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教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常规课题《初中化学五步法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摘要:情境式导入、思辨式授课、合作式探究、拓展式运用、导图式建构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部提出的“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高度吻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有效性,提高学习的广度、深度和维度。下面,笔者将以初中化学“微粒的性质”为例,浅谈初中化学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五步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035
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经验积累对初中化学课堂提出五步法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式导入、思辨式授课、合作式探究、拓展式运用、导图式建构的课堂建构,创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新授课、复习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情境式导入
情境式导入指教师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望,在引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有智慧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情境创设通常有五种:生活、生产情境;化学科技史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实物、模型情境。
在微粒的性质一节中采用的是实验和问题情境。
[引入]魔术《梨花变桃花》(通过铁丝缠成树状,在枝杈端插上棉花,并事先喷上酚酞试液,放入透明塑料桶中,上课时滴入浓氨水,观察到白色棉花团变红色。)
[提问]为什么梨花变桃花?桃花还能变梨花吗?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可分吗?
二、思辨式授课
思辨式授课就是通过教学建构,围绕精心设计的具有思维价值和深广度的思辨性问题链,学生在思辨的课堂中激活思维,促进教学的高效性。
在微粒的性质一节教学中,通过问题与演示实验结合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
[提问]你能将高锰酸钾粉末继续变更小吗?如何让高锰酸钾变得更小?
[演示实验]1.研磨高锰酸钾固体。现象:高锰酸钾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追问]呈粉末状的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演示实验]2.将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用药匙取少许蘸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静置观察。
3.用搅拌棒搅拌,倒出一半在另一烧杯,加水稀释观察颜色有何变化?取一滴高锰酸钾溶液加入500ml水中。
[提问]此烧杯中有高锰酸钾微粒吗?
[讲解并小结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三、合作式探究
合作式探究就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使学生高度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高阶思维能力提高。
在微粒的性质一节教学中,通过学生实验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来探究微粒的两个性质。
[学生实验1]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1.取一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滴入酚酞,观察是否变色;再往烧杯中加入浓氨水,滴入酚酞,观察是否变色?
2.烧杯A中装水和酚酞,B中装浓氨水,分开放置不变色。用一只大烧杯罩住A、B观察变色情况。
[提问]氨水与酚酞并未接触,为何变红色?为何是酚酞试液变红而不是浓氨水变红,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该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微粒的运动速率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3.分别取一滴红墨水滴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红墨水的扩散速率。
[学生讨论并小结]微粒在不断运动,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本身性质有关(内因),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间的空隙越大。
[学生实验2]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提问]10+10=20化学上也一定符合吗?
用量筒分别量取10ml水和10ml的无水酒精,在烧杯中混合后,再量取体积,读取示数。(两组学生)
取一根细长玻璃管内,往其中加入一半的水和一半的酒精,用拇指堵住玻璃管口,上下倒置,观察现象。(另两组学生)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讲解]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两种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且空隙大小不同,混合时由于微粒的运动,微粒填充了之间的空隙,所以体积变小。
[提问]10mL水与10mL水混合,体积有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讲解]同种微粒之间的空隙相同。
四、拓展式运用
拓展式运用就是把所学知识拓展运用到具体生活生产实际中,体会学有所用,学会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迁移运用能力。
微粒的性質一节教学中,通过练习设计推进知识的应用。
[练习]1.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微粒的什么性质?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1)湿衣服晾晒后变干。(2)热天湿衣服更快变干。(3)为什么物质会有热胀冷缩现象?(4)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可恢复原形。
3.举例说明生活中体现微粒的性质的实例。
揭秘“梨花变桃花”的秘密。
五、导图式建构
导图式建构是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整体、系统的建构,关键核心内容的提炼和串联,有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系统建构。
微粒的性质一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回顾并构建思维导图。
[总结]我们今天初探微观世界,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了哪些认识?
开展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有利于不断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本”课程,探索创新发展之路;有利于构建学科思想观念,提升学科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勇于分析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理性思维的品质,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飞.“五步生成法”构建中学化学思维型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7):166-167.
[2]王艳平.五步教学法在初中化学生本课堂中的构建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9(28):169.
[3]张建.思维教学文化:内涵特征、主要功能和生成策略[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4).
[4]林华宝.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362200)
摘要:情境式导入、思辨式授课、合作式探究、拓展式运用、导图式建构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部提出的“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教育教学模式”高度吻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和有效性,提高学习的广度、深度和维度。下面,笔者将以初中化学“微粒的性质”为例,浅谈初中化学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关键词:初中化学;五步法;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035
通过初中化学的教学经验积累对初中化学课堂提出五步法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情境式导入、思辨式授课、合作式探究、拓展式运用、导图式建构的课堂建构,创设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新授课、复习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情境式导入
情境式导入指教师课堂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求知欲望,在引入新课时根据教学内容有智慧地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情境创设通常有五种:生活、生产情境;化学科技史情境;实验情境;问题情境;实物、模型情境。
在微粒的性质一节中采用的是实验和问题情境。
[引入]魔术《梨花变桃花》(通过铁丝缠成树状,在枝杈端插上棉花,并事先喷上酚酞试液,放入透明塑料桶中,上课时滴入浓氨水,观察到白色棉花团变红色。)
[提问]为什么梨花变桃花?桃花还能变梨花吗?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物质可分吗?
二、思辨式授课
思辨式授课就是通过教学建构,围绕精心设计的具有思维价值和深广度的思辨性问题链,学生在思辨的课堂中激活思维,促进教学的高效性。
在微粒的性质一节教学中,通过问题与演示实验结合带领学生进入微观世界。
[提问]你能将高锰酸钾粉末继续变更小吗?如何让高锰酸钾变得更小?
[演示实验]1.研磨高锰酸钾固体。现象:高锰酸钾被分成更小的微粒。
[追问]呈粉末状的高锰酸钾颗粒是否可以再分?
[演示实验]2.将研细的高锰酸钾粉末用药匙取少许蘸入盛有水的小烧杯中,静置观察。
3.用搅拌棒搅拌,倒出一半在另一烧杯,加水稀释观察颜色有何变化?取一滴高锰酸钾溶液加入500ml水中。
[提问]此烧杯中有高锰酸钾微粒吗?
[讲解并小结1]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三、合作式探究
合作式探究就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促使学生高度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高阶思维能力提高。
在微粒的性质一节教学中,通过学生实验及小组讨论让学生来探究微粒的两个性质。
[学生实验1]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1.取一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滴入酚酞,观察是否变色;再往烧杯中加入浓氨水,滴入酚酞,观察是否变色?
2.烧杯A中装水和酚酞,B中装浓氨水,分开放置不变色。用一只大烧杯罩住A、B观察变色情况。
[提问]氨水与酚酞并未接触,为何变红色?为何是酚酞试液变红而不是浓氨水变红,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什么因素有关?该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微粒的运动速率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3.分别取一滴红墨水滴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红墨水的扩散速率。
[学生讨论并小结]微粒在不断运动,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本身性质有关(内因),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间的空隙越大。
[学生实验2]探究微粒运动实验
[提问]10+10=20化学上也一定符合吗?
用量筒分别量取10ml水和10ml的无水酒精,在烧杯中混合后,再量取体积,读取示数。(两组学生)
取一根细长玻璃管内,往其中加入一半的水和一半的酒精,用拇指堵住玻璃管口,上下倒置,观察现象。(另两组学生)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讲解]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两种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且空隙大小不同,混合时由于微粒的运动,微粒填充了之间的空隙,所以体积变小。
[提问]10mL水与10mL水混合,体积有发生变化吗?为什么?
[讲解]同种微粒之间的空隙相同。
四、拓展式运用
拓展式运用就是把所学知识拓展运用到具体生活生产实际中,体会学有所用,学会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分析解决能力、迁移运用能力。
微粒的性質一节教学中,通过练习设计推进知识的应用。
[练习]1.古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体现了微粒的什么性质?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现象。(1)湿衣服晾晒后变干。(2)热天湿衣服更快变干。(3)为什么物质会有热胀冷缩现象?(4)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可恢复原形。
3.举例说明生活中体现微粒的性质的实例。
揭秘“梨花变桃花”的秘密。
五、导图式建构
导图式建构是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整体、系统的建构,关键核心内容的提炼和串联,有利于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系统建构。
微粒的性质一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回顾并构建思维导图。
[总结]我们今天初探微观世界,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了哪些认识?
开展五步法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有利于不断推进和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促进学生发展的“生本”课程,探索创新发展之路;有利于构建学科思想观念,提升学科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勇于分析问题和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理性思维的品质,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潜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徐飞.“五步生成法”构建中学化学思维型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7):166-167.
[2]王艳平.五步教学法在初中化学生本课堂中的构建研究[J].神州(上旬刊),2019(28):169.
[3]张建.思维教学文化:内涵特征、主要功能和生成策略[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1(4).
[4]林华宝.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2).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第一中学36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