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浅见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ty2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部分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最主要的就是多读、多说、多写。而多读是学习语文之根本。那么,怎样做才能把多读、读好落到实处呢?笔者谈一点看法。
  一、引导学生自读感知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有些文章、段落,其内涵比较丰富,教师的理解只是一家之见,往往容易把学生拘谨在一个狭小的思维空间里,孰不知语文学习的乐趣正在于“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美妙。与其这样,不如让学生在充分读、背的过程中,去熟悉理解,去欣赏品味,去咀嚼吸收。例如,《雪娃娃》一文是一首儿歌,它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语言节拍错落有致,双句韵脚明快顺口,而且整首儿歌想象丰富,表达了童心、童趣。如把人形的雪堆及太阳当人看,称作“娃娃”、“公公”,像人一样能“看家”能“抱人”。所以本课非常适宜朗读和背诵训练。为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指导,感用语言魅力,我设计了多种不同形式的读。(1)指名一人读;(2)学生自由读;(3)指名四人每人读一分句;(4)小组合作读;(5)两组比赛读;(6)各小组同号按分句齐读。优美的文字与新颖的阅读方式相结合,将学生带入了美的殿堂。他们不知不觉就将句子背下来,而其中所蕴涵的童心、童趣自然而然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流露了出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读、背的兴趣,我还经常采用乐谱填词的方法,将课文变成歌曲,让学生学唱。通过师生共同的听、唱、表,使学生既受到美的熏陶、又强化了课文的背诵。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的产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传统的阅读教学,一般是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对问题缺乏兴趣,思维主动性往往不高,思考的深度广度都大打折扣。要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阅读教学就要体现阅读的过程规律,不能不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看企鹅》一文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性强,接近儿童生活实际,还附有插图。读书时,借助拼音,边读书边观察图画,学生不难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光正看得起劲,为什么突然脸红了?以往都是老师提的问题或课后现成的问题给学生去思考,而这一课他们自己能发现、提出有关书中很重要的问题。围绕问题,从书中找答案,划出与问题有关的词句,并展开讨论。课堂上还安排他们重点细读第三段有关企鹅吃食的情景,让两个同学分别上台摆出小光想象企鹅吃食的情景以及企鹅实际吃食的情景。学生个个兴趣高昂,都想争着上台摆一摆,这样一摆弄,检测出他们自读的理解程度,说明为什么要这么摆的原因,是因为扣紧书上的“抢、拥、一定”和“有秩序”的词语意思。通过自读学习,他们不仅理解了课文,还明白了上自读课,要自己不断反复、努力去读懂文章,可以边读边想边划(重要的字词句)边摆等。只有这样做,自己才会读懂课文或者看懂课外读物。
  三、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的时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内涵。课堂上教师、学生之间对话不断,拉锯式的问答充斥课堂,学生读书时间却很少。须知,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建立在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课堂上就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时间。
  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读书,朗读、默读、浏览各种读书方式要灵活运用,整体读,重点读都要关注。中高年级要特别重视默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要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找出回答问题的要点,让学生通过画画、写写等方式学会梳理要点。这样一定会促进学生思维全面性的发展,学生会力求全面思考问题,教学中学生只抓一点不及其余的思维积弊会得到改变,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会得到训练。
  四、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
  我班每周安排了一次的阅读指导课,这节课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看书,而是精心指导,充分调动学生读书兴趣,做到课上有所得,并以此拓展延伸到课外,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学了《争吵》就引导学生读《爱的教育》;学了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就引导学生去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本期我上了一节课外阅读公开课《走进神话故事》,带领学生走进了更丰富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后羿射日》……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一节课,老师只是起到了指导的作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中国的文化丰富多彩的,不仅在神话故事里可以感受到,在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传说故事、科学故事、生活故事等同学们都能感受到。让学生学会运用基本的课外阅读方法去阅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达到课内向课外延伸的目的,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这样看来,教给学生读书是多么重要呀!对教师而言,要把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读“厚”,要把每一篇课文教“薄”。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书声琅琅,要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才会有浓浓的语文味,从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如:投影、录像、黑板、录音带、图片、白板、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都是媒体。怎样有效运用多媒体,又怎样把多媒体和传统媒体有机结合,从而来演绎真实灵动而精彩的数学课堂呢?我想以平时的教学实例出发,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巧用多媒体,让课堂导入水到渠成  将多媒体适当应用于课堂引入之中,就能够创设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切合实际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期刊
语文教学方法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方式和手段。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那么势必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中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之一。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提高教学效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设一个宽松,民
期刊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每个中学教师的必修课。仅靠“一支粉笔一言堂”传统教学弊端日渐显露,而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声音、动画等传播媒体集于一身,能大大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下面谈一谈我运用多媒体优化化学教学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景  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以有效地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单质碳的性质,采用多媒体导入,生动形象的画
期刊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最大的感触是课堂中活动多了,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勿庸质疑。“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下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和教学的策略。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一味追求形式上的翻新,为“动”而动,为“活”而活,疏于管理,则会导致事与愿违、“活”而不“实”的后果
期刊
教学评价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更是其中的关键。课堂即时评价运用得好,对于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本学科或本内容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思维,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等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相反,课堂评价运用不当,有可能会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自尊心都受到挫伤,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会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及其教师都产生抗拒心理。如何使即
期刊
摘要: 在初中阶段所学化学用语主要是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是双基的重要部分。因为符号等数量不少,而且很枯燥乏味,学生学习往往有困难,如何突破这个难关,在教学中要注意方法、方式。  关键词: 化学用语;学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化学学科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简明、严密、国际通用的符号系统,它就是化学用语。[1]化学用语是化学工作者表达工作成果、进行学术交流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家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教师的角色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凸显。以培养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逐步走向教学前台。语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要从培养一个真正的人的角度来进行。如果我们只顾眼前的单一的目标,就没有时间去展望、塑造整个的生命。我们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所以,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真正走进生活,亲身实践。  一、让实践活动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课堂来源与生活,可以从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期刊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制定科学的活动目标,优化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呢?  一、查找活动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期刊
教案是为“教与学”设计的方案,然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却有意无意地走进了一个误区:“学”的方案往往从属于“教”的方案,更有甚者,许多时候,“学”的方案成了形式或干脆就被省略了。这种为“教”而“案”的作法,其实是对学生主体的极大漠视,很难焕发语文学习的生命活力。怎样才能让教师从“主演”甚至是“主导”的位置上退下来?依笔者之见,其关键在于:把学什么、怎么学的主宰权交还给学生。  笔者倡导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