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切入点,研究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形成的产业集聚现象。通过地方专业化指数计算集聚指标,得出以下结论:总体上讲,外商直接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参差不齐。分地域来讲,外商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多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本文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与产业集聚现象之间关系打下基础。
【关键词】产业集聚地方专业化指数外商直接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也呈几何级增加。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额从1985年的19.5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7.35亿美元。2010年中国在全世界吸收FDI最多的国家排名中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
目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越来越具有规模化的特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在数量上的增加,更应该关注跨国公司投资背后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即跨国公司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不仅通过要素投入数量的集聚,而且通过要素质量和效率增进更大程度地影响经济增长。
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并不是平均的。1980~2000年期间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87.8%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共占66.8%。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引资优惠政策,使得一部分外商直接投资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004年,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东部沿海地区占85.93%,中西部地区的18个省区市只占到不足15%(见图1)。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某些地区已经形成集聚的现象原始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网站引用数据经计算得到。
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具有不均衡的特点。从图1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数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逐次减少。图2表现出来的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与表1呈总体一致的趋势。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次之,西部最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不均衡、集聚性的特点。
产业集聚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集中,以形成集聚效应的现象。产业集聚包括同一类型的集聚和不同类型的集聚两种。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看,产业集聚是地理现象主要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产业集聚会形成特定产业在特定领域内的相互联系和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产业集聚的主体包括了数量众多、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其中有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批发、零售、代理、进出口等流通企业,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等。
产业集聚相关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马歇尔。18世纪中期,亚当·斯密提出,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外部分工”性质的小企业为完成某些产品的生产联合而行成的群体。马歇尔(1890年)在研究早期工业的地理分布时,观察到专用机械和专业人才可以促进更高效的分工,即产业集聚中会产生上下游的联系是为了更高效的工作。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将企业在特定地区形成的集群称为产业区 (industrial distinct),把这种因性质相似的企业集中在某些特定地方而获得的效益称为外部经济,并且指出集聚是由外部性导致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韦伯(1909)的《工业区位论》对集聚进行了新的界定:工业在集中化的生产综合体中,由于其生产更为经济并以一定数量节约而进行生产。克鲁格曼则认为集聚是建立在递增收益和经济外部性基础上的集聚和产业活动的集中。综上所述,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集的过程。马歇尔(1890)注意到在研究专用机械和专业人才在集聚的产业中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注意到早期的工业区位总存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韦伯(1909)通过设计集聚函数f(m),得出结论运输成本和劳动成本对企业的区位因素起重要作用,而集聚因素(交通便利、矿藏禀
赋)和分散因素对位置因素起重要作用。即用公式R=
来表示,其中M为大工业单元的日产量,R为集聚的扩散半
径,A是工业区位重(即运输产品的总重量),s为运输价格。该公式表明,大工业单元对小工业单元的吸引程度由两者之间原料转移的运输费用和大工业单元的生产能力决定。
邓宁(J. H. Dunning.)是研究跨国公司选址形成集聚的第一人。邓宁指出,跨国公司在选址时,重点考虑资产增值、企业集聚效应和学习的外部经济这三点。此外,他还指出影响跨国公司选址的主要因素是资金导向、市场导向、效率导向、战略性资产导向这四种因素。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选址考虑较多的是运输费用、制造费用、政府管制及鼓励机制等因素。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考虑的主要是专业分工、相关企业、企业间的协调等空间集聚等方面的因素。在《地域、全球化、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邓宁在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强调了FDI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将跨国公司理论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逐渐引入了“集聚经济”的思想,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视点开始由对单个跨国公司的微观研究扩展到产业层面。研究集聚经济对FDI区位选择有影响的文献主要有以下内容:Devereux等(2003)和梁琦(2003)分析了集聚对FDI企业区位的影响,得出结论集聚对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影响。贺灿飞等(2006)对集聚的作用和测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Chyau Tuan和Linda F. Y. Ng(2003)采用土地供给量衡量交易成本、城市化水平衡量生活品质、人口密度和GDP衡量市场潜力、离香港市中心的距离这四项考量集聚经济,用实证方法证明了广东省各城市的集聚经济对来自香港的FDI具有吸引力,强调集聚经济的外部性对于吸引FDI流入具有重要影响。黄肖琦、柴敏的研究发现,集聚经济对外商投资企业会产生示范作用,新的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选择外资企业多的地方。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前期的外商投资企业相对全国来说增加1%,当地的外商投资企业比重会提高0.98%。Du等(2008)研究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中国FDI的区位,显示集聚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影响。Decoster等(1993)和Barry等(2003)指出,集聚经济说明示范作用的存在,投资者会跟随行业内先行投资者的决定,即使没有因为知识溢出、市场关联而形成的集聚经济。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外资企业一般面临比东道国企业更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会表现出强烈的跟随性投资以降低风险。贺灿飞、魏后凯(2001)研究了信息成本、集聚经济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他们以对数形式建立模型,研究工业企业数、商业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城市人口密度等数值作为与集聚经济作为集聚经济的指标时,同样表明集聚经济对FDI选址有重要影响。Venables(1996)建立了一个两国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集聚对跨国公司区位布局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出于供需关系和中间产品的贸易成本考虑,跨国公司愿意将其区位选择在靠近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买家聚集的地方。上下游厂商的集聚又会吸引其他公司的聚集,从而将该行业的所有公司集中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 综上所述,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存在影响。示范作用广泛存在于外商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选择对外投资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风险,因而投资于基础设施较好、市场大而稳定、为人们熟知、同类企业已经产生集聚经济的地方,会是一个稳妥的选择。FDI的大规模流入可以增加投资的总体资本,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如储蓄和外汇的短缺。外商直接投资凭借其巨大的规模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特殊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当地的资本存量,促进资本这一要素的整合和集聚。当地区资金不足时,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弥补储蓄和投资的短缺;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时候,外商可以借助政策优惠等途径获得更加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大幅提高外资的投资效率。本文以2010年中国各省(直辖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外商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集聚程度。西藏和宁夏在2010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的实收资本为0,没有研究意义,故将这两个自治区的数据排除在外。而青海省在2010年总的实收资本为1000万,其中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的投资)为0,这不符合本文研究外商投资中的集聚现象的状况故也将其排除。最终一共计算了28个省在2010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外商投资的情况(见表1)。本文选用地方专业化指数进行集聚测量。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外商投资产生的集聚对企业区位的选择,因而在地方专业化指数的指标中,加入了外商投资的权重,具体公式为:
资料来源:《通用中国交通地图册(2012版)》,《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首先,总体上讲,外商直接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参差不齐。在计算的28个省市中,只有8个省市的外商投资的该行业集聚水平大于1,说明只有这8个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比较集聚的(占全部的28.5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地区发展存在差异,受历史、政策、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也是不均衡的。
其次,分地域来讲,外商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多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程度最高的前十个省(市)分别是:上海(4.3250)、江苏(3.3266)、天津(2.5466)、广东(2.1810)、福建(2.0347)、山西(1.7960)、北京(1.5033)、重庆(1.0887)、四川(0.9916)、江西(0.9654)。集聚程度最高的前五个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前十个省(市)中有6个省(市)位于东部地区。由此可见,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FDI在华投资区位不平衡,东部地区凭借自身优势吸引了将近90%的FDI,这是中国经济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特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资本的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大影响。
最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后续发展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集聚程度最高的前十个省(市)中的后五位有4个省(市)位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而东部地区正面临基础资源拥挤、人力资本价格上涨、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参考文献
[1]Devereux M P,Griffith R and H. Simpson Agglomeration,Regional
Grants and Firm[R].Location. London:The Institute of Fiscal Studies,2003
[2]贺灿飞、刘洋.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2)
[3]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 地理科学进展,2006(3)
[4]梁琦.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于产业集聚[J].世界经济,2003(9)
[5]Chyau Tuan, Linda F. Y. Ng:FDI facilitated by agglomeration economics;evidence from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joint ventures in China[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3(6)
[6]黄肖琦、柴敏.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FDI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
[7]Julan Du, Yi Lu and Zhigang Tao. FDI Location Choice:Agglomeration vs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8(13)
[8]Decoster G.. P. and W.C.Stranger. Spurious Agglomeration. [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3(33)
[9]Barry F, H Gorg and E Strobl,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gglomerations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2003
[10]贺灿飞、魏后凯.信息成本、集聚经济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1(9)
[11]余珮、孙永平.集聚效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区位选择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
[12]徐维祥、朱恒福.外商群体投资(FGI)、外向配套与地方经济发展——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4)
【关键词】产业集聚地方专业化指数外商直接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同时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也呈几何级增加。中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实际利用额从1985年的19.56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57.35亿美元。2010年中国在全世界吸收FDI最多的国家排名中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
目前跨国公司对华投资越来越具有规模化的特点,我们不能只看到跨国公司对华投资在数量上的增加,更应该关注跨国公司投资背后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即跨国公司集聚效应。这种集聚效应不仅通过要素投入数量的集聚,而且通过要素质量和效率增进更大程度地影响经济增长。
外商对中国的投资并不是平均的。1980~2000年期间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中87.8%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共占66.8%。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引资优惠政策,使得一部分外商直接投资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外商直接投资依然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2004年,外商对中国的投资,东部沿海地区占85.93%,中西部地区的18个省区市只占到不足15%(见图1)。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某些地区已经形成集聚的现象原始数据来源于商务部网站引用数据经计算得到。
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具有不均衡的特点。从图1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数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逐次减少。图2表现出来的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与表1呈总体一致的趋势。从这两张图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中部次之,西部最少。我国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具有不均衡、集聚性的特点。
产业集聚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企业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形成集中,以形成集聚效应的现象。产业集聚包括同一类型的集聚和不同类型的集聚两种。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看,产业集聚是地理现象主要表现为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产业集聚会形成特定产业在特定领域内的相互联系和在地域上的相对集中。产业集聚的主体包括了数量众多、相互竞争、相互依存的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其中有上游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专业化投入的供应商,下游的批发、零售、代理、进出口等流通企业,人才、金融等专业化服务和专用的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等。
产业集聚相关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马歇尔。18世纪中期,亚当·斯密提出,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外部分工”性质的小企业为完成某些产品的生产联合而行成的群体。马歇尔(1890年)在研究早期工业的地理分布时,观察到专用机械和专业人才可以促进更高效的分工,即产业集聚中会产生上下游的联系是为了更高效的工作。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将企业在特定地区形成的集群称为产业区 (industrial distinct),把这种因性质相似的企业集中在某些特定地方而获得的效益称为外部经济,并且指出集聚是由外部性导致的,两者有密切的联系。韦伯(1909)的《工业区位论》对集聚进行了新的界定:工业在集中化的生产综合体中,由于其生产更为经济并以一定数量节约而进行生产。克鲁格曼则认为集聚是建立在递增收益和经济外部性基础上的集聚和产业活动的集中。综上所述,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的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集的过程。马歇尔(1890)注意到在研究专用机械和专业人才在集聚的产业中会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注意到早期的工业区位总存在产业集聚这一经济现象。韦伯(1909)通过设计集聚函数f(m),得出结论运输成本和劳动成本对企业的区位因素起重要作用,而集聚因素(交通便利、矿藏禀
赋)和分散因素对位置因素起重要作用。即用公式R=
来表示,其中M为大工业单元的日产量,R为集聚的扩散半
径,A是工业区位重(即运输产品的总重量),s为运输价格。该公式表明,大工业单元对小工业单元的吸引程度由两者之间原料转移的运输费用和大工业单元的生产能力决定。
邓宁(J. H. Dunning.)是研究跨国公司选址形成集聚的第一人。邓宁指出,跨国公司在选址时,重点考虑资产增值、企业集聚效应和学习的外部经济这三点。此外,他还指出影响跨国公司选址的主要因素是资金导向、市场导向、效率导向、战略性资产导向这四种因素。20世纪70年代,跨国公司选址考虑较多的是运输费用、制造费用、政府管制及鼓励机制等因素。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考虑的主要是专业分工、相关企业、企业间的协调等空间集聚等方面的因素。在《地域、全球化、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邓宁在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强调了FDI空间布局的重要性,将跨国公司理论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理论逐渐引入了“集聚经济”的思想,区位选择理论的研究视点开始由对单个跨国公司的微观研究扩展到产业层面。研究集聚经济对FDI区位选择有影响的文献主要有以下内容:Devereux等(2003)和梁琦(2003)分析了集聚对FDI企业区位的影响,得出结论集聚对企业的区位选择具有影响。贺灿飞等(2006)对集聚的作用和测度进行了概括和总结。Chyau Tuan和Linda F. Y. Ng(2003)采用土地供给量衡量交易成本、城市化水平衡量生活品质、人口密度和GDP衡量市场潜力、离香港市中心的距离这四项考量集聚经济,用实证方法证明了广东省各城市的集聚经济对来自香港的FDI具有吸引力,强调集聚经济的外部性对于吸引FDI流入具有重要影响。黄肖琦、柴敏的研究发现,集聚经济对外商投资企业会产生示范作用,新的外商投资企业倾向于选择外资企业多的地方。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个地区前期的外商投资企业相对全国来说增加1%,当地的外商投资企业比重会提高0.98%。Du等(2008)研究了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在中国FDI的区位,显示集聚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影响。Decoster等(1993)和Barry等(2003)指出,集聚经济说明示范作用的存在,投资者会跟随行业内先行投资者的决定,即使没有因为知识溢出、市场关联而形成的集聚经济。因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外资企业一般面临比东道国企业更大的不确定性,因而会表现出强烈的跟随性投资以降低风险。贺灿飞、魏后凯(2001)研究了信息成本、集聚经济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他们以对数形式建立模型,研究工业企业数、商业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城市人口密度等数值作为与集聚经济作为集聚经济的指标时,同样表明集聚经济对FDI选址有重要影响。Venables(1996)建立了一个两国模型,从理论上分析集聚对跨国公司区位布局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出于供需关系和中间产品的贸易成本考虑,跨国公司愿意将其区位选择在靠近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买家聚集的地方。上下游厂商的集聚又会吸引其他公司的聚集,从而将该行业的所有公司集中在一个地方或几个地方。 综上所述,集聚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存在影响。示范作用广泛存在于外商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选择对外投资会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风险,因而投资于基础设施较好、市场大而稳定、为人们熟知、同类企业已经产生集聚经济的地方,会是一个稳妥的选择。FDI的大规模流入可以增加投资的总体资本,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如储蓄和外汇的短缺。外商直接投资凭借其巨大的规模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特殊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当地的资本存量,促进资本这一要素的整合和集聚。当地区资金不足时,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弥补储蓄和投资的短缺;在资金相对充裕的时候,外商可以借助政策优惠等途径获得更加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大幅提高外资的投资效率。本文以2010年中国各省(直辖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外商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集聚程度。西藏和宁夏在2010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的实收资本为0,没有研究意义,故将这两个自治区的数据排除在外。而青海省在2010年总的实收资本为1000万,其中外商投资(包括港澳台的投资)为0,这不符合本文研究外商投资中的集聚现象的状况故也将其排除。最终一共计算了28个省在2010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中外商投资的情况(见表1)。本文选用地方专业化指数进行集聚测量。因为本文研究的是外商投资产生的集聚对企业区位的选择,因而在地方专业化指数的指标中,加入了外商投资的权重,具体公式为:
资料来源:《通用中国交通地图册(2012版)》,《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
首先,总体上讲,外商直接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水平参差不齐。在计算的28个省市中,只有8个省市的外商投资的该行业集聚水平大于1,说明只有这8个省市的外商直接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比较集聚的(占全部的28.5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地区发展存在差异,受历史、政策、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也是不均衡的。
其次,分地域来讲,外商投资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大多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集聚程度最高的前十个省(市)分别是:上海(4.3250)、江苏(3.3266)、天津(2.5466)、广东(2.1810)、福建(2.0347)、山西(1.7960)、北京(1.5033)、重庆(1.0887)、四川(0.9916)、江西(0.9654)。集聚程度最高的前五个省(市)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前十个省(市)中有6个省(市)位于东部地区。由此可见,中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FDI在华投资区位不平衡,东部地区凭借自身优势吸引了将近90%的FDI,这是中国经济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特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形成资本的集聚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大影响。
最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后续发展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集聚程度最高的前十个省(市)中的后五位有4个省(市)位于中西部地区,说明中西部地区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而东部地区正面临基础资源拥挤、人力资本价格上涨、环境污染严重的现状,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外商直接投资具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参考文献
[1]Devereux M P,Griffith R and H. Simpson Agglomeration,Regional
Grants and Firm[R].Location. London:The Institute of Fiscal Studies,2003
[2]贺灿飞、刘洋.产业地理集中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6(2)
[3]贺灿飞、潘峰华.产业地理集中、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测量与辨识. 地理科学进展,2006(3)
[4]梁琦.跨国公司海外投资于产业集聚[J].世界经济,2003(9)
[5]Chyau Tuan, Linda F. Y. Ng:FDI facilitated by agglomeration economics;evidence from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joint ventures in China[J].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3(6)
[6]黄肖琦、柴敏.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FDI区位选择——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6
[7]Julan Du, Yi Lu and Zhigang Tao. FDI Location Choice:Agglomeration vs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8(13)
[8]Decoster G.. P. and W.C.Stranger. Spurious Agglomeration. [J].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1993(33)
[9]Barry F, H Gorg and E Strobl,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gglomerations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2003
[10]贺灿飞、魏后凯.信息成本、集聚经济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J].中国工业经济,2001(9)
[11]余珮、孙永平.集聚效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区位选择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1)
[12]徐维祥、朱恒福.外商群体投资(FGI)、外向配套与地方经济发展——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