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好的灵丹妙药,也要讲究服用方法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fii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当班主任多年,在和家长们打交道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管教孩子的手段一般来说就两种——惩罚、奖励:孩子说谎了,罚!孩子成绩提高了,奖!奖罚措施,成了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谁都在用,但怎么用效果更好,家长们并不一定清楚。
  惩罚:哪些罚,哪些不罚
  没有不淘气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惩罚孩子是常有的事。但是怎么惩罚要看具体情况,有些情况该罚,有些情况则不必罚。家长只有做对了,才能带来好的教育效果。我结合自己的工作,提几点看法,供家长们参考。
  1.看过程重态度,不以结果论惩处
  惩罚的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是错误的,以后不能再犯,所以在惩罚孩子前,要先了解导致孩子错误行为的原因,看事情发展的过程,看孩子的态度,而不是一味地盯着错误的结果,然后再决定罚与不罚,以及罚的程度。
  某次单元考试后的第二天,我看到小宇眼圈红红地来上学。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因为考试成绩下降,妈妈生气了,不但训了他,还罚他一个星期不许出去玩。
  其实,这孩子平时学习自觉,听讲认真,按时完成作业,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纯属没有发挥好。所以,我认为小宇不应该受到惩罚,反而应该得到家长的安慰和鼓励。因为惩罚不仅不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还会让他对学习心生恐惧,影响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相反,如果孩子的考试成绩下降了,查找原因是因为写字潦草,就应该罚他练字;如果是因为计算马虎、抄写遗漏,就应该罚他练习计算,减少大运动量的游戏,以便让他能够静下心来。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家长都会犯小宇妈妈一样的错误,只要看到孩子的考试成绩下降,不分析下降原因,就盲目地惩罚孩子。
  我希望这类家长在看到孩子成绩下降时,能够坚持这样的原则:先了解导致孩子成绩下降的原因,然后再决定罚与不罚。对努力了却没有取得好成绩的孩子,要多鼓励,多帮助,不苛责。
  2.首犯不罚,屡犯罚
  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勇于探索的,但有时因为缺乏知识和经验,会犯无心之过。
  如果孩子首次犯错就受到惩罚,那他会变得胆小、懦弱、毫无主见,再也不敢去冒险和尝试,这对其发展是个大障碍。因此,家长应该对此表现得更宽容些,对首次犯错的孩子,讲清道理,提出警告,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屡教不改,则要给予适当惩罚,以便让他明白是非,以后不再犯同样错误。
  新学期,我们班换了楼上的新教室。孩子们上下楼梯时总是打打闹闹,有些胆大的孩子甚至抓着楼梯扶手往下滑。为此,我专门召开班会,让同学们说说,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校园里什么游戏能玩、什么游戏不能玩。班会上,我只讲道理,不批评,更不惩罚,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学会自我保护。同时,我也强调,以后谁要是再为了好玩,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危险,我就不客气了。
  几天后,我逮住一个仍抱着楼梯扶手往下滑的学生。我罚他一整天在每个课间都站在楼梯口负责安全检查,不许玩。自从我惩罚了这个学生以后,班里抱着扶梯当滑梯的现象,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3.悔改不罚,满不在乎罚
  惩罚的目的,是让犯错者知错改错。如果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做了傻事并后悔不已,可以先不惩罚,观察其后续行为是否痛改前非。如果孩子真的改正了,就可以不罚。如果孩子只是表面沉痛或压根就满不在乎,抑或只是一时后悔、事后照旧,那就应该让他长长记性。
  例如,我们班里有个小淘气,下课他从正写作业的同学身边走过时,喜欢趁人不备猛地按一下同学的头,把写作业的同学吓一大跳,然后哈哈大笑。这种行为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写作业的同学猝不及防,容易被笔尖扎伤。我批评小淘气,他满不在乎,觉得哪有那么巧的事。为说服他,我上网找了好几个类似的案例,有视频有图片,让他看。他看到血淋淋的事实后惊呆了,真正认识到错误,再也不做类似举动了。
  4.好心做坏事不罚
  惩罚孩子要考虑动机,不能光看结果。受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常常好心办坏事。一天,一个学生擦讲桌,不小心把鼠标碰掉摔坏了。有的学生一看鼠标坏了,大惊小怪,赶着向我报告。当我走进教室时,闯祸的学生怯怯地看着我。我不但没有批评他,还表扬他爱劳动,并向同学们解释他不是故意弄坏教学设备的。闯祸的学生这才整个人放松下来。这种情况下,如果批评孩子,只会挫伤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5.自然教训已足够,专门惩罚可减免
  有时孩子闯祸,带来的恶果已经使他受到了足够的惩罚,那家长大可放他一马。例如,有些孩子不顧不许翻墙的禁令,结果翻墙不小心掉下来,摔伤了。这时,父母的搀扶比责骂更好。
  总而言之,罚与不罚,核心在于让孩子明辨是非,约束行为。家长在惩罚孩子前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了解孩子的心理、情绪,考虑好什么惩罚措施对修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最有效,然后再决定罚与不罚,罚到什么程度,以及怎么罚。
  奖励:奖励不当,弊大于利
  孩子做了坏事,家长惩罚教育有技巧。同样,孩子做了好事,家长表扬奖励也不可滥用,因为奖励不当同样弊大于利。
  1.杜绝错误,莫用奖励
  奖励是用来肯定正确行为和良好行为的,不能用来杜绝错误行为。有的家长为让孩子听话,往往贿赂孩子。例如,“你不闹的话,妈妈就给你买糖吃。”“你赶紧写作业,等会儿我给你买冰激凌。”等等。
  这些贿赂在短时间内确实能发挥作用,让孩子有更好的表现,但本质却传达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认知和负面的暗示:你想吃糖或者冰激凌,就得先干点坏事。这种贿赂或者说事先许诺式的奖励,用多了会使孩子变得功利,学不学、干不干,取决于对我有利还是无利,利大还是利小。在这种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任性,缺乏责任心,遇事讲条件,见利忘义。
  对孩子本来就应该做到且能够做到的事,家长万万不可奖励他去做。但是当孩子已经养成了坏毛病,正在努力改正错误时,家长可以适当运用奖励,激励孩子坚持下去。
  我有个学生,父母在外地工作。由于身边无人督促,他养成了不写家庭作业的毛病。后来他爸爸调回本市,下决心帮助孩子改掉这个毛病。父子定下目标,如果孩子能坚持一个月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作业,爸爸假期就带孩子去野营。战胜欲望、克服惰性,约束自己长达一个月,对不满十岁的孩子来说,很有挑战性。所以,我觉得这个学生的爸爸提出的奖励是积极的、正面的,并无不妥。
  2.动力十足,无需奖励
  如果孩子对某个科目或某项活动发自内心地热爱,这时家长再给予表扬和奖励,不仅显得多余,还会削弱孩子的兴趣和上进心。
  有个孩子非常喜欢踢足球,教练也反映说他能吃苦、有拼劲,是一棵好苗子。孩子练球非常自觉和刻苦,并不需要任何物质上的奖励,只要获得大人的认可就足够了。如果这时家长说:“儿子,你进球了,真棒!来,奖你10元钱。”这样的奖励反而会使孩子的目标偏移,一旦奖励消失,孩子就不愿意再踢球了。
  好在这个孩子的爸爸十分聪明,他利用孩子对足球的热爱,把踢球当奖励,让它成为孩子努力学习文化课的动力。他对孩子说:“你每天踢球,学习文化课的时间就少了,可能会影响考试成绩。”然后他让孩子想办法,怎么做到既能踢球又不影响学习成绩。于是,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真正做到了踢球、学习两不误。
  【编辑:杨子】
其他文献
问:我一向认为孩子哭泣时大人应该想办法哄住孩子,不应该任由孩子哭下去。而一位心理学专家却说,孩子哭如果让父母难受、烦躁,往往是父母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内心积郁了许多负能量,没有得到宣泄,所以孩子负面情绪一爆发,就触及了父母内心的同类情绪,潜意识里担心自己失控,所以也不允许孩子哭泣。请问,真的如此吗?另外,孩子哭泣时,我到底该怎么做?  胡洁玲  答:一个刚入园的男孩因为妈妈离开而大哭。老师搂着男孩,
有良心的傻孩子  曹莉是上海一所私立中学的高二女生,因长期处于抑郁状态,对学业竞争有越来越重的恐惧感,难以继续入校学习,在其母亲田女士的陪同下找到我咨询。  介绍基本情况时,田女士称自己的女儿是“有良心的傻孩子”。这个称呼内容丰富,包含了母亲对女儿的疼爱、欣赏和嗔怪。原来,曹莉从小就是一个爱学习的乖孩子,小学和初中阶段成绩突出,备受老师和长辈的宠爱,大家都说她将来考上复旦大学是手到擒来的事,曹莉自
当孩子不听话时,吓唬,往往成了家长的撒手锏。随意编造出妖魔鬼怪等吓唬孩子,或者说不要他了,或者深知孩子的软肋,借此威胁他。对家长而言,只是随口一说,但对孩子而言,听者有心,不是听完就忘了,而是会造成深远的不当影响。所以,随口吓唬孩子,要不得!  不信,我们来看几个例子,是不是感觉很熟悉?你有没有这样吓唬过孩子呢?  【案例一】奶奶嘴里的老黑怪  赫赫从小由奶奶带,因爸妈上班忙,他晚上就跟奶奶睡。赫
问:我与李某于2014年经人介绍认识并登记结婚,婚后育有一子。婚后,李某嗜酒成性,我多次劝说,他仍无悔改之意,于是我向法院起诉离婚。法院判决准予离婚,婚生儿子随李某生活,并对财产进行了分割。今年3月,我去探望儿子时无意中得知,李某在我起诉离婚期间偷偷将8万元转到其妹妹的银行卡里。我找到李某质问,李某予以承认,但拒绝平分这笔钱。请问,我能否向法院起訴要求重新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刘秋迪(河南安阳) 
爸妈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我一岁的时候,他们教我说话、走路,告诉我有台阶的地方要小心。我兩岁的时候,爸妈教我认识动物和交通工具,告诉我遇到危险时要想办法逃离。我三岁时,妈妈把我送进幼儿园。听妈妈说,第一天去幼儿园,他们担心我跟小朋友玩不到一起,毕竟我是第一次独自面对那么多陌生人,所以他们一整天都提心吊胆的。听妈妈这样说,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七岁时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学生。入学前,为避免学习用品用混,妈妈
案例  大赵9岁的儿子小翔,上小学三年级。一天,小翔在教室里追逐打闹,班主任王老师把他训了一顿,还让他第二天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作检讨。小翔回家把自己在学校犯错的事情告诉了爸爸。大赵认为,好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应该与孩子讲清在教室打闹的不良影响,应与孩子讲道理,而不是训斥孩子。他还认为,老师让孩子当全班同学的面作检讨,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大赵觉得老师的做法欠妥,就告诉小翔,让他明天不要当全班同学的面作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首先要求家长尽量多陪伴孩子,尤其是爸爸,甩手掌柜做不得。但是,现实生活中,总有家长强调客观理由,什么“工作忙”“应酬多,脱不开身”“对教育不在行,怕帮倒忙”等,说穿了,这些不过是逃避责任的借口。不信?让我们说一说武汉家长肖三英、陳刚和他们的女儿彤彤的故事。  肖三英和陈刚是武汉铁路局有名的“夫妻列车长”,长年随车奔波自不待言,每逢春节、暑假等节假日,夫妻俩更是忙得不着家,照顾彤彤
问:孩子哭闹,开始时家长耐心哄他,可是哄了一会儿,孩子还是不停地哭闹。终于,爸爸失去耐心,开始体罚或责骂孩子,而妈妈这个时候格外心疼孩子,一把抱过孩子,百般哄劝。这种父母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的教育方法,管用吗?  潘岚  答:这种黑脸唱罢白脸登场的教育方式,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衍生出许多不好的问题。  1.爸爸妈妈扮演黑白脸,会让宝宝接收到矛盾的、不一致的信息。宝宝一旦感到教育的不一致时,会有一
几年前,曾有一个政协委员语出惊人:“我们不要鼓励农村的孩子去上大学,因为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可能连工作都找不着。而且现在,上大学是需要很大费用的,一个家庭往往因为有一个大学生就返贫了。”她还说,农村孩子进城上大学后,一般就不回农村了,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农村孩子不愿回农村。“结果呢,只能蜗居在城中村里,城里这么高的房价,他什么时候能买房?什么时候能成家立业?”  过去我们认
去年7月,刘长铭卸任北京四中校长。他卸任后,由北京十三中原校长马景林“接棒”北京四中第28任校长。  至此,刘长铭已有14年的校长经历,30年的从教经验。在教育界摸爬滚打多年,他对当下的中国教育有着很多深刻和独到的见解。依靠卓有见地的教育理念,他将北京四中打造成名校中的名校。但即便作为名校校长,他依然强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并指出教育最终极的价值是指向生活,而不是为了考试。他说:“名校再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