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永清
江苏作协会员, 已常规出版图文并茂、共计24.5万字的美食随笔《味蕾之旅》一书。
子孙饼是我们扬州一带的传统美食。它有子孙满堂,团圆幸福诸多美意,属于祥瑞美食,是故备受欢迎。
早年间,此饼市面上没有,只有家庭版。即便是家庭版,平日里也找不到它的踪迹。它只是悄无声息地潛伏在人们的记忆里,只有到了中秋、春节两大节日,它才干呼万唤始出来,人们才有机缘一饱口福。除了上述两大节日,也有一个例外,生活中一些恪守传统,又喜欢热闹的人家,在嫁姑娘之际,必定要做子孙饼,是用来发吉兆的。这子孙饼或在暖房之日,与嫁妆一同发到新郎家的,多半则是新婚正日,现做现吃,并是新郎清早接亲时三道茶中的一种甜点。随后多做预留的此饼,与新娘出一同阁,饼随人走。大凡操办喜事,均可因地、因时、因人而异,没有严格的规定,不必拘泥。只要意思到了就行,祝福不打折便可。
子孙饼的体量不大,它的大小犹如酒瓶的瓶底,厚薄亦如瓶底。子孙饼的食材就糯米粉、白糖、黑芝麻、食用油4样。它的制作方法跟汤圆基本相似,馅料要尽可能的多,越多越好。通常把球形的汤圆,压扁,压圆,压薄,尽量做到浑圆平展,波俏秀美,悦目美心。它的烹制方法极为简单,就干烙,一滴油都不放,跟烙煎饼相似。子孙饼最大的特点是:脆、黏、香、甜。大凡美食趁热吃最好,最能凸显食材的本味。刚刚起锅的子孙饼,热乎乎,香喷喷,白雪雪,黄灿灿。咬上一口,乖乖,黄的是饼皮局部淡云样稍稍凸起的焦黄,它展现的是锅巴样的香脆。虽是点到为止,却意犹未尽。白的便是饼皮甘于低调的本色,它主打的是黏,既有弹弹的快感,又毫不粘牙。馅料则香甜而滋润,这是芝麻与白糖充分融合,通力合作的杰作,加之食用油的润泽,快意而滋养,赞到了极点。饱享之际,千万别打岔,给个皇帝也不当;送个神仙,吃后再考虑。
子孙饼俗称糯米饼,黏饼子。扬州人为何将此饼叫做子孙饼,这是有说道的。中国人好谐音,爱寓意,喜象征,凡事喜欢讲究口采,以求心理的慰藉。这饼浑圆,象征团圆。其次,此饼的馅料为芝麻,芝谐音子,就像石榴多籽一样,寓意多子多福。关键是一把芝麻可比一只石榴的籽粒还要多,祝福更多,福气更多。既方便,又快捷,这是何乐不为的好事。再者选用芝麻是有考虑的,它不像石榴,易受季节的左右,可芝麻却不受时节的影响,随吃随取,还能确保万无一失。其实扬州人的生活习俗在中秋与春节,分别在吃月饼、吃汤圆之余,还要吃子孙饼。这子孙饼是额外的,追加的。大凡好事,尤为美食,多多益善。这子孙饼外地人兴许也偶吃,只是没有制度化,亦没有赋予美好的内涵。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扬州人享用子孙饼,虽是小众习俗,也颇具地域特色。
制作子孙饼是项愉快的工作。每每中秋、春节两大节日,儿孙们全都回家了,一家人团聚了,老人们高兴得都合不拢嘴,脸笑如花。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些长辈就像打了鸡血,又像服用了兴奋剂一样,连哼带唱,浑身的干劲。他们不仅要准备丰盛的饭菜,更要制作子孙饼,应时应节,表表心意,发发吉兆。现如今,一个大家庭,祖孙三代或四代,少的也有七八人,多的达到十几号。这子孙饼连吃及带的,要做多少呢?当然是多多益善。临了,每个单立门户的子女,最起码要带10个回家。实实在在的,十全十美的,多好!
通常,制作子孙饼均由奶奶、外婆级的长辈亲自料理。制作之际,女儿、媳妇们总要积极参与,或一同劳作,或帮忙打杂。此刻她们总要谈些家常,说说笑笑的,开心无比。最是那些小把戏(小孩),目光直勾勾地看着锅中,不停地咽着口水。就连唱歌、做游戏诸等快乐的好事,全都忘却了,就一门心思在等待。子孙饼刚熟,长辈们便赶紧每人分发一个。小把戏头一掉,便站于巷中的门口,吹着热气,有滋有味地咬嚼起来,那幸福的姿态,能把一旁围观的邻居小把戏羡慕得两眼发红,口水直淌。见此情景,长辈们也赶忙拿出热乎乎的子孙饼,逐一派发给这些小把戏。做人要懂分享,知结缘。人生像种田,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今朝的分享“阳光”,往后才会有人跟你分担“风雨”。
至于那些操办喜事的人家,结婚前夕,无论男方抑或女方,都忙得雾起来了。这个“雾”在扬州话里有忙碌,忙乱,团团转诸多语意。就子孙饼来说,必定是女方做。要做子孙饼,人手肯定不够,只有邀请些精明能干,手脚麻利的邻居阿姨帮忙。于是两三个阿姨撸起袖子,一齐上阵。她们边包子孙饼,边拿新娘开涮,说得新娘对新的生活充满了红红绿绿的愿景。不时这些阿姨也会转弯抹角,抛出几句玩笑话,兴许是善意的提醒,或许是好心的教化。其中既有启蒙的因素,又有开导的成分。闲话少述,这子孙饼不仅是做,且是大做特做,至少要做五六十个,多的达到上百个。一是显示大方富足,娘家对姑娘上心。再者,还要分发左邻右舍,也让人们沾沾喜气。
那位要问了,你们扬州人为何对子孙饼这般念念不忘,还情有独钟?答日:早年间,国人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寻常的茶饭能吃长久就不错了,还能有什么奢望。这子孙饼不仅难得稀有,加之又满载着文化与传承,是故珍贵,记忆深刻。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不仅富足了,有闲情的人也多了,大家更喜欢怀旧。人们享用子孙饼,也不再局限上述三种情形,可随做随吃。生活中,人们偶或馋虫蠕动,抑或记忆里飘过一缕饼香。一些老扬州,或单家独户,或呼朋唤友,隔三差五地做些子孙饼,用于甜甜嘴,解解馋,慰藉“饼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口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就子孙饼的馅料来说,可谓丰富多彩。甜口的不仅有芝麻糖的,也有花生糖的、红豆沙的、酒酿的、枣泥的、桂花的……成口的既有豌豆苗的,亦有韭黄的、青菜的、荠菜的、肉松的、鲜肉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行文至此,突发灵感,咱与妻子商量,待我的女儿出阁之际,我也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优势,热闹一番——亲自做回子孙饼,为女儿发发吉兆。好在现如今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咱也希望女儿积极响应。虽不可能子女一大堆,至少也是二孩,龙凤胎更好,一次性完成任务岂不更好。趁着咱精力充沛,体力旺盛之际,也能为儿女分担养育的重担。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咱也尽份责任。
江苏作协会员, 已常规出版图文并茂、共计24.5万字的美食随笔《味蕾之旅》一书。
子孙饼是我们扬州一带的传统美食。它有子孙满堂,团圆幸福诸多美意,属于祥瑞美食,是故备受欢迎。
早年间,此饼市面上没有,只有家庭版。即便是家庭版,平日里也找不到它的踪迹。它只是悄无声息地潛伏在人们的记忆里,只有到了中秋、春节两大节日,它才干呼万唤始出来,人们才有机缘一饱口福。除了上述两大节日,也有一个例外,生活中一些恪守传统,又喜欢热闹的人家,在嫁姑娘之际,必定要做子孙饼,是用来发吉兆的。这子孙饼或在暖房之日,与嫁妆一同发到新郎家的,多半则是新婚正日,现做现吃,并是新郎清早接亲时三道茶中的一种甜点。随后多做预留的此饼,与新娘出一同阁,饼随人走。大凡操办喜事,均可因地、因时、因人而异,没有严格的规定,不必拘泥。只要意思到了就行,祝福不打折便可。
子孙饼的体量不大,它的大小犹如酒瓶的瓶底,厚薄亦如瓶底。子孙饼的食材就糯米粉、白糖、黑芝麻、食用油4样。它的制作方法跟汤圆基本相似,馅料要尽可能的多,越多越好。通常把球形的汤圆,压扁,压圆,压薄,尽量做到浑圆平展,波俏秀美,悦目美心。它的烹制方法极为简单,就干烙,一滴油都不放,跟烙煎饼相似。子孙饼最大的特点是:脆、黏、香、甜。大凡美食趁热吃最好,最能凸显食材的本味。刚刚起锅的子孙饼,热乎乎,香喷喷,白雪雪,黄灿灿。咬上一口,乖乖,黄的是饼皮局部淡云样稍稍凸起的焦黄,它展现的是锅巴样的香脆。虽是点到为止,却意犹未尽。白的便是饼皮甘于低调的本色,它主打的是黏,既有弹弹的快感,又毫不粘牙。馅料则香甜而滋润,这是芝麻与白糖充分融合,通力合作的杰作,加之食用油的润泽,快意而滋养,赞到了极点。饱享之际,千万别打岔,给个皇帝也不当;送个神仙,吃后再考虑。
子孙饼俗称糯米饼,黏饼子。扬州人为何将此饼叫做子孙饼,这是有说道的。中国人好谐音,爱寓意,喜象征,凡事喜欢讲究口采,以求心理的慰藉。这饼浑圆,象征团圆。其次,此饼的馅料为芝麻,芝谐音子,就像石榴多籽一样,寓意多子多福。关键是一把芝麻可比一只石榴的籽粒还要多,祝福更多,福气更多。既方便,又快捷,这是何乐不为的好事。再者选用芝麻是有考虑的,它不像石榴,易受季节的左右,可芝麻却不受时节的影响,随吃随取,还能确保万无一失。其实扬州人的生活习俗在中秋与春节,分别在吃月饼、吃汤圆之余,还要吃子孙饼。这子孙饼是额外的,追加的。大凡好事,尤为美食,多多益善。这子孙饼外地人兴许也偶吃,只是没有制度化,亦没有赋予美好的内涵。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扬州人享用子孙饼,虽是小众习俗,也颇具地域特色。
制作子孙饼是项愉快的工作。每每中秋、春节两大节日,儿孙们全都回家了,一家人团聚了,老人们高兴得都合不拢嘴,脸笑如花。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这些长辈就像打了鸡血,又像服用了兴奋剂一样,连哼带唱,浑身的干劲。他们不仅要准备丰盛的饭菜,更要制作子孙饼,应时应节,表表心意,发发吉兆。现如今,一个大家庭,祖孙三代或四代,少的也有七八人,多的达到十几号。这子孙饼连吃及带的,要做多少呢?当然是多多益善。临了,每个单立门户的子女,最起码要带10个回家。实实在在的,十全十美的,多好!
通常,制作子孙饼均由奶奶、外婆级的长辈亲自料理。制作之际,女儿、媳妇们总要积极参与,或一同劳作,或帮忙打杂。此刻她们总要谈些家常,说说笑笑的,开心无比。最是那些小把戏(小孩),目光直勾勾地看着锅中,不停地咽着口水。就连唱歌、做游戏诸等快乐的好事,全都忘却了,就一门心思在等待。子孙饼刚熟,长辈们便赶紧每人分发一个。小把戏头一掉,便站于巷中的门口,吹着热气,有滋有味地咬嚼起来,那幸福的姿态,能把一旁围观的邻居小把戏羡慕得两眼发红,口水直淌。见此情景,长辈们也赶忙拿出热乎乎的子孙饼,逐一派发给这些小把戏。做人要懂分享,知结缘。人生像种田,只有投入,才有回报。只有今朝的分享“阳光”,往后才会有人跟你分担“风雨”。
至于那些操办喜事的人家,结婚前夕,无论男方抑或女方,都忙得雾起来了。这个“雾”在扬州话里有忙碌,忙乱,团团转诸多语意。就子孙饼来说,必定是女方做。要做子孙饼,人手肯定不够,只有邀请些精明能干,手脚麻利的邻居阿姨帮忙。于是两三个阿姨撸起袖子,一齐上阵。她们边包子孙饼,边拿新娘开涮,说得新娘对新的生活充满了红红绿绿的愿景。不时这些阿姨也会转弯抹角,抛出几句玩笑话,兴许是善意的提醒,或许是好心的教化。其中既有启蒙的因素,又有开导的成分。闲话少述,这子孙饼不仅是做,且是大做特做,至少要做五六十个,多的达到上百个。一是显示大方富足,娘家对姑娘上心。再者,还要分发左邻右舍,也让人们沾沾喜气。
那位要问了,你们扬州人为何对子孙饼这般念念不忘,还情有独钟?答日:早年间,国人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寻常的茶饭能吃长久就不错了,还能有什么奢望。这子孙饼不仅难得稀有,加之又满载着文化与传承,是故珍贵,记忆深刻。现如今,人们的生活不仅富足了,有闲情的人也多了,大家更喜欢怀旧。人们享用子孙饼,也不再局限上述三种情形,可随做随吃。生活中,人们偶或馋虫蠕动,抑或记忆里飘过一缕饼香。一些老扬州,或单家独户,或呼朋唤友,隔三差五地做些子孙饼,用于甜甜嘴,解解馋,慰藉“饼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口味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就子孙饼的馅料来说,可谓丰富多彩。甜口的不仅有芝麻糖的,也有花生糖的、红豆沙的、酒酿的、枣泥的、桂花的……成口的既有豌豆苗的,亦有韭黄的、青菜的、荠菜的、肉松的、鲜肉的……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行文至此,突发灵感,咱与妻子商量,待我的女儿出阁之际,我也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优势,热闹一番——亲自做回子孙饼,为女儿发发吉兆。好在现如今国家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咱也希望女儿积极响应。虽不可能子女一大堆,至少也是二孩,龙凤胎更好,一次性完成任务岂不更好。趁着咱精力充沛,体力旺盛之际,也能为儿女分担养育的重担。为培养祖国的“花朵”,咱也尽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