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教材,让教材走进生活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88131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适合于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做到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 教材;教育;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可以进行语文学习。由此可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最有效的学习。但受到不同地区、条件、观念的影响,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达到生活与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最高境界,那不妨把目标分成阶段性进行实施。实施的第一步就是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第二步才是让语文课堂走向生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好第一步,让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完美的统一呢?在教学中有几点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共勉。
  如何让生活走进语文教学的课堂,让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这依赖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善用教材,不依赖教材。教材是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我们教学素材的参考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理论平台,是教育科研人员以及教学一线的工作人员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凭借自己多年教学积淀的经验编写而成,有着很强的科学性、思想性、知识的系统性。所以,教材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指导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依赖于教材,被教材的编排思想和内容束缚住手脚。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组合教材、运用教材,让教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一、教材是生活的再现
  教材中编写的大部分内容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具有大量的具体形象的、带有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的内容,是平时的生活场景经过作者的笔,利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是情感的再体验,意识的再强化。其意义在于把已有的认知、体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然后再付诸实践的过程,从而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提供基本保障和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对教材的理解和运用,应该让它成为生活的再现,把学生带进生活的意境。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情境教育的提出者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根据教材创设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把学生带进教材,让他们融入其中,与教材同喜同悲、同欢同乐。让枯燥无味的语言文字的训练寓寄在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让教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随着情感的迁移过程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二、生活是教材的延伸
  教材只为学生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但知识的渊博不仅仅与此。生活是一个庞大的知识宝库。教材只是语文教学的介质,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应该把教材看成是一种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师生应该利用各自的生活实践,共同合作,共同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每堂课应该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下雨了,有些学生老是往窗外看,老师让学生到室外去“疯”,不过,有个“条件”:得带着任务,用心去观察。同班老师的小孩没人带,课间跑到教室找妈妈,快上课了,小孩赖着不肯走,教师索性让学生写观察作文《小妹妹来到我们班》。班主任在班上放了一本本子,取名《心灵网吧》,让学生们按照网络规则,用网名来写公开的悄悄话,老师叫“大江东流”,学生们则是“小酷妹”、“小侦探”……把许多不便言说的东西,都写在本子上。教师把生活中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片断、场景、细节,充分加以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多样的、充分的参与,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命活力。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蕴藏着丰富的课程教育资源。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其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课程资源的识别范围、开发程度和利用水平。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拓宽教材运用的领域,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学生在不同内容、不同方法的相互交叉、相互整合中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努力构建一个开放的、丰富的语文学习的世界,要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开发学习资源。
  实施《标准》的主渠道是教学。这一过程是由教师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观念的转变尤其重要。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教学内容的决定者,教学方法(手段)的组织者,教学教程的设计者和教学效果的检测者。
  但是,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一切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基础,为学生的能力提高而工作,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形成而努力。教学中,要把教学看成是师生共同完成学习活动的过程:共同确定学习目标,共同分析学习材料,共同选择学习方法,共同享受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导为主,但要还给学生主动权,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辨识、品味、体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从细微处入眼,在求同存异中找到学生思想、智慧的闪光点。教师应把每堂课的教学看成是一次新的体验,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即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并由此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表现自己多样化的学习效果,并由此实现基于自由的成长意志,让个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诵读中尽情展示,在探究中不断享受,建构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让每一个个性生命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活力。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探索适合于新时代需求的教育教学方式,做到让语文走向生活,实施好第一步——让生活走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教育反思》,《人民教育》2005年第1期
  2 於 荣:《关于培养科研型教师的思考》,《教育探索》2000年第4期
  3 党登峰:《论教育科研中的方法选择问题》,《教师报》2002年11月13日
  
其他文献
【摘要】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课堂,开发和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当前中小学数学和其它课程教学工作中的一项紧迫任务。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使学生正确形成完整的数学体系,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多媒体;数学;应用    中学数学课程提倡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
期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小学语文改革的焦点之一便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要实现这一变革,首先要从语文的课堂教学变革做起。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要改变以往注重传授所谓“技巧”“经验”满堂灌的形式,要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写自己亲身感受。即“探究性”作文。   什么是探究性作文?研究性作文是学生在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之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习作教学指导时让他们感受生活,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写自己想说的话”,从而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指导习作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期刊
【摘要】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关键在教师。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明确阅读目标,掌握阅读教学方法,重视整体阅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阅读技能;体会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
期刊
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认为:在语文教学上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也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看来,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会使人终生受益。  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保证。教育如能对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习惯,学生就能轻松地游到理想的
期刊
【摘要】 堂成功的专业课,对教师来说,除了能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外,还要求在课堂上有灵活的应变能力,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节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是创建良好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气氛。二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三是采取一定的有效激励机制。四是采用各种语言调控。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调控; 注意力; 兴趣    一堂成功的专业课,对教师来说,除了能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合理地运用教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要使师生双方共同享受高质量的课堂生活,教师必须多维度地激活课堂教学要素,为课堂生活注入活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大都采用教师灌输式的传授模式,没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导致课堂死气沉沉。为此,要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转变角色,轻松驾驭课堂;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行为活起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在语文学习中,阅读的过程是“吸收”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倾吐”的过程。阅读过程是学生理解感悟文章的过程;写作的过程是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阅读,是别人写好的文章我们去读;写作,是写好文章让别人来读。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反过来,写作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例,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一定要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关键词】
期刊
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数学,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学生对它喜爱有加,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许多小学、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这种“失败”的现象在高中比较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人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1.依赖性的学习。许多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仍就有很强的依赖心理,等着老师“推着”走,无学习计划,坐等上课,课前不预习,被动
期刊
【摘要】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富有情感色彩的成分,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施主体教育的主阵地。精心设计,趣味导入;设置问题,趣味起浪;创设兴趣,源于生活;引入媒体,手段激趣等都是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 语文课堂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