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眾多時事議論,如的放矢、向著浸水問題萬箭齊發之時,難免想起《呂氏春秋》齊宣王的典故。因為他喜歡別人稱讚,讚他一手好弓力,卻懵然不知自己畢生拉弓三石,而並非九石。所謂“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
雖然人明白水會帶來困擾,卻未有徹底處理它的方法。例如:小由冷氣機滴水、狗隻的便溺、大致內港浸水、海水倒灌問題,都是與水有關的。只是前者的禍害程度和規模,遠遠不及後者的破壞力量而已。於是從小問題開始,便養成了置若罔聞、無需探討的壞習慣。但解決問題,不應該由破壞程度的大或小,而左右正視的態度。
雖然點點滴滴的水微不足道,但它可以長期為樹木提供養份。回顧2017年,位於山頂醫院後方的若憲馬路,就有榕樹跟石牆一同倒塌的事件。斜坡的頂上頂下,都有居民。即使報告指出:倒塌的樹是被颱風吹倒的,但畢竟它是從小苗,在斜坡上慢慢長大出來。而這棵大樹,絕不是在颱風吹襲期間、用一兩天的時間就能長成的。那麼問題的根源,颱風只能歸納為誘因,而人們對“小”的源頭不加注意,才是主因。又例如2016年,位於天臺圍一幢無人居住的舊式唐樓,發生了樓宇塌頂事件。是因為它長滿了野生的樹木,連樹根都威脅了樓宇的基本結構。在這場意外,就顯明了“禍發於微”的問題。
在《三國演義》裡白帝托孤一幕,劉備曾說過一句教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雖然是古人所能懂的處世態度,但現代人卻倒退不如。每走過孫中山紀念堂的時候,都見到地面跟圍牆之間的麻石,滿佈裂痕。很像被人家狠狠地用大鐵鎚、對紀念國父家人的故居大不敬似的。但經過多年觀察,罪魁禍首卻是散步的寵物狗和牠們的主人們。因為狗隻在便溺時候,排泄物除了95%是水分以外,還有各佔1~2%比例的有機化合物,如三羥基嘌呤(C5H4N4O3,即尿酸)等殘留物。雖然它們本身的腐蝕性並不強,而且牆身大多以花崗岩成分為主,有耐腐蝕的性質,但若果使用了稀釋的漂白水等清潔劑,來清洗便溺所沾的部分時,當中的氯氣很可能與尿酸作用,產生氯化氰(CNCl)和三氯化氮(NCl3),那就對人體有害了。而且非專用清潔劑,很可能帶有鹼性腐蝕作用,對文物保育極為不利和構成破壞。因此,為己為人,免得讓狗隻隨處便溺方為上策,一切善後工作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還有誇張的狗主,像聖誕老人駕駛雪橇一樣,隻身拖帶三、四頭大大小小的犬兒們。主人的手只有一對,又怎教人放心,該主人能夠管理好牠們的大小急事呢……愛寵物不是不好,但應該適可而止。
另外有關冷氣機、或者是陽台的大小花盆,滴水問題很明顯是人為疏忽。住戶不用心管理居家用具的事情,說破天就是住戶在行為上不負責任所致。試想想,在已經偏窄的行人道上,再剔除大廈滴水佔去的範圍,實際可供行走的空間變得窄而又窄;而從住客自利的行為來看,顯見社會人情涼薄、倒退得冷而又冷。路人少了一點福分去“享”,便名副其實的剩下“受冷”和“受氣”。因此,住戶在享受舒適生活同時,也應該與專業的技工師傅,商量好排水的方法和工程,“勿以善小而不為”。
對颱風侵襲釀成的大水患,自告奮勇參與討論者多至不勝其數;但對於平常生活上,不痛不癢的小水小滴問題,卻顯得無輿論價值可言,這便是地區民族、甚至是都市人的共同盲點所在。
回想1594年聖保祿公學的高等學府,不單只是本澳首間學院,而且更加是東亞地區的首間西洋高等學府。因此,在教育制度得以有系統地推行下,本地人也必然聽聞過“領洗”或“施浸”的相關知識。而這個“洗”,是指人知罪悔改的洗。
既然本地是中西文化匯聚的城市,當中教學與宗教又歷史悠久,有志者何不對時事人情上都著意三分、沿事而發呢?若然大家能夠對時事上議論萬千、縱觀綱領;倒不如反過來追究問題的根源所在、觀察社會於微。就如小水點、小水滴,在不經不覺之間,其實已經漸漸朦朧著都市人的知覺,令各人“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於是開始心腸變得冰冷,漠視公德和滴水問題;情況再度惡化,便會對鄰居安危漠不關心,任由樹木危樓倒塌,意外之後才有所警覺,莫說是慰問了;終極版,便是颱風前夕,搶購飲的、食的,有如2011年仙台大地震之時,竟有市民將食鹽一掃而空!(因坊間謠言、食鹽可以防治輻射)。如此是非混淆的荒唐時代裡,到底要用怎樣的“水”,再洗滌多少遍,人們才會睜開心眼,真正明白悲哀所在。並非見“善小而不為”,實不知善為何物、不識審視真相,“豈不悲哉!” (澳門/少輔)
雖然人明白水會帶來困擾,卻未有徹底處理它的方法。例如:小由冷氣機滴水、狗隻的便溺、大致內港浸水、海水倒灌問題,都是與水有關的。只是前者的禍害程度和規模,遠遠不及後者的破壞力量而已。於是從小問題開始,便養成了置若罔聞、無需探討的壞習慣。但解決問題,不應該由破壞程度的大或小,而左右正視的態度。
雖然點點滴滴的水微不足道,但它可以長期為樹木提供養份。回顧2017年,位於山頂醫院後方的若憲馬路,就有榕樹跟石牆一同倒塌的事件。斜坡的頂上頂下,都有居民。即使報告指出:倒塌的樹是被颱風吹倒的,但畢竟它是從小苗,在斜坡上慢慢長大出來。而這棵大樹,絕不是在颱風吹襲期間、用一兩天的時間就能長成的。那麼問題的根源,颱風只能歸納為誘因,而人們對“小”的源頭不加注意,才是主因。又例如2016年,位於天臺圍一幢無人居住的舊式唐樓,發生了樓宇塌頂事件。是因為它長滿了野生的樹木,連樹根都威脅了樓宇的基本結構。在這場意外,就顯明了“禍發於微”的問題。
在《三國演義》裡白帝托孤一幕,劉備曾說過一句教訓:“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雖然是古人所能懂的處世態度,但現代人卻倒退不如。每走過孫中山紀念堂的時候,都見到地面跟圍牆之間的麻石,滿佈裂痕。很像被人家狠狠地用大鐵鎚、對紀念國父家人的故居大不敬似的。但經過多年觀察,罪魁禍首卻是散步的寵物狗和牠們的主人們。因為狗隻在便溺時候,排泄物除了95%是水分以外,還有各佔1~2%比例的有機化合物,如三羥基嘌呤(C5H4N4O3,即尿酸)等殘留物。雖然它們本身的腐蝕性並不強,而且牆身大多以花崗岩成分為主,有耐腐蝕的性質,但若果使用了稀釋的漂白水等清潔劑,來清洗便溺所沾的部分時,當中的氯氣很可能與尿酸作用,產生氯化氰(CNCl)和三氯化氮(NCl3),那就對人體有害了。而且非專用清潔劑,很可能帶有鹼性腐蝕作用,對文物保育極為不利和構成破壞。因此,為己為人,免得讓狗隻隨處便溺方為上策,一切善後工作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還有誇張的狗主,像聖誕老人駕駛雪橇一樣,隻身拖帶三、四頭大大小小的犬兒們。主人的手只有一對,又怎教人放心,該主人能夠管理好牠們的大小急事呢……愛寵物不是不好,但應該適可而止。
另外有關冷氣機、或者是陽台的大小花盆,滴水問題很明顯是人為疏忽。住戶不用心管理居家用具的事情,說破天就是住戶在行為上不負責任所致。試想想,在已經偏窄的行人道上,再剔除大廈滴水佔去的範圍,實際可供行走的空間變得窄而又窄;而從住客自利的行為來看,顯見社會人情涼薄、倒退得冷而又冷。路人少了一點福分去“享”,便名副其實的剩下“受冷”和“受氣”。因此,住戶在享受舒適生活同時,也應該與專業的技工師傅,商量好排水的方法和工程,“勿以善小而不為”。
對颱風侵襲釀成的大水患,自告奮勇參與討論者多至不勝其數;但對於平常生活上,不痛不癢的小水小滴問題,卻顯得無輿論價值可言,這便是地區民族、甚至是都市人的共同盲點所在。
回想1594年聖保祿公學的高等學府,不單只是本澳首間學院,而且更加是東亞地區的首間西洋高等學府。因此,在教育制度得以有系統地推行下,本地人也必然聽聞過“領洗”或“施浸”的相關知識。而這個“洗”,是指人知罪悔改的洗。
既然本地是中西文化匯聚的城市,當中教學與宗教又歷史悠久,有志者何不對時事人情上都著意三分、沿事而發呢?若然大家能夠對時事上議論萬千、縱觀綱領;倒不如反過來追究問題的根源所在、觀察社會於微。就如小水點、小水滴,在不經不覺之間,其實已經漸漸朦朧著都市人的知覺,令各人“事不關己、己不勞心”。於是開始心腸變得冰冷,漠視公德和滴水問題;情況再度惡化,便會對鄰居安危漠不關心,任由樹木危樓倒塌,意外之後才有所警覺,莫說是慰問了;終極版,便是颱風前夕,搶購飲的、食的,有如2011年仙台大地震之時,竟有市民將食鹽一掃而空!(因坊間謠言、食鹽可以防治輻射)。如此是非混淆的荒唐時代裡,到底要用怎樣的“水”,再洗滌多少遍,人們才會睜開心眼,真正明白悲哀所在。並非見“善小而不為”,實不知善為何物、不識審視真相,“豈不悲哉!” (澳門/少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