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改良措施对甘肃邓马营湖盐碱区农田土壤水溶性离子的影响

来源 :中国土壤与肥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eon8338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武威市邓马营湖盐碱区农田土壤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为筛选适宜改善该区农田土壤盐碱化的改良剂,并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开展试验研究。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即无改良剂添加(CK),添加磷石膏(TP)、硫磺(TS)、盐地宝(TY)、腐殖酸有机肥(TF),探讨不同改良措施对邓马营湖盐碱区农田土壤水溶性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添加改良剂可降低土壤水溶性离子含量,添加TP、TY效果最为显著。0~40 cm土层,较之CK,添加TP和TY可分别显著降低K~+、Na~+、Ca~(2+)、Mg~(2+)含量5
其他文献
以设施黄瓜常规滴灌水量为定额,设置5种不同的滴施肥量[T1(CK)、T2、T3、T4和T5],建立5种水肥耦合模式,滴施肥量从T1向T5呈5种不同梯度,以寻求肥水耦合抛物线的最佳拐点,确定适合当地设施黄瓜最优肥水耦合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设施黄瓜株高、单瓜重、瓜条长度,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等植株生长势和产量因子、维生素C、可溶性糖、全氮、全磷、全钾、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品质特性以及水分生产效率和施肥农学效率均在定额滴灌下,两个不同品种5个处理高效滴施肥耦合规律趋于一致,总体趋势为T3>T4>T2>T5>T1
近年来,我国缓释肥料产量和消费量跃居世界前列,包膜材料的安全风险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介绍了包膜材料的使用现状,分析了各类包膜材料安全性、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降解性以及膜材残留积累对土壤生态环境影响的安全风险;系统研究了包膜材料的生物分解能力、生态毒性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标准指标;提出了包膜材料使用的安全风险划分等级,以期为科学评价包膜材料和合理使用包膜缓释肥料提供技术手段,降低包膜材料对农产品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风险.
通过对柑橘红蜘蛛喷施不同药剂处理,在施药后3、5、7d对柑橘红蜘蛛的虫口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种药剂处理对红蜘蛛的防效均达到50%以上,因此,3种药剂处理在日常防治红蜘蛛上可以交替使用.
获取准确的土壤–环境关系是数字土壤制图的关键,目前遥感影像已作为环境因子应用于土壤–环境知识的建立过程,但单幅遥感影像所包含的光谱信息差异难以将不同土壤类型区分开来。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土壤制图方法:选取红安县滠水河流域为研究区,以母质类型图、等高线数据和多时相哨兵二号遥感影像为基础,提取与土壤形成有关的环境因子,通过随机森林算法获取土壤–环境关系,预测研究区各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是中国北方农业经济发展的“引擎”,是我国设施农业重点发展区域之一.近年来,随着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延长,来自农业面源的土壤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基于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发展现状,分析设施蔬菜土壤存在的次生盐渍化、酸化、连作病虫害、土壤板结、重金属污染等障碍,并在已实施的改良技术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治理措施和发展对策.
缺乏高效的养分管理技术体系,一直是制约永州地区富硒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优化春大豆钼肥拌种条件下氮、磷肥运筹,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以“湘春豆V8”为材料,通过大田小区试验探究不同氮肥和磷肥施用水平组合对春大豆产量和产量构成、干物质和养分累积量,以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独采用钼肥拌种能显著提高大豆单株有效分枝数和荚果数,增幅分别达71.4%和10.0%;显著提高大豆的生物产量和地上部分氮素累积量,增幅分别达17.8%和22.9%.(2)处理MN1P2(80 g/100 kg钼肥拌种
为了解不同芥菜品种对Cd的响应和富集特征,为芥菜安全生产和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水培镉胁迫试验,在143个芥菜品种(系)中筛选出9种长势较好的芥菜进行土壤盆栽试验,分析不同Cd浓度(CK、处理1、处理2、处理3分别为0、5、25、50 mg·kg-1)对芥菜株高、鲜重、叶绿素的影响,总结Cd在芥菜根和地上部的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品种5在3个处理均未存活,其他8个品种在处理1均可存活,在处理2多数品种(品种6、9除外)可以存活,在处理3均未存活;与CK相比,其株高、鲜重在处理1无显著变化,
为探究富含多糖微生物菌液和化肥混合使用对植物吸收养分和控制土壤氮磷淋失的影响,采用油菜盆栽试验方法,把一定体积微生物菌液和不同量化肥进行混合灌溉油菜,油菜收获后,测定油菜和上下两层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T5处理(50 mL微生物菌液,1.2 g尿素和0.72 g磷酸二氢钠混合加入到4.5 kg土壤中)油菜生物量最大,油菜对氮、磷、钾具有较高同化吸收能力;随着化肥用量的增加,上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缓慢,下层土壤有效磷含量与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磷的垂直淋失风险较小;当化肥用量低于T5处理用量时,上层土壤铵
太湖地区设施蔬菜集约化程度高,劳动力需求大,化肥用量大,面源污染问题突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节工、增效和减排上具有较好潜力.该技术在北方设施蔬菜种植上的研究较多,然而,尚缺乏在太湖水网地区应用效果的评价.为明确太湖地区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设施番茄上的化肥减施、增效和环境减排上的效果,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常规化肥氮(FD)处理,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减化肥氮10%(R10%)、15%(R15%)、20%(R20%)、25%(R25%)和30%(R30%)以及不施化肥氮(CK)处理,分析水肥一体化技术对设施番茄产量、氮肥利