宽小麦遗传基础的有效方法.为了建立一种室内快速鉴定小麦苗期抗寒性强弱的方法,为小麦抗寒种质筛选服务,也为小麦抗寒育种及遗传研究提供新的种质资源,试验以苗期冷冻成活率为指标,结合田间越冬性调查,对29份源于中间偃麦草或长穗偃麦草的小偃麦衍生种质进行了抗寒性鉴定.结果表明,采用室内冷冻法可获得具有显著差异的抗寒性结果,试验材料的抗寒系数在0.77%~100%均有分布,其中有4份材料的苗期抗寒系数大于90%,分别为16W16-1、CH15
盐碱地作为我国的后备土地资源,它的开发和利用是保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脱硫石膏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土壤理化性质,为明确脱硫石膏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和最佳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设脱硫石膏5 t/hm2(T1)、脱硫石膏10 t/hm2(T2)、脱硫石膏15 t/hm2(T3)3个处理,同时以不添加脱硫石膏为对照(CK),研究不同用量脱硫石膏对土壤理化性质及水稻生长性状及小区实测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石膏能够显著降低土壤pH值、容重和水溶性盐总量,且均随着用量的增加呈现降低的趋势;T2
鸡弧菌性肝炎又称弯曲杆菌病,是由空肠弯曲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该病以出血性、坏死性肝炎伴发脂肪浸润,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呈慢性经过为主要特征.
期刊
近年来,矮花叶病发生趋势又有所上升,为强化对玉米矮花叶病的预防措施,寻找高效防治矮花叶病毒的手段,研究基于抗性鉴定设计盆栽与田间试验,利用RT-PCR与dot-ELISA技术检测病毒侵染情况,并分析蚜虫在不同条件下对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传播能力.结果表明,370份玉米品种中未发现高抗资源,仅有3份玉米品种鉴定为抗玉米矮花叶病;蚜虫及其取食叶片RT-PCR检测结果显示,冬前蚜虫口针中检测到较高含量病毒RNA,越冬前有助于病毒在环境中储存,春季蚜虫口针可以检测到微量病毒,且其取食的叶片可以检测到较多病毒
维持适宜的土壤有效磷水平对保障蔬菜产量和水体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当前蔬菜种植体系磷肥投入的显著特征是高量、高频次,导致大量磷素累积在土壤中会增加磷素移动性从而引发高环境风险.一般认为菜地磷的环境阈值高于农田,但菜地的灌水和磷肥投入均远高于农田,因此磷流失程度仍高于农田.综合文献调研结果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菜地土壤Olsen-P的环境阈值存在较大差异,集中在P 60.0~80.0 mg/kg.菜地有效磷水平通常高于环境阈值,而农田有效磷水平普遍低于环境阈值,表明菜地磷损失风险更大.同时蔬菜磷的农学阈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