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成和歌的修辞手法分析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56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歌是用日语文言表达的传统定型诗,在日本古典文学中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诗歌创作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使用作者团队最近提出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和歌生成模型,选择代表季节的日语关键词[霞]「七夕]「秋風] 「松],由计算机生成和歌,从文学角度分析这些和歌所表达的意境和修辞手法等和歌艺术技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人工智能生成的和歌在满足和歌的音数、断句规则以及内容通顺的基础上,熟练运用了枕词、挂词、比喻等具有和歌特征的修辞手法.
其他文献
体认语言学在几代人的期盼中问世了.文章以知晓、意见命题意向动词的语义和使用为分析对象,通过语句包含的世界形象、人形象及其相互关系,揭示语言的本质,为研究体认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做一些铺垫性工作.
《佛国记》(又名《法显传》)是我国首位从陆上丝绸之路西行至天竺求法、又顺海上丝绸之路归国译经的高僧法显所著的佛学地理类典籍,最早记述了中印两国佛教及陆海交通的情况,也是最早被翻译成英语的中国古代高僧西行求法的游记,已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极佳例证.本文基于1848-1923年间目的 语译者的6个英译本,从他者能动性考察英译特色,探究他者受限性背后的历史文化成因,从而为当下典籍外译提供些许借鉴与思考.
近年来深度学习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教育管理等多个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针对当前外语学习存在的学用分离问题,以深度学习为切入点,尝试构建“学用问创”式深度外语学习模式.文章从模式构建及实践应用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以期解决当下外语教学重浅层学习、轻深度学习而导致的学用分离问题,旨在提升外语学习效果.
通过对马礼逊《华英字典》历史文本及副文本细读发现,马礼逊十分重视汉字在汉语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多样化的汉字语境充实策略,帮助学习者掌握汉字的用法,较好地处理了汉字和汉语学习之间的关系,这对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汉字教学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来自《华英字典》的探究也可反哺汉语言文字应用的理论研究.
跨文化教育是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基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汉语教学经验,文章提出将跨文化“第三空间”理论应用于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根据跨文化交际符号学模型,在编码和解码两大关系中增加析码过程,构建跨文化外语教学符号学模型,为学习者建构目的 语言文化和本族语言文化交融的“第三空间”,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有效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师难于实施跨文化教学的困境提出了具体而可行的方法,也间接验证了其提升学习者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潜力.
国别区域研究与翻译联系密切,国别区域类期刊对翻译实践与研究的学术观照使之成为考察二者关系的有力观测点.本文基于对10种国别区域类期刊2000-2020年有关翻译实践和研究的考察,分析国别区域研究的翻译进路及其实现手段,并对该进路进行价值性反思.国别区域研究之翻译进路的考察与反思对翻译学科研究领域的全面拓展和对接国家现实需要的具体深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托·斯·艾略特视精神疾病为诗人诗歌创作的重要源泉,认为诗人写诗的目的 不是与他人交流,而是排解“对生活的不满”和受压抑的情感,并从极端痛苦的精神病态中获得解脱.本文从精神分析学的疗愈视角出发,结合艾略特在《荒原》创作前期的生病体验和《荒原》书写过程,从疾病诊断与治疗两方面对《荒原》一诗的精神疗愈作用进行了尝试性探讨,认为艾略特通过《荒原》书写暂时缓解了其精神病痛.
节奏不仅仅是散文的一种具有周期性的外在形式因素,而且是散文意义表现的内在组织方式,它可以统摄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体现文本的诗学价值.在翻译层面上,出于节奏前景化带来的诗学效果的考虑,散文话语节奏的翻译就意味着宜在译文中重构原文话语节奏含蕴的诗学价值.从节奏的具身认知识解入手,本文指出话语节奏生成是一种主观建构的心理过程,是话语心理效果的一个重要来源,因而也是散文美感生发的心理机制.以此为参照点,探讨散文话语节奏翻译的诗学价值重构问题,即表现为语音节奏前景化和语义节奏前景化的问题.
本文以《女勇士》第一篇“无名女人”为例,从华裔美籍作家汤亭亭游戏性书写的内容和形式出发,探讨游戏性书写的价值和意义.汤亭亭使用重复、嫁接和隐喻转换的游戏手法解构既有叙事话语,并以此为基础建构游戏性叙事空间.其游戏性书写打破以时间为中心的线性叙事模式,转向对叙事空间的建构.游戏性叙事空间建构包括为无名女人重塑关系图谱、重新语境化和重新形象化等过程.在游戏性书写过程中,叙述主体“我”成为母亲文本积极的阐释者,使曾经沉默的女性主体得以言说,并为之赋予鲜活的生命;其重新书写使叙述主体参与话语权的争夺,完成对父权文
本文在考察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和翻译家叶君健有关翻译的观点及文章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并阐释其翻译思想中“翻译是精品再创造活动”的核心论点,指出其翻译思想与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承传关系,并以他英译的茅盾“农村三部曲”为例,从语言、修辞、文化等层面剖析其“精品再创造”翻译思想在译作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