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教师的品行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来越感受到,办好一所学校,实现教育的理想境界,必须依靠教师。无论学校提出什么主张,回归也好,创新也罢,都要依靠教师。这几年,我们一直在推崇“情怀”“担当”“原创性”这三个词。这是由于当时还不热行“核心素养”,只是感觉到“情怀”“担当”“原创性”是师生最重要的品行。这些年,我们提出并一直践行着“诗性教育”,那什么样的教师是具备“诗性教育”品行的教师呢?我以为,具备“情怀”“担当”“原创性”这三样品行的教师,就是我们对好老师的个性化诠释。
  “诗性教师”在哪里?在理想中,还是在现实中?我们苏州第十中学曾用三年时间,在教师中开展了一个活动:在校教师写自己的老师,并出版了一本书——《我的老师》。人人回想自己的老师,人人写自己的老师。回想的过程,是回想自己做学生的过程;写自己的老师,写的过程是对教育、对教师重新思量、重新感悟的过程。
  作为校长,我带头回想,带头撰写,首先是在骨干教师中提要求,然后在全校教职工中推广,将其作为校本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具体工作。我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对这所学校的历史、教师有比较深刻的了解、理解。这所学校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校教师至少有四分之一是从母校走出去又回来做教师的,文化传承有其独到之处。费孝通先生是我们的校友,他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与自信”的思想,在学校尤为突出。
  我在此做学生,一批教师影响了我。之所以最终选择文学与语言专业,不能不说没有受到这里的语文教师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是奚老师,高中语文教师是秦老师,两人各有特点,其不同的特质都对我产生了影响。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若干年后,回想起来,还真的发现了自己身上多多少少地有他们的影子。
  我写奚老师,回忆了一个课堂细节:
  奚老师当年给我们上语文课,具体讲什么,是什么课文,我已记不得了。她上课语调舒缓,语音柔和,从不高声说话,生气时也是儒雅的样子,只是对我们叹息。她喜欢我,这只是我的感觉,因为直到今天,她都没有对我说过一句喜欢我的话。虽然每年春节或教师节时,我总是去看望她。奚老师上课,眼睛总盯着学生。我总有一种感觉,她的眼睛总是对着我,讲课或提问题,总对着我,感觉我听懂了,才会把课文继续讲下去。多少年来,同学聚会时,我总要讲这个感觉,无奈同学总说我是错觉,他们也会说奚老师的眼光总是对着他们的。有一次,学校召开“什么是教育”的教育研讨会,在会上,我讲了这些往事,讲了奚老师的故事。一位教师站起来发言,说:“什么是教育?奚老师的那个眼神就是教育。”是啊,有名人也说过,什么都遗忘了,被留下的那个就是教育。说得多好,那几年奚老师的语文课上,那个眼神被留在我的记忆里,烙在我的心上。那个眼神包含的是爱,是信任,是期待,有教育的全部艺术和技巧。
  几十年过去了,奚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眼神。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教师?专家学者说到教师专业和教师素养时,往往口若悬河,有无数条准则或标准,但我以为,从某种角度来说,都不如“奚老师的眼神”诠释得精妙、形象,让人直接领悟。我喜欢直观地表达,遇到某个场景,会让我联想、深思。
  比如,那年我在挪威的“人体公园”,站在被称为“生命之柱”的雕像面前,我会产生这样的感慨:每一个石雕人体或铜雕人体,都是鲜活的生命。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像神一样,让人惊心动魄,又让人内心柔软。这个叫作“生命之柱”的雕像,一百多个男男女女,赤身裸体,向上攀登,把人性揭示得淋漓尽致。
  我曾去过那里,曾站在那里久久徘徊,从各种角度、各个方位观察它。他们那些人,个个都是本真、唯美、超然的,他们生命的呈现状态和呈现方式,被嫁接到了我们日常的学校教育中来,就是“诗性教育”。
  诗性教育与诗性教师直接相联系,诗性教师需要有“生命的质感”,像“生命之柱”上的男男女女,像奚老师那双眼神,要有生命质感。
  我还写了高中语文教师秦老师,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秦老师是一个书生意气的人,一生著作等身,但荣誉几乎与他无缘。我不记得他获得过什么荣誉称号。他是学校的一个博学之人,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即使现在学校也少有人超越他。他是江苏省乃至全国其他省份正在使用的初中和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但语文特级教师与他无缘。他是一介“布衣”,身上没有“光环”,人生高度却是我们这些上苍“恩宠”有一点荣誉的人所无法企及的。我曾与他很诚恳地探讨过这个问题。
  那一天,他坐在我的办公室里,靠在藤椅上,阳光很好,照在他的身上,也照在我的身上。他对我说:“你现在提出的‘诗性教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真是生逢其时啊。你写诗著文,没有人反对你,还支持你,你是校长,有这个空间。假如你是一个一般的教师,遇到了一个视野狭窄的校长,你非但得不到鼓励,还会被说不务正业呢……”他说,有一年他教的高三毕业班的高考成績最好,校领导很高兴,表扬他之后又笑着说:“假如你不写那些文章,或许你的高考成绩还会更好呢……”
  有生命质感的人,也是丰满的人。内心的丰满与人生的丰富,对教师尤其重要,仅仅有态度不行,仅仅有敬业精神不行,仅仅有爱心也不行。我曾经去过西藏的墨脱,站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地方,激动、震撼:雅鲁藏布江无疑是西藏的骄傲,雅鲁藏布江奔腾的江水,向南流。它劈山开岭,在大山峡谷里穿行。最壮观的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本当直行而去,竟绕着一座山,拐了一个圆圈,再顺势而出。
  我曾站在它的边上,领略它的气势,看白云在它身上遮盖、掀开,如棉被,又如轻纱。所谓人的专业发展,是不是就是走捷径,就是尽快在岗位上成才?教师是不是也当如此?职业发展与生命成长是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人是不是应该多一些爱好、个性与特长,甚至是看似与职业关系不那么密切的爱好、个性与特长?教师也是一样,在岗位上,看似缓慢了他们成才的步子,其实是在拓展人生,放开眼量?   秦老师无疑就是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是一个丰富、立体的人,也是一个真实的人。好老师的前提是一个真实的人,秦老师与奚老师是有不同特点的“好老师”。教过我的老师我写,没有教过我的老师,我也写。
  夏老师,孤寡老人,一生没有结婚,一生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93岁去世。她去世40天后,我开始写她,在手机中写,有空就写,积累了几天,最后成文。许多教师,读着这篇文章会流泪,想起她的一生,想起她平凡却感人的点点滴滴。此文的最后三段,我这样写道:
  每年春节,我都会在初一看望她。今年她得病没有去,那天我在开车的路上接到她的电话,说不在家里,不要来看她了。过了没多久,她侄儿给我来电话,告诉了我夏老师的病情。在她生命的最后半年多时间里,进医院,出医院,她仍是那种坦然、自信和坚强,没有说过一句丧气、伤心的话。她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在病床上,靠着床,仰着身子,说:“我从反对你到支持你,你对学生要宽松,对老师要抓紧。”爽朗而坚定、慈爱和严肃的神情,把我们围着她周边的人,都逗乐了。夏老师要把她所有积蓄的20万多元人民币,用来建立助学金,帮助那些贫困学生。她要我们不问成绩高低,是贫困生就帮助。在病房,她与我说妥了此事。那一刻,医生告诉我,她离生命的终点不会超过一个月。
  那天早晨,灰蒙蒙的天,天地似乎静止了。我与她的外甥女、侄儿,推着她的棺床,缓缓地走向那个“终点”。夏老师身上铺满鲜花,平静、安详,站定在那个生死两茫茫的“门口”。她的两个至亲的外甥女,流着泪,伏下身子,对她说:“大姨,您是这样的优雅,一辈子这样优雅。大姨,即使在您病得那样重的时候,还是这样优雅。大姨,我们还要听您讲故事。大姨,您先去,以后我们也会来的,还是要听您讲故事。下辈子,您还做我们的大姨。”
  这个场面,让我心中流泪。我大步转身,没有告别,大步向前走去,走了很久很久,都没有转身。
  不是我的文章写得感人,而是夏老师本身感人,我只是如实地记录夏老师的故事,没有渲染,没有夸张,白描而已,只是平静地叙述。夏老师、奚老师和秦老师,他们都是有情怀、有担当、有原创性品性的好教师。好教师不在书本里,不在我们的梦想里,不用到不可捉摸的未来寻找,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就是你、我、他,就是我们自己。
  请在校教师写自己的老师,算不算有創意的活动?假如算,意义在哪里?——引导、启发教师寻找身边的美好,人人如此,相互成为相互的榜样,是一个相互发现、再塑造的过程,是教师更加自律、自强、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真、善、美。它更是一种学校文化的塑造过程,包括教师文化的塑造过程。这样的过程,属于润物细无声式的价值引领,悄无声息,却引领教师在文化浸润、情感体验中实现健康而美妙的生命成长。
  责任编辑:孙建辉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曾在多个场合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直到手里拿到一本绿皮32开的小厚书——《给教师的建议》,翻来才真正感知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这100条建议无孔不入地贯穿于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具体的《第一次学习新教材》,到宏观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一些问题》,苏霍姆林斯基都用具体可感的语言给出了详细又明确的建议。接下来就将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理解和实践做几点梳理。  一、融会贯通  蘇
宁阳六中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学校,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磁窑镇南驿村西。宁阳六中也曾经和散落在中国大地各个角落的许多乡村学校一样,深深地陷于信息化困境之中: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校舍荒芜,有条件的家庭的孩子纷纷“出走”,年轻的教师纷纷“逃离”,留下大批无所归附的留守少年儿童,以及趋于老龄化的“资深”教师群体,在周围的农田村舍这一天然屏障下,被雪藏,被尘封。成绩倒数第一、教育质量各项指标评
语文教学受教师、学生、文本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实施者或者同一教学实施者着眼点不同,课堂自然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同课异构不是刻意追求的产物,而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自然结果。正所谓“着眼不同,皆为  风景”。  下面主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浅谈同课异构中“异构”的不同风景。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  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师或者同一教
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发展学生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体能发展的目的,它是按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效果。  如何给学生一个好身体,助他们健康成长,一直是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努力目标。有一句话说得好,“健康是1,学业、
板块一:初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一看到这个“林”字,你就会想到什么多?  生:树多。  师:那么,顾名思义,“桂林”是什么树多呢?  生:桂树多。  师:是啊,桂树成林,“桂林”这座城市,名字里似乎都散发着一种芬芳。你们知道它位于哪个省或者是自治区吗?  生:在广西。  师: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课文已经读过了,我来检查一下同学
“化学反应限度”是中学化学的一个教学难点。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化学反应限度的认识一直存在较多误区。例如,学生把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反应限度时的化学平衡与日常生活中的平衡等同起来,认为所谓的平衡就是指静止的、不变的状态[1],而非动态平衡。学生不是把平衡混合物看作一个整体,而是认为化学平衡的两边各自独立进行,在逆反应开始之前,反应先往正方向进行且达到完全,接着反应又朝着逆方向进行,如此反复交替,如同
:顾主任,您好!2016年房山区教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提出,要倡导并落实“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理念,请你谈谈这一理念的内涵及意义?  :在当前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找准工作的着眼点、落脚点?我认为,必须回到教育的原点去考虑。教育从本质上讲就是人学,就是帮助人的成长。基于此,我们教育的所有问题、所有内涵都要以“如何帮助人成长”为核心去追问、去探索。“用心做教育,做心中有人的教育”的
外语教育的目的不能只包含实用目的,还应该有教养目的。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课程目标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充分发挥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用积极高尚的情操去影响、改变学生的态度、兴趣、动机、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是当下英语教育的强烈呼唤。  一、诗意英语课堂的价值追求:指向内核,润泽童心  诗意英语课堂是对英语本色教育的一种深刻自觉与回归。它把对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爱和个性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主线和教学主张的
杨勇  陕西省特级教师;“杨勇陕西省小学数学教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西安高新第一小学常务副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中小学教材审查专家、陕西省教育厅教材审定专家;陕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省教育学会统计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数学会常务理事、特邀研究员;《家庭教育指导》杂志编委。出版专著7部,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课题7项,发表专业论文多篇。先后获得“百优全国小学名师”“陕西
因式分解在初中数学学科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后续代数学习的基础。在已有的教学经验中,学生在学习完这部分内容后,都能说出什么是因式分解,他们对因式分解概念本身和因式分解的具体操作几乎不成问题,但很少有人问为什么要学习因式分解,它有何重要性。  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概念教学应该注重概念产生的背景、提出(引入)过程等环  节[1];数学概念学习APOS理论模型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概念进行心理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