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初探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会对化学很感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兴趣锐减。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从而使他们认识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增强了他们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还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例如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过程中,应是先通氢气,把试管内空气排净后再用酒精灯加热,当黑色氧化铜完全变为红色铜时,要先撤酒精灯,等试管完全冷却后再撤掉氢气流。这个实验经演示讲解后,我用氢—灯—灯—氢四个字来表示,学生很快地掌握并能完整准确地说出其四个字顺序的含义及为什么。
  另外我还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活动。在学习了燃点以后,我组织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还借助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精讲多练,对比归纳,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如果教学中或者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这必须要下一番工夫。它除了教师自身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外,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其次,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精讲。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教学中我还注重“对比归纳”。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三十多种元素,七十多种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如果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举动以及接受效果,针对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结合思考题给学生以点拨、启发和疏通。例如在总复习时,我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让学生亲自动手,把常见仪器的使用、基本操作和气体收集,集中于气体的制备之中。通过此实验使学生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有了进一步地加深理解和掌握。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从概念教学目标出发,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如下教学模式:一、抓住一条主线;二、实现两个转变;三、注重三个结合;四、把握四个阶段。  一、一条主线  物理概念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质的规定性的概念,如运动、静止、固体、干涉、衍射等等。另一类是即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的概念,如速度、加速度、功、能、电场强度、电势等等。物理概念的教学决不是孤零零的使学生知道或记住他们的文字
期刊
批阅作文时发现,总会有些学生把“积极”、“真正”这些词误写成“极积”和“正真”。词序颠倒,明显就错了,可你要求他改过来时,学生却不以为然,认为没啥大不了。在教学中,我就遇到了类似情况:  案例片段:  师:老师多次强调过你们,“积极”、“真正”这些词不能颠倒来写,可王华你为什么总是要写错呢?(多次强调但仍不改的错误让人很生气也很无奈)  (王华不语,但显出不以为然的样子)  师:“积极”、“真正”
期刊
教学常规是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的行之有效、而又必须遵循的教学规范和要求,在初中教育教学中,有效落实好教学常规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或弱化,势必影响质量的提高。  一、把功夫下在课前——备精品课  教师上一堂课并不难,上一堂高质量的课就不容易,经常上高质量的课就更不易,其功夫应该下在课前一一备精品课,写好导学案。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
期刊
在当今减负的浪潮中,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呢?教学中,如何使自己的课堂焕发出青春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我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不断地思考反思中前行,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提高教师能力是高效课堂建设的保障  教师课前都能做到认真备课,认真钻研教材,但很少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与方法,也没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更没能预想到在课堂上有可能遇到
期刊
一切知识技能的掌握,都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体育教学的结果表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更有利于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培养动机、意志两方面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践,阐明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学才是全面的教学。  一、体育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优势  青少年具有精力充沛、好动、好奇、好胜和喜欢体育活动的心理特征,这是进行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那么,就应该利用体育
期刊
有效课堂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探索、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等过程,有效地理解并内化知识,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提升的课堂。由于受学生个体基础、自学能力、领悟能力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学习的效率各不相同,体现个体的差异性。  一、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课堂突发问题处置不当,对学生行为的偏差,要么视而不见,听之任之,要么舍本逐末,大光其火,导致课堂变成纪律整顿课。  2.教学目标设置不恰
期刊
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子女从小在父母的精心培养下,智力得到了超常的发展,但由于家庭的不良家教方式的影响,造成了他们在非智力因素上的任性、懒惰、独立性差而依赖性强,结果在学校里成绩平平、表现一般,个别的还可能滑进双差生的行列。而有些孩子智力并不怎么好,但依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却取得了好的成绩。也就是说,这些孩子的非智力因素起了动力和定向的作用,使他们的智力充分
期刊
初中化学是初中新开的一门课,它在初中学习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科成绩,笔者在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体会到、搞好初中化学总复习对提高化学科成绩作用重大。现将本人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师生都要明确复习课的重要性  复习是知识的再梳理。通过复习可以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捉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备好复习课教案,在教学中做到有的
期刊
一堂成功的课取决于教师走得有多远有多深,学生就能走多远做多深。教学一路走去,思路如行云流水般自然流畅。教师是按学生学语文的规律教学语文的。无论是什么样的语文课,踏踏实实带着孩子去用心品、用情读,一定不会偏离语文教学的宗旨。  一、反复品读,意境自生  一节古诗文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教给了学生吟诵的方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不知不觉吟唱了《送元二使安西》,吟出了古诗的音韵
期刊
根据我在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注意点。  一、教师首先要在教学中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  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可是,如果物理教师对于教学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的教学思想,自己对教学又不做认真思考,就不能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二、充分了解学生物理基础和接受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课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