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教师教学反馈与学生学习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业的质与量直接关系到教与学的效益。对学生而言,适当的作业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对于教师而言,作业就像一个体温计,能测量到学生的问题与不足,也可以反映教师教学自身上的纰漏。是师生交流的媒介和工具。作业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如此的重要,但是相比课堂教学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导向和认识上的影响,地理作业普遍存在着机械重复、封闭单调、偏重知识点的巩固而轻视学生素养和能力的培养、偏重书面作业而轻视实践作业、偏重作业结果而不重视作业过程,作业布置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和拔高性等陋习,与现行的新地理课程理念相差很远。
分层次作业,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程度,综合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运用分层次作业的教学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不同的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的制定分层作业,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更全面发展的做法。
一、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次作业的效果
(1)分层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分层次作业的实施,可以避免优生由于内容简单而感觉是在浪费时间,以致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避免了差生由于思维跟不上而破罐破摔,无所事事。分层次作业的实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都受到激励和鼓舞,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进步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感,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品质得以逐渐优化。
(2)分层次作业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高中地理分层次作业的实施,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教育的认知规律。使不同高度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从而更有利于师生交流和合作,大大提升教学效率。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地理新课程理念。
(3)分层次作业有助于教师“教学相长”。高中地理分层次作业时一项“双赢”模式。为了提升分层次作业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要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制定不同的作业梯度,相当于教师“一课多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迫使教师平时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去备课和“充电”。“水涨船高”,学生进步的同时,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的也得到全面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高中地理分层次作业的实施策略
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中,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的是压力、困惑、负担,对作业普遍的态度是敷衍、抄袭,更有甚者就放弃做作业了。据笔者抽样调查,35%的学生讨厌做作业,45%的学生敷衍作业(这部分人作业的错误率是最高的),只有20%的优生会认真做作业。因此,教师在作业要求上切不可“强按牛头喝水”,而要想办法了解学生的作业需求,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应该让学生有兴趣做作业,并且在作业过程中能感受到探究成功的享受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愿意“牛饮”,才是重中之重。
(1)作业对象的合理分层。作业的主体是学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养成习惯等,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做到“心中有人”。再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以便“有的放矢”。
(2)作业结构的合理分层。高中地理作业要改变传统的“统一”式设计和布置,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和课堂教学效果,加强设计“精品”作业的意识。布置的作业要层次分明, 结构合理,要有针对性地分层精选例题和练习题,确定知识的起点和峰点,把握好梯度。起点注重基础,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定;峰点是拔高题,是优等生可望达到的并非高不可攀的知识高度;梯度如同三级台阶,由低到高自然衔接,遵循了学生思维的渐进性规律,也体现了作业的过渡性和可攀性。作业设计的分层不仅仅表现在问题的难易度上,还要能表现作业的多样性,开放性,让作业形式“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他们的个性,做到难易有别,各取所需,人人都能“摘到桃子”。
(3)作业数量的合理分层。很多学生存在“借鉴”甚至 抄袭他人作业的习惯。研究发现,不是这部分同学不想做作业,也不是说他们就是“坏孩子”。相反,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作业上也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只是他们是“后进生”,平时思考的比别人慢,作业书写的也比别人慢,而课时赶在那儿,“死要面子”,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在作业数量的布置上,也要因人而异,避免统一要求和“题海战术”。要遵循“强化巩固,数量保证”和“能者多劳,更进一步”的原则,采取“自助餐”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可以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或者课内作业、课外作业、实践作业等,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这样既保证了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增加了学生的思维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还能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
(4)作业评价的巧妙分层。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作业评价要脱离以往单调乏味的一个分数定成败的标准。既要关注结果,也要注重过程的养成。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尺度、不同标准、不同方式对作业分层次评价。既要面向全体,也要突出个体,例如:这次作业全班完成情况很好,不论是正确率,还是书写方面都比前几次进步很多(针对全体),尤其是某某同学把思考题都回答得很到位、很全面(针对个体);既要有课堂口头评价,如:“太棒了”、“太精彩了”、“很到位”等,也要有书面评语,如:“字体很工整,书写很认真”、“答案很全面,但是要注意条理”、“你很聪明,但是要细心”等。还有,作业评价要本着“激励为主”的宗旨,以满足他们的内心深处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润泽、得到舒展,让他们更优秀、更自信。
总之,21世纪的教育理念,不是要求培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一个模板“制造”的人才,而是需要适应不同领域的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层次的人才。这就迫使我们一线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渗透分层教学、分层次作业的思想,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和改进,从而走出一条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的高效、生态学习模式。
分层次作业,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差异程度,综合每个学生的智力、非智力因素,运用分层次作业的教学方法,把全班学生分不同的层次,并依据群体学生的差异,区别对待的制定分层作业,进行分层评价,并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辅导,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最好的、更全面发展的做法。
一、高中地理实施分层次作业的效果
(1)分层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地理分层次作业的实施,可以避免优生由于内容简单而感觉是在浪费时间,以致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避免了差生由于思维跟不上而破罐破摔,无所事事。分层次作业的实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都受到激励和鼓舞,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进步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快感,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品质得以逐渐优化。
(2)分层次作业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高中地理分层次作业的实施,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符合教育的认知规律。使不同高度的学生都能“摘到桃子”,从而更有利于师生交流和合作,大大提升教学效率。真正落实了因材施教的地理新课程理念。
(3)分层次作业有助于教师“教学相长”。高中地理分层次作业时一项“双赢”模式。为了提升分层次作业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教师要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制定不同的作业梯度,相当于教师“一课多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迫使教师平时需要更积极主动地去备课和“充电”。“水涨船高”,学生进步的同时,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水平的也得到全面的提升。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二、高中地理分层次作业的实施策略
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中,更多的学生感受到的是压力、困惑、负担,对作业普遍的态度是敷衍、抄袭,更有甚者就放弃做作业了。据笔者抽样调查,35%的学生讨厌做作业,45%的学生敷衍作业(这部分人作业的错误率是最高的),只有20%的优生会认真做作业。因此,教师在作业要求上切不可“强按牛头喝水”,而要想办法了解学生的作业需求,采取积极的引导措施,应该让学生有兴趣做作业,并且在作业过程中能感受到探究成功的享受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愿意“牛饮”,才是重中之重。
(1)作业对象的合理分层。作业的主体是学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态度和养成习惯等,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在对学生充分了解和熟悉的基础上,做到“心中有人”。再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以便“有的放矢”。
(2)作业结构的合理分层。高中地理作业要改变传统的“统一”式设计和布置,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和课堂教学效果,加强设计“精品”作业的意识。布置的作业要层次分明, 结构合理,要有针对性地分层精选例题和练习题,确定知识的起点和峰点,把握好梯度。起点注重基础,要面向全体学生而定;峰点是拔高题,是优等生可望达到的并非高不可攀的知识高度;梯度如同三级台阶,由低到高自然衔接,遵循了学生思维的渐进性规律,也体现了作业的过渡性和可攀性。作业设计的分层不仅仅表现在问题的难易度上,还要能表现作业的多样性,开放性,让作业形式“丰富多彩”。这样,才能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他们的个性,做到难易有别,各取所需,人人都能“摘到桃子”。
(3)作业数量的合理分层。很多学生存在“借鉴”甚至 抄袭他人作业的习惯。研究发现,不是这部分同学不想做作业,也不是说他们就是“坏孩子”。相反,他们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作业上也花费了很多的精力。只是他们是“后进生”,平时思考的比别人慢,作业书写的也比别人慢,而课时赶在那儿,“死要面子”,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在作业数量的布置上,也要因人而异,避免统一要求和“题海战术”。要遵循“强化巩固,数量保证”和“能者多劳,更进一步”的原则,采取“自助餐”的形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需求,可以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或者课内作业、课外作业、实践作业等,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这样既保证了基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增加了学生的思维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还能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
(4)作业评价的巧妙分层。作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是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作业评价要脱离以往单调乏味的一个分数定成败的标准。既要关注结果,也要注重过程的养成。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尺度、不同标准、不同方式对作业分层次评价。既要面向全体,也要突出个体,例如:这次作业全班完成情况很好,不论是正确率,还是书写方面都比前几次进步很多(针对全体),尤其是某某同学把思考题都回答得很到位、很全面(针对个体);既要有课堂口头评价,如:“太棒了”、“太精彩了”、“很到位”等,也要有书面评语,如:“字体很工整,书写很认真”、“答案很全面,但是要注意条理”、“你很聪明,但是要细心”等。还有,作业评价要本着“激励为主”的宗旨,以满足他们的内心深处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使他们的心灵在教师的赏识中得到润泽、得到舒展,让他们更优秀、更自信。
总之,21世纪的教育理念,不是要求培养“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一个模板“制造”的人才,而是需要适应不同领域的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不同层次的人才。这就迫使我们一线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出发,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渗透分层教学、分层次作业的思想,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和改进,从而走出一条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的高效、生态学习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