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京儿童医院的住院患儿中,约有5%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出现了支气管闭塞、肺不张等后遗症
春季是各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咳嗽甚至发烧的情况。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及介入肺科主任赵顺英提醒:千万不要看到这些症状就直接当成感冒去处理,一定要留心一种披着感冒外衣的微生物感染——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期症状和感冒非常类似,可如果在处理时和其他疾病混淆,出现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的状况,就有可能出现因延误治疗而加大后期治疗难度的情况。”赵顺英说。
谨防肺炎支原体
自2015年入冬至今,各地儿科医院的门诊、急诊一直处于“爆棚”状态,排队4小时等待就诊已成常态。本刊记者了解到,家长们之所以怀抱孩子坐在地上打盹等待,主要原因是很多感染性疾病集中出现,而肺炎支原体感染就是其中重要的“凶手”之一。
根据2015年1~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细菌研究室对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监测显示:从2015年5月起,该所呼吸科病房送检的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开始升高,其中12月高达56.8%,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流行趋势。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每3~7年流行一次,在流行高峰年,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可占总肺炎发病率的30%~50%,且这种流行一般会持续1~2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细菌研究室研究员孙红妹指出,从监测情况来看,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趋势预计从2015年底持续至2017年初,其中2016年需要特别严防肺炎支原体的高发。
除了2016年会在北京高发,肺炎支原体在世界范围内也广泛存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陆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际权威儿科教科书《尼尔森儿科学》中也提到,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全世界儿童肺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有时占比高达60%~70%。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学龄期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而且随年龄增长,这种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检出率会越来越高。
赵顺英告诉本刊记者,这类疾病通常多见于5~14岁的青少年,并且近年来呈现低龄化趋势,很多5岁以下的孩子也会出现病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的发病高峰与季节、环境相关。”赵顺英说,尽管南北方的发病人数相当,但相对而言,北方患儿的肺炎支原体病情会相对更重。
难治性感染或可致死
“近年来临床上碰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大部分是学龄期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是高烧不退被安排住院的。”陆权对本刊记者表示,以前医生们遇到发热、肺部出现阴影的儿童时,大多会认为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炎,但是这些年大家遇到的几乎全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肺炎支原体比细菌小,却比病毒大,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它是引起肺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其引起的肺炎被称为支原体肺炎,其中儿童和青少年都是“易感人群”。
“肺炎支原体除了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赵德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小儿呼吸道感染中,以肺炎发病最为严重,而肺炎中又以肺炎支原体肺炎最为常见,且这种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肺炎支原体肺炎“雷声小、雨点大”,一般起病缓慢,潜伏期为1~3周,其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而常常被贻误治疗,加之后期病情表现复杂,加大治疗难度。
“肺炎支原体所致肺炎,可以引起诸多系统的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皮疹、心肌炎、自身免疫性贫血等疾病。”赵德育强调,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很可能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这就可能带来如脓气胸、肺脓肿、坏死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脑膜炎、骨髓炎等多种严重的肺内肺外并发症,甚至会有致死风险。
“肺炎支原体的死亡率虽然低于重症流感肺炎,但重症或难治患儿会相对较多。由于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旦疾病损伤了肺功能,就有可能留下影响终身的后遗症。”陆权告诉本刊记者,面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各年龄段儿童健康造成的严峻危害,尤其是贻误治疗而导致病情复杂,全国儿呼吸科和儿内科顶级专家历经一年的讨论和撰写,于2016年2月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了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系列文章。
“公众尤其是广大儿童的家长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严重不足,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知也不够全面。”赵顺英说,因早期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而且肺炎支原体也可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上可能被低估。
她对本刊记者表示,在北京儿童医院的住院患儿中,有5%左右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出现了支气管闭塞、肺不张等后遗症。
发烧不能只看白细胞数量
既然早期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那么怎样才能判定是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呢?
一般孩子发烧时,家长都会通过观察白细胞数量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然而这种方法在临床医生看来却是行不通的。
陆权说,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其余的细菌、病毒性感染在发病时无特异性区别,因此无法通过临床征象或体征经验性判断来鉴别,而常规的门诊检查如血常规、胸片等也不能特异性鉴别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陆权特别提醒,“家长不能单靠白细胞数计数、胸片来判断孩子到底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若想确诊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医生需要通过病原学检查(如血清学诊断),并结合多种临床症状综合考量。
赵顺英提示: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尤其是咳嗽较剧烈者,家长应该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如果学龄期儿童出现上述表现,而白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升高的,除考虑病毒感染外,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对于发热、咳嗽超过5天的患者,除了考虑细菌感染外,也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不光可以引起肺炎,也可以引起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下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炎,等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典型表现是剧烈咳嗽。”赵顺英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症状通常以发烧、咳嗽为主,典型表现为早期剧烈干咳,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夜间睡眠。
除早期症状之外,医生会根据发病年龄、流行季节、血液化验结果和其他治疗的反应来综合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总体而言,学龄期儿童是肺炎支原体的特感人群。
赵顺英强调,虽然尚未发现针对肺炎支原体的有效预防措施,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勤洗手仍然十分必要。
“肺炎支原体可以从口腔、鼻腔等多种渠道侵入。所以我们建议发烧咳嗽的孩子尽量戴口罩,另外如果家长观察到幼儿园或班级里有发烧咳嗽的孩子,或者班里连续出现几例发烧患儿,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尽量远离。”赵顺英指出,肺炎支原体通常会在一个班级或年级中感染并传播,所以在通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肺炎支原体很可能通过近距离飞沫相互传染;另外由于肺炎支原体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来感染的,出门勤洗手、回家换衣服也很有必要。
抗生素须合理使用
目前国内国外权威指南和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均表明,大环内酯类,特别是阿奇霉素类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实现临床治愈,所以临床上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阿奇霉素作为首选治疗。而大家熟悉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效。
作为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微生物,因缺乏细胞壁,肺炎支原体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只对特定的抗生素有效。同时,儿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选择使用抗生素时更需要慎之又慎。
不少家长都认为抗生素不好,能不吃就不吃,如果非吃不可,那么只要孩子不发烧不咳嗽就应该马上停药,以免孩子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然而在专家看来,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多位专家都对本刊记者强调:一旦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务必根据医嘱用足剂量,并且在感冒发烧咳嗽等好转后仍需要坚持用到疗程结束。擅自减少剂量和停药,都可能诱发耐药,并且有可能出现因为病原体没有完全清除而导致病情反复。
“我国很多家长要么过度依赖抗生素,要么就是谈之色变。虽然抗生素的确会出现副作用,但限于门诊级别使用的抗生素,如果做到正确合理使用,诱发耐药的几率还是非常低的。”赵顺英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很多家长都对抗生素存在恐慌心理,认为能不用则不用;另外还有一些家庭常备头孢类药物,如果孩子发热咳嗽,就会让其服用,这两种做法都不正确。
在她看来,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应着不同的敏感微生物,是否该用以及该用哪种抗生素要靠医生来根据病情进行判断,家长不应擅自做主用药或断药。
“如果用得必要且合理,在确保剂量和疗程正确的前提下,抗生素是不会给孩子带来副作用的。”赵顺英说。
春季是各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很多孩子都会出现咳嗽甚至发烧的情况。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及介入肺科主任赵顺英提醒:千万不要看到这些症状就直接当成感冒去处理,一定要留心一种披着感冒外衣的微生物感染——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期症状和感冒非常类似,可如果在处理时和其他疾病混淆,出现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的状况,就有可能出现因延误治疗而加大后期治疗难度的情况。”赵顺英说。
谨防肺炎支原体
自2015年入冬至今,各地儿科医院的门诊、急诊一直处于“爆棚”状态,排队4小时等待就诊已成常态。本刊记者了解到,家长们之所以怀抱孩子坐在地上打盹等待,主要原因是很多感染性疾病集中出现,而肺炎支原体感染就是其中重要的“凶手”之一。
根据2015年1~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细菌研究室对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监测显示:从2015年5月起,该所呼吸科病房送检的肺炎患儿呼吸道标本中检测到的肺炎支原体阳性率开始升高,其中12月高达56.8%,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流行趋势。
“肺炎支原体感染通常每3~7年流行一次,在流行高峰年,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可占总肺炎发病率的30%~50%,且这种流行一般会持续1~2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细菌研究室研究员孙红妹指出,从监测情况来看,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趋势预计从2015年底持续至2017年初,其中2016年需要特别严防肺炎支原体的高发。
除了2016年会在北京高发,肺炎支原体在世界范围内也广泛存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陆权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国际权威儿科教科书《尼尔森儿科学》中也提到,肺炎支原体是导致全世界儿童肺炎或其他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有时占比高达60%~70%。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学龄期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而且随年龄增长,这种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的病原体检出率会越来越高。
赵顺英告诉本刊记者,这类疾病通常多见于5~14岁的青少年,并且近年来呈现低龄化趋势,很多5岁以下的孩子也会出现病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的发病高峰与季节、环境相关。”赵顺英说,尽管南北方的发病人数相当,但相对而言,北方患儿的肺炎支原体病情会相对更重。
难治性感染或可致死
“近年来临床上碰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大部分是学龄期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是高烧不退被安排住院的。”陆权对本刊记者表示,以前医生们遇到发热、肺部出现阴影的儿童时,大多会认为是由肺炎链球菌感染的肺炎,但是这些年大家遇到的几乎全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不同于普通的细菌和病毒,肺炎支原体比细菌小,却比病毒大,是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它是引起肺炎较常见的病原体,其引起的肺炎被称为支原体肺炎,其中儿童和青少年都是“易感人群”。
“肺炎支原体除了会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起神经、心血管等系统并发症,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赵德育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小儿呼吸道感染中,以肺炎发病最为严重,而肺炎中又以肺炎支原体肺炎最为常见,且这种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不典型。
肺炎支原体肺炎“雷声小、雨点大”,一般起病缓慢,潜伏期为1~3周,其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而常常被贻误治疗,加之后期病情表现复杂,加大治疗难度。
“肺炎支原体所致肺炎,可以引起诸多系统的并发症如呼吸窘迫、皮疹、心肌炎、自身免疫性贫血等疾病。”赵德育强调,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恰当,很可能会发展成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这就可能带来如脓气胸、肺脓肿、坏死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脑膜炎、骨髓炎等多种严重的肺内肺外并发症,甚至会有致死风险。
“肺炎支原体的死亡率虽然低于重症流感肺炎,但重症或难治患儿会相对较多。由于孩子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旦疾病损伤了肺功能,就有可能留下影响终身的后遗症。”陆权告诉本刊记者,面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各年龄段儿童健康造成的严峻危害,尤其是贻误治疗而导致病情复杂,全国儿呼吸科和儿内科顶级专家历经一年的讨论和撰写,于2016年2月在《中华儿科杂志》发表了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系列文章。
“公众尤其是广大儿童的家长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严重不足,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知也不够全面。”赵顺英说,因早期症状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而且肺炎支原体也可与细菌、病毒混合感染,肺炎支原体肺炎在临床上可能被低估。
她对本刊记者表示,在北京儿童医院的住院患儿中,有5%左右的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出现了支气管闭塞、肺不张等后遗症。
发烧不能只看白细胞数量
既然早期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那么怎样才能判定是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呢?
一般孩子发烧时,家长都会通过观察白细胞数量来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然而这种方法在临床医生看来却是行不通的。
陆权说,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和其余的细菌、病毒性感染在发病时无特异性区别,因此无法通过临床征象或体征经验性判断来鉴别,而常规的门诊检查如血常规、胸片等也不能特异性鉴别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陆权特别提醒,“家长不能单靠白细胞数计数、胸片来判断孩子到底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
若想确诊是否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医生需要通过病原学检查(如血清学诊断),并结合多种临床症状综合考量。
赵顺英提示:对于存在发热、咳嗽,尤其是咳嗽较剧烈者,家长应该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如果学龄期儿童出现上述表现,而白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升高的,除考虑病毒感染外,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对于发热、咳嗽超过5天的患者,除了考虑细菌感染外,也应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不光可以引起肺炎,也可以引起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下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炎,等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典型表现是剧烈咳嗽。”赵顺英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早期症状通常以发烧、咳嗽为主,典型表现为早期剧烈干咳,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夜间睡眠。
除早期症状之外,医生会根据发病年龄、流行季节、血液化验结果和其他治疗的反应来综合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肺炎支原体。总体而言,学龄期儿童是肺炎支原体的特感人群。
赵顺英强调,虽然尚未发现针对肺炎支原体的有效预防措施,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勤洗手仍然十分必要。
“肺炎支原体可以从口腔、鼻腔等多种渠道侵入。所以我们建议发烧咳嗽的孩子尽量戴口罩,另外如果家长观察到幼儿园或班级里有发烧咳嗽的孩子,或者班里连续出现几例发烧患儿,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尽量远离。”赵顺英指出,肺炎支原体通常会在一个班级或年级中感染并传播,所以在通风条件不太好的情况下,肺炎支原体很可能通过近距离飞沫相互传染;另外由于肺炎支原体是通过呼吸道吸入来感染的,出门勤洗手、回家换衣服也很有必要。
抗生素须合理使用
目前国内国外权威指南和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均表明,大环内酯类,特别是阿奇霉素类药物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实现临床治愈,所以临床上考虑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阿奇霉素作为首选治疗。而大家熟悉的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无效。
作为一种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致病微生物,因缺乏细胞壁,肺炎支原体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只对特定的抗生素有效。同时,儿童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选择使用抗生素时更需要慎之又慎。
不少家长都认为抗生素不好,能不吃就不吃,如果非吃不可,那么只要孩子不发烧不咳嗽就应该马上停药,以免孩子对抗生素产生耐药。然而在专家看来,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多位专家都对本刊记者强调:一旦开始使用抗生素治疗,务必根据医嘱用足剂量,并且在感冒发烧咳嗽等好转后仍需要坚持用到疗程结束。擅自减少剂量和停药,都可能诱发耐药,并且有可能出现因为病原体没有完全清除而导致病情反复。
“我国很多家长要么过度依赖抗生素,要么就是谈之色变。虽然抗生素的确会出现副作用,但限于门诊级别使用的抗生素,如果做到正确合理使用,诱发耐药的几率还是非常低的。”赵顺英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很多家长都对抗生素存在恐慌心理,认为能不用则不用;另外还有一些家庭常备头孢类药物,如果孩子发热咳嗽,就会让其服用,这两种做法都不正确。
在她看来,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应着不同的敏感微生物,是否该用以及该用哪种抗生素要靠医生来根据病情进行判断,家长不应擅自做主用药或断药。
“如果用得必要且合理,在确保剂量和疗程正确的前提下,抗生素是不会给孩子带来副作用的。”赵顺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