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勒尺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yha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回乡下老家经过小时候打勒尺的晒场,我的脑海里总浮现出当年游戏的欢乐场面。一个个满头大汗的小脑袋,黑黝黝的光膀子,天真无邪的可爱笑脸,再一次在我的眼前晃动,我的思绪便飞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乡下老家有两个可以打勒尺的地方,一个是旧时养猪场边上的晒场,另一个是我家门前的一块空地。老家的房子是古老的砖瓦结构,是祖辈们用勤劳和坚强意志筑起的刚柔并济的石头砖瓦房。历尽沧桑的石头和火砖相互依偎,成了这里的独特风景。
  小时候,打勒尺是乡下老家农闲时节和逢年过节玩得最起劲的游戏,也是村民体育运动的一种。玩法很简单,用具是两节短棍,短的五寸,长的约一尺五寸(短棍叫勒子,长棍叫勒母)。参与者的人数、年龄不限,可以分组比赛,也可以单人比赛。选择一块稍平坦的长方形空地,找两块比拳头大一点的方块石,排成能架起勒子的地槽,然后划定前方接勒子的界线,以猜单双或比打勒子远近来确定谁先玩。
  打勒尺有四个环节,分别是挑槽、打棍、打鸡头、获胜,环环相扣,前一个环节失败者就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首先将勒子放在地槽上,用勒母把勒子往前方挑,没过界线或是被前方的人接住,就算是失败,过了界线并安全着地算是成功;接着,前方的人拿勒子扔向架在地槽上的勒母,落地玩家算是失败,若是打落一头,另一头还架在地槽上,前方可派一人过来,闭着眼睛站直身体在地槽边上再扔一次,把勒母全部打落在地,玩家就没有机会继续玩下一个环节了。其次就是打棍,玩家在地槽边上,将勒子向空中抛出,用勒母把它打向前方,没过界线、被前方人接住,或是扔回靠近地槽周边距离不到勒母长度算失败;勒子距离地槽比勒母长,或又被击中打向前方安全落地,算是成功。再用勒母按实际距离丈量尺数。接着就是‘打鸡头”环节,用一小块石头垫起勒子一端,用勒母击打勒子一头,当勒子弹起时,随即用勒母把它打向前方。没过界线或被前方的人接住算是失败;如果勒子安全落地,就用勒母丈量距离(从地槽前端量到勒子落地处)。最后就是比尺数的多少看谁获胜,并按约定输方要从界线单脚跳或蛙跳到地槽边上。
  那时候,打勒尺在乡下被当作一种强身健体的游戏活动。所划定的界线,如果没有一定的体力,挑槽、打棍等都难过界线。要是手脚、眼睛、耳朵不协调、敏捷的话,迎面飞来的短棍会使你闪躲不及,更别说接住了。每次打勒尺比赛,都会有额头起疙瘩、手脚瘀血等皮肉之伤,用自酿的酒和食盐擦擦就没事了。
  过年时,打勒尺的场地上最为热闹,男女老少一起上阵,分男子组、女子组、老少混合组,那其乐融融的场面,使整个山村弥漫着节日的气息。
  比赛中选人是关键,团队精神也很重要。为了公平起见,由长辈指定两个能力强的人分别轮次选人,使每个参赛队成员的强弱均衡。队员在比赛中团结一致,即使面对的是自家人,也要发扬比赛竞技精神。抢救队员,争胜负,成为比赛场上最精彩激烈的镜头。如果队中有一个失败了,另一名队员补上来努力完成前面三个环节,可救回一个队员,让他获得继续比赛的资格,如此循环下去,直到全部队员都失败,就轮到对方的队员上阵。
  在前方接勒子的队员,个个精神抖擞,有的脱下上衣,扎稳脚步,倾着身子向前,双手捧着衣服做好接住勒子的准备;有的把红肿的手指往膝盖上搓搓;有的轻快地搓搓手掌,双眼凝视勒子,像是在说:“来吧,我会把你捏住的!”“加油”声,“漏油”声,此起彼伏,伴随着欢快的笑声,一起飘向山边云际。
  经过一番努力拼搏,输者甘心,赢者开心。获胜方开始分享胜利“光环”,将打勒尺的四个环节演示一次,成功演示后对方就要按约定方式跳回到地槽边上。童叟无欺、诚实守信,不论是长辈还是晚辈,都一视同仁,没有特权。
  一场比赛过后,又再次组配人选,使参赛队员强弱更加均衡,再次进行比赛。直到太阳西坠,大伙才依依不舍地从晒场上离开,各家屋頂升起袅袅的炊烟,穿过青翠的树林融入苍茫的夜色。
  打勒尺,是山村瑶寨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和那些独特的民居、悠扬的山歌一样,充满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反映了纯朴乐观的山村生活,也见证了我简单快乐的童年。
其他文献
壹  一个个粽子摆上了岁月的四方桌,就会变成人间礼敬的节日。  一个从历史中走来的节日,一年又一年的与粽子有关,更与一块石头有关,与一个诗人的名字有关。  它,成了五月的印记,烙在人们思想中,不可磨灭。  端午,你又来了。  一个节日,关于屈原,关于河泊潭,关于汨罗江。  一个传说如此被礼赞层层包裹,即使一个内心沉默的人,一旦走进充满粽香的节日,也会心潮澎湃。  口呷着粽粑,如同嚼着一段让人肃然起
期刊
又到了粽子飘香的季节,我这远离故乡,早已在外安家落户的游子也免不了生出一丝淡淡的乡愁。  乡愁牵引处,是母亲包的三角粽,那透亮的金黄米粒被包裹在褐色的粽叶里,是低调的奢华。  小时候,母亲很忙。端午节前一天,她总是早早起来,眯着眼睛筛米、挑水,把挑拣好的糯米倒入盛水的木桶里浸泡,然后便出门干活去了。  夜幕降临,母亲在忙完家务活后,便在略显昏暗的灯光下,将事先淘好的米和洗净的粽叶摆在一个筛子里,然
期刊
柳江河水清又清,我们爱党像眼睛;  高歌总结十八大,继续跟党新长征。  柳江河水清又清,爱党如同爱母亲;  是党把我哺育大,永远不忘党恩情。  全党贯彻十八大,中央定向朝前跨;  真抓实干把业创,圆梦中国又出发。  十八大来变化大,柳州建设大步跨;  山清水秀地干净,小康生活进万家。  十八大会像春风,吹得人心暖融融;  吹走贫穷落后帽,送来富裕与繁荣。  柳州全市老干部,为黨奋斗劲头足;  喜迎
期刊
“欲觅仙草何须踏破千山,端午佳节此处尽是良药”。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各地都是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中越边境的靖西市,端午节却大兴药市。  端午节这天,靖西市中心聚集上千种中草药材,吸引着众多药商、民间医生和游客的到来。  端午药市是靖西独特的民族医药风俗。据《靖西县志》记载:“五月五日,家家悬艾虎,持蒲剑,饮雄黄酒,以避疠疫。”靖西当地习俗认为,每年五月是一年夏天的开端,天气逐
期刊
闹鱼节是流传在广西、贵州等地苗族群众聚居地区的民俗活动,至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历史,每年农历六月初二至十六,当地苗族群众欢聚一堂,在活动场地内争抢活鱼,抢的鱼越多,寓意福气就越多,此节也有预祝丰收之意。农历六月初七,广西柳州市融安县长安镇安宁村大袍屯苗族村寨举行“闹鱼节”庆祝丰收,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加抓鱼,体验民族特色活动,享受夏日清凉。农历“六月六”前后,当地政府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開展闹鱼
期刊
进山  尽管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王东还是满心失望,想不到盘古小学竟然那么偏远。王东坐在颠簸的拖拉机上,在烈日的暴晒下,淌着汗水,艰难地咽着口水,眼望着莽莽群山,心里在打着退堂鼓。村主任把王东的行李紧紧地攥在怀里,吩咐开车的强子开足马力,让王东不敢跳车逃跑。拖拉机像发疯的野牛一般,喷着黑烟“突突突”地在崎岖的山道上飞奔。由于弯多坡陡,拖拉机几次险些翻车,吓得王东脸色煞白大叫道:“我所有的证件都在行李
期刊
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于1988年10月,是红水河中游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瑶族自治县。是布努瑶创世祖先密洛陀的故乡,拥有“布努瑶文化之乡”之美誉。生活在县境内的布努瑤人民属瑶族众多支系中人口仅次于盘瑶的第二大支系,即布努瑶支系,自称“布努”“东努”“卜努”。自古以来,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中,布努瑶人民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其中,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日的“祝著节”是
期刊
不记得是第几次来到天峨了,天峨离南丹那么近,只要有空闲,我便像遛弯一般,到天峨逛上一圈。很多时候,我会以为天峨与南丹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切割的整体。个中缘由自然有南丹和天峨山水相连、血脉相通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天峨是一片文学的沃土,是一片滋养作家的地方。我把天峨当故土,就是想沾沾天峨的文学气息,让我少一些俗世的浅薄,多一点文人雅士的厚重。因此,我每次来到天峨,就像回自己的家一样随意。而天峨也像迎
期刊
我常常想起儿时的故乡,想起故乡美丽迷人、多姿多彩的夏夜。  我的故乡在越城岭余脉深处,是湘桂边界巍峨群山中的一个偏僻、宁静、神奇的侗族小山寨。一条小河劈开重重大山,从山的深处蜿蜒而来,在寨子边绕了一个弯后便又朝前面的大山钻去。河岸上有一块稍平缓的土地,四五十座侗家木楼便有序地在这里排列开来。数百年的繁衍生息浸润了这里的生活和文化,高大古老的拦寨树环寨簇拥,被脚底磨得光滑圓润的石板路透出古老的神韵,
期刊
满江红·那桐  盛名远扬,那桐镇,系农具节。追溯源,骆民先祖,展雄才略。石骨蚌类精打造,“那”田驯稻成先例。四月八,经典传统节,好热烈。  祭仪式,庙三届。观景点,塞海惬。水涛惊滩畔,鹭飞鱼跃。牵动八方宾客至,经商唱戏同欢乐。归去来,谈盛况年年,喜相悦。  悠久渊源追溯  声名在外的“四月八”农具节源远流长。  相传,勤劳淳朴的古骆越人每年耕种前后都要进行“石铲祭祀”和“拜秧节”活动,祈祷神灵保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