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琴”“声”讲那过去的故事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yuq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作曲家把口头传唱、结构单一、内容简明朴素的民歌,配以钢琴伴奏,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歌改编艺术歌曲。在这类的艺术歌曲中,作曲家想通过歌声与钢琴刻画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对于伴奏的分析则需要深入的研究。所以,本人尝试对钢琴伴奏部分和歌词内涵进行结合,着眼于从故事化的梳理形式方面进行伴奏的研究,希望使钢琴伴奏能更准确的制造意境烘托氛围,更全面地塑造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习钢琴伴奏者对伴奏的歌曲深入地思考。
  【关键词】民歌;钢琴伴奏
  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歌曲体裁,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通常使用钢琴进行伴奏,是艺术歌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现代一些优秀的作曲家们,将一些具有鲜明特征和富有民族特色音调的原始民歌,结合西方的先进音乐技法,做了精心的发展和编配,使音乐具有富于变化的和声、如诗如画般意境的织体,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了民歌的意境和神韵,使钢琴伴奏与歌曲合二为一,甚至还能锦上添花。
  作曲家为民歌改编精心地配出伴奏,而作为把音符转变为音响的伴奏者而言,如何正确地理解并表达就至关重要了。伴奏者首先要分析作曲家要塑造的音乐形象、场景、意境等,创造性的画出生动的音乐形象,烘托环境以及深化意境,更深入地把歌唱和伴奏相结合,让伴奏为改编的民歌插上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因此,本人选取两首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爱情向往的民歌改编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为例,通过故事化的梳理研究,让歌声与钢琴进行二重唱。
  一、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
  民歌改编的艺术歌曲是丁善德先生重要的创作领域,由他为民歌编配的钢琴伴奏,将原始民歌提升到了艺术歌曲的高度,正如丁善德先生说过的那样:“我历来重视在伴奏方面做文章,力求做到紧密同内容结合,表达诗的意境和人物的内心世界。”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就得益于他的编配而被广大听众所熟知。全曲共五十个小节,仅前奏、间奏和尾奏一共就达三十二个小节,把原本只有短短几句歌词的民歌,巧妙的用钢琴伴奏的形式创造性的挖掘了歌曲的内涵,极大地丰满了音乐形象,准确地表达了妹妹眺望情哥哥时的期盼心情。伴奏不仅给歌曲制作了场景,还刻画了姑娘的内心变化,扩展了歌曲的艺术性,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前奏部分1-10小节,巧妙地运用了高音区带单倚音的二分音符和弦、琶音和大跨度的音程的轻柔碰击,展现了在四川地区某个大山中,薄雾蒙蒙的清晨,有一户人家的门轻轻地开了,音程和琶音的结合提示着听众故事即将开始。11-21小节的音型突然急转,左手在拍点上的四分音符和右手弱起十六分音的配合,描写了姑娘蹑手蹑脚悄悄地从家里出来,便急匆匆的向山上跑去。
  歌曲开始部分从22-29小节,讲述了姑娘急匆匆地跑到山顶那棵槐树下眺望情郎,原来姑娘是想念她的情哥哥了,盼望他早早归来。伴奏继续采用前奏部分大跨度音程跳动和琶音结合,配合着歌词讲述的内容。30-32小节,伴奏从平稳舒缓的节奏一下转变为急促的,为什么此处的伴奏急转直下呢?原来是为下一句的歌词内容做了铺垫。母亲发现女儿不在家急忙出门寻找,母亲急促的脚步由30小节到32小节的间奏体现了出来。找到女儿问“你望啥子哟喂?”(33-34小节),36-41小节的间奏准确刻画了女儿此刻内心的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一问,女儿羞于向母亲说明心中的情愫,运用带小连线的十六分音符描写内心狂跳不已不知如何回答,到左手变为带重音记号的四分音符,似乎是姑娘灵机一动有了应对之策,回答道:“我望槐花几时开哟喂!”(42-48小节),本人觉得这一句回答其实一语双关非常有深意,既巧妙地掩盖了自己害羞和慌乱的心情,又或许是情哥哥答应姑娘,槐花开时他就会回来的约定。尾奏部分从中音区往高音区的推行,运用渐弱的高八度琶音结尾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姑娘眺向远方目光中的期盼。
  前奏部分由两段组成,第一段是展现场景,第二段是刻画人物。众所周知,一个好的故事都有个吸引人的好开端,如果没有这么精心创作的钢琴前奏部分,这首民歌所要讲的故事就缺乏了想象和发展的空间。
  间奏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描写母亲,另一个是描写女儿。虽然两处间奏都用到了带小连线的十六分音符,但所要表達的内容却不同,可以从力度记号上看出作曲家的意图,描写母亲的是由远及近的脚步,所以力度上是从mf渐强到f;描写女儿的是内心的变化,开始力度由演奏者把握渐强到f,最后一小节却标出poco rit减弱减慢,难道不正是代表女儿此时已经想到对策怎么回答母亲,所以心跳也趋于平缓吗。尾奏的三小节对于表现姑娘眺望的目光和期盼的心情起到了延续的作用。
  作曲家运用钢琴的前奏、间奏和尾奏对音乐氛围加以渲染,并创造性的对歌词内容进行了补充和延伸,在五十个小节的音乐中,深入的发掘出民歌的音乐内涵,使得一位情窦初开的姑娘立体的展现了出来,将这首民歌发展为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歌曲,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二、云南民歌《小河淌水》
  民歌《小河淌水》,经过黎英海先生为之编配钢琴伴奏之后,经常在音乐会上演出,声名远播唱响海内外,成为中国音乐的精品,被国外称为“东方小夜曲”。作曲家根据纯朴自然、富于想象的歌词,结合舒展自由的节奏和清新优美的旋律,用钢琴伴奏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幽远意境。
  前奏由标记着“dolce”像清澈河水流淌似的柔和甜美的五连音开始,然后速度变为“rit”,仿佛在银色的月光下,美丽聪慧的阿妹缓缓走到当初和阿哥定情的地方,触景生情,用歌声唱出此刻思念的心情:整整一小节的“哎……”,一声望向远方的呼唤,仿佛从深山中飘来,把人们带到了小河淌水的美妙意境中去,钢琴轻柔的奏出六连音和八连音,不敢打破此时周围的一片宁静,只听到从山上流淌下来的小河不时发出潺潺的流水声,阿妹望月抒怀,唱到“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汪,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月亮出来照半坡,照半坡,望见月亮想起我的哥;”伴奏采用了音响丰满的三度叠置和弦,旋律化音型的音调随着主旋律进行起伏,声部平稳进行制造山间夜晚轻柔的背景,和声的色彩变化比较明显,运用和声对主旋律进行重复和衬托的方式,不仅可以使主旋律更加饱满和突出,还能更鲜明的刻画阿妹在月光下唱着歌曲,一边摸着与阿哥定情的手镯,一边抬头望着犹如定情之夜时的明月,愈加想念远在他乡的阿哥,触景生情的场景;“哥像月亮天上走,天上走;一阵清风吹上坡,吹上坡;”仿佛看到阿妹脸上一会浮现幸福的笑容,一会却又露出期盼的神情,伴奏采用的左右手交替演奏的长琶音仿佛是微风轻柔地抚着阿妹漂亮的脸庞,双手同时奏响的具有色彩性进行功能的快速流动的分解音型,描绘了阿妹望着月亮,倾诉着分别已久越来越想念阿哥却不得见的无奈心情。这小节运用的色彩性进行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和音乐形象的塑造,比功能性进行更明显。当阿妹向着远方呼唤“哥啊!哥啊,哥啊!”是全曲高潮的地方,第一次是柔情万千的呼唤,伴奏运用了五连音,恰似小河淌水般涓涓不息的柔情;第二次是情真意切的呼唤,伴奏采用具有抒情性的琶音,既推进了音乐情绪升华的音响效果,但又不会产生生硬的音效;第三次是荡气回肠的呼唤,伴奏变为饱满的柱式和弦,阿妹此时已经泪眼婆娑,所有的思念之情在这呼唤声中释放。紧接着的琶音、“rit”以及自由延长记号,好似阿妹的心情慢慢从激动转为平静。作曲家对这三声呼唤的伴奏安排真是煞费苦心,听众已经被阿妹真挚的感情所打动。最后阿妹深情地唱出“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你可听见阿妹叫阿哥?”伴奏运用和声重复主旋律的同时,作曲家根据歌词深层次的涵义,左手伴奏结合低音八度下行音阶,表达了阿妹希望委婉的歌声与真挚的思念之情,能伴随着潺潺河水流到远在他乡的阿哥那里。
  伴奏以五连音开始,又结束于五连音,紧扣了歌曲一轮圆圆的明月当空,河水潺潺流淌的宁静意境。全曲一共五句旋律,把对阿哥的一片深情倾注在优美的旋律中,委婉的歌声、深厚的情意,作曲家都精心安排了每句旋律的伴奏,把这首表面上看似淳朴抒情的民歌诠释得惟妙惟肖,耐人寻味。
  三、结语
  民歌由于是口头传唱的即兴形式,往往不容易被完整保留下来,所以为了更好的传承并发扬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把民歌配以钢琴伴奏加强歌曲的内在情感,可以使得那些优美的小曲被大家所熟知并传唱。钢琴伴奏不仅要准确的演奏,更需要对音符所隐含的音韵进行表达,无论对乐理和声知识有多么了解,不结合音乐本身进行推敲和梳理,弹出的伴奏会远离作曲家的初衷。为了更好的刻画音乐形象,烘托音乐氛围以及深化歌曲意境,钢琴伴奏的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切。本人在大学教学期间,深深感受到钢琴伴奏的重要性,所以,想通过钢琴和歌声讲述那美好的故事,希望在钢琴伴奏的道路上扩展更广大的思考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学严.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及风格手法.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5,(196).
  [2]黄常虹.民歌·艺术歌曲·民族性——析丁善德改编民歌的艺术成就[J].中国音乐(季刊),2006,(02).
  [3]吴心慧.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条件探析[J].大舞台,2012,(08).
其他文献
【摘要】以著名声乐教育家金铁霖为代表的声乐学派,注重在民族声乐的训练中加入美声的技巧来拓宽歌唱者的演唱道路。现今的民族唱法已被单独确立为独属于中国的声乐,全称为中国民族声乐,其愈显科学与国际化的存在,提高了人民的音乐修养。本文就常思思版本的《玛依拉变奏曲》展开分析,以期通过纵向的和声编配与横向的曲式分析以及融合了花腔技巧的民族唱腔来研究民族美声化的曲式。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玛依拉变奏曲;美
期刊
【摘要】国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展示着一个国家的民族力量。 唱《国歌》,人们在歌声中表达中华民族的博爱初心。唱《国歌》,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歌唱《国歌》,歌声中汇聚着强大的中国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前进。  【关键词】国歌;回归初心;民族精神;力量;前进  2016年10月21日上午十时,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与会代表们激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期刊
【摘要】祁太秧歌是产生于我省祁县、太谷的优秀地方小戏,在面对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结构变迁的冲击下,传承发展陷入困境。本文以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为例,介绍出学校秉承传承地方优秀文化的办学理念,实施课程建设与传承并举,传承与艺术实践并举的探索实践,并指出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祁太秧歌;地方高校;传承  祁太秧歌曲调亲和委婉,内容贴近民众,具有极高艺术价值,是我省为数不多的被列入“国家级非
期刊
【摘要】艺术是人类宝贵的财富,高校开设的艺术类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不仅能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品格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力。基于“慕课”平台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艺术类公选课的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事业,更可以让不同艺术水平的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
期刊
(河西学院,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民间老师们在几年了的无私奉献中,张掖小曲子的记录工作以及民间传播工作一直在持续和进步,为进一步的深加工和再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小曲子在當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了一定的影响,需要我们继续跟进创作和改编工作,适应人们的艺术需求,所谓故乡情更浓,乡音最动人,用本土音乐做好本土的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词】民间音乐老师;张掖小曲子;深加工  近年来河西
期刊
【摘要】学堂乐歌是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启明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其艺术美育功能的现实意义远超其“远学西欧,近效日本”在形式上的新颖性。学堂乐歌之父——沈心工先生为通州师范学校(全国第一所师范学校,今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作的校歌《民智兮国牢》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开拓性的代表作品之一。本文将从音乐学分析的高度,对该校歌音乐本体的艺术风格语言及作品社会历史内涵的审美特征作出评价与判
期刊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  【摘要】《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是一部用民族音乐学的视野去关注传统音乐的文集,主要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理论方法去指导现实的音乐调查实践活动。该文主要从理论方法、学科渗透、研究方法实践、田野实践、论文写作实践五个方面去分析作者写作本书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理论;方法;实践  《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传统音乐》是一部用民族音乐学的视野去关注传统
期刊
(浙江师范大学,浙江 金华 321004)  【摘要】本文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31·NO.3从音乐结构,创作技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音乐特点,以便对该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曲式结构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欧洲音乐史上划时代的伟人。“集中了古典主义音乐精华,开拓了浪漫主义音乐道路。”被尊称为乐圣。他一生创作了32首钢琴奏鸣曲,
期刊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7)  【摘要】在当下,学习者无论是学习声乐作品还是器乐作品,都会或多或少地参照经典范本,以求更好、更快地学习作品。但参考经典范本对学习者来说,并不是完全有利的。经典范本对学习者有哪些不利因素呢?我们应该如何避免,更好的利用经典范本呢?本文就以宋祖英版的《小背篓》为经典范本加以分析此问题。  【关键词】经典范本;音乐表演学习;《小背篓》;利与弊  经典范本是指具有典
期刊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徐州 221114)  【摘要】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美声唱法的出现推动了我国声乐的发展。在声乐教学中,对美声唱法也越来越看重。在艺术多样化的时代里,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交融已然成为必然,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音乐的融合产生了大量的具有民族区域特生的音乐作品,使得我国民族文化得到了更好地传播。本文就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民族化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