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虚拟企业的概念及特点
1.虚拟企业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对虚拟企业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已有的参考文献可把虚拟企业的定义归为两大类:①从信息网络的角度来定义虚拟企业。即企业组织无形化,指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如网上商店、网上银行等。②从组织的角度来定义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或长期性的网络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彼此互不干涉,且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当预期目标达到之后,此组织即解体。第一种定义与第二种定义存在明显区别:第一种定义的虚拟企业是指单个企业主体;第二种定义的虚拟企业是指由多个实体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而组成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企业。比较而言,第二种定义更有意义、更有前途。
2.虚拟企业的特点。①网络化。虚拟企业一般没有地理上的边界,拥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以某种方式形成一个网络,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沟通。②灵敏化。虚拟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极为灵敏。它将管理、技术各方面融合在一起,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迅速。③动态化。当一个市场机会出现时,适应其的虚拟企业就产生了。当某个市场任务完成以后,与其相适应的虚拟企业也就解体了。这个特点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成本的支出。④虚拟化。其表现方面很多,如功能的虚拟化、地域虚拟化等。⑤水平管理。传统企业是金字塔式垂直管理,而现代企业是网络水平管理。虚拟企业采用电子网络,组织形式呈扁平状。
二、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
虚拟企业运作模式是指建立在现代通信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基础上,超越国界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是为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制造商联合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以共同地、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的一种企业模式。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虚拟企业运作模式是一个资源整合体,这些资源来自不同的企业成员并被整合,具有“1 1>2”之功效。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1.虚拟生产。是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它以外包加工为特点,是指企业将其产品的直接生产功能弱化,把生产功能用外包的办法转移到别的企业去完成,而自己只留下最具优势并且附加值最高的开发和营销功能,并强化这些部门的组织管理。
2.虚拟开发。指几个企业通过联合开发高技术产品,取得共同的市场优势,谋求更大的发展。如几家各自拥有关键技术、并在市场上拥有不同优势的企业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策略联盟,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3.虚拟销售。指企业或公司总部与下属销售网络之间的“产权”关系相互分离,销售虚拟化,促使企业的销售网络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此类虚拟化的销售方式,不仅可以节省公司总部的管理成本与市场推广费用,充分利用独立的销售公司的分销渠道以广泛推广企业的产品,促使本企业致力于产品与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推动销售公司的快速成长,网络大批优秀的营销人才,不断扩展企业产品的营销网络。
4.虚拟管理。指在虚拟企业中,把某些管理部门虚拟化,虽然保留了这些管理部门的功能,但其行政组织并不真正存在于企业内部,而是委托其他专业化公司承担这些管理部门的责任。例如,企业可以不设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培训可以委托专门的培训机构完成。再如,许多外资企业将人力资源交给专业的人才管理中心管理,由中心负责调动、职称评定及党团关系接转等工作。虚拟管理可为新组建的、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的企业提供较大的帮助。乐凯公司就聘请麦肯锡、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管理专家为其做战略规划、管理咨询。
5.特许经营。指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存在契约关系,特许人提供拥有产权的商业技术和经营诀窍并对受许人进行培训,受许人交纳一定费用取得品牌和经营诀窍的使用权。其核心就是特许权的转让,特许人(总部)是转让方,受许人(加盟商)是接受方,总部与加盟商是合同关系。如麦当劳、沃尔玛等就是特许经营。
6.战略联盟。指两个以上公司性质的企业出于对整个(或局部)市场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采取一种长期性联合与合作的经营行为方式。
三、我国虚拟企业的运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1.对虚拟企业的认识有所加强,较多的企业应用了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从观念上来看对虚拟企业的认识有所加强,对不同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不断地进行尝试。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虚拟运作,运作模式也多种多样,包括了虚拟生产、虚拟销售、虚拟管理、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
2.运作成功的虚拟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还处在较低的层次,运作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我国虚拟企业打破了传统实体企业的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各成员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某种战略考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组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即动态联盟;在组织构建中逐渐形成了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使得企业的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化、削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反应能力。已有不少虚拟企业实现了成功的运作,并且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从整体来看,虚拟企业基本还处在较低的层次,运作模式还处在尝试阶段。另外,在进行虚拟运作的公司中,同时注重品牌运作的企业很少。而品牌运作对于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来说,是进行高层次竞争的利器。所以我国虚拟企业还需加强品牌方面的运作。
3.信息网络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虚拟运作的前提是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仍滞后于虚拟企业发展的需要。虚拟企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信息沟通是虚拟企业运作的基础。在虚拟企业这种高效的企业合作模式下,网络化信息沟通使企业能够面对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空间和合作空间。但虚拟企业的信息集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各自独立的成员企业的信息技术能解决虚拟企业的某些方面的问题,但很难完全解决虚拟企业的所有问题,所以虚拟企业要具有性能优良的信息系统,需要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基础,对各种分立的组件技术进行综合,建立虚拟企业的软件体系结构,有效地支持虚拟企业环境,为成员企业提供信息管理,同时维护其信息独立性。我国除了一些运作比较好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信息网络系统。
4.企业之间的信用成本依然很高。虚拟企业主要是通过协作和合作来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整体效益。从契约的角度来说,虚拟企业形成的是“契約网络”,其建立是在对合作对象的核心能力是否具有互补关系的确认基础上,自行形成骨架性的契约网络即一级网络,然后在此架构下再向下继续发展次级契约网络来完成。契约网络的维护主要不是靠制度规范、再谈判等手段对契约进行适当调整,而是靠彼此之间的真诚信任来维持长期合作关系,否则就难以保证虚拟企业低成本运作特征。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人们违约成本较低造成许多企业信用程度较低,这些都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信用成本,降低了虚拟企业的效益和效率。
5.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难。现代企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力已不再是厂房、设备和产品自身,而是信息管理系统、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等。而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需要企业员工形成共识、一致努力才会发挥作用。而虚拟企业存在的短期性以及员工工作地方的分散性和成员的复杂性,使其企业文化形成极为困难,即使形成一致的企业文化,其作用也大打折扣。
四、我国虚拟企业运作探讨
1.加强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虚拟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由牵头企业组织,开发适合该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的相应的信息系统,要兼顾不同企业的职能。要保证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要把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生产技术标准和销售对象等信息迅速传递给虚拟对象,以降低虚拟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
2.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处理好虚拟企业之间的关系。组建虚拟企业,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降低合作风险。选择合适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成員企业绩效评估体系对虚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组建虚拟企业,对所有联合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核心企业总体计划下组织生产、服务,通过各自的网络渠道并以卓有商誉的品牌销售,最后按产品的价值构成或份额分享利润。
要处理协调好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各成员地位平等,创造的利润严格按协议进行分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抑制成员企业为自身利益而损害虚拟企业整体的“道德风险”行为。要妥善处理好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问题。虚拟企业是一种松散的联盟,成员间共享数据、技术、市场,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重要信息很容易泄露出去。但对信息采取保护不等于限制成员共享信息,因此必须处理好成员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问题。
3.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虚拟企业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对长期努力所积累的各种知识、能力的整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力,并且此能力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控制住关键性的资源,如产品的设计、技术开发、销售网络等,只有明确了自身核心竞争力所在,才能将非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从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剥离,从而更有利于培育和强化核心竞争力。
要充分认识到品牌经营是市场经济的永恒主题,是企业经营的最高级别,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可以借鉴国际国内一些企业的品牌扩张的做法,打造虚拟企业的品牌。
4.企业文化策略。对于实施虚拟经营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兼容性对于虚拟经营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虚拟经营体的形成常常导致多元文化的汇聚,如果参与虚拟经营的各企业存在很大文化差异,互不相容,就会加大管理难度,引发企业文化冲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构企业文化,努力减少多元文化的磨擦并使之相互融合,就成为实施虚拟经营的保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吸取合作方的文化精华,并将其融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个细节中,培养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双赢的新型企业文化。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1.虚拟企业的概念。目前理论界对虚拟企业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已有的参考文献可把虚拟企业的定义归为两大类:①从信息网络的角度来定义虚拟企业。即企业组织无形化,指通过信息网络加以联结的企业组织,如网上商店、网上银行等。②从组织的角度来定义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目标,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或长期性的网络组织。在合作过程中各成员彼此互不干涉,且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当预期目标达到之后,此组织即解体。第一种定义与第二种定义存在明显区别:第一种定义的虚拟企业是指单个企业主体;第二种定义的虚拟企业是指由多个实体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而组成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企业。比较而言,第二种定义更有意义、更有前途。
2.虚拟企业的特点。①网络化。虚拟企业一般没有地理上的边界,拥有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以某种方式形成一个网络,通过信息高速公路进行沟通。②灵敏化。虚拟企业对市场信息的反应极为灵敏。它将管理、技术各方面融合在一起,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迅速。③动态化。当一个市场机会出现时,适应其的虚拟企业就产生了。当某个市场任务完成以后,与其相适应的虚拟企业也就解体了。这个特点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减少成本的支出。④虚拟化。其表现方面很多,如功能的虚拟化、地域虚拟化等。⑤水平管理。传统企业是金字塔式垂直管理,而现代企业是网络水平管理。虚拟企业采用电子网络,组织形式呈扁平状。
二、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
虚拟企业运作模式是指建立在现代通信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基础上,超越国界的一种企业运作模式,是为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制造商联合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以共同地、及时地开发、生产、销售多样化、用户化的产品的一种企业模式。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虚拟企业运作模式是一个资源整合体,这些资源来自不同的企业成员并被整合,具有“1 1>2”之功效。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有以下几种:
1.虚拟生产。是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它以外包加工为特点,是指企业将其产品的直接生产功能弱化,把生产功能用外包的办法转移到别的企业去完成,而自己只留下最具优势并且附加值最高的开发和营销功能,并强化这些部门的组织管理。
2.虚拟开发。指几个企业通过联合开发高技术产品,取得共同的市场优势,谋求更大的发展。如几家各自拥有关键技术、并在市场上拥有不同优势的企业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策略联盟,开发更先进的技术。
3.虚拟销售。指企业或公司总部与下属销售网络之间的“产权”关系相互分离,销售虚拟化,促使企业的销售网络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此类虚拟化的销售方式,不仅可以节省公司总部的管理成本与市场推广费用,充分利用独立的销售公司的分销渠道以广泛推广企业的产品,促使本企业致力于产品与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产品的竞争优势,而且还可以推动销售公司的快速成长,网络大批优秀的营销人才,不断扩展企业产品的营销网络。
4.虚拟管理。指在虚拟企业中,把某些管理部门虚拟化,虽然保留了这些管理部门的功能,但其行政组织并不真正存在于企业内部,而是委托其他专业化公司承担这些管理部门的责任。例如,企业可以不设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培训可以委托专门的培训机构完成。再如,许多外资企业将人力资源交给专业的人才管理中心管理,由中心负责调动、职称评定及党团关系接转等工作。虚拟管理可为新组建的、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的企业提供较大的帮助。乐凯公司就聘请麦肯锡、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管理专家为其做战略规划、管理咨询。
5.特许经营。指特许人和受许人之间存在契约关系,特许人提供拥有产权的商业技术和经营诀窍并对受许人进行培训,受许人交纳一定费用取得品牌和经营诀窍的使用权。其核心就是特许权的转让,特许人(总部)是转让方,受许人(加盟商)是接受方,总部与加盟商是合同关系。如麦当劳、沃尔玛等就是特许经营。
6.战略联盟。指两个以上公司性质的企业出于对整个(或局部)市场预期目标和企业自身总体经营目标的意愿,采取一种长期性联合与合作的经营行为方式。
三、我国虚拟企业的运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1.对虚拟企业的认识有所加强,较多的企业应用了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从观念上来看对虚拟企业的认识有所加强,对不同的虚拟企业运作模式不断地进行尝试。越来越多的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虚拟运作,运作模式也多种多样,包括了虚拟生产、虚拟销售、虚拟管理、特许经营、战略联盟等多种方式。
2.运作成功的虚拟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但还处在较低的层次,运作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我国虚拟企业打破了传统实体企业的组织机构的层次和界限,使各成员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和某种战略考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组成松散型的网络合作关系,即动态联盟;在组织构建中逐渐形成了扁平化的组织机构,使得企业的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化、削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反应能力。已有不少虚拟企业实现了成功的运作,并且规模在不断地扩大。但从整体来看,虚拟企业基本还处在较低的层次,运作模式还处在尝试阶段。另外,在进行虚拟运作的公司中,同时注重品牌运作的企业很少。而品牌运作对于越来越国际化的市场来说,是进行高层次竞争的利器。所以我国虚拟企业还需加强品牌方面的运作。
3.信息网络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虚拟运作的前提是充分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目前我国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仍滞后于虚拟企业发展的需要。虚拟企业是信息时代的产物,通过信息网络进行信息沟通是虚拟企业运作的基础。在虚拟企业这种高效的企业合作模式下,网络化信息沟通使企业能够面对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空间和合作空间。但虚拟企业的信息集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虽然各自独立的成员企业的信息技术能解决虚拟企业的某些方面的问题,但很难完全解决虚拟企业的所有问题,所以虚拟企业要具有性能优良的信息系统,需要充分利用已有技术基础,对各种分立的组件技术进行综合,建立虚拟企业的软件体系结构,有效地支持虚拟企业环境,为成员企业提供信息管理,同时维护其信息独立性。我国除了一些运作比较好企业外,大部分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其信息网络系统。
4.企业之间的信用成本依然很高。虚拟企业主要是通过协作和合作来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整体效益。从契约的角度来说,虚拟企业形成的是“契約网络”,其建立是在对合作对象的核心能力是否具有互补关系的确认基础上,自行形成骨架性的契约网络即一级网络,然后在此架构下再向下继续发展次级契约网络来完成。契约网络的维护主要不是靠制度规范、再谈判等手段对契约进行适当调整,而是靠彼此之间的真诚信任来维持长期合作关系,否则就难以保证虚拟企业低成本运作特征。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人们违约成本较低造成许多企业信用程度较低,这些都增加了企业之间的信用成本,降低了虚拟企业的效益和效率。
5.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难。现代企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力已不再是厂房、设备和产品自身,而是信息管理系统、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等。而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需要企业员工形成共识、一致努力才会发挥作用。而虚拟企业存在的短期性以及员工工作地方的分散性和成员的复杂性,使其企业文化形成极为困难,即使形成一致的企业文化,其作用也大打折扣。
四、我国虚拟企业运作探讨
1.加强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虚拟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对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由牵头企业组织,开发适合该虚拟企业运作模式的相应的信息系统,要兼顾不同企业的职能。要保证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要把企业的产品设计要求、生产技术标准和销售对象等信息迅速传递给虚拟对象,以降低虚拟企业的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
2.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处理好虚拟企业之间的关系。组建虚拟企业,要谨慎选择合作伙伴,降低合作风险。选择合适和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成員企业绩效评估体系对虚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组建虚拟企业,对所有联合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从市场需求出发,在核心企业总体计划下组织生产、服务,通过各自的网络渠道并以卓有商誉的品牌销售,最后按产品的价值构成或份额分享利润。
要处理协调好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各成员地位平等,创造的利润严格按协议进行分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抑制成员企业为自身利益而损害虚拟企业整体的“道德风险”行为。要妥善处理好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问题。虚拟企业是一种松散的联盟,成员间共享数据、技术、市场,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重要信息很容易泄露出去。但对信息采取保护不等于限制成员共享信息,因此必须处理好成员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问题。
3.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虚拟企业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对长期努力所积累的各种知识、能力的整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其它企业难以模仿的竞争力,并且此能力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企业实施虚拟经营时,必须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控制住关键性的资源,如产品的设计、技术开发、销售网络等,只有明确了自身核心竞争力所在,才能将非核心竞争力的项目从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剥离,从而更有利于培育和强化核心竞争力。
要充分认识到品牌经营是市场经济的永恒主题,是企业经营的最高级别,是企业经营的核心目标。可以借鉴国际国内一些企业的品牌扩张的做法,打造虚拟企业的品牌。
4.企业文化策略。对于实施虚拟经营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的兼容性对于虚拟经营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虚拟经营体的形成常常导致多元文化的汇聚,如果参与虚拟经营的各企业存在很大文化差异,互不相容,就会加大管理难度,引发企业文化冲突。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重构企业文化,努力减少多元文化的磨擦并使之相互融合,就成为实施虚拟经营的保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意吸取合作方的文化精华,并将其融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每个细节中,培养合作意识,建立合作双赢的新型企业文化。
(作者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