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师学院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初探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nqu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几年,济宁市技师学院积极与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等部门合作,运用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壁垒,有效利用创新资源和要素,充分释放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探索出了政、校、企协同创新发展之路,改变了技师学院只谈“工学结合”,不提应用研究、不搞技术输出的局面。笔者以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为例,对济宁市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做以简要剖析,以探索技师学院科研团队校企合作,提升研发、技术服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高速发展,提高技工教育服务地方经济能力的方法。
  轉型与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主题,只有依靠创新引领、创业驱动,国家才能强盛,人民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遗憾的是,济宁市科技创新领域还普遍存在中小企业研发缺乏支撑、创新资源相对分散的现象,企业长期生产耗体力、高消耗、低科技含量的产品。由于政府不作为,激励机制、利益分配不明确等原因,科研创新水平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提升创新能力的要求。而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就是基于政府牵头、主动作为,整合校企有关单位人、财、物的优势,促成政、产、学、研加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互惠共赢的机制,产生创新效率的质变。在技师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强化科研的参与,以科研创新引领各项工作的开展,才能确保学院的持续发展,从而共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一、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济宁市科技局以科技平台建设、科技金融发展、科技人才创新为重点,积极作为,推动济宁市技师学院与中小企业的科技体制改革,提升地方校企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济宁市技师学院与中小企业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济宁市是山东省内唯一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的创新型试点地级市。济宁市将在体制机制和创新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并引导更多城市走上创新发展的道路。
  济宁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总基调,围绕实现“全省争先进、区域当排头、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沟通、协调搭建校企合作交流平台,构筑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全市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济宁市技师学院抢抓机遇,积极与济宁市科技局联系,力争政策先行先试,项目、基地、人才等方面积极合作,获得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二、构建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意义
  尽管近年来凭借优越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扶持,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发展迅速,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数量仍然偏少,产业规模仍然偏小,已集聚的科教人才资源优势仍没有充分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技师学院、科研院所、中小企业等不同主体之间的人才、资源、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仍没能得到充分释放。基于此,笔者学院探索了建立以政府为引导,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政、校、企为支撑的协同创新模式:学院率先在济宁产学研基地挂牌成立了“济宁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策划成立了济宁市校企合作发展联盟等研发团体。该模式的建立,进一步推动了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高新区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形成高效的协同创新网络,带动校企科研合作的规模不断壮大。
  从创新的内涵来看,只有把技术创新有机嵌入产业链中,技术创新才能有力地推动产业创新,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科技发展规律表明,技术创新主体越多,创新资源就越分散在不同的创新主体中。任何一个创新主体都无法满足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全部资源,这就需要政府协调、介绍其他主体提供支持,才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协同创新效应。构建济宁市科技局、济宁市知识产权局、济宁市中小企业管理局、高新区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有利于运用利益驱动机制。协同创新使政府、技师学院、院所、行业、中小企业之间通过互补联合,实现人才、项目、资源等的高度融合。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的构建,将实现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有效、高效匹配,促进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三、济宁市科技局、技师学院、中小企业合作政、校、企协同创新模式
  济宁市把科技投入的有限资金向科技人才和团队倾斜,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原则,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人才特区。根据发展需要,笔者学院时刻关注政府规划、导向,用好政府政策,取得政府支持,根据济宁市产业发展的格局,以系部为单元组建研发中心,深入调查中小企业需求,结合中小企业实际及技术难点,摸清中小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资源优势,切实为中小企业解决问题,以研发、技术咨询为灵魂,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技术开发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学院自身科研与技术优势,通过协同创新产生新的优势和能量,助推校企进一步合作。学院科研工作坚持以产、学、研、用结合为切入点,以应用技术研究为着力点,积极推进团队合作、协同攻关,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学院支持有潜力、有能力的领军人才,系部建成了7个应用技术中心和技术服务团队,以科研团队技术输出的形式与中小企业共建研发中心,中小企业提供研发中心所需的设备、原材料,学院输出研发团队,研发中心主任由学院科研人员担任,有力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做好以中小企业需求为基础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实现学院教师、科研人员的自身价值,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难题,而且为科研人员转化已有成果找到了出路,通过中小企业与学院联合开发、中小企业委托学院开发以及学院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等方面,使校企合作走向深入。校企合作的横向科研课题越来越多,专利授权量突破了200件,为地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供技术咨询服务80多次。把握好校企科研合作可以更有效地使高等院校成为经济社会服务的主渠道,使之成为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有效方式,以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以学校技术输出为强势推进,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广泛接触的良好基础,加大力度促进学院与企业的科研合作,做好科技创新与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同步前进。在科研合作方式和内容上,重点选择中小企业最感兴趣、老百姓最需要的模式,以创新、合作、共赢的机制和模式,获得最大的校企合作成效。
  虽然技师学院科研工作起步晚、水平低,但只要迅速找到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需要,突出应用型技术研究、技术咨询服务输出,积少成多、积小成为大成、积小改为大改,积累到一定程度终会形成大的技术创新,从而可以有效增强技师学院办学后劲,提高学院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济宁市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中职学校服装专业如何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在加强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实现最优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出具有市场学理论知识与服装专业技能的新型服装专业人才,这是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本文以德清职业中专服装专业建设实践为例,主要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对中职服装专业的建设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 校企结合 探索改革  近年来,我国服装行业快
试卷评讲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根本目的是分析得失,纠正错误,巩固提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试卷评讲,不仅要让学生对学习状况有理性的自我认识,而且要以学生为本,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教师要开拓进取,不断尝试,在试卷评讲中渗入新理念,采取新方法,以发挥试卷评讲的最佳功能。    一、着眼于知识结构的完善与整合    例:国家统计局指出,200
叶圣陶老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然而,不少学生一听作文就头疼、心烦,小学生怕作文,写不好作文。为了应付,他们就随意地东拼西凑、东挪西借、胡编滥造,有个别敢于写真人真事的,至多也就是流水账似地记录下来,说大话,说空话,无病呻吟。因此,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已迫在眉睫。从教多年,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方面重视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人心,课堂教学的研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何提高40分钟的课堂效率,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研究课题。    一、案例背景分析    1.分层教学实施的背景  分层教学作为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一种模式,许多学校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走班教学。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基础差距大的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目前我们的“分
摘 要:“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在教与学这对矛盾关系之中,学是内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是外因,必须通过学这个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大胆尝试郭思乐教授“生本教育”的课堂模式,尽力改变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开放语文;生本理念;主动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15课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学情分析  版画既是美术课程的内容,也是我校校本课程的内容。笔者利用“中国版画之乡——建瓯”的深厚文化底蕴的优势,让学生结合生活用单色版画把变化的线条给表现出来。由于平时的普及,学生们学习基础好,积极性很高,创作欲极强,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此,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对话教学理论,改革课堂教学成了一种自觉追求。教师“一言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以对话为形式,以“自主、合作、探究”为实质的教学方式被广泛运用。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无效对话,形似对话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剖
《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指出: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笔者认为,人教版教材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编排正体现这一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排上的一次突破,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一个亮点。但是,在教学中能否切实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编排的意图,对于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成效至关重要。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实验教材上册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考。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进发火花的过程,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在这种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过程闪耀着创造的光辉,教学成了一种教师艺术创造的历程,学生则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毋庸讳言,生成性的课堂教学,创造出许多未曾预约的精彩,是新课标下
最近上了一堂研究课,课题为人教版化学实验教科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课后领导们给予了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回顾这节课的预设和生成过程,课堂中出乎意料的点滴片段,感触颇深。现择其一二,与大家交流。  一、静态预设过程  本节课的重点旨在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探究最终归纳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大量的课堂活动探究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从课堂的完整性考虑,我计划一课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