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课改背景下初中写作“生态评价”的基本模式

来源 :师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j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初中写作评价的主要问题有如下3个:一是评价主体成人化。日常作文教学中,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用成人的眼光审视、评价和裁决初中生的作文,最大的后果是难以发现初中生幼稚表达中蕴藏的创意萌芽。对于这种现象,袁爱国老师用初中生的口吻嘲笑评价老师“其实,你不懂我的心”。二是评价标准一元化。在应试教育的天空下,初中作文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就是中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在广州,这种评价标准可以分解为四大类,即内容、语言、结构和文面。其他的内容,诸如写作过程与方法,写作兴趣与情感等,都被排斥在这个一元化的标准之外。三是评价效应边缘化。作文批改量大,教师只能在“抓两头、促中间”的理念下,重点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大部分的中间生和临界生被遗忘。为此,袁爱国老师用中间生和临界生的口吻向评价老师哭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初中写作的“生态评价”的概念。
  这种概念的提出,依托了广州市白云区区域性课堂教学改革(下称区域课改)的背景。2006年底,广州市白云区开始了区域课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2012年9月建构了区域课改的理论体系,提出了“生态课堂”的课改模式。唐文贵局长认为,“课堂教学的生态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教師、课程、环境与技术等几个方面”。另外,蔡明老师在《生态写作:一片希望的田野》中提出了“生态写作”的概念,并认为“生态写作在我们这里,就是真实、丰富、个性、创造、诗意的写作”。综合上述两人的“生态”诠释,结合作文评价的特点,我们认为,“生态评价”是一种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评价,是一种标准多元、个性张扬的评价,是一种激情迸发、生命成长的评价。为此,我们认为,“生态评价”的理念是以人为本,落实到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能力全面提高为本。
  蔡明老师在《生态写作:一片希望的田野》中提出了“生态写作”的4种方法,其中第二种是“生写生导”,并指明了“生写生导”是“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达到相互学习、借鉴的目的”。本文就是沿着蔡明老师“生写生导”的方向,开展区域骨干教师小型教育科研课题“生态视野下初中基础年级作文评价研究”,尝试提炼形成“生态评价”的基本模式:“个人评价—小组总结—班级整合”。
  我们认为,在实施“生态评价”之前,一要建构“生态评价”的知识体系,含评价的标准、评价角度、评价方式等,二要建构“生态评价”的学习共同体,即评价小组。“生态评价”的评价标准,我们认为,应该包含应试标准和发展标准。在初中基础年级,应试标准就是中考作文标准,这是“生态评价”的现实标准。
  发展标准包含写作的过程与方法,即“观察—体验—感悟”之后,产生灵感、形成作文,包含写作的兴趣与情感,即本次写作对今后写作的意义与价值。我们提倡的是,写一次作文就对作文的感情深一层;我们反对的是,写一次作文就对作文的感情浅一层。这是“生态评价”的理想标准。评价角度,一是常规的角度,诸如“立意”“选材”“结构”“语言”“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写作手法”等等,一是非常规的角度,诸如“本文最大的优点是什么”或者“我最欣赏本文的是什么”以及“我的修改建议”等等。评价方式,主要是两种批注方式,即眉批和尾批。评价小组的建构,依托区域课改“生态课堂”的学习共同体,该学习共同体由4人组成,涵盖优等生、临界生(两种类型的临界生,一种是临界优等生与中间生,另一种是临界中间生与后进生)、中间生和后进生各一名(依次编为组内第1—4号),并在性别、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和家庭背景等方面呈现生态差异。
  在上述两个建构完成之后,我们2013学年第2学期在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初一⑶、⑷班实施了“生态评价”的实践探索,提炼形成了“生态评价”的基本模式,即“个人评价—小组总结—班级整合”。
  第一步,个人评价。各组随机领取4本作文,每人1本,开展同题作文的学生评价。每人按照评价的两个标准,从不同的评价角度进行评价,其中关于常规角度的评价采取眉批,关于非常规角度的评价采取尾批。10分钟之后,组内交换;交换之后,学生补充修正第一次的评价内容。5分钟之后,进行第二次交换……最后,组内每一名学生都评价了4篇同题作文,每一篇同题作文都经过了组内4名学生的评价。
  上述个人评价,用时25分钟,形成“每篇作文4个学生评价,每个学生评价4篇作文”的评价局面,其中,每个学生精评一篇,粗评3篇。
  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全班两个小组的第4号精评作文共计2篇。
  第二步,小组总结。各组由第一号牵头,集中全组智慧,用时8分钟,评选出组内的最佳作文一篇,并在“我可以学到什么”的问题下注明本篇胜出原因共3点。
  与此同时,教师参加全班一个小组的总结活动。
  第三步,班级整合。全班由教师牵头,集中全班智慧,用时6分钟,在各组推荐的共12篇或者13篇最佳作文中,评选出全班最佳作文2篇,并在“我可以学到什么”的问题下注明本篇胜出原因共3点。
  在两篇最佳作文产生后,请每个作者各用时3分钟,现场讲述本篇作文的形成过程,侧重讲述创作灵感的产生过程。
  上述“生态评价”的基本模式,在时间上呈现了“25—8—12”的课堂结构,在评价主体上实现了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在评价标准上实现了从应试标准到发展标准的拓展,在评价效应上实现了从少数学生到全体学生的增强,丰富了蔡明老师“生写生导”方法的具体内容,并以“评”促“写”, “评”“ 写”两促进、两发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评价水平与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创作能力,为广州市白云区区域课改“生态课堂”提供了“生态评价”的班级个案。
  在上述班级实施半年的实践探索后,“生态评价”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学习潜能,不仅作文写得好,而且语文学得好。在2013学年第2学期区域统考统改中,上述班级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语文成绩。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石井中学、广州市白云区教育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小型化三频微带天线,通过采用开槽以及曲流技术,使天线工作在900MHz,1.8GHz以及2.4GHz 3个频段,同时减小了天线的尺寸。研究表明,倒三角的结构很容易使天线工作在多
扒窃犯罪是一种发生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侵犯公民贴身财物的多发性侵财犯罪,在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带来损害的同时,也对社会治安秩序的维护带来不小的挑战。尽管我国公安机关不断加大对扒窃犯罪的打击力度,但扒窃案件依然持续高发,形势不容乐观。遏制扒窃犯罪高发态势,探索扒窃犯罪侦查、打击新模式迫在眉睫。本文以安徽省亳州市扒窃犯罪案件实例为切入点,对当前扒窃案件的特点、高发原因及侦查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植物人工种子是用人工种皮包裹胚状体或组织或器官而形成的具有种子功能的繁殖体。研究人工种子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植物的繁殖和种质资源保存。汤绍虎等在国内首先研究了甘薯人
"对话"这个词,经过十多年新课程改革的洗礼,可以说在"知"的层面上"深入人心";不过大多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文字上;有时候还会成为课堂表演的道具。有些公开课上所展示的"对话",
介绍了磁场对金属材料固态相变影响的研究进展.磁场可改变相稳定性,诱发铁磁合金中的马氏体生成,提高Ms点的温度;影响生成相的形貌,在一些相的生成过程中施加磁场会使这些相
长沙一所新幼儿园开园,全托学费每月超过7000元,成为该市收费最贵的幼儿园。越来越贵、越多的“天价幼儿园”直接挑战着家长们的心理底线,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见《潇湘晨报》)在我国人均GDP不高、“国强民不富”的特殊现实语境下,“天价幼儿园”确实是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长沙市可引以为荣的是,曾多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那么,在教育、住房、医疗这“新三座大山”面前,该市是否已做得十分出色
学校突然停电了,教室顿时暗黑一片,遗憾的是全校35个班,仅有两个班级把学生带向操场以天地为课堂.其它的班则循规蹈矩地把学生压制在黑漆漆的课堂继续按部就班的教学……
利用田间自然诱发方法对100余份甘薯品种连续进行3年茎线虫病的抗性鉴定,选取其中21份抗、感性稳定的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含高抗品种10个、抗病品种2个、感病品种2个、高感品种
介绍了分形的概念以及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讨论了分形理论在摩擦学研究,如摩擦表面分析、摩擦磨损问题研究和滑动摩擦温度分布的分形模型等方面的应用.
对模壁润滑温压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温度、粉末中润滑剂添加量、模壁润滑剂种类及其浓度等对温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末温度在100℃时温压效果最好;Fe-1.5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