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验

来源 :现代教育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ween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并且特别指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 个性是在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要用嘴尝一尝;鲜花的味道鲜不鲜,要用鼻子闻一闻 ;水是热的还是凉的,要用手摸一摸;课文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要亲自读一读;人物的语言态度行为,可以扮角色演一演;春天是什么样的色彩,可以用彩笔画一画……体验是一种参与、是一种实践、是一种活动,只有把身心投入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使生命获得真切的体验。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呢?结合教学实际,我浅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较为有效的做法,与关注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同仁商榷:
  一、在驰骋想像中体验
       想像是人类通向艺术殿堂的翅膀,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魏书生老师在教《菜园小记》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出菜园的碧绿,回味着蒜苗抽薹的缕缕清香,享受着菜园劳作的温馨、亲切,从而和作者一起走进菜园,感受“只有付出辛劳才能收获快乐”的人生真谛。这是在景物描写中的体验感受,也可以在动作描写中揉进心理描写,驰骋想像,加深感知。
  二、在声音图画中体验
       声音和图画比文字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更能够让学生进入意境,增强体验。如教学《安塞腰鼓》,我播放了激越的腰鼓声,让学生观看了惊心动魄的安塞腰鼓表演的vcd动画,学生们切实的体验了安塞腰鼓的蓬勃的力量和生命的宣泄。教学《看云识天气》时,我让学生观看了各种各样的云的图片,比较各种云的不同和特点,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在角色转换中体验
       有很多的文章,我们如果能够转换一下角色,用作者的身份去感受文章的内容,就会对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刻。如教学《紫藤萝瀑布》,我首先让学生走近作者,了解作者心情,弄清作者写作本文时的两点不幸:一是家庭在十年前受到了迫害,二是当时她的小弟正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她的心情是焦虑和悲痛的。然后让学生以作者的身份和心情进一步阅读和体验课文,学生们才真正理解了作者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意义,感受到作者对美好生命的赞颂和追求。
  四、在实验实践中体验
       语文教学应加强学科之间的综合,可以把一些相关的物理和化学的实验手段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来。我在教《死海不死》时,让学生做了一个鸡蛋沉浮的实验,在实践中让学生体验鸡蛋上浮的原因,再让学生猜一猜为什么人们叫它“死海”,为什么又说它“不死”,最后让学生打开课本验证自己的大胆假设是否跟课本上一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就在这实验中解决掉了。这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实验中加深了对抽象知识的感知呼体验,让学生亲自领略了发现真理的乐趣。这比喋喋不休地“奉送真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力。在这样一种体验中学生品味到了发现和成功的快乐。
  五、在自身经历中体验
       自身的经历也是一种经验,在阅读中结合自身的经历来理解、体验,效果就会更加突出。如教学鲁迅的《社戏》时,领会看戏、偷豆吃豆的情节,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类似经历来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兴趣盎然,滔滔不绝,很快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另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只注重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是不够的,因为重复的生活体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也不利于学生激情的调动;同时也使教师的课堂设计惘然,造成心理压力。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围绕愉悦性来设计体验式阅读的教学方式,怎样把握呢?下面我以几个案例来阐述交流。
       1、 把握最佳时机,自然切入。尽管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但也要注意把握时机,不是随时随地都要求学生去体验,也不是想安排就随意设置,而是要因文中的情感表达有意识地科学设计。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充分发掘文本,把握文学作品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抓住阅读高潮,创设阅读氛围,在学生情感充分调动的同时,自然导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正确把握时机,方能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案例一: 海伦·凯勒 《再塑生命》
       高潮一:享受成功的喜悦。
       当海伦在游戏中学会正确拼写“doll”(洋娃娃)这个词时的一段描写:“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一种充满成功的喜悦感染了我们,这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问题:“海伦为什么高兴得脸都涨红了?”就可以导入学生的成功体验,请他们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让他们回味快乐的时光,获得阅读的愉悦。
       高潮二:感受聋哑人的艰辛。
       “通常,有听力的孩子可以轻而易举地学习语言。别人嘴里说出来的话,他们可以轻松愉快地了解与学习,并且模仿着说出口。但是,耳聋的孩子却必须经历无数的痛苦煎熬,才能慢慢学会。但无论怎样艰辛,结果总是无比美妙。”读到这段文字,我们又怎能不为聋哑孩子们的艰辛而动情呢?这时只需稍稍停顿就可以自然引导学生感受,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感情,从而更准确地体验聋哑人的情感。教师在借以鼓励他们关注聋哑人的生活,帮助他们树立爱心,这一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又一高潮。
       2、 突出体验主流,即兴发挥。体验虽然是具体生活的搜寻过程,也是一个概括、求同的抽象思维过程。因为体验本身是生活的积累和情感的积累,具有多方位的特点。阅读教学中如果不在情景设置上巧做文章,就很难创设体验教学的美感和愉悦感。
       情感的设置,应以共同参与为前提,结合文体的特点和具体内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设计,其中主流设计应为表演的形式。这是因为表演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更大限度地去感知、去体验,也能让学生得以更好地自由发挥,留给他们最大的想像空间。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要加强自身表演素质的培养和锻炼,在活动中用简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导”、“演”技能,帮助他们提高兴趣,树立信心。
       案例二:杜甫 《石壕吏》。
       这篇时代久远、情节性极强的叙事诗,学生体验有一定的难度,可作以下设计:
       (1)取官吏与老妇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师生共同讨论人物的神态、语言,补充情节,改编为剧本。具体过程:老师讲解戏剧编写的要求和具体方法,并为他们作一范例:
       (场景:夜半时分,村子里突然传出急促的狗叫声,一群官差走到一间破草屋前,使劲敲打屋门。)
       官吏:喂,开门!快开门!(官吏满脸怒气,气势汹汹地高声叫喊。)
       老妇人:哎,来了!来了!(老妇人不放心地往窗外看,一边穿衣,摸摸索索地往门边走去。)
       (2)学生编写剧本,老师巡回指导,共同修改完善。
       (3)交代表演要领,强调表演动作、语言、神态。要求学生按事先设计的舞台说明进排练。
       (4)分组表演,学生评定,确定最佳组合上台表演。
       然后请学生谈这样处理的理由,进一步帮助学生通过体验,深刻理解课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
       在课堂上,学生进行这一活动时,不仅表演的学生十分投入,有的同学表演老妇人时还流出了眼泪。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最后一直延伸到课外,有谁能说,这样的体验效果还有哪种形式能达到呢?
       3、保持体验愉悦,比较联想。
       诚然,抓住体验设计的时机和主流至关重要,但因文本的不同,注重变化,显示体验的多样性是不容忽视的。诸如:对于语言优美的文章,更应注重阅读体验;对于短小的文章要注意比较、联想;对于议论文,要延伸拓展等等。通过多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了阅读的愉悦享受。
       这一环节的设计,要注意启发学生联系文本,展开联想,细读文章,适当迁移;交流讨论,进行拓展。
       案例三: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1、给学生提供场景:明月高悬,山中小寺,你走在山间赏月,会有哪些奇遇、奇思?(发挥想像,动笔写。)
       2、学生交流感受。
       3、解读文本,把作者的感受与自己的感受进行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4、学生把自己当作苏轼,畅谈感受,寄语明月。
       当然,阅读教学中的体验设计一定要体现新课标的理念,要注重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突出学生活动的主体地位,要和文本有机结合,要灵动多变、自由活泼,使学生走进体验的新课堂获得的是愉悦的感受。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的方式是十分丰富的,每篇课文的体验方式也是多样结合的。作为引导者——教师,必须根据文本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敏锐的眼光,对教材进行审视、整合,然后选择最佳的体验方式,让学生走进文本,在体验中增长知识,受到熏陶,提高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注入,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益不高。而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口,以创设情景的方式所展开的教学可以更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引导和创新。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景教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
期刊
语文学习确实存在着不少障碍,尽管在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群体中其表现形式与程度或许差异很大,但据笔者个人的调查,主要存在着三个方面的障碍:一是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上的障碍;二是不懂得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学习过程中的障碍;三是对语文的认识模糊——心理上的障碍。试概述如下:  一、行为习惯上的障碍   1、片面追求所谓理解,忽视朗读、涵泳、背诵和记忆。语文学习的材料多为一些文质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实质就是师生双方共同设疑、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是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展开的。精彩的数学课堂是可以通过预设而生成,关键是课堂提问要有效,要问得巧。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都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提高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显
期刊
【摘要】实施新课程,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研究者,这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事实上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许多问题,一一都由专家研究是不现实的,所以就提倡教师积极开展校本研修,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这里介绍一些方法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方法   一、微型课题的问题来源   1、问题产生课题。对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实践研究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从我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期刊
体育教学与其它教学一样,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但它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相互作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有价值的“人际关系”,即老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在教学中应当如何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自己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目的?怎样把学生的过程情感(内动力)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呢?  一、要关爱学生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
期刊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简单地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现象是存在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有认识方面的信息的传递,也有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都伴随着情感现象的存在。   教学中教师有情感,学生也有情感。那么,教师要扮演调控者的角色,调控学生的情感,要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情感去引导学生
期刊
情,是语文教学的灵魂。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突出的情感性。情感教育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推进教学过程优化的最强驱动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多注重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情感目标的渗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情感教育,把课堂设计成一种良好的“情感场”,让每位学生自始自终地保持良好的心境,积
期刊
【摘要】人的主要阅读能力主要是在0-8岁形成的,所以阅读对于儿童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内外众多儿童阅读推广者都向公众阐述了这一点,“开端正确,培养成功的阅读者” 已成为近年来国际少儿早期阅读改革运动的主要口号,强调了在学前阶段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激发少儿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少儿阅读习惯进行研究论述。   【关键词】少儿阅读;兴趣;习惯   “书香侵润童年、阅读滋养童心”,阅
期刊
【摘 要】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老师最关註的话题。当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效果差,效率低的困境。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作文教学形式,希望能给作文教学註入新的理念:让学生把写作当成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
期刊
语感是通过学生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而产生的。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读书、感受,在此基础上,再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语感能力。 因此,对学生加强语感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怎样才能有效培养语感呢?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初读感悟,培养语感    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