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初中生创造性潜能的团辅干预方案设计探析

来源 :中学生导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xmm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依据创造力理论的汇合取向、创造力的4C理论,参考创造性潜能的成分结构以及创造力培养PBL模型和CPS模型,制定出创造性潜能的干预计划,并检验通过参加干预活动,是否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创造性潜能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创造性潜能;团辅干预;方案设计
  初中三年是创造个性倾向最强的一个时期,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关键时期。对初中生而言,较高水平的创造性潜能,能够帮助他们有效获得更多的内在心理建设和外部支持,这些心理建设和支持会成为积极的逆反心理的保护因子,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一直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更多地注重大多数学生一般技能的训练,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创造性潜能,很多中学教师都没有准确的认知,更无从谈引导培养。因此,从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升初中生的创造性潜能水平,寻找行之有效的实操性强的创造性潜能干预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往关于创造力个体的研究,更多的是以产出富有创造力的产品为衡量标准。而中学生在学校展现的更多的是创造性潜能,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力。关于初中生创造性潜能的概念界定,本文借鉴陶阳(2019)提出的观点: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我们更应关注他们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所展现的动机、个性、气质、思维等方面是否向高创造力的个体趋近,是否具备塑造为高创造力个体的条件,即是否具备创造性潜能,而非将注意力聚焦在形成重大影响的创造力产品和创造力成果上。创造性潜能包含创造性人格或创造力倾向和创造性思维两个方面,即成为富有创造力的人要具备怎样的人格特征和思维特征。
  一、探析过程
  (一)被试及主要方法
  通过对比各班创造性潜能的得分情况,最终选取了初二两个班级学生作为被试,两个班级学生在创造性潜能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被试共97人,一组48人,一组49人,其中一个班级设为实验组,另一个班级设为对照组。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搜集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观察法。
  (二)探析工具
  HPRS量表: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 0.829;学生创造性潜能自评量表:该量表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866;《学生创造性潜能课堂观察表》。
  (三)探析程序
  1.创造性潜能团辅干预的前期准备
  第一,为保证团体心理辅导干预能够顺利实施,首先要取得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心理老师的同意与支持,在无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下,不随意改变干预实施的時间和地点,保证干预具有连续性,并与被试始终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第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所需要的工具准备,包括各个主题辅导的具体方案设计、课件 PPT、辅导过程中需要的道具、音频与视频资料、逆反心理与创造性潜能的纸质问卷等。
  第三,由于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因此为了保证干预的有效性,主试需要在干预实施前熟悉干预的流程与具体内容,以及干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且为保证干预的有效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与本次研究不相干的其它班级进行试讲,在实践中获取团体辅导的经验并以此不断完善本研究的团体辅导方案。
  2.创造性潜能团辅干预方案的设计依据
  依据创造力理论的汇合取向,创造力的游乐场理论、4C理论以及创造性潜能的成分二维结构(创造性人格包括好奇心、冒险性、不畏挑战、情感充沛四个维度;创造性思维包括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致性四个维度),参考比较成熟的创造力培养模型PBL模型和CPS模型,借鉴刘鸿晨(2015)提出的三维创造力培养模型,将创造性潜能的团体辅导实施模型建构为“时间”、“资源”和“监控”三个维度。
  时间(问题解决流程)是第一个维度,共分为七个模块来启动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体验,让学生完整地认识和体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它们是情境背景模块、发现问题模块、分析问题模块、计划解决模块、对话沟通模块、心理实践模块、成果展示模块和回顾总结模块,从解决问题出发,以上七个模块是必不可少、相辅相成的。
  资源是第二个维度。考虑到创造性潜能结构模型,设置了三个机动模块,分别为认知模块、技能模块和小组合作模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这些模块的时候,可灵活机动地添加这些模块,反之,如果不需要或占用太多时间,可以减少或略去这三个模块。这些模块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条件和资源。
  监控是第三个维度。这一维度的高效完成需要借助电子学习平台使用阶段性形成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的形式来及时记录学生在发散思维、体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状态,随时记录下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达到自我监控的目的。成长记录档案可以有学生自评、辅导教师点评和观察教师评价三种形式。将这三种评价形式有机结合并形成团辅成长报告及时反馈给学生,在很多综合实践活动中都应用过,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创造性热情和兴趣,及时调控自己在创造过程中的体验感受和行为。同时,辅导教师也可以在记录档案中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及时调整辅导活动和监控指标,能更好地辅助学生完成对创造过程的积极体验,强化学生对创造性潜能激发过程的监控。
  同时,依据团体动力学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在本次团体辅导干预中,辅导老师不会保持在僵化的领导地位,而是处于观察的位置,借鉴《学生创造性潜能课堂观察表》做好观察记录,只在必要时进行干预处理。在这种模式下,希望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成长为临时和辅助的领导,主动承担不同的角色,这样不断进行角色转变,才能让学生成长起来。并且在团体心理辅导干预中不仅考虑实验组学生个人,还要考虑整个实验组团体动态情况,以此更好地发挥团体对个人的促进作用。
  3.创造性潜能团辅干预方案的设计
  本次干预秉持林崇德(2011)提出的“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的指导思想,采取创造性潜能小组活动的模式,不涉及各学科的教学,不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提升学生创造性潜能为主要目标。不同于创造性教学,本次团辅活动侧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以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创造的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包含如下几个目标:提高对创造力的元认知,对创造力有基本的了解;了解自身的创造性潜能,认识到创造力的重要性;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发展创造性思维;体会到创造力带来的快乐体验,主动参与创造性活动。   创造性潜能的训练包括个体干预和团体辅导两种形式。个体干预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个案进行观察、辅导,主要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了解创造力,认识自身的创造性潜能水平,然后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培养主动性和掌握创造性思維技术,然后感悟分享,辅导员进行点评和指引,最后通过实践活动强化创造行为。团辅主要采取主题活动的形式,主要从学生个体层面和学校环境层面来进行,期望通过内化和外铄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主题活动主要包含情境背景模块、发现问题模块、分析问题模块、计划解决模块、对话沟通模块、心理实践模块、成果展示模块和回顾总结模块。这些模块是机动灵活的,根据主题的需要和实际情况,会因地因时制宜。专题活动充分结合学校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大阅读活动以及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个人认为,知、情、意、行的干预不能完全割裂开来,因此,在开展团辅专题活动时会采取游戏、辩论、演讲、角色扮演等各种训练形式相结合。训练次数总共 30 次,为期一个半月,从 2020 年 5 月中旬开始到6月30日。每次训练的时间最长的为 40 分钟,最短的为 15 分钟。主要训练时间安排在每天语文课、每周星期一的主题班会课或心理健康活动课以及每周五下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团辅内容结构如图1所示。
  为了保障团辅目标的更好达成,此次团辅共设计了十二次干预主题,每次主题下共设计了5个活动项目,总共60个活动项目。团辅从中选择了30个活动项目来具体开展,实施干预。
  “团队建立”以“结伴前行”为主题名称,意在营造轻松、自在、信任的团体氛围,明确团队建立目的,共同制定团辅活动规则。“潜能开发”主题分为“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潜能”,意在让学生审视自身潜能优势;“探秘创造力”主题,目的是为了荟萃知识,帮助学生解读创造力,让学生进一步确定团辅的培训目标。同时,根据创造性潜能的构成将“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作为训练的两大主题。
  每一个主题都分为情境背景模块、发现问题模块、分析问题模块、计划解决模块、对话沟通模块、心理实践模块、成果展示模块和回顾总结模块。这七大模块相辅相成,因时因地因主题机动安排,没有固定的时间和次序。总体而言,情境背景模块和发现问题模块重在提供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体验,自然得出问题;分析问题模块和计划解决模块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的发散、精致、缜密、独创在这一模块可以得到集中体现;对话沟通模块目的的是为了分享感悟,合作学习,在团体力量的带动下更好地完成创造性任务;心理实践模块和成果展示模块重在更好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活动过程中可以提供相关心理学小实验、心理效应等小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打开思路;回顾总结模块旨在心神融会,将主题活动中的收获及时总结、提炼、分享。如第二次主题活动“潜能无限”。“心理测试:猜猜他是谁”和“活动:手指的力量”,属于情境背景模块,通过测试,先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优势,通过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每个个体都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实验:神奇的曲别针”属于心理实践模块,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意识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充分地挖掘自身潜能;“游戏:穿越A4纸”要综合运用分析问题、计划解决、对话沟通三大模块,完成穿越A4纸的任务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设想,周密计划,然后与其他成员对话商量协调,同时,进行最后的成果展示表演穿越的过程、总结方法、分享感悟,这也属于成果展示模块。最后的“小组演讲:相信自己,激发潜能”属于回顾总结模块,在演讲的过程中,深化潜能意识,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团辅干预计划方案如下表:
  4.创造性潜能团辅干预方案的实施与数据处理
  实验组由班主任、心理老师等开展相关干预活动,相关的助教老师在电脑上填写《学生创造性潜能课堂观察表》,学生记录《创造性潜能活动成长档案》,作为干预自评的依据。数据在团体辅导干预前后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使用SPSS25.0进行数据管理和分析。
  二、探析结果
  (一)对照组前测与对照组后测的变量得分比较
  采用配对样本 T 检验对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的创造性潜能及各维度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如表所示,对照组创造性潜能总分前测与后测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成对样本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以上结果可以说明,没有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的对照组在创造性潜能上前后并没有明显的变化。
  (二)实验组前测与实验组后测的变量得分比较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前测与后测的创造性潜能及各维度得分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如表4-8所示,实验组的创造性潜能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p=0.006)。以上结果可以说明,实验组学生的逆反心理水平和创造性潜能情况相对于团体辅导干预前有了显著的提高。
  (三)实验组学生课堂观察的结果分析
  运用陶阳(2019)编制的《学生创造性潜能课堂观察表》进行课堂记录打分,采用三级计分:在表格对应的行为上出现次数在全班超过70%的同学,计2分,如课堂积极发言,举手次数最多,可以在相应行为栏计2分;出现次数是全班中等水平,处于30%——70%的范围内,计1分;出现次数低于全班的30%,甚至没有该行为,计0分。通过观察计分,实验组同学前后数据对比,会发现在“课堂引入环节”“小组合作”“学生课堂状态”三部分学生得分有大幅度改善,这三个环节对应的是好奇心、情感充沛的维度;其次,“学生回答问题”中对应的流畅性、灵活性维度有较好的改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对应的冒险性维度改善较好,而“教师教授”部分的冒险性选项却得分不高,可见,短时间内很难让学生具备质疑教师、敢于提出自己想法的品质。同样的,思维的精致性、独特性、不畏挑战的人格品质得分的改善都不明显。
  三、团辅效果反思
  本研究统计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半月的创性潜能团体辅导训练,实验组的创造性潜能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分析表明,实验组的干预效果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创造性人格有较小幅度的提升,创造性思维有了显著提升。在创造性人格的几个维度中,不畏挑战有小幅度的下降,冒险性提升最快,其次是情感充沛、好奇心;创造性思维的几个维度均有提升,其中,独特性提升的幅度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前后测的平均增值提升明显。   由此可见,创造性潜能团辅干预活动可以有效促进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创造性思维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有显著的提升,而创造性人格相对稳定。这与前人(寇冬泉,2018)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在许多研究者的眼中,创造性的人格特质与内部能力具有比较大的稳定性,而创造性人格特质的表现受到情境的交叉影响,外部干预要起到良好效果相对难度较高。因此,人格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依赖于具体的方法,也需要环境的支持。个体的思维品质、认知风格、情感意志等因素通过相关的训练可以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耗时长,需要打磨的时间多;而通过营造团体的创造氛围,让个体在创设性情境中来提升创造性潜能,相对来说,容易实施又见效快,这样的干预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看到效果,增强被试的自信心。本团辅从潜能开发、创造性思维、创造性人格三个方面尽可能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活动主要以小组或小团体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创设不同的情境和活动,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导学生完成团辅干预。
  在进一步的组内前后测得分比较中,对照组前后测的创造性潜能没有存在明显的变化,而实验组则相反,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再次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对实验组学生创造性潜能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在灵活性、流畅性、精致性和独特性四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变化,可以说明本次研究设计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提升创造性潜能的这四个方面是有效的。但是在不畏挑战维度没有显示出显著差异,“不畏挑战”在本次研究中指的是勇于打破外部环境的限制。根据个别学生反馈与调查发现,初中生“不畏挑战”的人格品质较大程度受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动机、需要、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习惯与态度等的影响,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态度倾向,不是短期的干预就能明显改变的,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不畏挑战”在团体辅导干预后没有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需要我们在之后进行深入研究后完善辅导方案。
  【参考文献】
  [1][美]斯科特·考夫曼.绝非天赋——智商、刻意练习与创造力的真相[M].林文韵,杨田田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2][美]里奇·吉尔曼,迈克尔·J·弗朗,E.斯科特·休布纳.学校积极心理学手册[M].张大均,张骞,王金良等译.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林崇德.创造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4]许思安,崔昌淑.中小学生潜能开发初级训练教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9.
  [5]王旭坤.父母参与、创意自我效能与中学生创造力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6]陶阳.小学生创造性潜能测评工具的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7]Intasao,Nujaree.创造性自我效能和思维模式与创造性表现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9.
  [8]蒋慧鸯,邹晓东.高中学生多元智能与创造力关系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37):95-101.
  [9]周春芳,李凤华,孙新波.面向創造力开发的PBL模式在可持发展教育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2020(3):21-25.
  [10]董威辰,杨柳,周淑惠.以创造力活动为例之 STEM 教育课程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38):93-96.
  [11]Camargo Ana, Celik Pinar, Storme Martin. Cultural self-efficacy increases creativity in bicultural dyads: Evidence from two dyadic divergent thinking tasks[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 2020, 38(prepublish):100725
  [12]Ali Bicer, Yujin Lee, Celal Perihan, et al. Considering mathematical creative self-efficacy with problem posing as a measure of mathematical creativity[J].Educational Studies in Mathematics. 2020, :1-29
  (作者单位:广州市知用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体育教学虽然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体育教学的模式与质量相比其他文化科目来说,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虽然一直以来,针对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未曾停止过,但是时代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所以,通过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性格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设置游戏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意愿,培育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游戏;助推小学体育;课堂
期刊
摘 要:作为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泥塑教学中的实践,从一堂课到一个系列,不断进行尝试,形成初中泥塑校本教材。从中国泥塑到广州灰塑,细化到本土泥塑,让学生先了解,再实践。从传统工艺到不断开发实践,到不同颜料、不同材质的实践,到雕塑技艺的透雕、浮雕、圆雕。把泥塑的学习、制作和非遗传统艺术教学紧密结合,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深度合作,带学生参观陈家祠,了解各种雕塑技法,深入学习灰塑,运用在泥塑作品当中。通过不断
期刊
摘 要:“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高中美术创作教学要让美术课堂回归生活, 要重实践教学, 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把生活和美术结合起来,学会用身边的事物作为绘画形象来创作美术作品,这样就能够创造出富有真情实感和生命力的美术作品。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生活经验;美术创作  一、从“生活经验”出发,确定教学方向  课标中提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再结合多年的高中美术教学的经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为此,笔者在高一任教的两个班级开展现代诗创作教学课程。借助综合活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现代诗创作;审美能力;语文教学  课标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
期刊
摘 要:书面篇章理解是德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中德语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阅读理解不仅能够服务于语言能力的提高,还是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德语A1级读物《金发艾克贝尔特》为阅读材料,研究适用于童话故事的批判性阅读策略,并分析其在中学德语课堂上的运用,以期在书面篇章理解课堂上增进对学生多元思维品质的培养。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策略;德语A1级读物;核心素养;思维品质  引言  阅读理解是体现学生
期刊
一、新课标要求  3.1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  二、重难点分析  重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内涵及措施  难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因  三、学习策略  课堂辩论、课外搜集资料、名片设计、小组合作、讨论、题目训练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论法、探究法  五、学习工具  文化教材、东
期刊
从教多年,我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总是用爱教育学生。因为爱像一缕柔和的阳光,它可以温暖别人,明朗自己。  今年,我任四年级班主任,也担起了该班语文科的教学。刚开学不久,班里有个男生叫袁宝奇,经常不交作业,还有别的一些坏习惯也让同学们不满,不愿与他相处。我以为他上课不够听讲,没有认真做笔记,就不会做作业。通过与他谈心,似乎看透了他有一种难言的痛苦。为了弄清根源,我又与家
期刊
摘 要:2019年《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新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明确了“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在新高考备考形势下,在高三的历史学习中,如何适应考核目标的变化,从以知识为中心向学科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培养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转变,是当前高中教学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以高三通史复习《秦汉时期》为实例,对在高三历史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关键词:学科
期刊
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创造性的提出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转变。其中的“素养导向”对于高三地理的备考过程中,就是以地理学科素养作为我们备考的指向标,地理学科考查的学科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在多年的高三地理复习备考过程中,参照历年全国新课标卷高考题和20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日益被教育界所重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的进行改革,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们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找到适合学生们的教师方法进行授课,帮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三观,因此,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显得特别重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德育渗透  引言: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们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多,教师应该更加重視学生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总的来说,核心素养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