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迪·舍曼她深刻地挑逗着我们

来源 :中外生活广场surfa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vinc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张张照片中,摄影师捕捉了多种女性姿态。她们来自不同年代,服饰精致,表情各异——欢喜、悲伤、愤怒、羞涩、茫然……她们与背后的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呼应,让人禁不住猜想她们的故事。她们在做什么?她们经历着什么?她们想要表达什么?是谁拍下了她们如此动情的瞬间?如果告诉你,所有这些照片的摄影师和模特都是同一个女人,你是不是会感到大为惊讶?
  这位艺术家就是辛迪·舍曼 (Cindy Sherman)。除了摄影和摆姿势外,造型、购置服装和道具甚至发型和化妆全都是她自己一个人DIY。自上世纪70年代年代开始,她一个人在照片中创造出了上百个形象。她的作品侧重于概念而不是风格,令人入迷又引人深思。她被誉为美国当代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目前,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Museum of Modern Arts)正在举办她的回顾展,以171幅作品呈现她35年的艺术生涯。
  “前台小姐怎么老换人?”
  辛迪·舍曼1954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小镇格伦里奇,后来举家搬迁到长岛。小时候,与舍曼年级相仿的女孩都喜欢装扮成童话里的人物,大家往往都抢着做公主或仙子。舍曼比其他女孩更热衷于参加这样的活动,但不同的是,她喜欢扮成邪恶的老女巫或是令人生厌的丑八怪。
  这种装扮自己的喜好一直延续到了她的青年时代。在水牛城州立大学学习了一阵绘画后,舍曼感觉这种艺术形式不对自己的胃口,因为自己似乎总是在模仿他人的作品。为何不利用相机将 “装扮”进行到底呢?她转而学习摄影,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验自己的一个个创意。
  大学毕业后,为赚取生活费,她来到纽约艺术家空间画廊(Artists Space)做前台。画廊的顾客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前台小姐怎么老换人,可模样怎么又都差不多?有时候,不知哪个医院的护士跑来为前台顶班;有时候,又像是杰奎琳·肯尼迪本人屈尊纡贵。其实,这都是舍曼的癖好所致。她解释说:“有时候,我在家拿各种化妆品和服饰捯饬自己,正沉迷其中呢,一看表,哇,到点该去上班了!那我就这身打扮这么去吧。”对于这么个喜好“奇装异服”的工作人员,画廊的几位老板不但没有生气,反倒被她勇于尝试的艺术精神打动。其中一位老板也是纽约大都会影像画廊(Metro Pictures)的创办人。当大都会影像画廊开张时,举办的第一个展览就是辛迪·舍曼的摄影展。
  “这些人物都不是我”
  在了解舍曼之前,人们往往会错以为舍曼的作品都是她本人的肖像照,但实际上,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舍曼创作的角色。舍曼说过:“这些角色都不是我。……如果一个角色太像我,我就会放弃对它的创作。”在创作时,她通常在相机旁安放一面镜子,以便于随时检视自己的形象。每当她灵光一现,看到镜中出现一个幻影般的外人时,她就知道找对了感觉,因为那时,镜中展现的不再是她自己。
  舍曼从不为自己的摄影作品取名字,因为她希望观众自己理解、阐释照片中的人物和场景。她的成名作是1977—1980年间创作的 “未命名电影剧照系列(Untitled Film Stills)”。这套作品首次深刻地体现出她展现故事的能力。在这一系列的70幅黑白照片中,她扮成一个个电影中的女主角,有家庭主妇、白领丽人、妓女、舞蹈家等等。她们立在镜子前、站在大街上、躺在床上……在一个个精心挑选的环境中以摄人心魄的表情演绎着各种场景。各个场景都呈现出一种电影感,让人迫切地想要了解这一图像前后发生的故事。在每幅作品中都很难发现舍曼本人的性格痕迹,因为每个人物都是独立存在的,她们性格鲜明、跃然纸上。更为巧妙的是,虽然这套作品大部分是在纽约拍摄的,但照片中却没有明显的地标。这使得观众可以更加自由地设想照片中的故事。
  回忆起创作“未命名电影剧照”系列的经历,舍曼坦言:“我并不知道自己起步时究竟开创了什么。”是电影剧照中女演员的表情启发了她。她发现经典电影剧照中,女演员总是在叫喊或是哭泣,鲜有平和的表情。这种孤独无助感深深吸引了她。抱着消磨时间的想法,她创作了这套作品。起初,她甚至没有企盼得到赏识,只是觉得自己满意就够了。
  舍曼作品中所展现的各种女性,很多属于男人眼里的“娇娃”,例如金发女郎、交际花、性幻想对象等等。她有意让男人在观赏她的作品时,意识到女人在男权社会中的辛劳。创作 “未命名电影剧照”系列之后,舍曼为 《艺术论坛》 杂志拍摄了“跨页插图 (Centerfolds)”系列。在这一系列中,一个个角色虽然没有一丝不挂,但却像是 《花花公子》 中的模特。画面中含有强烈的性暗示。舍曼希望这套作品给观众以警示。乍一看照片中女人们性感暧昧的姿势可能会令人激动,但她们孤单、阴郁、忧伤甚至惊恐的表情又会使观众意识到自己闯入了她们的私人世界。舍曼说:“这会使你思考为什么你一开始 (对照片中的女子) 有其他的期待。”
  人们通常会奇怪舍曼为什么独自一人包办创作中的全部工作,甚至连一个助理都没有。这是她独立的性格使然。她解释说:“每次我尝试雇人或是请亲朋好友帮忙时,我总觉得必须好好招待他们。而当我独自一人工作时,我可以自己跟自己较劲,而且我自个儿从不抱怨。”感情生活中,她独立的性格也“吓跑了”很多男人。她半开玩笑地说,男人恐怕不希望自己的女人太成功。
  “现在图片后期制作容易得吓人”
  舍曼乐于与时俱进,数码相机问世后,她很快就应用自如,这为她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胶片时代,每次打扮好、找对感觉、按下快门后,她需要耗费数小时冲印照片。有时候照片冲洗出来一看,效果根本不对!她不得不重新布景、造型、酝酿……全部工作都得自己一遍遍重来。使用数码相机后,她得以摆脱这种令人抓狂的重复劳动。随拍随看,创作过程变得更有效率。
  近年来,舍曼开始将Photoshop引入作品中。此次回顾展入口处安放的就是她最新的作品:2010年的“壁纸”(Mural)系列。这套“壁纸”是专门为博物馆的展厅创作的,从上到下覆盖整个墙面。“壁纸”上每个人物都有5米多高,她们栩栩如生的装扮和表情一下子就把观众引入了舍曼所创造的世界。这是舍曼第一次尝试如此巨幅的作品,也是她使用Photoshop进行的实验之一。与以往的装扮不同,在“壁纸”系列中,舍曼没有化妆或使用假肢,而是用Photoshop调整自己的脸,例如将鼻梁变窄、眼睛间的距离加宽,或是加重眼袋等,来创造出面容各异的人物。在Photoshop成风的环境下,舍曼享受着新技术带来的灵感,同时也表达出一丝担忧。虽然利用Photoshop可以很容易地改动图片,但她也觉得“做改动简直容易得吓人”。
  此次回顾展将展出至2013年6月,对于58岁的舍曼来说,这绝不是对她一生的总结。她从未停止挑战自我、推陈出新,以单人像著称的她正在计划推出群像作品。她想尝试创作一系列 “家庭合影”,在照片中扮演全部家庭成员。
  从一开始,舍曼就决定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她的独特来源于每个人都可能做过的事情——幻想自己是其他人。但与普通人不同,她的幻想不只停留在白日梦阶段,而是衍生出了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MoMA评价她为 “我们时代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是 “后现代摄影无与伦比的基石”。现实中,舍曼低调、温和;镜头前,她创作的角色是“娇娃”,却又不是男人的附属品。她挑逗着我们,却又让我们意识到她的作品不止于挑逗,而是有着深刻的内涵。她展现出源源不断的想象力,同时也激发出我们编故事的能力。她让我们时时保有期待,期待她在接下来的艺术生涯中如何嬗变。
其他文献
3月3日,“症候(Symptoms)”作为伊比利亚2012年的首展开幕。虽名曰“症候”,但参展艺术家无论从风格、表现手法抑或主题上都迥异,起初的反应是“自说自话,难见症候”,深思之后,会发现那其实是对“症候”的一次可贵引申。  “症候”的八位参展艺术家都很年轻(生于80前后),选择上其实略显随机,但是策展方完全可以自圆其说:他们的成长期代表了“个人世界获得空间纵深”的历史时期;他们的差异化正是表示
期刊
任何一种设计,本质上都是谋略,其目的只有一个,让你买单或买账。2012年,全球有 58个国家进行大选,大选背后,各种阴谋阳谋交织,无数韬略手段并用,这里,才是设计的极限平台。  2012年举行政治竞选的58个国家  01. Argentina阿根廷  02. Australia澳大利亚  03. Barbados巴巴多斯  04. Belize伯利兹城  05. Brazil巴西  06. Bul
期刊
世间万物皆平等,任何平凡事物都可能成为神奇材料的前身。本期材料栏目邀请MC新材料博物馆北京部的许军舰博士介绍四种华丽转身的新材料,虽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  01 蘑菇保护你  你可知道,Dell电脑的防震包装并不是塑料泡沫,而是由蘑菇做成的!制造商将可回收的垃圾、蔬菜、棉花、稻壳等农业副产品放进模具,置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培育,生出的白色纤维状真菌会长满模具,一周后撤掉模具,经处理就可得到所需形态
期刊
与世界最顶尖的运动员合作,一直是耐克从未改变过的传统,那些屡屡创造人类极限记录的“上帝之躯”,在与由马丁领衔的一个叫“创意厨房”的基地里进行着一种几乎可以被称为“神圣”的合作:整个人类,要怎样才能更快一点儿、更高一点儿、更强一点儿?  在耐克创始人比尔·鲍尔曼说了那句“只要你有身躯,你就是一名运动员”的名言之后,耐克的使命就成为“怎样使每一个拥有身躯的人成为运动员”,作为奥运项目的创意总监,马丁·
期刊
在近日落幕的日内瓦车展(Geneva Auto Show)中,一向被封为汽车中“环境杀手”的跑车们不约而同把各式新异材料作为“杀手锏”,为极速体验创设更多语境。  概念头文字:  Morgan Plus E & Pininfarina Cambiano  今年日内瓦车展中的概念车款可谓各类奇侠怪兵。以代工生产之路闻名的芬兰汽车商Valmet带来一只自制“异星飞碟”,车胎与车身完全连为一体;博通(B
期刊
宋洋的新展于3月10日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名为“海洋之巅”。展览内容囊括油画、CG绘画、艺术唱片发布、Badgirl同名微戏剧首演、VIDEO ART+ Live 音乐演出、摄影、雕塑……他到底想干什么?!宋洋说:“我想做的只是一件事。”  海洋的意象来自于一次在法国某海岛小城的游历感受。那小城的海白天退潮,城里人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喝咖啡晒太阳,大人孩子和狗都光溜溜地横躺在沙滩上日光浴,宋洋看着眼
期刊
纵观近几年来的大选,在 “设计”上做得出彩漂亮的要属台湾国民党,  那个 “台湾加油赞” 的7分钟短片 《爱情签证》 可谓令人叫绝,当短片  在最后一刻才出现 “必要的” 政治味道时,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  一个选举宣传片是可以拍成浪漫爱情片的。其实,这里的设计点  就在于它是冲着年轻人去的,因为从导演陈宏一到男主角莫子仪、  女主角简嫚书,再到音乐总监陈建宁,名导演加新生代演员,太懂  年轻族
期刊
一幅色彩同样鲜艳的作品却呈现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象:  不知名的车间里,肉色的躯干和头颅经过流水线的层层包装,  变成一个个西服革履的金发男子。在接下来的图中,一位  西服革履的金发 “机器人” 成了媒体聚焦的对象,他头戴一顶  皇冠,又像是一顶小丑帽子。  这是新西兰青年设计师乔尔·考克斯 (Joel Cocks) 的大学  毕业设计。考克斯目前正在读艺术类研究生,但他在新西兰设计界已小有名气
期刊
20世纪40年代,社会心理学家拉扎斯菲尔德 (Lazarsfeld)、  贝雷尔森 (Berelson) 和哥迪特 (Gaudet),对美国当时总统  竞选进行了民众调查,通过对俄亥俄州伊里县选民的问卷调查研究  “哪些因素会影响选民的投票”,以及 “大众传播的政治宣传在  选民决策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项研究被誉为社会科学发展史  上最具想象力的调查研究之一。  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发现,选民的社
期刊
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的马丁·布鲁尼茨基,有着一半波兰、一半德国的血统。成长在一个艺术氛围浓厚的家庭中,布鲁尼茨基似乎天生就有成为设计师的天赋。母亲鼓励他从小学习绘画,并以自己精致优雅的品位确立了布鲁尼茨基最初对美的认识。“我母亲喜欢Hermès 的设计,她的品位无可挑剔,” 布鲁尼茨基说。1990年,23岁的布鲁尼茨基前往英国学习室内设计,这个看似意外的决定却并非出于偶然。“我的一个好朋友在伦敦学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