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美术教学中的每一堂课,注意运用鼓励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教学,鼓励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鉴于学生这样的心理动机,我认为教师只要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鼓励和表扬,必定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去、刻苦求学的潜能。所以在平日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工艺制作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摹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
3.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为主题作画时,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到处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旅游景点美;有的认为大山最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学,鼓励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鉴于学生这样的心理动机,我认为教师只要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鼓励和表扬,必定能激发学生积极进去、刻苦求学的潜能。所以在平日教学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欣赏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的每一幅习作,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我在实施鼓励教学方法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1.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
鼓励审美个性,即是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美学家曾经说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学识和情感个性,就会有不同的审美意味和不同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事先就给某一审美材料规定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作品,使学生的情感与对象产生共鸣,审美的想象力自然会得到自由的发展。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情况,便让学生看画,自己感受一下作品的气氛,并要求学生看画的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画的是什么?怎么画?色彩、用笔有什么特色?哪个地方给你感触最深?然后,鼓励每个同学都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看到的是单纯而明快的色彩;有的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色彩和扭曲的笔触形成的视觉冲击力;有的领略到的是一种震撼人心的激情;有的则从作品中体会到生命被压抑而发出的呐喊;有的则感到每朵花就象一团火焰,这是爱的最强光。可见,鼓励学生的审美个性,可以启发同学们对审美意境理解的多元性、复杂性和深远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2.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
鼓励自我体验,即是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工艺制作课里,我从来不要求学生依照范画样本制作,用什么形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怎样粘贴?不作统一规定,而是让学生自己对材料进行反复触摸、把玩、琢磨、探索,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原来,工具材料有这样的性能特性;步骤不但可以是这样的,还可以是那样的;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那种方法。在体现水彩画、中国画的工具材料的性能特点时,更要注意鼓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初次作画的失败到反复尝试练习后掌握工具的性能,从润笔、着色、用水、点墨、行笔的体验中去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另外,我还鼓励学生多写生,多观察,多总结,每节写生课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大自然事物的形态特征,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摹要形象生动得多,学生对形象的掌握也会更快而且准确。
3.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我十分注意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作业评讲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同学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绘画语言与外界交流,这样才会给学生的艺术表现提供一个有利的条件。例如引导学生以“我爱家乡”为主题作画时,课前我先布置同学们到处走一走,看看那一处景象你认为最能代表家乡的美。上课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谈谈想法,结果由于每一个同学的生活环境、心理个性等都不同,他们对美的感受也大不一样。有的认为热闹的市场能体现家乡的繁荣景象美;有的说宁静的小街美;有的说旅游景点美;有的认为大山最美……。课堂活起来了,同学们的脑子动起来了,我对同学们细微的观察、深刻的体会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并启发学生思考、尝试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最能将自己独特的意境构思表现出来。结果,同学们的作业没有雷同,内容与形式都非常丰富,且较充分的体现了家乡多角度、多方位的美。
可见在美术教学中,注意鼓励教学方法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