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懂的。”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至关重要。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提高学生的语感和理解力。更能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然而很多学生不喜欢阅读,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87-0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色彩、图画、灯光青睐的心理,运用多媒体创设图文并茂的有效情境,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 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首《恭喜发财》的歌曲,熏染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接着,又为学生出示春联、水饺、窗花等图画,并插入北京的一首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學生看着生动形象的图画,听着朗朗上口的儿歌,一种过年的气氛笼罩在教室里。孩子们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里,回忆着过年的往事。最后,教师趁势发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画和儿歌中想必已经猜到这是描写春节内容的,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下教室热闹起来,学生开始兴高采烈的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的春节可真热闹,现在,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认真阅读起来。为新课的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
除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灵活运用故事、儿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无论哪一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趣味与知识的和谐统一,不能片面的追求趣味忽略知识,舍本求末,从而影响阅读效果。
二、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关键词语、语句和段落,它们在课文中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关键地方设置矛盾、对立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为了解惑展开有效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教学六年级语文《穷人》,这篇课文围绕“穷”字,描写了穷人桑娜和她的丈夫在极其贫穷的生活条件下,主动收养邻居西蒙孩子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题眼“穷”设计了扣人心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穷人”“穷”吗?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出现意见分歧,有的认为“穷人”真的很“穷”,有的则认为“穷人”不“穷”。对于这两种回答,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收集资料,展开“辩论”。于是,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学生再次投入到课文阅读中,这遍阅读他们更加认真仔细,逐字逐句读、认真揣摩每一句话的意思,深入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意思,感悟文字中传递的思想感情。遇到不懂的知识,他们还会向同学、老师请教。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清晰明了、条理清楚,学生还从文中收集整理有用的信息,把零碎的、片段的知识系统化,这样的阅读方式,效果当然比较理想。
三、阅读活动,激发兴趣。
活动是学习的载体,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课本剧表演,学生为了增强表演效果,不得不认真阅读课文,研读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关注细节描写。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喜欢表演,因此课本剧表演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活动中,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再如,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开展“故事会”,让学生把最近看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讲出来,并比一比看谁讲得好。于是,学生为了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断丰富阅读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能提高学阅读的自主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亚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科技资讯.2015(26)
[2]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兴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4-0087-0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色彩、图画、灯光青睐的心理,运用多媒体创设图文并茂的有效情境,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北京的春节》, 在教学的一开始,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一首《恭喜发财》的歌曲,熏染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接着,又为学生出示春联、水饺、窗花等图画,并插入北京的一首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學生看着生动形象的图画,听着朗朗上口的儿歌,一种过年的气氛笼罩在教室里。孩子们都沉浸在喜庆的气氛里,回忆着过年的往事。最后,教师趁势发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画和儿歌中想必已经猜到这是描写春节内容的,你能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吗?”这下教室热闹起来,学生开始兴高采烈的讨论起来,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同学们的春节可真热闹,现在,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年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于是,学生迫不及待地翻开课本,带着好奇心认真阅读起来。为新课的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
除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灵活运用故事、儿歌、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无论哪一种方式,教师都要注意趣味与知识的和谐统一,不能片面的追求趣味忽略知识,舍本求末,从而影响阅读效果。
二、设置疑问,激发兴趣。
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关键词语、语句和段落,它们在课文中往往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就可以围绕这些关键地方设置矛盾、对立的问题,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为了解惑展开有效的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例如,教学六年级语文《穷人》,这篇课文围绕“穷”字,描写了穷人桑娜和她的丈夫在极其贫穷的生活条件下,主动收养邻居西蒙孩子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题眼“穷”设计了扣人心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穷人”“穷”吗?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出现意见分歧,有的认为“穷人”真的很“穷”,有的则认为“穷人”不“穷”。对于这两种回答,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收集资料,展开“辩论”。于是,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学生再次投入到课文阅读中,这遍阅读他们更加认真仔细,逐字逐句读、认真揣摩每一句话的意思,深入挖掘句子中蕴含的意思,感悟文字中传递的思想感情。遇到不懂的知识,他们还会向同学、老师请教。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清晰明了、条理清楚,学生还从文中收集整理有用的信息,把零碎的、片段的知识系统化,这样的阅读方式,效果当然比较理想。
三、阅读活动,激发兴趣。
活动是学习的载体,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把学生的阅读范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因此,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课本剧表演,学生为了增强表演效果,不得不认真阅读课文,研读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关注细节描写。从而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喜欢表演,因此课本剧表演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学生在活动中,还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再如,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开展“故事会”,让学生把最近看到的生动有趣的故事讲出来,并比一比看谁讲得好。于是,学生为了在活动中有出色的表现,就会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书,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不断丰富阅读教学内容与方法,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才能提高学阅读的自主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亚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J].科技资讯.2015(26)
[2]方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的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