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民族风采 铸特色品牌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boy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月20日,柳州市柳南区中小学“办学特色”项目命名表彰暨德育经验交流活动隆重召开。在表彰活动中,柳州市第四十六中学及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柳州市四十六中)荣获柳州市柳南区中小学“办学特色”项目学校称号。据悉,2010年,该校曾获得柳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评比活动“特色学校”称号。
  该校校长刘建四说:“我校的特色教育走的是素质教育与民族文化教育相结合的路子,注重把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素质教育中。”建校10年来,柳州市四十六中以“人为本,高起点,办特色,创品牌”为办学理念,将民族精神融入特色教育教学之中,从篆刻教学、科技创新活动、机器人足球、体育大课间到ThinkQuest山歌课题项目,亮点频现,屡结硕果。作为一所朝气蓬勃的学校,该校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科学中国人》、柳州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正面报道。
  镂金琢玉篆美章
  篆刻艺术融万千意象于方寸之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柳州市四十六中将篆刻艺术开发成校本课程,使篆刻教学成为该校素质教育的一大特色。
  谈到该校篆刻课程的发展历程,不能不提开发该课程的教师寻玉珍。寻玉珍告诉记者:“我是个篆刻艺术的痴迷者,期冀篆刻艺术之花盛放校园。”寻玉珍从小热爱美术,从教以后,经常向该校时任校长吴祥仁虚心请教书法、摄影和篆刻等技艺,并且刻苦研读了《篆刻字典》《简明钱币字典》《精编金石大字典》等书籍。1989年,寻玉珍在学校成立了篆刻兴趣小组,组织部分学生写篆字、学篆刻,参与兴趣小组的学生都非常喜欢这门艺术。
  2002年秋季学期,柳州市第四十六中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样本学校。以此为契机,该校把篆刻教学开发为校本课程,同时设立了两间专门的篆刻教室,一间用于教学,一间用于陈列学生的篆刻作品。在科研方面,学校给予寻玉珍、李洁、卢文君、李波等美术教师经费支持,协助他们进行“篆刻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在学校的支持下,寻玉珍等人开发篆刻校本教材,完成了包括篆刻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学生作品画册、教学光盘资料等一套完整的文字教材、光碟教材。
  “七分写,三分刻,我们这节课进行写的练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印章中文字的大小和笔画的粗细。”在挂满学生篆刻作品的篆刻教室里,寻玉珍细心地讲解着,不时走下讲台,一笔一画地指导学生书写。师生脸上都流露出专注的神情。
  目前,柳州市四十六中每两周安排一节篆刻课,其附属小学每周安排一节篆刻课。在教学中,寻玉珍等人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享受篆刻的乐趣,并且形成了“四部曲”教学法:第一部曲,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了解篆刻源流和基础技法知识;第二部曲,让学生进行画印练习,进行篆书临写训练;第三部曲,让学生临刻印章,学会刻朱文和白文;第四部曲,让学生模仿创作和独立创作。经过这“四部曲”的学习,学生经历从欣赏感知美、审美发现美、创造体验美到欣赏升华美的过程,深度了解了篆刻悠久的发展历史、深邃的文化语境和高古的审美内涵。寻玉珍等人还摸索出了“作业即作品”“成绩即成果”的课堂评估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该校还将篆刻校本课程与廉洁教育相结合,利用学校每周一节的德育大课,以篆刻教学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开设篆刻课程以来,该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书画大赛,目前累计有300多名学生获得特等奖、金银铜奖等诸多奖项,寻玉珍、李洁、李波三位指导教师被评为“全国美术教育模范教师”,卢文君老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美术书法作品评选模范教师”,该校被评为“全国美术教育先进学校”。
  科技创新屡获奖
  展科技创新之翼,扬素质教育之帆。柳州市四十六中的生物创造发明、机器人足球等科技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2002年6月,柳州市四十六中成立了科学工作室,负责人为该校伍生学老师。2005年,伍生学老师指导初二年级李炎晖、雷春燕、茹佐阳三名学生研究的科技创新项目《微生物发酵沼气稳流燃烧装置》获得第二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项目二等奖。
  2005年的科技创新项目开了一个好头。2006年,伍生学老师又指导初二年级秦家学、唐晟、林中政三名学生研究科技创新项目《压缩罐装便携式沼气灯和简易沼气灶的研究应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秦家学等学生首先成立科学研究创新小组,学习有关生物技术的微生物发酵技术、沼气发酵原理;然后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微生物发酵沼气稳流燃烧装置”提出改进方案,进行方案设计原理的考证;接着制作“微生物发酵沼气稳流燃烧装置”,并设计制作便携式沼气灯,确保压缩装的安全性,根据罐子设计所能承受的压力,计算出最佳的压缩体积;最后用塑料瓶进行常压水压罐装,分别连接沼气灯和沼气灶。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和试验,他们终于成功地把用淤泥发酵成的沼气收集到罐中,制成可移动使用的沼气灯和沼气灶,扩大了沼气的应用范围。在澳门举办的第21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项目获得优秀项目一等奖,秦家学等三名学生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这是柳州市首次获得该项目一等奖,也是柳州市学生首次获得茅以升少年科技奖。
  此后,柳州市四十六中的学生又在2007年、2010年和2012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三等奖,这些获奖作品正如刘建四校长所说的那样,“与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晴雨自动浇花器、地震声光报警仪,很有创意和实用价值”。而伍生学老师也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教师”称号、“广西青少年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师”称号。
  2004年12月,柳州市四十六中开始创建机器人工作室,李智、覃启淳等老师担任辅导员。在学校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怀着“机器人教学要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里”的信念,克服了设备落后、环境艰苦的困难,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机器人比赛,从2005年至2012年(2008年没有参加比赛),每一年都获得市级、区级、国家级荣誉。比如:2005年,该校机器人足球队获得柳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初中组足球项目冠、亚军,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初中组足球项目冠、亚军,RCJ机器人世界杯大中华区选拔赛中学组足球项目亚军;2006年,获得柳州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国际救援项目冠军、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FVC工程挑战赛一等奖、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小学组足球项目一等奖、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初中组足球项目冠军、第六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初中组足球项目冠军、中国首届机器人公开赛初中组足球项目一等奖、中国首届机器人公开赛初中组国际救援项目亚军……   回顾这些奖项,李智老师说:“这些奖项在学生的升学中并不能获得额外的加分,但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了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重要性。”
  山歌传情越大洋
  柳州是“山歌之城”,千百年来,柳州山歌口口相传。2011年,柳州市第四十六中谢菲老师和黄若昕、彭中元、马荣康等六名学生参加了由中央电教馆和甲骨文基金会联合举办的全球ThinkQuest英文叙事探究学习项目这一活动,他们的作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州山歌》不仅取得了全球第二名的好成绩,而且他们还携山歌漂洋过海,到美国ORACLE大楼参加颁奖典礼,并用英文介绍了柳州山歌。
  谢菲告诉记者,作为民间口头文学的柳州山歌,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广泛的社会价值,然而,柳州山歌是一种依靠民间歌手师徒相袭、口传心授的艺术,自我保护的能力十分脆弱,目前,柳州山歌面临歌手老化、后继无人等状况。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谢菲老师组织黄若昕、彭中元、马荣康等学生开展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州山歌》课题研究。谢菲说:“这个课题的开展得益于我校一贯以来对山歌教学的重视,在开展课题研究前,我们几位音乐老师就经常给学生上山歌课,学校还成立了山歌合唱队,学生多多少少有了唱山歌、编山歌的基础。”在确定了研究步骤后,课题组成员来到柳州市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柳州山歌历史;到柳州市江滨公园感受山歌氛围,采访当地的山歌迷,了解歌手情况;开展“保护山歌”主题班会和编山歌竞赛;到校外发宣传单,让更多的人了解柳州山歌;到柳州市鱼峰区大龙潭社区“拜师学艺”,加入“小歌仙少儿兴趣班”,学唱山歌,学写山歌,并在网络上发表山歌;还到大龙潭社区参加歌会,唱出自己的山歌。
  在龙潭社区参加歌会时,他们唱起了自己编写的《自报家门山歌》:“我是中元小记者,文章山歌都爱写。敢上歌台胆量大,人人夸我嘴巴甜。”“靓妹若昕就是我,唱起山歌真快乐。献上飞吻给各位,山歌台上做常客。”“新春佳节兔子到,伊鸣虚心来求教。小小记者唱山歌,歌台一株小春苗”……他们凭借清亮的歌声、活泼的动作赢得了现场资深歌手的喝彩。
  在得知课题获奖后,6位小歌仙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山歌作品《山歌唱出国门外》:“十月秋风吹又吹,柳州山歌到处飞。山歌飘出国门外,四海朋友笑开眉。石榴结子多又多,山歌唱进你心窝,我是山中画眉鸟,三姐绣球抛出国……”黄若昕告诉记者,唱山歌,编山歌,已经成为他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总结学校特色办学工作,刘建四校长说:“我校办学特色建设工作有6个特点。一是参与面广;二是受教育深;三是影响力大;四是花钱少;五是很好地利用了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选题准,效果好;六是扎实开展,没有作秀。”柳州市四十六中已经开创了成果丰硕的10年,未来还将以更矫健的步伐迈向更灿烂的明天。
  (责编 欧孔群)
其他文献
“简朴干练”是记者第一眼见到刘李平时在脑海里首先浮现的词。南宁市红星小学(以下简称红星小学)的一位教师告诉记者:“我们刘校长可是一个文艺女青年,平时爱看书、听音乐。”而随着与刘李平交谈的深入,记者发现,这些对她的评价其实并不全面。多年来,刘李平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得到同事和学生的爱戴,关键还在于,她身上有种一丝不苟、勤学善思的品质。  一丝不苟 追求最好  “刘校长虽然不是事必躬
期刊
编者按:桂林市荔浦县新坪镇中心学校创新学生暑假实践活动方式,着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提出“用社会实践代替纸质作业”,并联合镇里的相关部门,成立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组,设立“家长学校”,让学生的暑假过得“平安、和谐、快乐、充实”。虽然现在暑假已经结束,但该中心学校的做法仍然有借鉴意义。  今年暑假的某一天,笔者在乡下采访时,看见新坪镇兴坪中心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李荣德正在庭院里打扫卫生。只见他做得
期刊
“郝洁基本功扎实,在教学上机智灵活,课堂驾驭能力很高。”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说。  “她的课堂让孩子们流泪了,也让我流泪了,她的课堂是这般具有感染力。”中央教科所研究员潘自由这样评价。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老师可拥有如此大的魅力!走近她,如沐春风,如润春雨。”广东省郝洁名师工作室第一批跟岗教师、广东省骨干教师汪少霞由衷地感叹。  ……  郝洁,这位年轻的“70后”小学语文老师,她是如何成长为让大
期刊
“投入了心灵才能闻到生命的醇香。”这是2012年广州助学资金“八桂优秀乡村教师”获得者刘芳华的座右铭,也是她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1985年,刘芳华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就走上教育岗位,在28年的工作中,她始终以优秀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恳敬业,虚心好学,在工作岗位上默默耕耘,把时间和精力倾注到了教学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乡村教师对教育的热爱。  “全心全意做个好老师”  刚毕业的刘芳
期刊
7月2日,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评估验收领导小组对德保县第二幼儿园(以下简称德保二幼)进行了评估验收。评估小组对该园的办学条件、园舍设备、教职工队伍、园务管理、保教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对“田园式快乐育人环境”“实践一日生活皆课程理念”“打造优质师资团队”等办园特色给予了充分肯定。7月26日,德保二幼顺利通过评估验收,成为德保县首个“自治区示范幼儿园”。  作为德保县幼教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窗口,德
期刊
“感谢×××总经理为我市捐资助学100万元”“衷心感谢×××董事长为明瑞中学捐助100万元”……走在北流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样的红色横幅。近年来,北流这个位于桂东南的县级市,以个体私营老板为主要力量的民间公益慈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以参与人数多、募资金额大、资助面广、规范有序、发放及时五大亮点而享誉广西,被誉为“广西捐资助学第一县(市)”。  “不比财富比爱心”  “妈,您不用再担心我的学费
期刊
2012年5月31日,合浦县教育局召开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大会,来自该县各乡镇中心校主管幼教的副校长、幼教专干以及各乡镇中心幼儿园、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共2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先是典型园(校)作经验介绍,然后是教育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结合该县实际,就国家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进行解读,并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部署。会上还下发了国家、自治区有关学前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规的宣传手册以及该县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
期刊
“老师,是您用爱心滋润了我贫瘠的心田,是您用满腔的热情告诉我什么叫坚强、自信。您的爱就像红枫一样,平凡但却热烈。”这是百色市德保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德保高中)2012届高三毕业生写给黄德的“赠言”。像这样的“赠言”,黄德每年都会收到很多。黄德中等个头,在他的身上,不仅有“短短的腿要走长长的路,矮矮的身要爬高高的坡”的“德保矮马精神”,而且还有对教育事业的坚韧与执著。2011年,黄德被评为“自治区优
期刊
2012年11月,在我区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上,北流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队的聋哑姑娘们,手捧青花瓷,身着民族服装,用曼妙的舞姿表演了一支名为《瓷韵》的舞蹈。该舞蹈展现出一种坚强不屈的精神,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并获得了汇演二等奖。舞蹈队指导老师黄湘湘告诉记者:“该舞蹈既与北流‘陶瓷之城’的美誉相称,又反映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展示了他们的艺术才华,增强了他们的生活自信,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期刊
清晨,北流市实验中学(以下简称实验中学)传出一阵阵悠扬的读书声,走近一听,他们不是在朗读课文,而是在诵读《弟子规》。这所2012年9月才建成、招生的新学校,把《弟子规》作为校本教材,开展学校德育工作。北流市副局长谢婉秋说:“很多家长反映,学习《弟子规》后,孩子比以前懂事多了。在学校,我们也感受到,学生们的文明礼仪与刚入学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变化。”  实验中学是北流市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缩影。北流在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