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物体的质量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二物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rs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量这个词,对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但在物理学和生活中,质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活中的质量是指物品的品质(质地、耐久等)和好坏程度,我们说这个东西很好,很耐用,就是说这东西质量很好.而物理学中的质量则不能用好或者坏来说,它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如一桶水的质量是10kg,表示的意思是一桶水所含有的水这种物质的多少.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等.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公斤、斤、两等表示物体的质量.区分、认清质量在生活中和物理学中的意义是我们学习物理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在一些产品的外包装上,一般都标明该产品的质量及其他参数,如下图.有的同学要问了,它们怎么不是写的质量呢?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把重量和物体的质量这两个概念搞混淆了.净重或毛重在这里指的是物体的质量,物理学中的重量指重力的大小,单位是牛顿(N),而公斤和千克是质量的单位.
  物体的质量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探究.
  一罐没有开封的可乐,从南京带到北京甚至带到月球,这罐饮料所含有的物质的多少并没有变化,由此可见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
  物体质量大小与状态是否有关呢?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加以探究.
  实验一:
  实验器材:烧瓶(含软木塞)、大型烧杯一个、酒精灯一个、铁架台一套、碎冰若干、水若干、天平(含砝码)、干抹布.
  实验步骤:
  ①将适量碎冰装入烧瓶并用软木塞塞紧,迅速称出总质量记为m1;
  ②将装有碎冰的密闭烧瓶放入大号烧杯中,水浴加热直至冰完全熔化;
  ③当烧瓶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迅速从水中拿出烧杯,并用干抹布将烧杯外部擦干,用天平称出烧瓶的总质量记为m2;
  ④比较m1和m2的大小.
  我们通过比较可以得知:若m1=m2,则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若m1≠m2,则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有关.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m1=m2,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实验二: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橡皮泥、烧杯.
  实验步骤:
  ①将适量橡皮泥装入烧杯,称出总质量记为m1;
  ②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保持橡皮泥总量不变),将橡皮泥再次装入烧杯,称出总质量记为m2;
  ③比较m1和m2的大小;
  我们通过比较可知:若m1=m2,则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若m1≠m2,则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m1=m2.也就是说,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大量地类似实验表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状态、形状都无关,物体的质量大小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只有对影响质量的因素理解透彻,关于质量的相关问题,我们才能准确的找到答案.
  例1将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拿到月球上,该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解析要想把该问题解好,应该理解透质量与重量的区别.由于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它不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质量是1kg的物体在月球上的质量仍然是1kg.
  例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轮从赤道到南极,质量变小了
  B.一杯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质量不变
  D.1kg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
  解析这道题综合考察了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多少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无关.说法不正确的显然是A.
  例3一个中学生正常的体重大概是多少?
  解析往往很多学生会答成50kg,而正确的答案是500N.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不能区分质量与物重这两个概念.在物理学中,物重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即物重就是重力.而本题就是要我们去估测一个中学生正常的重力,根据G=mg=50kg×10N/kg=500N.
  质量与物重的区别在于: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它只有大小,但没有方向,且大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物重指的是物体受到的重力,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且大小随物体所在位置的变化(如高度、纬度)而发生变化.
  例4某同学欲研究物体的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他找来了橡皮泥、小刀、天平(含砝码).他先是把橡皮泥捏成了正方体,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是m1,接着他用小刀把正方体橡皮泥雕刻成球形,再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质量为m2,这位同学发现,m2  解析该同学在改变橡皮泥的形状时用的雕刻的方法,他在雕刻时改变了橡皮泥所含的物质的多少,质量当然也减小了,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在改变橡皮泥形状时,可用手捏的方法等,但要保持该块橡皮泥所含的物质多少不变.
其他文献
坚实的基础    崔琦1939年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城北的一个农家,他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姐姐,崔琦的父亲是一个耿直方正、不爱言语的老实巴交的农民,母亲王双贤虽然目不识丁,但却深明事理,为人和善,是远近有名的贤妻良母。  崔琦出生时母亲已41岁,父亲45岁,那时的人崇奉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而崔琦的父亲崔长生又是崔氏家族中的老大,中年得子给崔家人带来了无尽的喜悦,即便如此,母亲也没娇惯这
期刊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升华和凝华现象,如冰箱内食物上出现霜、衣橱内的樟脑丸变小等现象,但由于对这些现象缺乏思考和研究,因而种种现象经常被我们所忽略,所以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注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一、升华、凝华概念的形成    1.升华: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固态物质吸热后能否直接变成气态呢?我们不妨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
期刊
江西省弋阳县圭峰国家风景名胜区有一个有趣的景点——四声谷,一声“我——来——了!”,片刻便收到了三声回应,环山而来的袅袅余音。加上自己的发声,不多不少正好四声,当我们发声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到崖壁时一部分被反射,声波反射到另外一个崖壁,这种声波的连续反射。就形成了回音,由于距离的前后不同,也就产生了声音的前后到达,  北京天坛公园内皇穹宇的围墙——回音壁,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盖着蓝色琉璃
期刊
到了夏天,同学们都喜欢吃冰棒,你们注意到了吗?刚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好像在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哪里来的呢?  1,“白气”的形成  冰棒从冰箱中取出时,温度很低,而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相对冰棒来比,温度较高水蒸气与冰棒间有温度差。就要发生热传递,水蒸气放热,变成了小水珠,这些悬浮在空气中的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而不是我们常见的水蒸气。  2,“白气”的实质  我们看到
期刊
熟悉吉他的同学都知道,吉他一共有六根琴弦,其中四根是铜材质,另外的两个是钢材质的,而且粗细都不同,每一跟琴弦自吉他的底部延伸,跨过琴马,至指板尾部以弦轸固定,为何吉他是如此的构造呢?那我们得来了解一下吉他的发声原理:吉他是拨弦乐器,其发声原理是演奏者以适当的力度用手指或琴拨来拨动琴弦而发声,改变压力,可以改变振幅而使音量发生变化,至于音调的改变,则是靠左手按弦,改变琴弦的振动长度而实现,或者右手拨
期刊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噪声已经成为影响我们生活和健康的重要环境问题,又被称为城市新公害,噪声污染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被称为当今社会的四大环境公害。    一、噪声及其危害    从心理和音乐的角度看。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的振动呈非周期性。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
期刊
比萨城一个年轻的医科大学生,正在大教堂里跪着祈祷,除了一务链条扰人的擦碰声,大厅里一片寂静,一个教堂司事,刚注满一盏从教堂顶上悬挂下来的油灯,漫不经心地让它在空中来回摆动,摆动着的挂灯链条的嘀嗒声惊扰了这个学生,引起他一连串的思考。  突然,他跳起身来。这一举动使其他礼拜者大为惊讶,在摆动着的油灯的节奏中。他仿佛遭到了闪电的突然袭击,他觉得链条的节奏似乎是有规律的,那盏嘀嗒作响的挂灯每往返摆一次用
期刊
大家都知道我们在生活中常用冷、热、温、凉、烫等有限的词语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但是这样的形容并不十分准确,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温度计就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一种仪器温度计的种类很多,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例如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一、液体温度计的构造    普通液体温度计的构造如图所示,主要由带均匀刻度的玻璃外壳、薄壁
期刊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现请你思考并回答下面三个问题:①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重?②一立方米的棉花和一立方米的铁哪个重?③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体积大?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你认为“铁比棉花重”的说法是否科学?实际上“铁比棉花重”的说法隐含了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们共同来探讨有关密度的几个相关问题.  一、什么叫密度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
期刊
“速度”与“平均速度”是“物体的运动”这一章中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我们该怎样理解这两个物理量?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一、速度  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快慢都可以用速度这个词来表示,如植物的生长速度,经济的增长速度等等.物理学里,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一个物体运动得很快,物理上就说它运动的速度较大.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是:  速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