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在中间业务创新方面有所突破,但总体上看仍存在品种少、规模小、收益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国内银行从业人员中很多人的知识结构不适应中间业务创新的需要,银行自身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外部的政策、制度环境压抑了创新活力,创新业务经营不规范以及居民普遍缺乏金融意识等原因。为此,本文拟从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现状入手,就当前存在的问题、难点与对策作些初步探讨。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及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范围界定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所确定的标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泛指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和或有债权/ 债务类表外业务,前者是指那些只能为银行带来服务性收入而不会影响银行表内业务质量的业务,后者是指那些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现实资产和负债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即狭义的表外业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1.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增加收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我国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储蓄和投资主体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转变为居民个人和企业,居民成为储蓄主体,企业成为投资主体,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在商业银行单一贷款资产结构状况下,普遍存在“惜贷”和“慎贷”现象,使其获利能力大大降低,因此,积极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2.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适应巴塞尔资本协议、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需要
为了达到资本比率要求又不减少盈利,商业银行在“分子政策”与“分母政策”的两难选择中,只有发展风险系数较小而盈利水平较高的资产业务,并将重点逐步转向那些对资本没有要求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稳定可靠,且无资本要求,必然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选择方向。
3.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树立市场形象、带动存贷传统业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利用中间业务服务面广、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特点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信赖性,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从而对传统的存贷业务起到稳定和带动作用。这对于正在寻求利润增长点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大胆地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4.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资金流动性的需要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可知,多数中间业务交易费用较低,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资金,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之内,不必为此类活动提取风险准备金,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中间业务中的许多金融产品,具有可转让性,从而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来自监管的滞后约束使中间业务创新乏力
关于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落后的原因,一些学者已进行分析,如受到体制制约、环境制约、管理制约、技术制约和观念制约,这些方面对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创新的确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从深的层次分析,则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滞后,导致了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创新乏力,制约了银行中间业务体系向更高级阶段发展。
(二)国内银行从业人员大多缺乏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知识
从国内商业银行各级经营者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许多经营者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优化中间业务服务、中间业务技术进步和中间业务创新上都显得较为乏力,过分偏重于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在中间业务创新上畏首畏尾,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延迟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进程。
(三)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不强,不适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需要
长期以来,国人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以及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使得消费信贷、个人理财等业务不像西方商业银行那样已开展多年并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社会公众固守传统的理财观念和金融意识,不仅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也助长了一些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的惰性。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创新的策略
(一)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完善机构,加强管理
商业银行应树立市场观念,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持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在经营方式上,对于那些技术含量低、市场开发潜力不大的中间业务,可由现有业务部门兼营,对那些处理程序复杂,技术知识含量较高,又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中间业务,则必须实行专业化经营,以提高效率,建立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以做到科学统筹,规范经营,协调发展。在营销上,要加强广告宣传,改善中间业务的社会生存环境,不断形成新的市场需求。
(二)积极挖潜,不断拓展中间业务的范围
商业银行要不断挖掘潜力,结合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战略,确立中间业务合理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大力发展无风险或风险程度较低的、以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加大个人业务的创新, 为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利用银行的专业优势,拓展代理的空间, 发展风险度较高的信用性、融资性中间业务如担保、承诺、保证等, 依靠承担风险来获取收益,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发展。
(三)重视培养和造扰一批能担当发展中间业务和重任的专门人才
中间业务的创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因此银行应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适时派出人员培训,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发展动向以指导中间业务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注人激励机制, 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多方面的发展渠道。
(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银行电子化进程
商业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大利用网络及计算机迅速收集、储存各类信息、业务数据,在对信息及业务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各项管理决策、考核、评估、分析和监控等提供依据,以保证各系统的开放性、网络化、规范化和一体化。国有商业银行还应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的建设,发展网上银行, 安装客户终端,建立客户呼叫中心,为客户提供“互动式服务”,以突破地理条件和时空的限制,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
(五)积极引进,大胆创新,不断丰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容
例如,结合我国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可在引进国外按揭贷款的同时,为进一步激活商品房市场而推出新型的组合按揭信贷,为个人购房提供担保、承诺、见证等中介业务。
此外,还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中间业务相对资产负债业务而言,风险较低,但它决不是没有风险,由于中间业务品种多、个性差异大,风险也会多种多样,一且转化为现实,就会给银行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业务创新的同时,将风险及防范措施一并纳人研究范畴,以确保各项中间业务的稳健发展。
综上所述,中间业务前景广阔,是商业银行未来必争的根据地,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我国商业银行应进行战略转移,把业务重心放到中间业务上。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市场具体情况,加快自身完善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朝着良性、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生柳荣.当代银行金融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陈泓贵.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彼得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于风坤.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与实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及必要性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范围界定
按照巴塞尔委员会所确定的标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资产负债但能改变当期损益及营运资金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泛指所有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和或有债权/ 债务类表外业务,前者是指那些只能为银行带来服务性收入而不会影响银行表内业务质量的业务,后者是指那些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变为现实资产和负债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即狭义的表外业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1.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增加收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我国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储蓄和投资主体由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转变为居民个人和企业,居民成为储蓄主体,企业成为投资主体,银行传统的存贷业务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在商业银行单一贷款资产结构状况下,普遍存在“惜贷”和“慎贷”现象,使其获利能力大大降低,因此,积极创新发展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需要。
2.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适应巴塞尔资本协议、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需要
为了达到资本比率要求又不减少盈利,商业银行在“分子政策”与“分母政策”的两难选择中,只有发展风险系数较小而盈利水平较高的资产业务,并将重点逐步转向那些对资本没有要求的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稳定可靠,且无资本要求,必然成为银行业务发展的选择方向。
3.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树立市场形象、带动存贷传统业务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利用中间业务服务面广、形式多样、机动灵活的特点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有利于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增强客户对银行的信任度和信赖性,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从而对传统的存贷业务起到稳定和带动作用。这对于正在寻求利润增长点的商业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大胆地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4.中间业务创新发展是银行降低经营成本、增强资金流动性的需要
根据中间业务的定义可知,多数中间业务交易费用较低,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资金,大大降低了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之内,不必为此类活动提取风险准备金,也降低了管理成本。中间业务中的许多金融产品,具有可转让性,从而增强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来自监管的滞后约束使中间业务创新乏力
关于中国银行中间业务创新落后的原因,一些学者已进行分析,如受到体制制约、环境制约、管理制约、技术制约和观念制约,这些方面对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创新的确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从深的层次分析,则是金融监管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滞后,导致了中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创新乏力,制约了银行中间业务体系向更高级阶段发展。
(二)国内银行从业人员大多缺乏现代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知识
从国内商业银行各级经营者来看,国内商业银行的许多经营者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优化中间业务服务、中间业务技术进步和中间业务创新上都显得较为乏力,过分偏重于传统业务和传统市场,在中间业务创新上畏首畏尾,缺乏长远的、战略性的眼光,延迟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进程。
(三)社会公众的金融意识不强,不适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需要
长期以来,国人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以及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使得消费信贷、个人理财等业务不像西方商业银行那样已开展多年并成为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社会公众固守传统的理财观念和金融意识,不仅影响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也助长了一些银行中间业务经营的惰性。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创新的策略
(一)要转变观念,更新认识,完善机构,加强管理
商业银行应树立市场观念,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持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和发展。在经营方式上,对于那些技术含量低、市场开发潜力不大的中间业务,可由现有业务部门兼营,对那些处理程序复杂,技术知识含量较高,又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中间业务,则必须实行专业化经营,以提高效率,建立专门的中间业务管理机构,以做到科学统筹,规范经营,协调发展。在营销上,要加强广告宣传,改善中间业务的社会生存环境,不断形成新的市场需求。
(二)积极挖潜,不断拓展中间业务的范围
商业银行要不断挖掘潜力,结合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的新产品开发战略,确立中间业务合理的发展阶段。商业银行一方面应大力发展无风险或风险程度较低的、以市场占有率为主要目的的中间业务,加大个人业务的创新, 为个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另一方面,利用银行的专业优势,拓展代理的空间, 发展风险度较高的信用性、融资性中间业务如担保、承诺、保证等, 依靠承担风险来获取收益,并逐步向衍生金融工具交易发展。
(三)重视培养和造扰一批能担当发展中间业务和重任的专门人才
中间业务的创新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开拓、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等,因此银行应注重这方面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适时派出人员培训,了解中间业务的最新发展动向以指导中间业务的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和考核指标,注人激励机制, 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多方面的发展渠道。
(四)加大科技投入,加快银行电子化进程
商业银行应加大科技投大利用网络及计算机迅速收集、储存各类信息、业务数据,在对信息及业务数据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各项管理决策、考核、评估、分析和监控等提供依据,以保证各系统的开放性、网络化、规范化和一体化。国有商业银行还应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的建设,发展网上银行, 安装客户终端,建立客户呼叫中心,为客户提供“互动式服务”,以突破地理条件和时空的限制,真正做到人性化服务。
(五)积极引进,大胆创新,不断丰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内容
例如,结合我国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可在引进国外按揭贷款的同时,为进一步激活商品房市场而推出新型的组合按揭信贷,为个人购房提供担保、承诺、见证等中介业务。
此外,还应加强对中间业务的风险防范。中间业务相对资产负债业务而言,风险较低,但它决不是没有风险,由于中间业务品种多、个性差异大,风险也会多种多样,一且转化为现实,就会给银行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在业务创新的同时,将风险及防范措施一并纳人研究范畴,以确保各项中间业务的稳健发展。
综上所述,中间业务前景广阔,是商业银行未来必争的根据地,因此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今后我国商业银行应进行战略转移,把业务重心放到中间业务上。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市场具体情况,加快自身完善与建设的步伐,使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朝着良性、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生柳荣.当代银行金融创新[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2]陈泓贵.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彼得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4]戴相龙.商业银行经营管理[J].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于风坤.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理论与实务.,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