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活动中的艺术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goon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课堂提问普遍存在琐碎、随意、数量多,效果差的现象。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研读教材,设计问题要适当、适度、适量,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还要善于倾听学生回答,了解幼儿的学习动态,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热情。真正有效的提问,必须依赖倾听。教师提问的最高境界是激发幼儿自主的提出问题。
  关键词
  提问
  开放性 倾听 有效性
  提问法是一种以多疑善思为主要标志的创造性阅读策略。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就是对学习材料的重要部分用一个个小问题的形式提出来,以突出重点、难点,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问的本质是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提问可以促进语言教学,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如猜测、分析、验证、推理等。
  一、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提问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环节,西方有些教育理论家甚至认为提问是集体教学的核心。然而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不从幼儿实际出发的提问。有些教师不了解本班幼儿知识水平,不了解幼儿回答问题的能力等。在教学中出现教师与幼儿配合不好的现象。
  2 准备不够充分的提问。一些教师在备课或教学过程中,由于问题的提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思索或不能查找更多的资料,常常被孩子们的回答、反问弄得十分尴尬,不得已用“先坐下”“下课教师再回答你”“长大就会了”等来敷衍了事,使孩子在一堂课中经常有许许多多的不满足,调动不了积极性。孩子们希望的是新鲜的问题,是吸引人的问题,是能够答出来的问题,最好是启发性的问题。在提问上只是一个方式,或仅局限在几个提问上,这样,很多孩子都不愿回答问题。
  3 教师接不住幼儿抛过来的“球”,对幼儿的回答缺乏正确的回应,教师提出问题后,幼儿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幼儿乱说,有的教师不能适时地进行引导,因此致使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的开展下去。
  4 不会引导和控制提问。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幼儿回答问题积极性很高,不让说也说;一是幼儿不会回答问题的方法,不会思考问题的方法,老师提出问题幼儿乱说,课堂活而乱。出现以上两种情况有些教师不知所措,使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无法进行。偏离活动中心,要幼儿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又提出其他的问题或不着活动边际的问题导致孩子不知道哪些是重点,使孩子的思维离开了中心。
  5 视多提问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是构建和塑造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使他们爱学、学会、会学。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长此以往,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
  6 所提问题层次偏低。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幼儿无须思考就能够直接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好”或“不好”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幼儿思维的虚假活泼。
  7 提问存在不平等状态。教学中的每一个幼儿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受平等参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权利和机会,教师也理应保证每一个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一节课中有些幼儿获得了5~6次回答问题的机会,而40%以上的幼儿没有获得一次机会。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倾向于能力强的幼儿。但如果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就会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有相当多的幼儿,其实可以回答出教师所提问的内容,但是他们不愿意参与。问其原因,说是“不想说”,或“不敢说”,更有甚者说:“老师问题请××说”,由于集体教学活动提问的不平等现象,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二、有效提问的目的及意义
  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出具有计划性、针对I生、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使问题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搭建课堂教学活动的脚手架。有效提问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幼儿已有的认知水平,根据已有认知水平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能否有效地影响主体的发展,取决于该活动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与发展水平的相差度。
  2 考察幼儿是否理解了新的内容,把握教学的进程。这种类型能够促进幼儿进行批评性或创造性的思考或检验幼儿的理解是否达到预期的水平,或者弄清刚刚学过的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
  3 保持幼儿的注意力。提一些有悬念的问题或在原有讲解方式的基础上突然提问,都能有效的保持幼儿的兴趣。幼儿注意力保持时间非常有限,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老师教学进行到一半时很多孩子已经走神,注意力已经脱离了课堂,如果这时提问,就能有效的把孩子注意力引向课堂。因为提问是一种有效保持注意力的策略,老师对提问的善加利用能使孩子较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活跃。   4 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教与学互动的过程,因此不仅需要教师的讲解,同时也需要学生有效的反馈,只有教与学相互配合,才能教学相长。
  三、语言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使用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读透教材,巧设问题
  教师在问题设计前,首先要深入思考教学内容,透彻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和基础,以渎本为基础设计问题。具体来说,问题设计要注意:1.置问于读本的关键处。这个读本或是故事的意义是什么,幼儿通过读本获取什么教育价值。2.置问于读本的疑难处。每个语言教学活动都有一个重点和难点。如大班语言活动《巨人》,其重点就是通过巨人的动作、表情,猜猜巨人的想法。那么,抓住了这个特点,老师就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巨人的动作、表情,做出猜测和推理。3.幼儿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为读本指引方向,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如《巨人》的活动开始,老师根据封面提出几个问题幼儿思考:巨人来到这个小镇干什么?他做了哪些事情?他的身体有了什么变化?幼儿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开始关注巨人的行为、巨人的思想、巨人的变化,为整个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有效的引导。
  (二)优化课堂问题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好的问题能促进学习。这就需要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幼儿的情况设计有效的问题。因此,在设计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六性”,即趣味性、启发性、层次性、整体性、深刻性和开放性。
  1 创设趣味性问题,激发学习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所在。只有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情景,才能引导幼儿在拟人化的世界或者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知识、实践操作,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教学活动中。
  2 设计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积极去探索、去发现。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例如在语言活动《这是什么?》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幼儿去感知图形的特点。如这是什么图形?它像什么?为什么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它是圆圆的吗?这些有序的启发提问,给幼儿提出了思考探索的方向,使课堂教学更加顺利,更有效。
  3 设置层次清晰、又具整体性的问题,激活学生思维。
  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围绕某“总问题”设计一些“子问题”。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精心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层层递进,有层次,有节奏,前后衔接,相互呼应和逐步深化,这样才能使幼儿围绕“总问题”,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
  4 设计开放性问题,发展幼儿的思维。
  开放性的问题课堂气氛比较轻松,而开放性问题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固定、不确定性,能够给幼儿广阔的思考空间,也就给了幼儿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幼儿不会感到拘束和压抑。因此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地提开放性问题,如多提你发现了什么?他在干什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思维的品质。
  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调动起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活起来了,从而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合理运用等待
  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学会使用等待这种技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长的时间,不要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定别的学生来回答,其目的是为幼儿提供一定的问题思考时间;二是在幼儿回答问题后,教师也应该等待足够的时间,对回答做出评价或者再提另外的问题,这样可以使孩子有一定的时间来详细说明、斟酌、补充或者修改他们的回答,从而使他们的回答更加系统、完善,而不至于打断他们的思路。
  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如果只给学生一二秒的时间去思考问题,并在学生还没有想好时就重复问题或请另外的学生回答,其结果是使学生对回答问题失去了信心,减少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相反,如果教师使用了等待这种技巧,学生在答问中就会发生一些重大的变化:1.学生会做出更长的回答,他们回答问题的语句数量会随着回答问题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2.会有更多的学生自愿回答问题,一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也会增加;3.学生的回答会更具有分析性、创造性和评价性,并且学生还会出示更多的论据,在提出论据之前或之后也都会对推理过程进行说明;4.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现象有所减少;5.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明显增强等等。
  沉默是金,合理的等待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并且使更多的学生形成了对更多问题的答案。
  四、合理反馈激励,促进提问升华
  问题提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仅是成功的一半,还有更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样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馈,或是给予激励,又或是给予学生加以引导,仍然很重要。
  (一)加强引导技巧的优化,提高提问实效
  在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设计得十分巧妙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却收不到应有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问题提出之后,教师缺乏必要的引导,或进行了引导,但“启而不当”、“启不得法”。只有“启而得当”“启而得法”,课堂提问才不流于形式,才能落到实处。教师可以运用以下优化对策:
  1 铺路架桥。当幼儿由于思维定势等因素的影响思维暂时受阻,无法正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铺路架桥予以疏导。当有些问题因为难度太大,幼儿一时无法讲清时,教师要适时架梯子,在终结性问题的前面,补充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
  2 引向、指津。幼儿在回答问题时,有时会出现“东拉葫芦西扯瓢”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适时地给幼儿引向、指津。
  (二)合理激励,提高积极性
  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效率,其提问的实效性就必须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呢?
  首先要信任、尊重孩子,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孩子相处,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问题情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
  其次要赏识激励每个孩子。人需要赏识,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更不例外。学生常常把教师的赏识看成是对自己的评价,当他们得到赏识时,就觉得自己有进步,能学好,因而产生自身增值感,增强学习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学生的课堂行为表现中多发现可以肯定的东西,对学生的答案或方法,正确地加以赞赏,这是“锦上添花”;错误的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这是“雪中送炭”。至于答错的内容,教师可以用多种手段让其自己认识并纠正,只要纠正对了就要赞赏,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有利于继续学习。
  总之,转变幼儿学习方式,提高幼儿学习能力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愿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调整教育行为,更好地做到把问题引入课程,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不断加强对不同教学情境中提问行为的监控和反思,优化提问行为,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主动性,更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贯穿了综合、主题、多元等教育思想,能进一步促进幼儿整体、和谐的发展,为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确立了幼儿一日活动均为课程的教育理念,并将课程融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努力探索课程与游戏的内在联系,找到课程与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关键词  整合课程 学习 游戏 生活 活动  《幼儿园教育
期刊
摘要  本研究通过实验法、访谈法了解了学前儿童时间性预期记忆的年龄效应及“后延时”对学前儿童时间性预期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时间性预期记忆能力在不断提高,4~6岁可能是幼儿这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后延时”对学前儿童尤其是中班、大班幼儿的影响显著。  关键词  后延时 学前儿童 时间性预期记忆  1 问题的提出  1971年,Loftus进行了有关预期记忆的第一例认知心理学
期刊
摘要  目前,幼儿的性格在潜移默化之中发生了的改变:小男生似乎变得女性化了,小女生似乎变得男性化了。这种变化,也许刚开始是细微的,但是却值得我们深思,并且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因为它不仅关系着幼儿的发展更关系着祖国的发展与未来。本文针对幼儿在平日生活中发生的性别偏差这一情况结合平时工作中的观察,进行研究。  关键词 幼儿 男性化 女性化 偏差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就像一座花园而幼儿就是花园里的花
期刊
角色游戏是幼儿体验和表现社会的游戏活动,是游戏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幼儿期是游戏期,角色游戏是3—6岁幼儿最典型、最主要的游戏,对于这一时期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游戏是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然而在实践中,孩子投入了游戏,所获得的发展与提高却是不明显的。为此,针对此现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  一、参与幼儿的活动,成为幼儿游戏
期刊
摘要  本文通过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说普通话的现状,分析幼儿学习汉语兴趣不高的原因,提出民族幼儿学习汉语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激发少数民族幼儿学习汉语的兴趣的方法,以期提高少数民族幼儿的汉语教育水平。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幼儿 汉语 兴趣  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双语教学工程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当地部分孩子父母的文化水平一般,孩子们缺少必要的少儿汉语启蒙教育,加之学
期刊
2011年7月,我园向全国新教育活动展示了以绘本《咔嚓咔嚓剪胡子》为主题拓展而成的三个教学活动:语言阅读《咔嚓咔嚓剪胡子》、美术剪纸《各种各样的胡子》、音乐节奏《大家来学剪胡子》,在活动中孩子们自主阅读、探索剪纸、创意表演,赢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掌声,引起了听课者的浓厚兴趣,好评如潮。  通过这次的展示,宣告了我园绘本教学研讨的初步成功!让我们来聆听美妙的阅读之音吧!  哆——整篇阅读。开启阅读之门
期刊
摘要  美术活动对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非常有利,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幼儿特有的表现力决定的。小班初期的幼儿由于心理、生理正处于发育之中,他们还处在涂鸦阶段,绘画并不是为了描绘某个物体的形状,只是为了绘画过程中体现愉悦感,幼儿刚接触有计划、有目的的美术活动,缺乏目的性,这就更需要教师把握机会,采取各种有趣的方法吸引幼儿的注意,稳定幼儿情绪,初步培养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创
期刊
摘要  评价是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幼儿发展的。掌握好正确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鼓励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勇气,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幼儿发展的催化剂。  关键词  评价 幼儿行为表现 评价方法  评价,是指
期刊
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的,而培养“说”的能力是发展幼儿口语的基本内容。虽然幼儿园有专门的语言活动,但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我们更应抓住生活,重视生活中的语言教育。陶行知先生也曾说:“生活即教育”。就是反对脱离社会生活的死教条,反对死读书,主张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结合,在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如今的幼儿园语言教育,很多时候都是借助原有的故事、图画或组织孩子们进行讲述活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成长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而区角游戏正是以小组为形式的区域活动,活动具有自选性、自主性、自发性。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性发展及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但幼儿的游戏如果离开了老师的指导,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