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我国管辖海域,特别是对近岸重点海域进行了高密度、高频率的监测,基本掌握了我国海洋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的基础上,国家海洋局于2001年4月1日发布了《2000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rn 《公报》表明,2000年我国海洋环境总体质量状况与上年基本一致,劣于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20.6万km2,上海、浙江、辽宁、天津和江苏近岸和近海海域污染较重,长江口至杭州湾海域、江苏南部海域、浙江近海海域、辽东湾、渤海湾西部海域、莱州湾南部海域及珠江口海域等仍是污染较重的海域。rn 《公报》指出,无机氮、磷酸盐、油类以及重金属 (Hg、Pb)仍是导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其中无机氮含量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面积达16.4万km2,二类水质区7.3万km2,三类水质区4.2万km2,四类水质区2 .2万km2,劣四类水质区2.7万km2;磷酸盐含量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面积达17. 8万km2,其中二、三类水质区12.9万km2,四类水质区3.5万km2,劣四类水质区1.4万 km2;2000年油类含量超过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达5.6万km2,烟台近岸、湄州湾、厦门近岸等10多处近岸重点海域已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重金属方面,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主要城市毗邻海域的海水Pb含量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其中大连湾超过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大连湾、烟台近岸、秦皇岛近岸等10多处重点海域的Hg含量超过一类水质标准。海洋经济贝类质量的监测表明,某些地点的贝类体内有害物质如石油烃和As等残留量仍然偏高。《公报》指出,2000年我国海域共记录到赤潮28起,比1999年增加了13起,累计赤潮面积1万多km2,其中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和黄海北部近岸等是赤潮多发区,赤潮生物以甲藻类为主。另外,2000年我国海域共发现海上溢油事件约10起。rn 韦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