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脚勤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benand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重访美国时,常常看到大小城市不太热闹的街道上,三三两两,男男女女,络绎不绝,缓快不同地在跑步。不是比赛,不是赶路,是怎么一回事呢?旁人告诉我,这叫jogging。查字典这个词的意思是轻撞、颠簸、磨蹭、缓进,用它来指代这种活动是原意的衍生,指的是为了健身而进行的经常性的慢跑。中文里没有现成的对应词,翻译困难,我试用“脚勤”二字,以其音近,义亦可通。
  在美国脚勤成为流行的风尚,引起了我不少想法。首先使我高兴的是“我道不孤”。多年来我一直用慢跑进行锻炼。脚勤和慢跑类似,但它以跑为主,不是快跑,是一种快慢自由的跑步。年岁增长,我近来已步多于跑了。我养成这种习惯,可以溯源于十年动乱时期的“牛棚”生活。那时一清早就得起来跑步,我起初对这种带着放风性质的强制活动颇有反感,但也无可奈何,日子久了,习以为常。出了“牛棚”,并没有放弃这个习惯,觉得清晨跑步确能使人神清气爽,做起事来劲头足些。这样,反感变成了好感,被动变成了主动,坏事变成了好事。
  我虽然没有风雨无阻地坚持不断,可只要有条件时总要跑一跑,甚至出差在外住旅馆也要找机会小跑一阵。效果如何固然难说,我臃肿的体态并未因此改形,但这些年来病假确实很少。说不上延年益寿,也不能不说有助健康。当我看到美国风行脚勤,不免联系上我自己的经验,更增加了对这种健身之道的偏好。
  作为健身之道,脚勤有它方便易行的长处。早晨也好,傍晚也好,甚至工间休息时刻,无时不能上街脚勤。一般城市,除了闹市,不乏林阴大道,宽阔平坦,都是为脚勤准备下的优良跑道。脚勤的人既可个别行动,不受牵扯,也可邀个伴侣,并肩而行,或三五成群,鱼贯成队。他们可以快慢自如,无妨落后,不必争先,既不緊张又不迫促。脚勤并无一定服饰,天热则背心短裤,天寒则绒衫线裤,并无规格。其实,脱下上衣,解除领带,卷卷袖子,开步就跑,亦无不可。
  脚勤的人都说,“贵在坚持”。我试用脚勤二字作这种活动的译词,着重点就在这个“勤”字。勤就是坚持某种活动,脚勤指的是“两脚坚持经常跑步”。没有决心就坚持不了。
  人原是动物,动物要动才能活,动得少就活不了,这是生物规律。但是人要发展生产,不能停留在靠体力劳动来谋生的水平上。很早交通耕作就用“犬马之劳”,行船张帆就借风力,接下去用机械帮助体力,再进一步就只要看看仪表扭扭开关就能指挥庞大机器。这是一个以脑力劳动代替体力劳动的历史过程,是文明的表现。这个历史过程和基本的生物规律发生了矛盾。四体不勤,身心羸弱,其后果不是会导致人类体质的退化了么?
  在这个矛盾上出现了人们自觉锻炼身体的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为了健身的目的而进行的体力活动,用来防止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们因四体不勤而发生身体上的各种不健康的后果。
  至于我们这些老年人,脚勤只能取其意而行之,以步代跑为宜。我们传统的健身之道就有一条是“多步行”。每天有时间就动动腿,走走路,这种平凡的运动对身心健康可能比剧烈的运动强得多。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防寒哪块肌肉冷就搭块围巾  王鹤滨毛主席的保健医生我今年93岁,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受寒贪凉和潮湿在我身上留下了腰膝酸痛等毛病。行医这么多年,我认为很多疾病跟肌肉受凉导致寒淤有很大关系。  因此,夏季我非常注意防寒。我从不用冷水洗澡、洗脸,洗手、洗脚都会用温水,这样做是不让自己的体温过多丧失。  我水性虽好,但不去游泳馆里游泳,不让湿气入侵。夏天天气较炎热,人的毛孔和血管都处于舒张状态
期刊
人体是个大药厂  庄子在《养生主》的开篇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讲的既是做学问的道理,也是养生的道理。治病也是这样。现在每年都会出现几十种新病种和旧疾病的新亚种,国家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通过的新药每年也有上千种。但是药品研制的速度依然赶不上病毒变异的速度。这就是以有限的研发力量,去追逐无限的新疾病。  前几天还有一个医生感慨地说:“要是有一种能够自动研发新药的机器就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家住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的谢云峰(出生于1908年5月)和谢韩氏(出生于1909年3月),自2011年起,连续多年被中国老年学学会授予“中国十大百岁夫妻”的称号。如今两位老人依然健在。谢云峰眼窝深邃,矍铄的目光透露出性格的朴实和善良;谢韩氏则显得温柔体贴。谈起养生秘诀,谢云峰笑着说:“动静双养方能长命百岁。”  谢云峰是沈丘县老城镇人,自幼家贫,但天资聪颖。11岁入私塾,不到两年,就把四书五经背了个
期刊
退休中学教师梁先生,近来总感到脖子不舒服。随手一摸颈部,发现皮下有几个花生米大的包块,有点压痛。有人说这是淋巴结肿大。梁先生顿时感到非常紧张,淋巴结肿大是不是淋巴瘤啊?他知道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就是患淋巴瘤去世的,才46岁。日本演员高仓健,83岁时被淋巴瘤夺去生命。自己如今67岁,出现淋巴结肿大,是不是也患了淋巴瘤?  淋巴结是人体烽火台  淋巴结由淋巴细胞集合而成,是人体最为重要的一种免疫性器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许多罹患肿瘤的患者,往往一拿到检查报告就发现自己的病程处于中晚期,其中“被误诊”或者“被漏诊”是最为常见的原因。这背后既有疾病本身位置隐匿而难以发现的原因,也有医学技术检查中的盲区。  早期症状不典型  上海市抗癌协会秘书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膽外科医生龙江说,曾有一位中年男性,先后就诊十余次消化科治疗后,再行胃镜检查,被诊断为胃癌晚期。  临床上胃癌早期症状,往往不是很典型。患者通常表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