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的应用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用于预防腔内心电图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恶性肿瘤患者162例,按照临床护理方法的差异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每组8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治疗,此外,常规组采取常规的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护理干预法,综合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PICC尖端到位率、置管成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前1 d的情绪状态与生活质量。

结果

综合组患者PICC尖端定位的到位率98.77%明显优于常规组的87.65%,而综合组置管成功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9.51%)明显低于常规组的77.78%,同时,综合组出院前1 d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生活质量评分与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对腔内心电图PICC尖端定位并发症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还能显著提高PICC尖端的到位率和护理满意率,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与生活质量。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新生儿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了解影响新生儿AKI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3月符合AKI诊断标准且临床资料齐全的105例新生儿的相关临床资料。按照治疗结局将患儿分为好转组和放弃或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新生儿AKI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05例AKI患儿,好转组48例、放弃或死亡组57例。与好转组相比,放弃或死亡组患儿的出生体质量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高,最低尿量值低,尿量<1 mL/(kg·h)的比例高,休克、呼吸衰竭、凝血功能障碍、肺
目的 从实验室代谢指标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3例男性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艾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抑制物1(SOCS1)在不同级别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和血清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与不同级别子宫内膜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诊断的正常子宫内膜患者(正常组,50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增生组,40例)和子宫内膜癌患者(65例)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组织中SOCS1表达和术前血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并得出NLR。结果在不同病变级别的子宫内膜组,子宫内膜癌组的NLR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增生组(P<0.05),且与Figo分期、病
目的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VLBW)早产儿随访至3岁时的体格发育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分娩,出生体质量<1500 g的VLBW早产儿,分析其校正12月龄、24月龄及出生年龄3岁时的体格生长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共分娩141例VLBW早产儿,死亡26例,存活率81.6%。存活的VLBW早产儿中,101例完成随访(87.8%)。校正12月龄、校正24月龄和3岁龄的按年龄头围Z值(HcAZ)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校正24月龄相比,3岁的HcAZ明显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自发性肠穿孔(SIP)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2010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早产儿中符合SIP诊断的早产儿纳入SIP组,随机抽取同期、同胎龄、无肠穿孔早产儿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特点,探讨SIP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早产儿21263例,其中SIP组28例,男14例、女14例,穿孔日龄8.5(2.5~11.0)天,胎龄(32.9±2.5)周,出生体质量(1831.5±475.2)g。同时纳入对照组61例,男36例、女25例,胎龄(33.2±2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由于造血干细胞分化障碍及增殖过度所致异常骨髓造血前体细胞聚集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危险度分层的合理应用、靶向药物的不断研发、支持治疗的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日渐成熟,儿童AML的生存率已经较前有明显提高。文章综述儿童AML的治疗进展。
目的调查Noonan综合征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照护负担。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儿童生活质量普通适用核心量表以及照护者负担问卷,调查Noonan综合征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照护负担。结果96例Noonan综合征患儿,男40例、女56例,中位年龄4.0(3.0~5.0)岁。患儿的生活质量总分为49.3(34.2~59.8)分,远低于全国常模(81.8±1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儿主要照护者照护负担量表总分为43.5(29.5~52.0)分,提示为中度负担。患儿生活质量得分与照护者负担总得
患者 女,29岁.2019年4月体检发现右肺下叶肿物,晨起刷牙时有咳痰,无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无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体重无明显变化.rn胸部CT平扫(图1、2
期刊
目的探讨心导管术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和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1488例行心导管术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共74例(5.0%)患儿在心导管术后出现血管穿刺相关并发症,其中男39例、女35例,中位年龄60.0(25.0~108.0)月;包括穿刺处血肿64例、股动静脉瘘5例、假性动脉瘤3例、血栓2例。与无并发症组相比,并发症组的年龄和体质量较大,身长(高)较高,穿刺血管为动脉、术前抗凝、使用大导管鞘以及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接受心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复温后再次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其术后发生低体温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因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CPB)下纠治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术后发生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通过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711例患儿中术后发生低体温者239例(33.6%),男128例、女111例,中位年龄13.0个月(5.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